首页期刊导航|陶瓷科学与艺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陶瓷科学与艺术
陶瓷科学与艺术

邹明林

月刊

1671-7643

sacm@xcsa.com sacm111@126.com

0733-22660096

412007

湖南株洲高新区珠江南路248号湖南湘瓷科艺股份有限公司

陶瓷科学与艺术/Journal Ceramics Science & ArtC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当下景德镇柴窑青花瓷的烧制情况

    李可荣
    138-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瓷最早的烧制工艺则是运用柴窑烧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烧造技术由古代的柴窑转向了当代的汽窑、电窑、煤窑等.现代化的烧造技术成本低、成瓷率高.但瓷器也是只有在柴窑的烧造过程中才能体现其魅力,尤其是青花瓷.就当下景德镇各大窑口烧造的瓷器来看,我们通过柴窑、器窑、电窑等对青花瓷烧制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柴窑仍然是属于上游.

    景德镇窑口青花瓷柴窑

    潮汕地区传统嵌瓷工艺的研究

    林苹
    14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潮汕地区嵌瓷工艺是一门带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技艺,通过巧妙的嵌瓷技术和精美的图案装饰,赋予器物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本文通过研究潮汕传统工艺嵌瓷的发展由来、工艺技术,深入了解嵌瓷的文化底蕴,并思考如何创新性地传承地方设计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添璀璨的一笔.

    潮汕地区嵌瓷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潮州手拉朱泥壶在工艺与文化中的融合

    陈晓磊
    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潮州手拉朱泥壶是一种独特的茶具,融合了传统工艺与地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和艺术价值.其制作过程体现了精湛的手工技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地方特色.随着现代消费者对文化和生活品质的重视,朱泥壶不仅被视为泡茶工具,更成为展现品位和文化认同的象征.为了适应现代市场,朱泥壶的生产者积极探索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创新壶的造型和功能.这一策略使其在市场中焕发新的生机,同时也推动了对传统工艺的再认识与传承.在数字化时代,朱泥壶的传播也得益于网络平台的推广,增强了与消费者的互动.

    潮州手拉朱泥壶传统工艺文化传承市场创新现代设计

    登封窑细线划花的形成及其审美特征

    李景洲李肖睿王磊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划花"装饰技法常见于北方窑口,但登封窑的细线划花装饰最具特色.登封窑"细线划花"装饰线条细密,笔法流畅,虚实相间,布局严谨,繁而不乱,把线条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本文从线条、章法等方面对登封窑的细线划花装饰进行了赏析,同时对影响细线划花艺术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说明"划花"装饰风格的形成与原料、工艺、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关系,论述登封窑细线划花出现的必然性.

    登封窑细线划花审美特征风格形成

    潮州手拉朱泥壶工艺传承与创新

    江流松
    14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潮州手拉朱泥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珍品,源自明清时期潮州窑业的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精益求精与传承.本文首先探讨了其起源与发展历程,分析了清末民初期间技艺的提升与市场的扩展,以及20世纪以来的工艺保护与传承策略.其次,讨论了现代科技在工艺创新中的应用,包括材料和工艺技术的改进,以适应当代消费者需求.进一步分析了市场对传统工艺的认知变化与需求趋势,探讨了潮州手拉朱泥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的地位和未来发展前景.最后,总结了工艺传承与创新的关键,提出了促进潮州手拉朱泥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潮州手拉朱泥壶工艺传承创新市场需求产业发展

    青花斗彩荷花在当代陶瓷艺术中的传承与发展

    余亚萍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花斗彩荷花作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起源于明代,特别是在宣德年间达到了艺术高峰.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全球化的趋势,青花斗彩荷花在当代陶瓷艺术中继续传承并创新发展.现代艺术家在保留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引入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激光雕刻和3D打印等新技术,使作品更加精确和立体.设计上,荷花图案与现代元素结合,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风格,既保留古典美感又符合现代审美.技法上,结合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烧制技术,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情感表达方面,艺术家们将个人感悟和文化内涵融入作品,实现艺术与情感的共鸣.未来,青花斗彩荷花有望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认可,但也面临技术传承、市场定位和文化传承等挑战.希望通过教育、展览和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青花斗彩荷花当代陶瓷艺术

    粉彩山水在中国陶瓷艺术中的演变历程

    李亚男
    15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系统性地探讨了粉彩山水在中国陶瓷艺术中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传世影响.首先,分析了粉彩山水的起源背景和初期发展,指出其融合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和陶瓷工艺,初期集中于景德镇等地区,并逐渐受到宫廷和市场的青睐.其次,探讨了明代和清代粉彩山水的特点和影响,包括色彩运用、绘画风格和传世作品等方面.进而,分析了近现代粉彩山水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当代陶瓷艺术的启示和影响.最后,展望了粉彩山水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价值,提出了继承创新、文化价值挖掘、跨领域交流、教育传播等建议,以推动粉彩山水艺术的持续发展与传承.通过全面论述,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对粉彩山水艺术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启示,以共同探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粉彩山水中国陶瓷艺术传世影响文化传承

    陶瓷纹饰中的民族元素与地域特色

    王尧
    15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瓷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其装饰纹样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精湛技艺,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陶瓷纹饰各具特色,既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又反映了地域环境的深刻影响.本文旨在探讨陶瓷纹饰中的民族元素与地域特色,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

    陶瓷纹饰图案地域特色

    代尔夫特陶器兴起原因探赜

    廖子贤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代尔夫特陶器兴起于17世纪中叶,发展至今日已是荷兰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象征.作为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物质、文化、艺术的缩影,代尔夫特的陶瓷业兴起与中国瓷器进入欧洲市场、宗教改革下的人口迁移有着直接的原因,同时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行会和王室的支持亦影响着代尔夫特陶器的兴起与发展.代尔夫特从最初完全模仿中国瓷器的风格,到后期融汇荷兰文化发展自己的特色陶器,引起了西欧国家竞相效仿,人们将这种美丽的白釉蓝绘陶器叫作"Delftware",促成代尔夫特成为欧洲闻名遐迩的"陶瓷之都".

    荷兰代尔夫特代尔夫特陶器

    浅谈《岁寒三友茶具》的造型艺术

    李惠强
    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林景熙写"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松、竹、梅便有了"岁寒三友"之称,自沈君用创作了《三友壶》,便开创了紫砂"岁寒三友壶"的艺术先河,紫砂与"岁寒三友"的深厚情缘就此开启.六百年间,"岁寒三友"主题的紫砂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有千秋.《岁寒三友茶具》承袭了紫砂与"岁寒三友"的数百年佳话,在借鉴前人经典之作的实践中推陈出新,在一壶、三杯、三碟的组合中,融入自己对"岁寒三友"这一文化精神的深刻理解,作品整体表现出了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紫砂岁寒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