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陶瓷科学与艺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陶瓷科学与艺术
陶瓷科学与艺术

邹明林

月刊

1671-7643

sacm@xcsa.com sacm111@126.com

0733-22660096

412007

湖南株洲高新区珠江南路248号湖南湘瓷科艺股份有限公司

陶瓷科学与艺术/Journal Ceramics Science & ArtC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媒体时代日用陶瓷产业营销发展与创新探究

    杨金玉
    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下日用陶瓷产业的营销发展与创新策略.重点关注了三种营销方式:社交媒体平台的应用、内容营销策略的运用以及电商渠道的整合,以及两项创新策略:推出设计师款和日用陶瓷+旅游.社交媒体平台为陶瓷企业提供了品牌宣传、产品展示和互动营销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内容营销策略通过内容创作、用户生成内容和跨界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树立了企业的专业形象.电商渠道的整合则包括直播销售、积分和会员制度,以及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帮助陶瓷企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出设计师款陶瓷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高端、个性化产品的需求,还为陶瓷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品牌价值.日用陶瓷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并且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知名度.

    日用陶瓷产业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

    论王维山水画之中的佛道意蕴

    徐威翰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维是诗人,是画家,其山水画、山水诗独树一帜,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佛道意蕴的角度对王维的山水画作一番考察,在对王维的生平经历的研究的基础上,对佛道思想、对王维的影响作一番探究,并从具体的画作来看其山水画中的佛道意蕴的体现.

    王维山水画佛道意蕴

    佛山石湾陶瓷艺术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

    陈景颖熊青珍邓志峰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佛山石湾陶瓷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认识中国的文化符号.在我国加快向数字时代转型的过程中,数字化技术逐步融入到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机遇.本文通过完善陶瓷艺术数据库,搭建陶瓷艺术品的"VR"和"AR"虚拟展厅和数字化服务平台,探讨在"数字化"语境之下,陶瓷艺术"文化遗产"这一符号的创造性传承与发展,寻找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数字化开发中的路径.

    陶瓷艺术数字化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遗产

    伏里土陶工艺融入高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刘树德张裕晨
    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德技并修"工匠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弘扬工匠精神也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中国传统工艺是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山东枣庄的伏里土陶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成为高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载体.本文以枣庄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伏里土陶工艺融入高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以期为高校工匠精神培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伏里土陶高职院校工匠精神

    论均陶作品《喜上梅梢》的艺术表现

    宗根林
    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宜兴均陶作为中国陶瓷艺术领域里的一朵奇葩,以丰富多样的造型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获得了大众的一致喜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内容,最早在古代就能够发现均陶的身影,数百年以来,均陶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传承和发展,至今依旧以发展的姿态展现出作品的艺术气质,运用多元化的艺术素材对作品进行充分的展现,让作品在传统和现代中保持着一种平衡的状态,宜兴均陶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优秀的均陶作品更是以一种文化和艺术相结合的状态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凸显出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均陶艺术喜上梅梢造型特征艺术表现

    传统陶瓷文化在思政教学中的传承与弘扬

    楚士燕楚士玲李敏
    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传统陶瓷文化在思政教学中的传承与弘扬,以山东陶瓷文化为案例.通过多重措施如课程设计、实践活动、文化传承、文化交流和研究与创新,本文探讨了如何将陶瓷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本文的研究对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同时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陶瓷文化思政教育传承与弘扬山东陶瓷

    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作品对比探赏

    李雅雯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影响深远,作品体现了西方艺术的价值追求.河北博物院展出的陶瓷精品,同样反映出东方文化的审美特点.通过工艺美术运动作品与河北名窑名瓷的对比,可以看出不同文化背景对艺术设计和审美的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作品河北陶瓷对比赏析

    英语对西安陶瓷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重要意义

    李少林
    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西安陶瓷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深入探讨了英语在该过程中的作用,包括跨越语言障碍、国际市场拓展和学术交流.通过英语的广泛应用,西安陶瓷文化更易被理解、欣赏,同时有助于拓展国际市场和促进学术交流.西安陶瓷研究者和从业者应积极利用英语,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西安陶瓷文化英语对外交流传播国际市场

    陶瓷与废弃玻璃结合的手工艺品设计在生态理念中的应用

    夏雪珍
    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陶瓷工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多种多样的材料结合,不断的创新与探索给现代陶瓷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浅析陶瓷与废弃玻璃结合的手工艺品设计在生态理念中的应用,提升大众审美,通过回收利用废弃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分析审美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手工艺品,以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可持续化发展.

    陶瓷废弃玻璃手工艺品生态理念

    浅析十七世纪中日与荷兰陶瓷贸易变化及其原因

    谭子羿
    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荷兰东印度公司是16-17世纪最大的垄断商业组织,该公司的商业版图遍布世界,该公司从中国带回欧洲的陶瓷在欧洲卷起了一股中国陶瓷热.但是在清朝政府所颁布的海禁政策和战争的双重影响下,破坏了中国瓷业,导致了中国陶瓷出口额锐减.同一时期,日本陶瓷产业刚刚成熟,面对世界市场对陶瓷大批量的需求,东印度公司不得不把视野转移到了发展迅速的日本.日本在东印度公司大量订货的重压下,开始学习中国的陶瓷样式,吸收中国陶瓷技术,日本制瓷器在技术、规模和质量上都向中国靠拢.1690年中国重回国际陶瓷市场,并且后来者居上,并于1750年重新回到陶瓷霸主的位置,而荷兰东印度公司作为亚洲与欧洲贸易的主要桥梁,对这一时期的外销瓷数量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角度,通过分析当时中日的产品、政策和其他因素,浅析荷兰东印度公司面对中日外销瓷时,做出市场决策的原因.

    荷兰东印度公司中日外销陶瓷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