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陶瓷科学与艺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陶瓷科学与艺术
陶瓷科学与艺术

邹明林

月刊

1671-7643

sacm@xcsa.com sacm111@126.com

0733-22660096

412007

湖南株洲高新区珠江南路248号湖南湘瓷科艺股份有限公司

陶瓷科学与艺术/Journal Ceramics Science & ArtC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目的论视角下博物院陶瓷说明牌文本英译策略研究

    段净洲
    2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博物馆作为展示、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扮演着促进文明交流的角色.故宫博物院陶瓷馆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代表,其陶瓷说明牌在中外游客的观展体验和文化认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研究以故宫博物院陶瓷馆说明牌为对象,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探讨陶瓷文物说明牌的英译策略,旨在促进国际文明交流与互鉴.

    目的论陶瓷文本英译策略

    高校美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研究

    王佳琦
    2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以高校美术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实施策略及效果评估.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本文还提出了高校美术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建议,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高校美术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改革

    传统梅瓶的新生:当代视角下艺术陶瓷的文化传承

    周子竣
    3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梅瓶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一直以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经典的器形之一.梅瓶在从唐代到清代的每个朝代中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器形特点,但当代梅瓶的发展似乎处于滞缓的状态,一方面,积淀了近两千年的智慧与经验的结晶丢失是可惜的.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得到极致发展的当代,这种发展与传播滞缓的现象是不应该出现的.本篇文章对于当代梅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思考,继续沿用"以人为本"的传统创作理念,结合当代审美和风格,进行"当代梅瓶"的设计尝试,并提出了关于传统艺术陶瓷该如何在当代发展与传承的问题.

    艺术陶瓷梅瓶当代

    浅议青瓷之造型哲学与黄金比例

    吴国峰
    3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造型艺术,以精致为审美标准,强调制器尚象、天人合一、启悟载道,在形象性和空间性的创新设计中强调比例、对称、节奏、对比、均衡等的形式规律.文章从造型哲学和黄金比例等方面就造型要求上提出观点,逻辑严密,层次清楚地进行阐述造型设计中之实践认识,并上升至理性思维的高度进行辨析.对青瓷造型文化研究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龙泉青瓷造型艺术造型哲学黄金比例

    乡村振兴战略下陶瓷文化传承与农村治理创新的互动关系

    刘利鑫
    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陶瓷文化传承与农村治理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并通过分析实际案例验证了相互关联模式的有效性.在陶瓷文化传承方面,我们强调陶瓷文化的历史与价值,以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潜力.同时,我们分析了陶瓷文化传承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农村治理创新方面,我们阐述了农村治理创新的概念与实践,并强调政策支持、社区自治和现代化技术的重要性.随后,我们提出了陶瓷文化与农村治理的相互关联模型,强调社区参与、政策支持和现代化对陶瓷传承的积极影响.最后,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验证了这一模型的有效性,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传承与治理创新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乡村振兴战略陶瓷文化传承农村治理创新社区参与政策支持

    OBE教育理念下陶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荣
    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OBE教育实用性和教育成果的重要性观念在许多教育发达国家得到广泛认可,并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引导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在OBE教育理念下,如何更有效地培养陶瓷产品设计专业人才.通过对当前陶瓷产品设计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结合OBE教育理念,对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了针对性的培养模式和改革建议.这些改革旨在培育具有真实才干和实际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进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我国陶瓷产品设计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OBE教育理念陶瓷设计人才培养

    陶瓷民俗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

    孙悦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厚重底蕴,是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它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媒介,更是民俗生活的载体.陶瓷民俗以其别具一格的魅力和无可替代的价值,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陶瓷陶瓷民俗历史底蕴传统文化

    陶瓷粉彩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

    石冰华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瓷粉彩山水画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众多门类中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讨陶瓷粉彩山水画的创作特点,分析其艺术价值,以期推动陶瓷粉彩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

    陶瓷粉彩山水画传承与创新艺术价值

    以陶瓷、玉器为例——论古代墓葬中遗体的转化形式

    许诺
    4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们通常认为墓葬是我们最终的归宿,本文从1968年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的玉衣入手,探究其陶瓷、玉石材料使用的缘由,并结合在中国古代墓葬中使用的不同材质的礼仪象征意义,由此从社会、历史、宗教发展变化的角度探究中国古代墓葬中遗体的转化形式.从而进一步展开在墓室内部使用不同材质器物的原始功能、意义以及器物与其周围环境的相关性,或许能揭示出一部分中国古代墓葬礼仪的历史变化以及我们祖先对待"死亡"的态度.

    陶瓷玉衣汉墓墓葬材质遗体转化

    现代陶艺"物性"表现的探索与艺术范式的重构

    蔡颖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性是物质材料的科学范畴,但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材料的物理属性仅仅是媒介载体所需要的技术保障,不能完全呈现出物性的意义.只有当物性语言与艺术精神产生交流与契合时,物质材料才能作为一种象征语言,进而表达主体的精神意图,才具有超物质化的精神意义.现代陶艺中物性的凸显,就是陶艺家不再容忍传统陶瓷艺术中实用性与完美工艺性的束缚,借助材料为媒介进行精神上的表达,不断地挖掘与探索物性背后的美学意义.

    现代陶艺物性审美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