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陶瓷科学与艺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陶瓷科学与艺术
陶瓷科学与艺术

邹明林

月刊

1671-7643

sacm@xcsa.com sacm111@126.com

0733-22660096

412007

湖南株洲高新区珠江南路248号湖南湘瓷科艺股份有限公司

陶瓷科学与艺术/Journal Ceramics Science & ArtC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视知觉理论的茶器五感设计

    仝芷莹杨妍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茶器设计趋于成熟,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寻求更能加深印象、更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的设计形式就逐渐成了茶器设计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以视知觉理论为切入点,探讨茶器设计中如何通过视觉体验联系多种感官,增加茶器设计的形式.茶器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五感设计的手段,使茶器设计更能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也能使茶具更加融入更年轻的市场.

    茶器设计五感设计视知觉

    现代陶瓷艺术设计趋势

    余子君
    14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在技术进步、文化融合、可持续发展与市场创新等多方面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首先,数字化设计技术和材料创新为陶瓷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使设计更为复杂、多样化.其次,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融合和个性化定制趋势凸显,推动陶瓷艺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取得平衡.与此同时,生态环保理念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设计师通过使用环保材料与功能性设计推动可持续发展.此外,陶瓷艺术品的市场正在向多元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电商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陶瓷艺术家能更好地与消费者互动.未来,智能化与互动性设计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也将为陶瓷艺术带来更广阔的创作空间.综上所述,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在多个维度上不断创新与发展,展现出丰富的创造力和广泛的市场前景.

    现代陶瓷艺术数字化设计文化融合可持续发展个性化定制

    基于KANO模型设计风格获取的日用瓷设计

    胡奕帆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KANO模型理论和方法具有普适性、科学性、易操作性.在工业设计中,通过对设计风格的解析,配合图片的调查问卷、评价表,进行Better-Worse值划分,可准确构建设计风格的KANO模型,获取用户对设计风格各要素的需求,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为设计指明了方向.

    工业设计日用瓷设计风格KANO

    环境艺术设计中非遗陶瓷的应用与创新

    杨雪铮
    15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应用非遗陶瓷可以使环境艺术设计得以创新并能持续发展研究,经过转化利用后的非遗陶瓷技艺能够被重新运用并达成全新的工艺品.在当前我国陆续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保护非遗,在此背景下,非遗陶瓷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能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应用,设计人员要精确掌握非遗陶瓷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思路,突出艺术价值.故此,本文探讨了非遗陶瓷融入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与创新,更好地推进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案.

    非遗陶瓷环境艺术设计应用与创新

    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对策研究

    谭晓珊
    15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历史连续性以及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惠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文化土壤流失、传承后继乏人、传播效能不佳等挑战.本文旨通过对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州青白瓷技艺)在高职院校传承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厘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梳理好的经验做法和路径,从而为惠州更好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有效对策,为更多高职院校开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理论参考,以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动力活力,推动惠州文化事业的发展.

    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白瓷技艺传承

    历史传承背景下龙泉青瓷之艺术创作探究

    徐思亮
    15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环境中,龙泉青瓷艺术的创作既展现出当代风采,又蕴含日常生活的意义,彰显民族非遗匠人的工匠精神.在历史传承背景下,龙泉青瓷的艺术创作是一个充满创新与发展的过程,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展现了工匠们对美的不断追求和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以下是对龙泉青瓷艺术创作在历史传承背景下的探究.

    龙泉青瓷历史背景艺术创作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刘小东
    156-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泉青瓷持续传承近两千年,以其独特的釉色闻名于世,其烧制技艺精湛,被誉为中国古代青瓷烧制的最高水平.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离不开人们对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保护意识,从政府、企业、非遗传人等角度进行分析,分别从各自领域对龙泉青瓷的发展发挥了效用,有效推动了龙泉青瓷的传承与发展,龙泉青瓷在这一过程中所焕发的新的生命力和得到的新的发展机遇,是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民众受益的一个非常好的例证[1],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创新

    网络直播对非遗陶瓷文化传播的影响

    孟芸
    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媒体平台的数量与日增多.其中,网络直播是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新赛道,其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全面的信息传播.而在大数据的作用下,网络直播可以精准地将信息推送给用户,有效提高了信息传递的质量.网络直播的应用,为非遗陶瓷文化传播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从传统非遗陶瓷文化传递的局限性入手,对网络直播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网络直播非遗陶瓷文化文化传播影响

    龙泉宝溪民国瓷器烧制之研究

    周文武
    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泉宝溪一带自古龙窑烧制历史悠久,延伸周边十余千米,有新石器时代的陶瓷遗址.宝溪清末民国有龙窑13座,现代"不灭窑火"活动依然轰轰烈烈.龙泉宝溪近代瓷器烧制,尤其在仿古瓷烧制中,成果显著,表现优异,进行深入探讨具有较大借鉴意义.

    龙泉窑龙泉青瓷龙窑烧制宝溪龙窑

    简谈紫砂壶《虚怀若谷》的制作工艺

    陈志豪
    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承与创新是现代手工艺术创作的核心,也是艺术发展前进的动力.紫砂壶《虚怀若谷》继承传统,又具有创新设计,在圆柱形壶体上以镶嵌银丝和泥绘的手法装饰饕餮纹,传递了吉祥、纳财、驱邪的美好寓意.

    紫砂壶镶银丝饕餮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