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工程学报
铁道工程学报

何宁

月刊

1006-2106

cres1984@163.com

010-51878355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69号中国中铁广场

铁道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北大核心CSTPCDCS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整个铁路工程技术领域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铁道学会和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联合主办,1984年创刊,获中国标准刊号(CN号和ISSN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双月刊。社长:秦家铭,主编何宁。长期以来,本刊被铁道工程界公认为高层次的权威性刊物,为铁道工程界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了大量理论、实践研究成果和规划论证。本刊稿件内容主要涉及铁路网研究,铁路线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质与路基、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工程研究、爆破技术、房建技术、电气化技术、工程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工程经济与管理以及其它与铁路工程建设相关学科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研究成果)、重大设计施工动向、对新技术推广及国外先进技术引进问题的研究、对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的运用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建桩板墙-既有悬臂式挡土墙结构受力研究

    赵文辉张珂马学宁吴小敏...
    1-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既有线路基设置支挡结构时,确定既有与新建结构组合支挡结构形式,保证各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是工程核心.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开展不同施工阶段现场试验,研究组合结构受力和变形规律,分析协同受力模式.研究结论:(1)各施工阶段,桩板墙背侧土压力随距桩顶距离呈增加趋势;临近悬臂式挡土墙侧土压力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桩后位置土压力先减小后增加;(2)随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桩身弯矩均呈距新建桩顶距离先增加而后减小的现象;桩身位移随距新建桩顶距离呈减小趋势;(3)基于实测数据,提出了组合结构简化受力模式;(4)本研究可为该组合结构应用于铁路路基帮宽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新建桩板墙既有悬臂式挡土墙变形分析协同受力模式

    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研究

    张思峰孙亚峰刘乾范伟...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桩土应力比是反映双向增强复合地基工作特性的重要指标.由于路堤荷载下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机理复杂,本文以双桩范围内的路堤与双向复合地基为研究对象,考虑路堤土拱效应、加筋层网兜效应、应力扩散效应等多重效应的共同作用,建立路堤-水平加筋垫层-竖向桩体-桩间土协调变形的二维理论分析模型,探究各影响因素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桩土应力比随填土重度、桩间距的增加而减小,随填料内摩擦角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随路堤填筑高度、格栅层数、填料黏聚力的增加而增大;(2)桩土应力比对各参数的敏感性由高到低排序为:桩间距、路堤填筑高度、路堤填土重度、路堤填料黏聚力、格栅层数及路堤填料内摩擦角;(3)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桩土应力比计算提供理论依据及工程借鉴.

    双向增强复合地基多重效应土工格栅桩土应力比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含水率影响下路基压实多场耦合数值模拟

    常建梅邓晓琳赵辉冯怀平...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智能压实作为新兴技术已开始应用于路基工程中,并为施工建设带来了巨大便利.但研究和实践表明,未考虑土体含水率的制约因素已成为影响智能压实测试结果精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电阻率测试方法实现土体含水率的实时检测,本文模拟在振动压路机振动轮上安装测试电极,建立路基土体的流-固-电耦合分析模型,对不同含水率、激振力条件下的路基变形及电场分布规律开展研究.研究结论:(1)推导得出了路基智能压实过程中,土体应力场、水分场、电场多场耦合方程,利用COMSOL软件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为路基智能压实分析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2)路基的压实变形受土体含水率影响明显,随含水率增加,路基沉降量增加,较大激振力可增加路基的压缩变形量;(3)当增加激振力大小,土体最终含水率数值减小,低于最佳含水率的土体受激振力影响最小,高于最佳含水率的土体受激振力影响最大;(4)路基电阻率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相同土体含水率情况下,较大激振力下的土体电阻率及影响范围小于较小激振力情况;最佳含水率时,激振力大小对电阻率的影响最小;(5)本研究结论可为路基智能压实的发展和推广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路基智能压实含水率电阻率数值模拟

    土石混合料剪切力学特性的精细化离散元分析

    涂义亮李军方忠周成涛...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土石混合料具有非均质、非均匀、非连续、显著的结构效应等特点,其物理力学性质十分复杂.为探究含石量对土石混合料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真实块石形状,提出了块石逆向重构的数字图像法,建立了土石混合料离散元数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6种含石量试样在4种不同法向应力下的三维离散元直剪试验.研究结论:(1)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主要经历弹性阶段、初始屈服阶段、峰值强度阶段、残余强度阶段四个阶段;(2)在剪切过程中,块石转动存在明显的"齿轮带动效应",土颗粒运动具有明显的"绕石"现象,颗粒的运动呈明显的漩涡状;(3)力链主要沿着剪切力和法向力的夹角方向分布,随着含石量的增大,力链偏向水平剪切方向的角度越大;(4)剪切面演化主要经历微裂隙阶段、剪切面贯通阶段、剪切带扩宽阶段,剪切带宽度随含石量增加而增加,且逐渐向逆时针方向偏转;(5)土石混合料抗剪强度随含石量的增大而增大,通过拟合发现,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与含石量呈指数函数关系;(6)本研究成果可为土石混合料相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力学参数取值提供参考.

    土石混合料剪切特性真实块石形状直剪试验离散元

    波形钢腹板-钢底板组合箱梁耐火极限与设计

    程海根沈强郑尚敏管冲...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近年来交通量的增加,由车辆碰撞或易燃物品运输车辆引起的桥梁火灾时有发生,不容忽视.为了解火灾下波形钢腹板-钢底板组合箱梁的火灾响应,采用ANSYS建立三维热-力耦合分析模型,分析火灾下组合箱梁温度场分布状态与抗弯承载力衰变规律,研究不同受火场景对组合箱梁耐火极限的影响,提出抗火设计方法.研究结论:(1)火灾下组合箱梁截面抗弯承载力呈三阶段发展;不同受火范围下跨中挠度随受火时间延长均呈两阶段发展;随着受火长度的增加,组合箱梁挠度增长幅度越大,受火初期受热弯曲效应作用越显著;(2)与抗力准则相比,采用挠度破坏准则判定组合箱梁的耐火极限较安全;(3)在组合箱梁底板增设不同类型的加劲肋形式,均可提高组合箱梁的耐火极限,当加劲肋材料用量相同时,与增设通长加劲肋相比,增设底板局部加劲肋对组合箱梁的耐火极限改善效果更好;(4)本研究成果可为波形钢腹板-钢底板组合箱梁的耐火极限理论分析与抗火设计提供参考.

    桥梁工程耐火极限抗火设计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

    考虑系梁作用高墩刚构桥整体稳定的实用算法

    兰树伟周东华陈旭王道航...
    36-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高墩刚构桥柱式高墩间常常设置系梁,目前计算高墩刚构桥整体稳定主要有计算长度系数法和有限元法,计算长度系数法须逐根桥墩计算且无法考虑不同系梁间桥墩段的影响,有限元法由于计算理论和方法都隐含在软件中,如何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又是必须解决的难题.为此,本文基于摇摆柱受力特点通过结构转换的概念将确定柱式高墩刚构桥整体稳定的二阶计算转化为确定其整体抗侧刚度的一阶问题.研究结论:(1)本文提供了一种通过结构抗侧刚度求解高墩刚构桥整体稳定临界力的计算方法;(2)本文给出了柱式高墩刚构桥整体稳定临界力的计算公式,该式能考虑柱墩之间系梁的影响,弥补了规范计算长度系数法的不足,具有很好的精度及准确性,可为校核有限元整体稳定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一种解析验证手段;(3)本文研究成果可供桥梁工程设计和理论计算使用.

    高墩桥梁系梁抗侧刚度整体稳定临界因子临界力

    基于增设支撑的重载铁路小跨度梁加固技术

    陈树礼张建功田波谢铠泽...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小跨度梁是重载铁路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薄弱环节,其服役性能易受列车轴重的影响,难以满足重载铁路扩能的需求.本文以重载铁路常见12.0 m跨度梁为例,提出一种增设竖向支撑改变结构体系的小跨度梁简易加固方法,并结合数值模拟和实桥试验测试,开展加固参数影响分析和小跨度梁加固前后静动力适应性研究,确定合理加固参数.研究结论:(1)增设支撑加固法基本原理是在小跨度梁原支座两侧增设竖向支撑,通过减小桥梁跨度和改变桥梁体系结构来降低梁体内应力,进而提高桥梁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2)增设竖向支撑刚度合理取值为原支座刚度的50%,加固距离则以安装在墩帽边缘处为宜,增设支撑纵向宽度需与原支座一致;(3)采用增设支撑加固后,桥梁结构跨中挠度、横向振动加速度和竖向振幅以及支座竖向位移等静动力性能指标改善显著,降幅均达到20%以上,桥梁横向振幅、竖向加速度改善程度略小;(4)本文提出的加固方法可为既有铁路桥梁强化改造及养护维修提供参考和借鉴.

    重载铁路小跨度梁增设支撑加固技术敏感性分析

    高铁钢箱梁跨中单临时支墩顶推施工关键技术

    李浩刘龙华罗锦鸿鞠晨星...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顶推施工过程中,因新建线路小角度斜交既有线路,造成了跨越既有线路段临时支墩难以布置、主梁悬挑跨径大的问题,增加了施工难度,同时给施工的安全性提出了挑战.为解决该问题,本文依托于广汕高铁跨深汕西高速大桥的工程,通过Midas有限元模拟分析以及对实桥应力和位移的监测,研究了高铁钢箱梁跨中单临时支墩顶推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结论:(1)跨中无临时支墩顶推方案不满足施工要求;(2)跨中单临时支墩顶推方案顶推施工过程中主梁的应力、位移都处于安全状态,满足施工要求;(3)成桥后的线形、应力状态满足设计预期要求;(4)在路内不允许设置临时支墩的小角度斜交顶推施工中,跨中单临时支墩顶推方案可作为备选方案,本文涉及的施工及监测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顶推施工不对称临时支撑理论分析跨线桥小角度斜交高铁钢箱梁

    高地应力水平岩层隧道初期支护适应性研究

    袁铁
    55-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蒙华铁路宜川县境内隧道地层多为水平砂泥岩互层地层,区域水平地应力高,在地应力和水平岩层共同作用下,隧道初期支护发生大面积起皮、开裂、掉块、钢架扭曲,对施工带来较大安全隐患,针对高地应力水平岩层采取什么类型的措施是亟须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次共研究了常规支护、加强型支护、加筋底板+长锚杆、限阻耗能型支护四种支护类型,结合3DEC离散元软件以及现场实际变形应力量测数据对四种支护类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高地应力水平岩层应对工程措施.研究结论:(1)高地应力水平岩层开裂主要表现为拱顶喷混凝土剥皮、掉块、钢架扭曲;(2)单一加强支护参数方案、加筋底板+长锚杆支护方案对控制变形收敛具有效果,但拱部仍然存在开裂掉块现象,不能完全解决施工安全风险;(3)限阻耗能型支护可达到释放围岩压力的效果,限阻结构变形后初期支护未出现开裂现象;(4)在高地应力水平岩层中采用限阻耗能型支护在经济性、安全性上成效显著,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水平岩层地应力开裂初支限阻器

    盾构施工克泥效浆液扩散性能试验研究

    张志强张康健陈豪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盾构隧道近接既有结构穿越工程中逐渐引进克泥效工法进行辅助施工,克泥效浆液在地层中的扩散性能对中盾壁后注浆效果有重要影响.基于自主研制的克泥效浆液恒压注浆扩散试验系统,开展A液水粉比、净注浆压力、地层渗透系数对浆液在地层中扩散性能(终浆量、终浆时间、扩散距离)影响试验.结合宾汉姆流体砂土扩散模型,对比浆液扩散距离的理论值和试验值,验证模型试验系统和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论:(1)克泥效浆液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随着A液水粉比的增加先增后减,且在A液水粉比3.0时出现极大值;(2)克泥效浆液在土体中的扩散行为表现出填充扩散和渗透扩散的明显差异,填充扩散阶段主要出现在注入的前30s内,可达到终浆量的70%~80%;渗透扩散阶段浆液注入缓慢,与注浆终浆时间密切相关;(3)随着A液水粉比增加,注浆终浆量、终浆时间先减后增;随着净注浆压力增加,注浆终浆量、终浆时间均增加;克泥效浆液扩散距离与浆液黏度负相关,与净注浆压力正相关;(4)各因素对浆液扩散距离的影响强弱为:地层渗透系数>A液水粉比>净注浆压力;(5)本研究成果可为克泥效工法的工程运用和施工参数选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盾构施工克泥效扩散性能注浆试验宾汉姆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