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学报
铁道学报

杨浩

月刊

1001-8360

tdxb@vip.163.com

010-51847451、51842631

100844

北京复兴路10号

铁道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本刊主要刊登铁路运输与经济、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电气化与自动化、铁路工程等学科的科研成果论文及综述。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德国国际建筑学数据库(ICONDA)、剑桥科学文摘(CSA)、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十余家大型数据库。 《铁道学报》于2009年8月1日正式开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速铁路多列车客票预分与通售策略协同优化

    周文梁韩鑫秦进黄钰钧...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客票预分方案中设置通售票能使分配票额有效适应售票过程中动态变化的购票需求,但也容易出现通售票过早肢解,从而导致后续长途OD对旅客购票失败、通售票无法充分利用.为避免此情况出现以进一步提高通售票的利用率,考虑通售票销售策略与铁路客票预分方案的协同优化问题,实现由OD固定票、通售票构成的客票预分方案与通售票发售策略(以下简称"通售策略")的协同优化.首先,基于旅客随机购票需求描述、旅客购票列车选择分析,构建铁路客票预分方案与通售策略协同优化模型,以客票总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考虑列车席位能力、列车服务、客票量上下限以及通售发售策略等约束;其次,在生成多套购票需求样本的基础上,结合旅客出行购票过程的仿真,设计模型求解的粒子群算法.算例结果表明对比不考虑通售策略的客票预分方案,本文优化方法能使列车平均客座率提高4.96%、列车客票总收益提高2.74%,充分验证了引入通售策略能有效实现客票的灵活与充分利用.

    高速铁路客票预分通售策略购票仿真粒子群算法

    不确定条件下的车流径路问题及其树形径路约束机制研究

    方波魏玉光马博文李晨...
    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既有车流径路研究中确定性建模参数的局限性以及对车流径路优化阶段是否应该考虑树形径路约束的争议,在确定性车流径路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模糊集理论和随机规划理论,分别采用三角模糊数和机会约束刻画车流量的波动和区间通过能力的弹性,为车流径路问题重构Hurwicz准则下的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并将其转化为清晰等价形式.基于我国西南局部路网的案例研究树形径路约束对车流径路和编组计划的影响,对比分析确定性条件和不确定条件下车流径路的差别.实验结果表明,车流径路优化阶段强调树形结构径路会限制径路方案的灵活性并增加车流运输总成本;不确定条件下的车流径路模型在困难区段的识别方面更具优势.

    车流径路树形径路约束模糊机会约束规划Hurwicz准则

    跨线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交路计划优化方法

    陈垚柏赟毛保华温芳...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线运营是城市轨道交通重点发展方向.针对跨线条件下列车交路计划编制问题,通过构造乘客出行时空网络图准确刻画复杂交路下的客流行为,建立以最小化列车走行公里与乘客出行时间成本为目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模型以列车交路方案、开行比例与频率为决策变量,并针对跨线交路与本线交路的行车冲突,考虑非等间隔发车,确定列车发车时刻.设计基于交路及开行频率搜索与运行间隔协调的定制分解算法.案例结果表明,列车跨线方向与乘客换乘主方向一致时,跨线交路可同时提升企业运营与乘客出行效益.换乘出行导致的断面客流量差异是跨线交路开行方案设置的主要依据.研究结论可为运营企业制定列车交路计划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网络运输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跨线运行交路方案服务网络

    抗蛇行减振器布置对动力车横向动力学性能影响及机理研究

    李广吴毅姚远邓小星...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释国内某同等级两种不同款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实际运行中表现出的横向平稳性特征差异,针对该动力车分别采用四种抗蛇行减振器布置方式进行动力学仿真对比研究.通过Simpack软件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分析抗蛇行减振器横向安装角对车体前后端横向平稳性及其差异的影响,利用模态分析法探究其对蛇行稳定性与车体横移摇头模态相位差影响.此外,引入抗蛇行减振器附加横向力与力矩相位角,以阐释布置方式对动力车横向平稳性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对于抗蛇行减振器开口向内布置,减小横向安装角对动力车横向动力学性能有利;开口向外布置时,适当的横向安装角有利于改善横向平稳性和蛇行稳定性,明显减小甚至消除车体前后端横向平稳性差异;斜对称和反斜对称布置时,横向安装角对动力车横向动力学性能影响较小,但易形成较大的车体前后端平稳性差异.建议该B0-B0型动力车采用抗蛇行减振器开口向外布置,且横向安装角的选取范围为3°~5°.

    动力车抗蛇行减振器布置横向平稳性蛇行稳定性受力分析

    转向架曲线轨道运行的蛇行模式和分岔特征

    侍玉青杨九河罗冠炜
    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曲线轨道运行的两轴转向架为研究对象,通过二维参数-变量分岔图,探讨其在非线性轮缘力作用下的蛇行模式和分岔特征.对比分析转向架系统在新轮期和磨耗期两种情况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由磨耗引起的车轮踏面轮廓变化对转向架系统蛇行特性的影响.揭示蛇行模式和分岔特征与车轮踏面等效锥度的关联关系.确定参数敏感度及合理匹配范围,为铁路车辆悬挂参数的综合设计和最优组合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导轮和后轮与轨道的冲击均始于轮缘与外轨的冲击,无论是新轮期还是磨耗期,后轮与内轨和外轨的冲击均滞后于导轮,且导轮对轨道的冲击强度大于后轮,磨耗期,这种现象更为显著.车轮踏面轮廓变化对周期1蛇行模式的失稳速度产生的影响较大,其失稳速度主要由周期倍化分岔和Neimark-Sacker分岔引起.

    两轴转向架蛇行运动分岔参数域

    一种适用于动车组高频辅变的电容自均压直流变换器

    张捷频马颖涛刘伟志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频辅助变流器具有高功率密度、高变换效率的优势,是节省车底空间、优化乘车环境、降低能量消耗的重要手段.提出一种适用于动车组高频辅变的电容自均压直流变换器,其拓扑能够实现输入侧直流电压的降压和均分,降低开关管电压应力并减少后级隔离DC/DC变换器的数量;同时,电容自均压拓扑中的开关器件均能实现零电流开关,降低了变流器的开关损耗;此外,电容自均压变换器具有输入电压自平衡特性,无需采用额外的电压平衡控制策略以维持输入侧串联电容的电压均衡.相比于现有的高频辅助变流器方案,本文提出的拓扑能够有效减少开关器件和变压器数量,降低器件损耗和控制复杂性,为车载辅助变流器体积、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空间.分析该拓扑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以及自均压特性,并提出相应的电路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最后,搭建功率等级6 kW的实验样机,通过开展均压特性、动态切换性能以及软开关特性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拓扑的可行性.

    高频辅助变流器电容自均压变换器零电流开关控制策略参数设计

    超导钉扎高速磁浮车-轨耦合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邓自刚王珊徐焱李海涛...
    5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超导钉扎磁浮车辆高速运行动态特性,建立车-轨耦合空间模型,开展不同车速下的动力学仿真.结合有限元方法获得磁轨关系数学模型;基于牛顿-欧拉法建立车辆模型,引入截短梁描述建立永磁轨道模型;以磁轨关系为纽带获得超导钉扎磁浮车-轨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轨道振动、电机法向力和轨道不平顺等对超导钉扎磁浮车辆-轨道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浮车辆系统的振动受轨道不平顺和车速的影响较大,受轨道振动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在速度为620 km/h时,车体、悬浮架的最大振动加速度分别保持在0.5、8 m/s2以下,具有较好的乘坐舒适性.建立的模型可为超导钉扎磁浮交通线路设计与参数优化等研究提供帮助.

    超导钉扎磁浮高速磁浮车-轨空间耦合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智能高速铁路中基于低轨卫星网络的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张嘉驰刘留周涛蔺伟...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高速铁路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支持高移动性、高速率、高可靠性、高实时性的通信链路是列车安全运行的基石.针对高速铁路空间跨度范围大、轨旁通信设备成本高、越区切换频繁等问题,探讨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技术实现车地通信的可能性及关键技术.分析智能高速铁路通信业务需求并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采用对应的专网或公网进行承载.研究了基于公网卫星互联网络的高速铁路无线接入架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面向智能高速铁路的卫星接入与低时延传输、星地链路多普勒频偏、星内/间波束切换等关键技术,以期实现低时延、高可靠的星地通信链路.

    智能高速铁路低轨卫星网络无线接入低时延传输多普勒频偏波束切换

    区域感知校准的自适应人群计数与定位方法

    陈永张娇娇张薇
    7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密集场景下准确人群计数和定位,对于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密集人群计数与定位易受人群分布不均、背景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计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域感知校准的自适应人群计数与定位方法.通过构建金字塔结构提取人群图像的多尺度特征,增强特征关联性,并设计可变形几何自适应模块学习不同分布的人群几何特征,以增强对人群分布不均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感知和区域校准模块,提取全局上下文特征和区域特征,克服了背景干扰造成的定位与计数不准问题.接着通过双分支卷积预测通路,输出生成点的预测位置和置信度分数,以提高网络的定位与计数精度.最后提出改进二分图最大匹配Hopcroft-Karp算法对真值点与预测点进行匹配校准,从而完成人群定位与计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分别在公开的ShanghaiTech Part A和Part B数据集、NWPU-Crowd数据集、UCF-QNRF数据集上评价指标均优于对比算法,且定位精度较P2Pnet分别提高了 3.5%、6.1%、11.3%和8.1%,能够有效提高人群定位与计数的准确度.

    人群计数人群定位区域感知校准几何特征自适应双分支卷积预测深度学习

    基于PSO-GA的ZPW-2000A型轨道电路调谐区性能感知方法

    罗泽霖孟景辉罗依梦刘金朝...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ZPW-2000A型轨道电路故障诊断方法不能动态感知调谐区工作性能变化的问题,结合粒子群算法(PSO)与遗传算法(GA),提出一种基于综合检测列车动态检测数据的调谐区性能感知方法.首先根据传输线理论,对调谐区邻区段干扰信号进行建模;然后结合动态检测数据,构造多目标优化模型,并以PSO-GA作为寻优策略,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所得参数结果计算设备阻抗,以此判断调谐区性能下降原因与隐患点位.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进行调谐区性能的动态感知,并且针对感知到的隐患原因,能准确找出调谐区异态设备位置,为ZPW-2000A型轨道电路预防修和状态修提供新方法.

    轨道电路动态检测调谐区性能感知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