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学报
铁道学报

杨浩

月刊

1001-8360

tdxb@vip.163.com

010-51847451、51842631

100844

北京复兴路10号

铁道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本刊主要刊登铁路运输与经济、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电气化与自动化、铁路工程等学科的科研成果论文及综述。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德国国际建筑学数据库(ICONDA)、剑桥科学文摘(CSA)、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十余家大型数据库。 《铁道学报》于2009年8月1日正式开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轨向连续多波不平顺形成机理及影响规律研究

    李毅徐旸梁晨杨飞...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轨向连续多波不平顺相比于普通轨道不平顺更容易影响高速铁路的行车安全,由于对多波不平顺形成机理的研究基本空白,造成了相应整治措施缺乏,局部新建线路必须换轨的情况.通过车辆-多波不平顺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轮轨及温度力耦合作用下有砟道床变形演变离散元模型,系统揭示了多波不平顺形成机理及对行车动力特性的影响,认为轮轨附加力及无缝线路温度耦合力的水平分量是造成多波不平顺的主要原因,成果可为我国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的安全服役提供理论支撑.

    行车动力特性离散元法无缝线路有砟轨道

    惯性增强动力吸振器-浮置板轨道低频减振性能研究

    张群程志宝石志飞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浮置板轨道(floating slab track,FST)对低频车轨耦合振动具有放大作用,由此引起的低频环境振动难以解决.引入惯性增强动力吸振系统(inerter enhanced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IDVA),提出带有IDVA的FST,即FST-IDVA,以减小列车移动荷载下的低频振动影响.理论分析给出浮置板轨道结构等效单自由度系统;考虑轮轨激励随机性,应用H2优化理论给出IDVA的设计参数理论解;开发一种Matlab-Ansys联合仿真技术,应用该技术计算8编组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车轨耦合动力响应.对比无动力吸振器和普通动力吸振器,验证惯性增强动力吸振器对浮置板轨道低频振动的抑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应用惯性增强动力吸振器后,FST板在其基频处加速度响应、钢弹簧支反力、单块板传往基础的合力均得到有效减小.惯容器的动态质量效果使吸振器与FST之间的相对位移减小大于50%.该技术可在浮置板轨道有限空间内实现更好的低频减振性能.

    浮置板轨道动力吸振器惯容器车轨耦合低频减振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现浇道床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及寿命预测

    董昊良李化建杨志强温家馨...
    11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部分严寒地区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现浇道床存在冻融粉化的问题.为揭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现浇道床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并预测使用寿命,本文基于毛细吸附、静水压和损伤断裂理论,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现浇道床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研究发现,孔隙水的冻胀作用是导致现浇道床混凝土表层发生冻融粉化的主要原因,现浇道床混凝土在冻融环境下呈现出由道床的四周及边角向中间区域逐渐剥落粉化的规律.通过分析环境最低温度在-24~-3 ℃、混凝土的吸水率为0.2%~1.0%时现浇道床的冻融破坏程度,建立无砟轨道现浇道床混凝土的寿命预测模型,预测不同吸水率和不同最低环境温度下现浇道床混凝土的冻融寿命,以期为寒区无砟轨道现浇道床混凝土的抗冻设计提供参考.

    高速铁路道床板混凝土冻融粉化寿命预测

    基于DS证据理论与综合赋权改进可拓法的黄土区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评价

    张棋苏谦刘宝森裴彦飞...
    12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评价黄土区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的变形与稳定状态,在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初选评价指标库基础上,通过基于证据可信度的DS证据理论融合指标的重要度、独立度与区分度3项特征值,构建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优选指标体系;基于综合赋权改进可拓评价法,建立针对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的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大准及巴准铁路两段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两段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等级评价结果依次为差与良,并均通过了有效性检验;本文研究所提方法较云模型更能准确评价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且比《铁路路基大维修规则》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所处状态.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状态评价提供参考.

    黄土地区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DS证据理论改进可拓评价

    高速铁路桥梁结构变形与轨面几何形态的空间映射模型研究

    冯青松陈谣李秋义孙魁...
    13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铁路桥梁附加变形会导致轨面几何形态的变化,加剧列车和轨道-桥梁结构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影响桥上行车安全性.以32 m简支梁桥-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将箱梁看作耦合板结构,选取改进傅里叶级数作为结构的试函数,通过输入梁体的附加变形值,基于势能驻值原理求解轨道各结构层的垂、横向变形函数,建立桥梁结构变形与轨面几何形态的空间映射模型.研究考虑底板脱空情况下桥梁典型横、竖向组合变形下轨面几何形态的变形规律.研究表明:空间映射模型与有限元模型得到的钢轨变形曲线吻合较好.映射模型经过少量的迭代便可以求出底板脱空的位置、幅值与面积.钢轨在梁体横、竖向组合变形下存在耦合变形效应,梁体横向转角幅值对钢轨垂向变形影响较大,并会导致左右两块底板脱空区域的范围与幅值发生相反变化趋势,进而使底板上方两侧钢轨"上翘"处以及"下凹"处最大变形值发生改变.桥墩垂向沉降值基本不会影响其钢轨横向变形.

    高速铁路桥梁附加变形轨面几何形态势能驻值原理空间映射模型

    基于改进拉丁超立方抽样的高墩铁路桥梁地震可靠度分析方法

    张金陈克坚曾永平刘力维...
    142-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高效准确地量化非线性结构的关键地震响应极值分布以及构件失效概率,在考虑结构和地震双重不确定的前提下发展一种有效的结构动力可靠度评估框架.首先详细阐述和发展了地震可靠度分析的理论方法,主要包括非平稳地震动的降维模拟,分数矩的单循环最大熵理论,以及与中心L2偏差相结合的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三部分.然后通过一个三层非线性混凝土框架结构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初步验证.最后将提出的可靠度分析方法运用于西部山区某高墩大跨铁路刚构桥,开展高墩大跨刚构桥关键构件的地震可靠度分析,并与蒙特卡洛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高效性与适用性,为山区高墩大跨铁路桥梁抗震设防提供技术支撑.

    随机非平稳地震动高墩铁路桥梁拉丁超立方抽样最大熵原理地震可靠度

    可"临-永"转换抢修钢墩设计及应急使用稳定性

    刘子玉陈士通支墨墨张红涛...
    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既有桥墩抢修器材仅适用于临时抢修、不能与永久恢复有效结合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临-永"转换抢修钢墩,并介绍其结构组成和结构特点.针对应急使用阶段,基于Abaqus建立空间模型开展结构稳定分析,考虑列车活载、横向风载、制动力、平面扭转、初始缺陷等影响因素,分别从线弹性和非线性两个层面系统研究应急使用状态结构稳定性能.研究表明:线弹性分析时,随着横向风压增大,钢墩临界荷载呈减小趋势,下降速率与列车荷载强度及活载加载图式相关;钢墩临界荷载随着平面扭角增大呈减小趋势,具体使用时宜将扭转角度控制在0.5°以内,此外,平面扭转发生位置越低,对结构稳定影响越明显;钢墩临界荷载随几何初始缺陷增大呈下降趋势,不同类型缺陷对钢墩稳定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双向缺陷、横向缺陷、纵向缺陷;考虑非线性影响时,双重非线性影响最大,材料非线性次之,几何非线性最小.

    桥梁工程抢修钢墩稳定性"临-永"转换应急使用线弹性非线性

    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横向内力计算与分析

    冀伟余壮果罗奎
    16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精确分析波形腹板钢箱-混凝土组合梁(SBCCGCW)的横向内力,考虑波形钢腹板特性和箱梁的畸变效应,利用框架分析法推导SBCCGCW的横向弯矩计算公式;通过两座实桥横向弯矩的有限元和实测结果对所提公式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对SBCCGCW横向内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SBCCGCW横向内力的简化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利用所提公式获取的横向弯矩值与有限元结果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误差在10%以内;横隔板会大幅度减少荷载作用点处的横向弯矩;宽高比、混凝土顶板厚度、荷载作用位置对混凝土顶板横向弯矩的影响较大,钢底板厚度变化对混凝土顶板横向弯矩的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SBCCGCW的横向内力计算与分析提供参考.

    桥梁工程组合箱梁横向内力框架分析法波形钢腹板参数分析

    高铁隧道片状掉块气动行为及对行车安全影响

    杨伟超刘俊杰刘义康王昂...
    171-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铁隧道衬砌病害日益恶化,衬砌掉块问题愈发严重,对列车运行安全危害极大.为探究隧道内行车时衬砌掉块脱落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建立大气-隧道-衬砌掉块-列车三维数值模型,对列车运行条件下衬砌掉块的气动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片状衬砌掉块初始下落位置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剥落位置片状掉块沿隧道纵向位移均为负值;拱顶掉块沿隧道纵向位移平均为侧边墙掉块的1.45倍,上侧边墙掉块横向运动位移为拱顶掉块的2~3倍;拱顶掉块随着距隧道中线距离的增大受流场结构影响越显著,初始加速度峰值越大;拱顶剥落的衬砌掉块可能与列车直接相碰,上侧边墙剥落的衬砌掉块可能与车身侧面相碰或者被卷入到轮轨内,下侧边墙剥落的衬砌掉块远离车身运动,对行车安全无影响.研究结果对今后高速铁路隧道衬砌病害防治具有参考意义.

    高速铁路隧道衬砌掉块6DOF模型气动行为行车安全性

    低真空隧道管片接缝密封垫气密性试验及力学模型

    石龙周建军王东元吕乾乾...
    18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片式衬砌结构作为构建列车低真空运行环境的一种合理方案,其接缝处的气密性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设计一套测试垫片-垫片槽气密性能的试验装置,提出一种评估垫片-垫片槽气密失效行为的力学模型,以实际工程垫片-垫片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气密性以及失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力学模型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力学模型可行性和合理性;利用力学模型中接触压力路径,可以直观解释接缝垫片密封失效机理;环向接缝垫片密封能力与初始接触压力、气密性系数、垫片等效泊松比呈正相关;纵向接缝垫片密封能力与气密性系数、垫片等效泊松比和隧道外径呈正相关性,而与垫片宽度呈负相关;初始接触压力越大,垫片密封能力越强,但密封安全储备越弱;同等条件下,纵向接缝垫片密封能力明显优于环向接缝.

    低真空隧道管片衬砌结构气密性试验力学模型失效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