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工
天工

双月刊

天工/Journal Masterpieces of N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工艺美术学术引领的实践探索

    才大颖
    1-6页

    邛崃地区摩崖造像"罐生莲台"图像研究

    刘惠婷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介绍了邛崃地区摩崖造像中"罐生莲台"图像的基本情况,其次对比邛崃地区摩崖造像中"罐生莲台"图像与印度早期巴尔胡特满瓶莲花图像的相似之处,探明该图像来源于印度,并且在我国分别于南朝和唐代获得两次发展。在邛崃地区,"罐生莲台"图像与历史上流行的五十三佛和七佛图像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四川地区的佛教摩崖造像情况。研究邛崃地区摩崖造像中的"罐生莲台"图像,为研究该地区的佛教艺术提供了较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价值。

    邛崃地区摩崖造像罐生莲台五十三佛七佛

    楚文化传承视域下湖北土陶艺术的表现之美

    颜学森刘峻含吕艺舒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极具表现力的湖北土陶艺术不仅地域色彩浓厚,而且与流传千年的楚文化精神一脉相承。丰富多彩的纹样展现了楚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观照,飞扬灵动的线条彰显了楚人阴柔浪漫的性情,宏阔热烈的场景是先秦楚艺术叙事、构图形式的继承,不仅体现了楚人的气场,也符合《离骚》中"周流观乎上下"的审美意识。与灿烂的楚艺术品一样,湖北土陶"惊采绝艳"的装饰纹样体现了陶工制作时的匠心,更承载了他们的浪漫与多情。

    楚文化湖北土陶线条水花宏阔场景浪漫多情

    《长物志》对现代中外设计美学之照见

    王苑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有关中国设计的文献中,晚明苏州士人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是举足轻重的一部,其所写内容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环境,而且通过士大夫对建筑园池及家居物品的鉴赏偏好,使人们得以窥探晚明士人群体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与审美趣味。"精""简""适宜""尚用"等设计思想贯穿全书,既是以文震亨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人的美学理念与品格意志的体现,亦与当今诸多现代主义设计思潮之主流息息相通,于古今中外的交叉研究领域中,始终散发着月晕般幽淡而绵远的光华。

    《长物志》设计思想简约美学现代主义工艺美学文震亨

    潮州手工艺人对虚拟现实技术在通花瓷创作中应用的接受度及偏好

    罗英煌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了手工艺人关于VR技术的认知、通花瓷创作体验与需求以及对VR技术应用的态度等方面的信息,旨在探讨潮州手工艺人对虚拟现实(VR)技术在通花瓷创作中应用的接受度及偏好。经过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发现,尽管部分手工艺人对VR技术了解有限,但多数人对其在提高创作效率、简化设计过程、拓宽创作想象空间等方面的潜力表示支持。此外,手工艺人普遍期待VR技术能够在降低材料浪费和促进技艺传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研究结果为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推动通花瓷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发展。

    潮州手工艺人通花瓷虚拟现实技术接受度偏好数字化创新

    探索鱼皮艺术与数字动画融合的文化传承创新之路

    高雪莲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查干湖鱼皮艺术是中国北方渔猎民族在长期的渔猎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工艺,历史悠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艺术形式以鱼皮为原料,经过特殊的加工处理,制作成服饰、挂饰、雕刻品等工艺品,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理念。在当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手工艺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双重挑战。与此同时,数字动画技术的发展为传统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探讨鱼皮艺术与数字动画技术的融合,分析这一过程中传承与创新文化的路径。

    鱼皮艺术数字动画文化传承融合策略互动体验虚拟博物馆

    融合数智化技术的博物馆文创工艺流程优化研究——以文创产品雁鱼木雕小夜灯为例

    郑洋晨魏怡琳孙奕秋黄磊...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西安博物馆的文创产品雁鱼木雕小夜灯为案例,探讨了数智化技术在博物馆文创工艺流程优化中的应用。研究聚焦于设计、生产和营销三个关键环节,提出了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智化技术的融合应用能有效提升博物馆文创工艺的创新能力、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为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

    数智化技术博物馆文创工艺流程雁鱼木雕小夜灯优化路径

    基于AIGC的安徽非遗手工艺品活态传承应用研究

    娄司琪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非遗手工艺品的工艺流程复杂、制作成本高、市场转化率较低,而AIGC在Web3。0 时代具有生成内容规模大、质量高、单位成本低的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故从"基于安徽非遗手工艺品AIGC活态传承的应用研究"出发,探讨了当前非遗手工艺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并提出了利用AI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推广非遗的思路。以安徽省芜湖无为剔墨纱灯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AI绘画自动生成新外观等方式推广非遗手工艺品,旨在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思路和实践参考。

    安徽非遗手工艺品AIGC活态传承数字化手段数字藏品

    现代雕塑技术与材料的创新应用

    吾尔兰·交兰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雕塑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深入探讨了现代雕塑技术与材料的创新应用,分析了在科技飞速发展和艺术观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雕塑艺术如何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新材料实现自我突破和革新。详细阐述了数字化技术、智能技术、新型材料以及环保材料等在现代雕塑创作中的具体应用,并探讨了这些创新对雕塑艺术表现形式、创作理念以及观众互动体验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现代雕塑技术创新材料创新数字化技术智能技术

    无中显"在"——再论现代主义设计"无"装饰

    区光豪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现代主义设计"无"装饰的普遍认识为研究对象,基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理论,阐释了"无"装饰中显现的装饰存在事实。通过梳理现代主义设计的装饰历史,从装饰中"在"与形成、表象、思、应当的关系切入,得出"无"装饰作为存在者而"存在"的结论。"无"装饰这一表象在不断形成,相关的思考与预设也随时代因素改变而发展,受制于认识的有限性,对于"无"装饰的存在的认识还未臻于至善。

    存在主义理论现代主义设计佩夫斯纳"无"装饰海德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