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土工基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土工基础
土工基础

汪稔

双月刊

1004-3152

tgjc@whrsm.ac.cn

027-87199602、87199152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小洪山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土工基础/Journal Soil Engineering and Found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土建学术刊物。刊载与土工基础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经验总结、专题论述、工程实录、情报简讯等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护筒成孔桩基施工技术在青岛地铁深大基坑中应用

    陈晨文杜光明
    889-891,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岛市地铁7号线周村站基坑开挖深度大,存在富水砂层、复合地层等不良地质条件,桩基成孔质量要求高.通过工程经验类比、泥浆护壁成孔与长护筒护壁成孔桩基施工技术分析,提出了长护筒成孔桩基施工技术在青岛地铁深大基坑中的应用方法.详细阐述了桩位放样、护筒定位及埋设、钻机就位、校核护筒垂直度、钻孔取土、下放长护筒、钻机钻进直至清孔、下放钢筋笼、安装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起拔钢护筒的长护筒成孔桩基施工工艺.

    青岛地铁富水条件复合地层长护筒成孔桩基施工

    西安市长安区抱龙峪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方案

    卢智尚琪
    892-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西安市长安区抱龙峪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基础上,通过勘查提供的岩土数据并结合参数反演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确定滑坡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根据设计原则,提出治理方案.研究表明:抱龙峪滑坡为浅层堆积层滑坡,由降雨诱发的;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欠稳定状态.根据滑坡的稳定性最终确定其采用"坡体回填+桩板墙+被动防护网+钢筋混凝土挡墙+截排水"综合治理.楔形体滑槽进行回填,桩板墙和钢筋混凝土挡墙布设于滑坡坡脚,被动防护网布设于桩顶和墙顶,急流槽和排水沟布设于坡体上,排出坡体上雨水,保证滑坡的稳定性.

    抱龙峪滑坡成因稳定性综合治理

    泡沫混凝土在临河桩基溶洞中的应用实践

    舒智华王定军
    896-898,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河浅埋桩基岩溶地质条件复杂,埋深较浅、岩溶错综交织,桩基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勘,并进行水下轻质泡沫混凝土的技术研究,生产采用泡沫与水泥砂浆充分搅拌混和的内部含有气泡的轻质泡沫混凝土.运用工程钻机进行引孔至岩溶底部并埋设泡沫混凝土灌注管,通过灌注管灌注水下轻质泡沫混凝土,有效指导了桩基溶洞的顺利填充.在填充前,利用勘测技术对桩基溶洞位置进行一桩一孔施工勘察确定深度、大小.施工中泡沫混凝土良好的流动性、填充自密实性、提前稳定溶洞,提升施工效率,减少了每根溶洞桩基施工时间.

    岩溶临河浅埋桩基水下泡沫混凝土技术研究液压潜孔钻

    超深地连墙基坑群施工相互影响分析

    李文俊胡港
    899-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地下工程往往面临基坑群施工相互影响的问题,由于基坑之间距离较近,且施工周期交错,使得基坑群变形受力往往比单一基坑工程更为复杂.依托于工程实例,对超深地下连续墙基坑群施工相互影响进行二维数值分析,考虑相邻地连墙不同的土方开挖顺序,结果表明:对地连墙墙身变形,不同土方开挖顺序,主要影响区域为相邻的地连墙范围,外侧地连墙几乎无影响;土方开挖顺序会影响地连墙之间的地表沉降,地表最大沉降点会偏离先开挖地连墙区域;土方开挖顺序对地连墙外侧的地表沉降影响较小;管线的变形主要受邻近的地连墙开挖影响,远离管线地连墙施工对管线影响较小.

    地下连续墙基坑群相互影响数值分析

    紧邻地铁复杂分区深基坑技术设计与工程实践

    周延
    905-912,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某上海张江某项目为背景,介绍了软土地区紧邻地铁隧道的基坑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隧道周边众多基坑同期施工,工期要求紧张,工程协调难度大,基坑群开挖对地铁隧道产生叠加不利影响.工程位于上海张江地区核心开发地带,基坑东侧、西侧和北侧均有与基坑同期施工的基坑,基坑北侧邻近地铁13号线区间隧道,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既要充分考虑对道路、市政管线和既有隧道的保护,又需尽量避免大面积基坑群同时施工的叠加效应对隧道产生的影响.通过合理的分区设计既满足了主楼结构整体施工需要,又通过协调相邻地块对角开挖以缩短施工工期,并划分出邻近隧道的窄条形基坑以减小大面积卸载对隧道的影响.现场实测表明,基坑采取了合理的围护体选型,通过坑内加固、钢支撑自动轴力伺服补偿系统、抽条对称平衡开挖、闷拆钢支撑和临时换撑等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基坑施工对地铁隧道的影响,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紧邻隧道深基坑基坑分区设计地铁保护实测分析

    新建隧道上跨既有盾构隧道工程安全性分析

    李京彬赵猛檀超
    913-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盾构隧道上跨工程对既有交通线的影响,以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南延线复兴路站~北雁湖站区间上跨既有4号线科大先研院站~北雁湖站区间盾构隧道工程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结合实测分析的方法,研究新建隧道上跨工程施工中既有交通线的变形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新建盾构隧道会破坏土体既有平衡,引起土体卸载回弹,因此既有交通线隧道和联络通道主要发生竖向隆起变形.通过对实际工况模拟计算,得出区间隧道竖向最大变形为2.074 mm,联络通道竖向最大变形为2.075 mm;根据既有隧道结构安全控制要求,并结合实测数据分析显示,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均小于预警值3 mm,模拟计算中既有区间隧道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盾构工程上跨数值模拟实测分析

    软土地区挡墙及填土对既有铁路的影响分析

    汤周
    92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既有铁路周边新建构筑物,必须考虑附加荷载对既有铁路的影响.特别是在软土地区,在既有路基一侧进行加载有可能引起地基变形,需要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为了研究软土地区邻近既有铁路路基外侧挡墙及填土对铁路的影响,选取绍兴市某公园邻近既有铁路侧的挡墙及填土工程为工程实例,首先根据相关规范确定轨道、路基变形控制值,然后通过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得到在填土荷载作用下不同工程措施对应的既有铁路轨面的水平及竖向位移,最终确定对铁路产生的影响可控、确保铁路运营安全的工程措施.

    既有铁路挡墙填土地基处理数值计算

    上覆热水管网顶管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受力与变形影响分析

    易钰杰王佳田建龙
    926-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上覆热水管网顶管施工对既有临近地铁隧道结构受力与变形影响,考虑施工场地环境、施工过程、施工方式及地铁结构已有的保护要求等因素,使用Midas GTS/NX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相关施工步下地铁隧道结构的位移及内力情况,并结合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以对顶管施工方法及方案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顶管顶进时的影响等级为一级;经历整个顶管施工过程后的地铁结构的Y方向(顶进方向)、Z方向(竖直方向)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138 mm、0.549 mm;受力的变化率均不超过3%,在承载范围内;实时监测数据中地铁结构的Y方向、Z方向的最大位移分别是1.76 mm、0.65 mm,监测数据与模拟结果有较好的对应,均表现为先被影响的隧道结构的变化程度大于后被影响的;隧道结构的监测和模拟位移均不超过建议的7 mm,即正常施工条件下整个项目是安全的.

    顶管施工临近隧道数值分析

    某基坑加深开挖支护体系加固结构数值模拟分析

    胡建伟
    931-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昆明某泥炭土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分析其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的基坑加深开挖对桩锚支护体系稳定性及变形的影响,提出一种新型的补强加固结构支护体系;同时,利用FLAC3D数值软件建模分析了基坑在原设计方案、加深开挖及采用补强加固结构支护体系后3种不同状态下支护结构及坑壁土体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及其整体稳定性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补强加固结构支护体系能够适用于泥炭质土地区的基坑加深开挖,且造价经济、工期较短,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整体规律吻合,验证了复合式加固结构体系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解决软土地区传统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基坑加深开挖的难题,为类似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深基坑桩锚支护加固泥炭土数值模拟加深开挖

    就地固化技术在新近堆填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冯仲文
    938-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近填土多为近期堆填而成,具有密实程度不均匀、未完成自重固结、结构松散等特性,导致后续工程建设中出现地基承载力低、施工机械难以行走、偏桩等问题.结合珠海西站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介绍了在新近堆填土层中采用强力搅拌头固化技术对新近堆填土进行就地固化浅层处理的设计方案及现场施工工艺,并对处理后固化土效果进行了分析,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就地固化技术对新近堆填土进行搅拌处理后,固化层地基承载力明显提高;施工速度快,填土搅拌处理后快速形成硬壳层满足施工机械可行走、解决了后期承台开挖桩头偏位等问题,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就地固化技术浅层处理堆填土强力搅拌法硬壳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