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土工基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土工基础
土工基础

汪稔

双月刊

1004-3152

tgjc@whrsm.ac.cn

027-87199602、87199152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小洪山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土工基础/Journal Soil Engineering and Found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土建学术刊物。刊载与土工基础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经验总结、专题论述、工程实录、情报简讯等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跨度桥梁大型沉井基础施工下沉安全稳定分析

    杨智郭明伟徐安蒋凡...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效平稳下沉是大跨度桥梁沉井基础施工下沉的目标.以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北锚碇陆地大型沉井基础工程为背景,为确保大型沉井在下沉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针对下沉过程中五种典型工况,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各工况沉井结构的变形和应力特征,并结合沉井下沉系数,确定了不同工况对应的沉井下沉系数值,可用于指导沉井基础施工.计算结果表明:沉井基础在五种典型工况下的变形和应力特征均在设计许可范围内,同时与以往采取一个阶段过程的下沉系数计算相比,根据具体工况计算的下沉系数更能够反映当前状态下沉井接高及下沉后的安全和稳定,可为沉井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沉井基础有限元下沉系数技术支撑

    城市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工程实践

    郑威王海成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深基坑工程地处武汉市深厚软土地面沉降重点防控区,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深厚砂层中赋存高水头承压水,基坑开挖已经揭露承压水含水层.项目地处主城区,施工场地狭小,周边环境复杂,对基坑变形比较敏感,环境保护要求高.通过采用安全有效的基坑支护降水设计方案,采取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预防基坑发生渗流破坏,较好地控制了基坑支护体系的变形,避免了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结合项目特点采用受力性能合理的圆环形桁架式内支撑,释放更大场地空间,提高了施工效率.通过全过程基坑监测,为基坑支护体系的安全运行提供信息化支撑,保证了基坑的平稳运行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基坑工程软土地区渗流破坏复杂环境

    徐州某基坑工程钢筋混凝土支撑布设方式研究

    沈荣锋杨宁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筋混凝土支撑是基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支撑类型,而工程中常因布设不当造成支撑受力不合理、造价不经济,因此对钢筋混凝土支撑布设方式进行分析具有实际意义.以江苏徐州某深基坑工程为例,采用空间整体协同有限元计算方法,对不同支撑布设形式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角撑重叠区产生了支撑力叠加,致使腰梁受力加大,桩身位移指向坑外,而角撑重叠区彼端则位移指向坑内且较大,基坑四周变形不协同.因此,基坑支撑布设过程中应力求避免交叉重叠,对于一般矩形基坑,宜采用角撑+对撑的形式以期基坑四周协同变形.通过对混凝土支撑布置方式研究,可为类似的基坑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基坑工程钢筋混凝土支撑角撑

    上方基坑施工既有隧道变形演化特征分析

    张磊章舒展渠成堃李瑛...
    67-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越来越高,既有隧道上方基坑的变形特征对于施工安全和支护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依托杭州天目山路改造项目,基于基坑与下方既有隧道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基坑施工过程中本基坑及旁侧基坑的地表沉降等特征规律,并监测获得了下方既有隧道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道床沉降变形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合理的围护结构可以有效控制基坑周边沉降变形,在上方基坑加固阶段,下方既有隧道受影响最大,产生了较大的沉降变形,而加固后的施工阶段变形反而较小.研究结果对于施工设计与风险控制具有参考意义.

    既有隧道基坑变形周边沉降变形特征分析

    土压力不平衡条件下深基坑空间效应研究

    曹明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基坑周边土压力不平衡条件下的基坑支护体系,传统的基坑开挖计算理论和常规的基坑工程设计软件无法充分考虑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空间效应.以武汉某深基坑工程为例,运用有限差分数值软件建立三维数值计算精细化模型,计算支护体系及周边环境的位移场及应力场,分析地形起伏、施工荷载不均匀分布等因素引起的不平衡土压力对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承载变形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平衡土压力对基坑承载变形特性有明显的影响,基坑在不平衡土压力作用下可能会整体向一侧倾斜;基坑施工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基坑长边与短边互为支座,但长边对短边的支撑效应要比短边对长边的支撑效应更加显著.

    不平衡土压力深基坑空间效应数值分析

    地下水位升降对高层建筑地下结构损伤问题研究

    白俊峰刘新龙付旭李茜...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地下水位变化对高层建筑地下结构损伤的影响,从地下水对桩基的侵蚀、地下水上升对地下结构损伤问题、地下结构沉降问题、地下结构系统协调变形问题方面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表明:①地下水位变动对地下结构的影响,如地下水位上升后水位恢复过程等,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相关实验和模拟研究;②对地下室合理设计,及时减轻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的影响;③地下水位变化会造成地基发生沉降,使得地下结构出现不规律变形;④设计中考虑构件之间相互作用会对实际工程计算产生良好的效果.

    地下结构地下水位地下室有限元

    灌注桩后注浆工艺探讨

    刘方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软土地区建设难度大,地基处理作为建设项目的重中之重,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整个项目的最终成败,而其地基处理技术是否完善与合理,直接关联着施工质量水平.随着地基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其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作为软土地基处理中的重点技术,其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虽然该工艺理论不断完善,但实际施工中要实现其理论要求与实际施工达到的效果相一致是比较难的,因此有必要针对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施工工艺开展研究.

    灌注桩后注浆现状机理工艺要点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综合评价

    赵盛男冷玉坤刘学光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的触变性是对土体扰动后强度恢复的一种描述,为了更准确的对土体强度恢复程度进行判别,提出触变性综合评价方法,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的触变性强弱进行研究.考虑影响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的因素,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构建以含水率、孔隙比、灵敏度为研究对象的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与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判断各因素各水平对触变性影响的强弱.结果表明,含水率、孔隙比过高抑制与触变性的关联度,灵敏度过大促进与触变性的关联度.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灰色关联分析关联度

    剪切过程中锚杆轴力和剪力演化规律研究

    刘顺昌李黎徐德馨朱林锋...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加锚结构面剪切过程中锚杆轴力与剪力演化及贡献的问题,基于FLAC3D软件开展了加锚结构面直剪实验.用pile单元代替传统的cable单元模拟锚杆,研究剪切过程中锚杆轴力、剪力的分布及演化特征,并分析了锚杆直径、锚杆倾角、围岩强度对锚杆轴力与剪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结构面处锚杆剪力与轴力达到最大值,在两端很小,剪力在位移较小的情况下就达到一个较大的值,轴力的发挥则相对滞后,锚杆在结构面两侧约5D范围内形成两个"塑性铰"点,塑性铰点间锚杆存在变形剧烈的"拉剪区".②结构面加锚后峰值剪切强度提升约70%,锚杆对结构面的加固作用可以等效为增加了结构面的粘聚力.③随着直径的增加,锚杆的剪力有明显的提升,轴力反而减小;锚杆倾角为60°时,轴力与剪力换算得到的结构面等效抗剪强度最大;相比较软岩,硬岩更有利于锚杆轴力与剪力的发挥.

    锚杆数值试验轴力剪力演化

    基于能量原理的岩爆倾向性评判

    马池帅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典型硬岩—N~J水电站TBM引水隧洞砂岩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能量耗散的硬脆性岩石损伤模型,并基于能量原理进行岩爆风险评判,主要结论如下:①从能量的观点和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定量跟踪分析了岩爆孕育过程中的能量积聚情况,综合脆性指数和能量判据,提出基于能量原理的修正岩爆判别指标Prb.②应力强度比指标、能量指标和修正能量指标在掌子面在监测断面前后1倍洞径范围均剧烈变化,有发生强烈~极强岩爆的可能;与最大主应力垂直方向上,修正岩爆能量指标与原能量判据类似,相应的岩爆爆坑位置与另外两个判据差别不大,但岩爆范围预判更为准确;与最大主应力平行方向上,原应力判据判别为无岩爆,原能量判据则判别为中等岩爆,而修正判据判别为弱岩爆,与原应力、能量判据相比更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岩爆能量倾向性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