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土工基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土工基础
土工基础

汪稔

双月刊

1004-3152

tgjc@whrsm.ac.cn

027-87199602、87199152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小洪山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土工基础/Journal Soil Engineering and Found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土建学术刊物。刊载与土工基础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经验总结、专题论述、工程实录、情报简讯等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杂环境下深基坑全过程变形控制设计与实践

    廖志坚朱火根唐军武
    419-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城区建筑物密集、管线众多、高架及隧道纵横交错,地下工程开发需求量大,市区深基坑工程施工难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基坑工程设计施工由强度控制,在复杂环境条件下需由变形控制.以上海市中心某宾馆深基坑工程为背景,介绍在复杂环境条件下,运用勘察、设计和监测施工一体化的深基坑工程全过程变形控制思路.勘察阶段准确获取设计参数,设计阶段详细调查周边环境,采取有针对性的支护设计方法,施工阶段采用有效的降水方案和挖土措施,运用信息化监测手段,全过程控制基坑变形,保护周边环境.项目实施效果表明,采用全过程变形控制方法达到了预期目标,以期为类似深基坑的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深基坑地下通道变形控制承压水基坑监测

    深厚淤泥地层条件下水平受荷桩的变形特征

    陈孝轩
    427-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东省某高速公路中深厚淤泥地层条件为背景,通过现场试验获得地层参数,建立符合原位力学特性的数值模型,利用现场实测数据对数值计算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数值建模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位移和弯矩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①深厚淤泥地层条件下桩对水平荷载的承载不利;②近地表土层对水平受荷桩影响较大,改变淤泥层厚度对桩的变形影响并不明显;③桩体位移及弯矩的传递主要分布在淤泥层,且水平方向位移及弯矩的传递范围仅在桩侧小范围内进行.

    水平荷载深厚软土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

    海外临江高渗透强补给围堰基坑降水实践

    郭生强
    432-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内企业广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内企业在海外需要面临新标准、新环境,因此需要针对当地情况因地制宜选用合适的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方法.海外临江临海基坑工程由于地层渗透系数大、水量补给丰富、止水帷幕施工困难等原因,基坑降水难度极高,基坑降水的成功与否影响项目的工期和造价.依托某海外临江高渗透性地层的基坑降水项目,介绍基坑降水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设计、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大水量、强补给、强腐蚀地下水基坑项目经验,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类似项目建设与实施提供了参考.

    临江基坑降水一带一路

    超深基坑双道地下连续墙的降水变形性状分析

    杨锦健
    437-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水工作是保证基坑开挖顺利的重要举措,也是引起围护结构变形的重要原因.以上海市苏州河深层排水调蓄管道超深基坑为依托,分析了双道地下连续墙"双帷幕体系"坑内疏干降水的变形性状,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随着基坑的开挖降水呈现向基坑内的"鼓肚形"变形,且在降水井滤管埋深范围内出现了局部位移峰值,最大位移的深度多集中在55~66 m的深度范围内,最大位移仅为7.9 mm.坑边地表竖向位移随着远离基坑而呈现减小的趋势,在离基坑边约30 m外而趋于稳定,且在靠近基坑边缘10 m范围内的地表均处于隆起的状态.第二道地下连续墙侧移峰值在8~24 m的深度范围内,变形受坑内降水的直接影响小.

    超深基坑双道地下连续墙降水围护变形

    济南丁太鲁片区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研究

    何昭宇宋志钢
    443-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临河建筑因靠近河流,场地渗透系数较大、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受河水位变化影响剧烈,导致地下结构所面临的抗浮问题日益突出.以黄河南岸丁太鲁片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该区地下水赋存条件、气候特征等自然因素以及地下水开采、水资源利用等人为因素的基础上,采用趋势分析法对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抗浮设防水位建议值,并对场地抗浮设防水位进行分区评价,为后期的建设规划、施工图设计提供参考.

    水文地质条件抗浮设防水位地下水动态变化初步勘察

    偏心爆炸荷载下盾构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

    唐雄俊封坤肖明清张景轩...
    449-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ANSYS/LS-DYNA建立基于偏心爆炸作用下衬砌结构动力响应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管片衬砌、二次衬砌以及行车道板等结构的应力和位移响应.结果表明,40 kg TNT炸弹偏心爆炸主要影响局部构件的使用安全,其主要应对措施是及时开展隧道衬砌及内部结构的局部修复;距离起爆断面14 m,40 kg TNT炸弹偏心爆炸引起的结构位移较小;衬砌节点位移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增至最大值,随后以接近正弦脉冲的变化规律逐渐递减,随着纵向距离增加位移峰值出现的时间逐渐向后推移.

    盾构隧道偏心爆炸动力响应数值模拟

    桩-土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萧和冯健雪马秀如张小勇...
    453-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等特点,在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桩-土界面力学特性是影响桩基础承载力与沉降变形的关键因素.工程实践中非饱和土体广泛分布,桩基础的沉降预测与承载力预估往往与理论相差甚远,非饱和土与桩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工程实践.系统总结了桩-土界面相互作用、桩-土间荷载传递规律、复合地基固结理论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复合地基沉降变形中的桩-土相互作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桩基工程非饱和土桩-土相互作用荷载传递复合地基固结

    考虑侵蚀-力学耦合的砂土渗流侵蚀有限元模拟

    王智吴洋朱先发李颖捷...
    459-464,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基本渗流侵蚀控制方程及土体本构,提出了渗流侵蚀-力学耦合模型.该模型能够反映土体细颗粒含量、孔隙率、孔隙水压力等土体特性在渗流侵蚀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实现了该模型的数值模拟,揭示渗流侵蚀的机理,全面地描述渗流侵蚀发生、发展直至稳定过程中的特点,并探究了在砂土渗流侵蚀过程中物理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侵蚀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起始侵蚀阶段,侵蚀过程刚刚开始发展缓慢;稳定侵蚀阶段,侵蚀快速发展;侵蚀平衡阶段,细颗粒沉积速率和流失速率逐渐达到一致,最终侵蚀终止.渗流侵蚀使得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变化,土压力重新分布,进而导致地表发生沉降,沉降量与侵蚀程度成正相关,且在流失孔上方影响较大.

    渗流侵蚀有限元法三相耦合侵蚀机理

    人工填土地基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马健
    465-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对建筑物功能需求的不断增加,既有建筑物加装电梯改造项目越来越多.以某既有建筑物加装电梯地基勘察项目为例,通过现场勘探和既有建筑物资料收集等手段,充分查明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了人工填土的成分、工程特性及分布情况,提供了适宜的地基方案.既有建筑物周边的地基勘察应重点注意回填土空间分布的勘察,充分查明回填土成分、工程特性及分布情况;对可能存在的地下构筑物,应重点注意搜集既有建筑物以及相关周边建筑物的施工图资料.阐述了人工填土地基勘察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和适宜的地基方案,相关方法对以后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既有建筑物工程勘察地基方案人工填土

    湛江结构性黏土空间变异性及物理力学指标规律研究

    曾岳胡瑾管圣功吕桂生...
    469-472,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特大型湛江钢铁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及研究成果,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进行平面变异性、垂直变异性分析,选取两个典型的地貌单元,分析湛江组黏土物理力学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湛江组黏土层顶面在空间上整体呈波浪形分布,在空间上分布无规律性,差异很大.②湛江组黏土自上而下,标贯击数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呈线性变化规律.③不同埋深、不同平面位置的湛江组黏土的颗粒级配、物质来源较稳定,均具有高液限、高塑性.其它物理力学指标差别较大,但随深度具有线性变化的规律性.相关研究可为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取值提供依据,为建构筑物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湛江组黏土平面变异性垂直变异性物理力学指标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