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土工基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土工基础
土工基础

汪稔

双月刊

1004-3152

tgjc@whrsm.ac.cn

027-87199602、87199152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小洪山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土工基础/Journal Soil Engineering and Found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土建学术刊物。刊载与土工基础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经验总结、专题论述、工程实录、情报简讯等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衬砌裂缝对隧道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杨非易蒋凯
    473-478,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厦门第二西通道上跨地铁1号线项目为背景,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计算软件,并借鉴结构力学中位移法的思路,建立带裂缝衬砌结构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在隧道变形模式中衬砌裂缝宽度发展规律,并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同时设计数值实验,研究不同裂缝深度与环向长度对衬砌截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现场实测结果相比,数值计算结果偏大,但是两者的变化规律一致,基本验证了计算模型与模拟方法的合理性;裂缝深度与环向长度的增长会引起拉应变区的裂缝宽度累计变化量增加,导致裂缝处截面轴向应力与钢筋轴向应力增大,其中裂缝深度的影响程度更大.该研究对相似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数分析数值模拟结构响应

    碱液(NaOH)对风积砂强度的影响与微观作用机理研究

    张重重张宁陈筠陈泰徐...
    479-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工程中风积砂强度不足的问题,利用碱液(NaOH)对风积砂进行处理.为验证风积砂强度是否改变,采用直剪试验进行判断,并找到较为合适的碱液浓度.为研究碱液对风积砂强化的微观作用机理,采用电镜扫描观测风积砂微观结构,并利用IPP(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与PCAS软件对风积砂微观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微观参数.结果表明:①碱液的加入可以显著的提高风积砂的强度,但额外补充的Ca2+不会使土体强度得到更为有效的提升;②碱液浓度的提高会使土体的抗剪强度提升,但存在最优含量区间,过高的碱液浓度不会使抗剪强度得到更为明显的提升;③碱液加固后风积砂强度的变化与孔隙微观结构的变化之间存在一定关系;④微观作用机理上,NaOH与土体发生作用,产生片状聚合物去填充土体孔隙,并附着在颗粒表面,包裹土体颗粒,使土体强度得到提高.

    风积砂NaOH直剪试验微观结构SEM

    小净距盾构隧道施工变形控制数值模拟研究

    熊浩董亚博罗明福金晓军...
    485-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净距盾构隧道施工会引起土体较大的应力状态变化和地层变形,当变形过大时会影响隧道结构和既有建构筑物的安全.以雄安新区某小净距隧道施工区间段为依托,建立小净距盾构隧道施工变形控制数值模型,深入研究小净距盾构隧道施工下不同控制措施对既有土层变形程度.结果表明:对于小净距叠交盾构隧道施工,注浆加固一般是最为有效的控制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地表沉降,确保工程稳定和安全.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工程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小净距盾构施工有限元分析控制措施变形响应

    单侧干湿循环下不同粒径砂岩孔隙结构和能量演化研究

    马家宝毕靖
    490-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单侧干湿循环对不同粒径砂岩的影响,以红砂岩和灰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饱水砂岩和不同时间段浸水砂岩进行测试,研究孔隙结构特征和渗透性;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对两种砂岩的力学特性和能量演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不同时间浸水下的灰砂岩比红砂岩先达到饱和,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当干湿循环达到60次时,核磁成像结果表明两种砂岩都出现具有方向性的损伤累积现象,且灰砂岩损伤累积程度比红砂岩大;在单轴压缩试验中灰砂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总劣化度均比红砂岩大.

    单侧干湿循环核磁共振孔隙结构力学特性能量演化

    库水位变化与地震作用下堆积体边坡动力稳定性研究

    唐红波王立纬蒋文鹏罗丽...
    496-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堆积体边坡在中国西南地区分布广泛,库水位和地震是诱发堆积体边坡的主要因素,研究地震与库水位作用下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以云南省金鸡达旦河大桥典型库岸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应力渗流耦合理论,在10个不同的库水位升降条件下,研究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基于等效线性分析理论,利用有限元和极限平衡M-P方法,进行了不同地震荷载下水库边坡的动态反应研究,从安全系数和永久位移两个方面对边坡进行了动态稳定评价.结果表明,库水位变化过程中该边坡安全系数大于临界值,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小;在Ⅷ度地震作用时,边坡的动力安全系数和永久位移均表明其失稳风险极高.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库岸堆积体边坡在库水位变化和地震作用下的安全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堆积体边坡库水位变化地震稳定性安全系数永久位移

    静载试验中的位移监测装置改进方法

    张召彬韩文永郅正华谷志超...
    503-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固定位置"、"高效率"、"降误差"为研究核心,提出一种新的地基基础检测中位移监测方法.利用重复观测法,分析得到改进后监测装置能够降低系统误差,提高监测位移数据的精准度与监测效率.结合实际数据分析了基准梁校正位移方法和双系统校正位移方法,能相对精确的修正基础顶部竖向位移,数据采集过程中以第一套监测系统为主,第二套系统为辅,同时监测,相互校正,提高试验的正确率.改进后的监测装置能正确快速监测桩周土体沉降-起伏的变化特征,计算分析桩周土体变化对基准桩的影响范围,为基准梁提供合理的架设距离.

    监测装置位移校正双系统监测桩周土体沉降

    窄级配细砂动力特性共振柱试验研究

    张华雨周斌祝方才周俊杰...
    507-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路基填方为工程背景,研究作为路基填料的窄级配细砂之动力特性.通过室内筛分试验得出窄级配细砂的级配曲线,使用GDSRCA共振柱试验系统其进行试验研究,基于Hardin-Drnevich模型分析了同一含水量条件下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随干密度和围压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砂的动剪切模量随着动剪应变增加而降低,随着固结围压和干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干密度相同时,试样动剪切模量比随着围压增加而增大,阻尼比则减小,相同围压时,试样动剪切模量比随干密度增加而增大,阻尼比则减小;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具有一定离散性,阻尼比离散程度高于动剪切模量比.

    共振柱试验系统动剪切模量阻尼比

    干湿循环下红黏土裂隙发育及抗剪强度劣化规律研究

    杨辉鸿张志卫
    512-515,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湿循环条件下红黏土裂隙发育及抗剪强度劣化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对不同压实度、含水率和干湿循环次数影响下红黏土裂隙发育以及干湿循环对抗剪强度的劣化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压实度红黏土,含水率对裂隙发育有较大影响,含水率较低试件产生网格状裂隙,而含水率较高试件主要产生长而宽的带状裂隙;裂隙率和裂隙长度比随循环次数增加而提高,且含水率越高,红黏土越松散,裂隙率和裂隙长度比也越大,裂隙发育程度越高;不同含水率下红黏土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循环次数增加先快速衰减后逐渐趋于稳定,且当含水率相同时,压实度越高,衰减速度越快.此外,含水率变化对4次干湿循环后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衰减量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得到不同压实度下的粘聚力与内摩擦角平均衰减率,并发现干湿循环对粘聚力影响大于内摩擦角的影响.

    干湿循环红黏土裂隙强度劣化

    界限含水率试验——液塑限联合测定法两点法研究

    王娟华王军杨富强蓝红珠...
    516-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的试验原理是在双对数坐标上,锥入深度与含水率呈线性关系.为确保结果准确或判断异常,规范要求分取三份不同含水率的均匀试样测锥入深度,计算液限、塑限和其它塑性指数.根据液塑限试验经验,大部分土类直线性非常好.对两点法进一步研究发现了两点最佳取值范围.采用重复试验法比较三点法与两点法的优劣,发现两点法结果精密度更高,超差率更低,更容易满足规范质量要求.用理论推导得到两点取值范围,用试验验证理论推导.

    界限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液塑限两点法

    高密度电法在侨城东路北延通道工程区域断裂带探测中的应用

    张玉雪
    520-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断裂带的精细化探测问题,以深圳市侨城东路北延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高密度电法的探测方法获取场区高分辨率电阻率分布图像,推测断裂带的位置、走向.结果表明,项目沿线存在4条对线路影响较大的断层,断裂带构造岩多受挤压,岩体裂隙发育、完整性差,岩石结构性差、岩石矿物蚀变、胶结程度差,导致构造岩强度较低,为较软岩、软岩;物探推断异常区域共3处,异常区域的特征均表现为低阻异常,其电阻率与全强风化花岗岩、中微风化花岗岩层的电阻率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相对低阻,划分地电层界面良好,异常区域的电阻率与第四系土层大致相同,电阻率范围为小于30 Ω·m,而全强风化花岗岩的电阻率范围为30~50 Ω·m,中微风化花岗岩层的电阻率大于50 Ω·m;高密度电法解释成果与地质钻孔揭示结果一致,表明高密度电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图像化的特点.

    高密度电法侨城东路北延通道区域断裂带低电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