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土工基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土工基础
土工基础

汪稔

双月刊

1004-3152

tgjc@whrsm.ac.cn

027-87199602、87199152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小洪山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土工基础/Journal Soil Engineering and Found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土建学术刊物。刊载与土工基础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经验总结、专题论述、工程实录、情报简讯等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参数模糊性的头道河Ⅱ号滑坡可靠度分析

    孙昊董清志刘亚军夏自卿...
    660-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头道河Ⅱ号滑坡,提出了考虑岩土参数模糊随机性与边坡模糊过渡区间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将土体样本试验力学参数随机值转换为模糊随机变量;在模糊随机变量与模糊过渡区间的基础上,建立模糊随机极限状态方程;确定岩土参数不同λ截集的上下限及与之对应的极限状态方程;推导出仅与岩土参数变量相关的头道河Ⅱ号滑坡可靠度计算公式,利用Geostudio软件模拟计算得到该滑坡的模糊随机可靠度.最后与传统的蒙特卡洛模拟法计算出的可靠度进行对比得出:当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出的破坏概率为8.04%时,考虑岩土参数模糊性后滑坡破坏概率为11.99%,表明考虑岩土参数模糊随机性的头道河Ⅱ号滑坡,其破坏概率有了一定增大.

    头道河Ⅱ号滑坡模糊可靠度稳定性评价

    建筑边坡地表位移监测及稳定性分析

    陈旭卢萍
    664-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建筑边坡在支护后坡体的地表位移变形及其稳定性,以贵州某建筑边坡为例,结合该边坡的地质勘察资料,在2018年5月~2019年2月监测期内对边坡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了建筑边坡的地表位移变化规律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①该边坡的地表位移随监测时间的推移呈先先平稳变化后急剧变化,最后趋于平稳变化.在2018年5月~2018年9月监测期内位移增长最明显,最大累积变形达到为971.8 mm;②边坡出现了局部位移变化,存在贯通张拉裂缝,且边坡变形进行强化阶段,稳定性较差;③通过监测结果看,边坡存在滑坡灾害隐患,建议重新对边坡采取综合评价,制定综合治理措施,同时加强对危险点的观察.

    建筑边坡抗滑桩地表位移监测稳定性分析

    西宁黄土饱和度与湿陷应变的变化规律及数值模拟研究

    叶润泽刘宏鄢天柱
    669-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西宁市黄土湿陷变形特征及其在数值模拟技术中的实现,以期解决当前模拟方法中因未充分考虑饱水过程中饱和度与湿陷应变的变化规律,而未能较好反映黄土湿陷特征的问题,提出了应用该变化规律的黄土湿陷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西宁市黄土湿陷引发的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灾害进行现场地质调查,并在室内湿陷试验的基础上自主改设试验,获得饱和度为40%~100%区间的湿陷应变特征曲线,采用数值模拟软件ABAQUS材料库中moisture swelling模块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建立西宁市黄土湿陷数值分析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所建模型及方法有效可行,对黄土湿陷的数值模拟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湿陷性饱和度湿陷应变moistureswelling模拟方法

    SMW工法桩紧邻建筑物跳仓施工优化数值分析

    魏晨亮林超姜蓉肖树聪...
    674-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SMW工法桩因其施工速度快、堵水性能好的优势,在软土基坑工程中广为应用,但传统SMW工法的连续施工在水泥土硬化前期,易诱发紧邻建筑物地层的扰动,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以南昌地铁3号线六眼井站富水软土地层深基坑工程为例,基于数值方法建立了 SMW工法桩按连续施工和跳仓施工两种计算工况,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SMW工法桩施工引起的周边地层力学响应,通过建立不同施工长度和跳仓间距下的数值模型,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和施工效率的要求,阐明了紧邻建筑物SMW工法桩跳仓施工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根据计算分析结合工法桩实际施工要求,确定采用跳仓1幅距离施工的方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了对周边地层的扰动影响,提高了施工效率.

    SMW工法桩紧邻建筑物跳仓数值分析

    基于优化宽度的基坑墙底抗隆起稳定性计算

    丁其锋阳吉宝
    681-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行规范的基坑墙底抗隆起稳定性验算采用Prandtl地基承载力计算式,假定地基基础发生双侧滑动破坏,不考虑围护体内侧土体对基坑隆起破坏的限制作用,与基坑工程实际状况不符.为考虑基坑内侧土体抗剪强度对基坑墙底抗隆起稳定性的贡献,在太沙基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式的基础上,利用优化方法求得基坑围护体单侧滑动隆起破坏的基础最小宽度,进而推导出基坑墙底抗隆起稳定性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单向隆起破坏的稳定系数小于目前规范地基承载力计算模式的计算值,减小幅度在10%以内,偏于安全.

    深基坑墙底抗隆起稳定性地基极限承载力太沙基优化宽度

    无中导连拱隧道施工引起围岩与结构响应分析

    苏文煊陈焕美毕钛俊
    685-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中导连拱隧道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在公路隧道建设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以云南某连拱隧道为依托,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围岩和衬砌的影响,选取若干监测点的应力、位移以及塑性区分布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先行洞的洞顶、连拱部位及拱底的位移、断面的水平收敛、先行洞支护结构的应力、隧道周围岩体的应力和塑性区分布.通过先行洞开挖前后围岩与衬砌的力学状态进行对比,分析了后行洞开挖对已有先行洞的影响.结果表明:(1)隧道整体竖向位移分布具有非对称性,后行洞开挖加大了先行洞拱顶的沉降,后行洞开挖造成的先行洞拱顶沉降占先行洞总体沉降的15.6%左右;(2)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支护结构应力分布造成显著影响:(3)后行洞施工完成后,先行洞监测断面支护结构最大主应力较先行洞施工完成后提高了大约1.4倍;隧道开挖结束,拉应力区主要集中在先行洞靠近后行洞的拱角处.研究结果可为隧道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连拱隧道无中导洞三维分析施工过程

    考虑参数模糊随机性的风化板岩边坡广义可靠性分析研究

    刘文劼巢万里郭一鹏
    691-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岩土参数随机性和模糊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依托湖南某高速公路板岩边坡,开展了利用隶属度函数和Rosenblueth法的边坡广义可靠性分析,将其与传统定值安全系数法进行了对比,并研究了隶属度函数形式、截集个数对边坡广义可靠性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合理的分析计算方案建议.研究表明:不同截集水平下的安全系数均值无法反映岩土参数模糊性,而可靠性指标与参数模糊性具有较好的关联,随着模糊截集水平的增大,可靠性指标提高,得出该边坡失效概率等于0.889%,处于稳定状态,同定值安全系数法相比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参数隶属度函数的形式与截集个数对广义可靠性指标影响较大,为了在较少的计算量下得到较高的计算精度,建议优先选择梯形或三角形的隶属度函数,截集个数选择9个;广义可靠性分析考虑了抗剪强度参数的模糊随机性,回避了定值安全系数法参数取值的精确性难题,其稳定性判断的思想更加科学,可供类似边坡分析参考借鉴.

    边坡板岩模糊随机性广义可靠性隶属度函数截集

    云南维西县滑坡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及成灾模式

    陈荣彦张丹张自明赵鹏...
    697-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省是我国滑坡地质灾害频发地区之一,以滇西北维西县为例,总结归纳滑坡形成机理和成灾模式,对推进西南地区滑坡治理有一定的实用与指导意义.维西县是云南省2020年度重点区域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与风险评价的县份之一,共发育有384处滑坡,其形成机理主要为风化碎屑流型、潜蚀陷落型、切蚀-加载型,每个滑坡的形成可能是几种形成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县域滑坡主要成灾模式有蠕滑-拉裂成灾模式、随动成灾模式、高速碎屑流成灾模式和滑坡-泥石流链式成灾模式.分析滑坡的形成机理和成灾模式,可为县域及类似地区滑坡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指导.

    滑坡形成机理成灾模式

    地铁上盖建筑物下的岩土工程与数值化分析

    高陶
    702-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深圳蔡屋围基坑工程为典型案例,深刻揭示了在地铁隧道上方进行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的复杂性与挑战性.由于该项目上穿地铁隧道,将面临着一系列技术难题和安全风险.为此,采用数值化分析手段,以便精准预测开挖时地铁隧道结构的应力和变形状态,确保工程安全可控.在施工中严格遵循既定方案,并辅以严密的监测措施,旨在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周边环境和地铁轨道的潜在影响.最终,成功实现了基坑的安全开挖,确保了地铁运行和周边建筑的安全.蔡屋围基坑工程的成功实施,验证了本技术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经验借鉴.

    地铁隧道上盖基坑支护数值化分析

    贵阳地铁隧道工后地表沉降预测模型研究

    李应肖刘远明郑滔周宇航...
    706-709,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隧道工后地表沉降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隐患,若控制不当,将严重威胁地铁隧道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深入研究地铁隧道工后地表沉降规律,是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必要前提.以贵阳地铁3号线区间隧道为例,通过分析现场监测数据,探讨了地铁隧道工后地表沉降的规律性.利用数学模型对贵阳地铁隧道工后地表沉降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指数函数模型和对数函数模型在拟合实测数据方面表现出色,但针对该区间隧道的地表工后沉降情况,指数模型在中后期的预测精度更高,显示出更好的适用性.

    工后地表沉降数学模型沉降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