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土工基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土工基础
土工基础

汪稔

双月刊

1004-3152

tgjc@whrsm.ac.cn

027-87199602、87199152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小洪山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土工基础/Journal Soil Engineering and Found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土建学术刊物。刊载与土工基础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经验总结、专题论述、工程实录、情报简讯等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酸性调节液对黄土地区电动化学加固的影响

    张曙王宁伟李伟罗跃春...
    710-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设计三组非饱和黄土电动化学加固试件,并在在三组试件的阴极注入不同浓度的酸性调节液(A 土样调节液浓度为1%~5%、B土样为6%~10%、C土样为11%~15%).通过对比试验探讨了调节液浓度对电动化学处理黄土改性固结的影响,并通过对试验过程中的电流、排水量、能耗以及试验后不同龄期加固强度的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相较于传统的电动化学加固,于阴极注入酸性调节液能扩充黄土的排水通道,使排水时间延长,从而提高加固效果;(2)酸性调节液浓度越高,则单位能耗排水量越多;(3)酸性调节液浓度越高,加固后土体强度越高.

    黄土电动化学浓度酸性调节液承载力

    纤维加筋红黏土的抗拉特性研究

    于明波龚欢吴远成陈芸...
    715-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探究纤维加筋红黏土中纤维与土体间相互作用对土体抗拉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以桂林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搭建的土体抗拉强度测试装置以及数码显微镜,开展了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下不同聚丙烯纤维掺量的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掺量能大幅提升红黏土抗拉强度和拉应变;随着聚丙烯纤维掺量增加,抗拉强度明显增大,红黏土破坏类型从纯素土的脆性破坏转变为塑性破坏.相较于纯素土而言,聚丙烯纤维掺量使土体破坏时出现明显的拐点;红黏土的极限拉应变随掺量增加而大幅提升.分析表明,纤维加筋红黏土的抗拉力学行为主要归因于土颗粒和纤维间产生的机械咬合力,两者相互摩擦抵抗断裂;此外,因纤维和纤维之间相互交错形成纤维网络,土体受到三维多向拉筋作用从而提高抗拉强度.

    聚丙烯纤维红黏土塑性破坏抗拉强度机械咬合力

    采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隐伏人防通道空间分布的研究

    许彩琦张建智
    720-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蔽人防通道的治理和监测是许多老城区改造中很难避开的难题,为了对某城区的地下工程进行全面探查,在已知人防通道上方进行了高密度电法、微动探测试验,通过试验证实,①高密度电法在浅地表探测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但实际使用时,高密度电法一般对低阻异常识别能力较强,在城市复杂地区,由于地表硬化,自然电位高等影响,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②对城市复杂地表条件,用分布式高密度电法仪可以有效解决测线长度不同带来的数据采集问题.③微动方法对地表环境要求较低,对浅部地层具有较高的分辨率.通过实践证实,由于城市地表环境复杂,采用高密度电法与微动相结合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可以对地下工程进行空间位置和充、积水特征识别,为开展类似地下工程探测提供了参考.

    隐蔽人防通道综合地球物理响应

    强夯法在粉细砂地层中的试夯效果评价

    陈国富张振赵保林王中央...
    725-728,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广东某一项目典型粉细砂层场地做为试夯区,将A1试夯区经过5 000 kN·m能级分3遍强夯后,通过静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以及静力触探试验等实验方法对夯前夯后场地地基进行检测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相比夯前,A1试夯区夯后地基加固效果明显,其夯后场地地基承载力及压缩模量均能满足试夯要求;(2)试夯区粉细砂层有效加固深度约7~9 m;(3)标准贯入试验与静力触探试验的方法均能较好地评价粉细砂层夯后地基加固效果,且两种试验分析结果高度接近;(4)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实击数判定A1试夯区夯后场地液化消除.

    强夯试夯区地基检测粉细砂层有效加固深度

    红黏土干湿循环裂隙发育规律及强度关系研究

    张重重赵代尧陈筠杨永宇...
    729-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贵州原状与重塑红黏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土体的裂隙发育规律与强度关系,通过干湿循环试验及直接剪切试验获取其力学指标,利用颗粒(孔隙)及裂隙图像识别与分析系统(PCAS)处理图像,对裂隙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原状土的裂隙发育程度较重塑土高;②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原状土的表面裂隙率、裂隙条数、裂隙总长度存在着正相关,而重塑土裂隙发育随循环次数变化不大;③循环次数对破坏土样的整体性有影响,且存在循环次数拐点值(3~4次),说明干湿循环只在一定次数下,对土样裂隙发育产生影响,土样中的裂隙不会因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此外重塑红黏土力学性质较原状红黏土低,原状红黏土黏聚力随裂隙发育有所降低,重塑红黏土的黏聚力变化受裂隙发育影响较小;内摩擦角均出现了小幅度的增加.

    红黏土干湿循环裂隙图像特征抗剪强度

    基于PMT的全风化花岗岩力学参数研究

    张玉雪
    735-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钻式旁压试验具有对土体扰动小、适应能力强、成果直观等特点,适用于全风化花岗岩的勘察.以深圳侨城东路北延通道工程-第一标段勘察为例,介绍了预钻式旁压试验的原理及试验过程.通过现场勘察获取了研究区不同勘探点的全风化花岗岩的P-V曲线,并计算出各自的旁压剪切模量、旁压模量、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力学特性.研究表明,全风化花岗岩相关力学参数随深度增大而逐渐增大.旁压试验测得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标准贯入试验的结果相近,略大于标准贯入试验的结果,说明了旁压试验的合理性.采用的方法与所得的结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旁压试验全风化花岗岩旁压剪切模量旁压模量地基承载力特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