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章永林

月刊

1008-7974

thsywk@126.com thsyld@126.com

0435-3208109

134002

吉林省通化市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正确认识《语法修辞讲话》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

    郭龙生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纪念《语法修辞讲话》一文发表70周年,文章在回顾《语法修辞讲话》创作的时代背景基础上,重新审视《语法修辞讲话》在当时的时空条件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所产生的重大时代价值.结合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从语言规范观嬗变的角度阐释了学习《语法修辞讲话》在当下及未来的理论意义与价值所在.

    《语法修辞讲话》时代背景历史地位时代价值语言规范观嬗变理论意义

    论《语法修辞讲话》的科普性

    关彦庆冯瑞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法修辞讲话》是语言学专著,也是经典的语言学知识教科书.它在提高公民语文素养、推进国家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该著作具有显著的科普属性,表现在科普内容、科普手段、科普语言三个方面.文章还讨论了语言学科普对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发展的意义.

    《语法修辞讲话》科普性语文规范

    融媒体背景下泉州技艺类非遗与文创融合的研究

    陈连锦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泉州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是趋势.利用融媒体传播快捷、互动参与性强等诸多优势,探索融媒体背景下泉州技艺类非遗与文创的融合有助于推动非遗的创新转化、促进非遗传承.针对泉州技艺类非遗与文创融合的不足,提出融媒体背景下泉州技艺类非遗与文创的嵌入式、衍生式和体验式的融合路径.

    融媒体泉州技艺类非遗文创

    类型学视角下吴语"形容词+得+程度副词"考察(上篇)

    崔山佳
    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德熙根据组合形式的差异,把汉语的述补结构分为组合式和粘合式两种,组合式述补结构中有结构助词"得".组合式述补结构明清白话文献最常用的是"A得很",此外,还有"A得紧"与"A得极",明代白话文献开始运用,分布范围较广;还有"A得凶""A得野""A得势""A得猛"等,分布范围狭窄.到了现代,"A得很"仍最常用,"A得紧""A得极""A得凶""A得野""A得猛"等在普通话中已消亡,但在使用吴语的一些地方还存在,如浙江浦江、衢州等仍有"A得紧",江苏苏州老年人仍有"A得极""A得野""A得势",浙江诸暨、宁海、天台、临海、温岭等仍有"A得猛",安徽德兴仍有"A得凶".现代方言又产生了一些新的"A得+程度副词",如"A得险""A得魂""A得类""A得恶"等.近代汉语有"A得慌",北方方言中分布范围较广,普通话也有,而且性质已发生转化,有人认为当代汉语"得慌"有附缀化特征,"X得慌"有构式化趋势,语法化程度高.有学者认为"副词+A"不如"A得+副词"所表达的程度深.明清白话文献还有"副词+A得+程度副词"用法,所表达的程度比"A得+副词"还要深."A得+程度副词"与"副词+A得+程度副词"很有类型学价值.

    吴语形容词程度副词组合式类型学历时共时

    评注性副词"碰巧"的来源与演变历程

    李怡林刘红妮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碰巧"是由动词语素"碰"和形容词语素"巧"构成的契合义评注性副词.它由动补结构"碰巧"演变而来,最早出现在清中期,句法上经历了连谓前项,动补短语→描摹性副词→评注性副词的演变.动补短语"碰巧"暂时不会消失,它将在较长一段时期与评注性副词"碰巧"并存.在"碰巧"的词汇化过程中,其词汇化动因为语义因素、韵律因素和句法因素,词汇化机制为重新分析和心理组块.

    "碰巧"词汇化演变动因演变机制

    浅析句法象似性和生成语法理论之间的兼容性

    窦贤路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直以来,任意性和理据性这两个概念在语言学研究中,都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具体到句法层面,任意性主要体现在句法结构的自主性上,而理据性则主要体现在句法结构的象似性上.因此,在句法象似性的相关研究中,提倡句法自主性的生成语法理论自然成为了诸多学者所批判的对象,但生成语法和句法象似性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之间同样也存在一种兼容性.一方面,生成语法理论实际上并不仅仅只关注语法系统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一些句法象似性现象的探讨也需要建立在一套自主的语法系统之上.

    句法象似性生成语法兼容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英雄精神的传播策略

    王宇黄少洪吴显华李雪...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源、同质、同心、同向的契合关系.在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下,提升英雄精神传播需侧重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效果的突破.强化英雄精神传播效果的对策主要体现在通过群体细分,整合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身份,创新英雄精神传播媒介界定.通过实证研究,丰富说服模型,创新英雄精神传播状态的分析方式.提高制度保障,引导社会资源,丰富英雄精神传播的支持系统等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英雄精神传播

    红色电影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多元路径——以《1921》为代表的红色电影为例

    罗海英于秀文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党和人民最珍贵的教科书和营养剂.红色电影作为党史教育的传播载体,在巩固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党史教育阵地建设、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并在党史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等方面发挥着独特功能.因此,文章致力于积极探索红色电影在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中的多元路径,从而使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更具有实效性、针对性.

    红色电影党史教育多元路径

    "现实的个人"与分工关系探析——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

    梁润成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批判了"抽象的人",进而提出了"现实的个人",此概念指客观存在有生命的人,他们进行生产,具有意识并处于特定的交互方式当中.分工反映着生产力,其有自然分工、自发分工及自觉分工三个阶段.人的生存发展需要是进行分工的根本原因,人是影响分工模式的关键要素.自然分工满足了人的生存需要,自发分工限制和压迫了人,人的全面解放需要在自觉分工中实现."现实的个人"与分工的关系对当代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分工

    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规定

    刘芳铭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本质规定性源于实践唯物主义的正式出场,同时意味着这一崭新的哲学形态已经把"实践"而非"物质实体"作为其理论内核,由于它解释的并非自然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实体世界,而是人的实践活动何以成就人的世界,因此,与其把实践唯物主义归为"唯物主义"的类型之一,还不如称之为"唯实践主义"或者"实践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马克思哲学革命费尔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