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章永林

月刊

1008-7974

thsywk@126.com thsyld@126.com

0435-3208109

134002

吉林省通化市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平衡性原则

    周青民沈硕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以科学有效的态度与思路实现保护工作的合理性和规范化,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是我们需要在学理层面做出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积极确认并建构一种平衡意识,以平衡性原则为基准实现优化机制的最终确立.平衡性原则包括外部平衡、内部平衡、纵向平衡和横向平衡等多个维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衡

    "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及其物质空间研究

    曾泽伊王铭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与其三大物质空间——神乐署、天坛公园及北京中轴线联系紧密.由于中和韶乐自古时起便以神乐署作为生存地,两者又共同依赖天坛而得以展示,再加之中和韶乐文化内涵中的"中和"思想与北京中轴线密切关联,种种特殊性决定了中和韶乐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这三大物质空间,并且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其联系还具体体现在这三者能够推动中和韶乐的展示、传承与传播,并可以促使中和韶乐在未来获得更好地发展.

    中和韶乐神乐署天坛北京中轴线物质空间

    论东北方言谚语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其精神价值

    王洪杰原永海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北方言谚语是东北人民对生活、生产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东北方言谚语以其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反映着长期累积起来的、各民族文化精髓铸成的文化灵魂,以及凝聚起来的勤俭节约、坚韧不拔、勇敢坚毅和团结包容的精神追求,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东北方言谚语的内涵,试图深层次解读东北方言谚语的鲜明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进而探讨东北方言谚语文化的精神价值.

    东北方言谚语多元文化精神价值

    吉林白城方言的后附式双音谓词"X挺"

    刘艳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林白城方言的后附式双音谓词"X挺"由感知动词或形容词加"挺"构成,在口语中非常活跃.该文结合白城方言口语表达实例,分析其形式特点、句法功能和语义内涵.研究发现:吉林白城方言的后附式双音谓词"X挺"具有完整的结构形式、明确的语义内涵、独特的语法特征,在表达上具有特殊的语用功能.

    吉林白城方言后附式双音谓词X挺

    东北抗联精神的理论意蕴与时代价值研究

    吕增艳金楠张海涛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北抗联精神孕育产生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之中.20世纪三四十年代特殊的时空背景赋予了东北抗联精神鲜明的历史印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联将士英勇顽强的斗争历程赋予了东北抗联精神丰富的价值内涵;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要求红色精神谱系的传承者立足于现实需求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价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东北抗联精神所具有的坚守理想、爱国奉献、勇于牺牲以及抗战过程精诚合作的国际精神理应迸发新的精神力量,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精神支撑.

    东北抗联精神理论意蕴时代价值

    高校思政工作视域下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及融合路径选择

    满鑫垚蒋泽枫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泉,是中国人民前行之动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之灵魂.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决定了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通过讲好党史故事、感受实践温度、培养时代使命责任感,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形式与内容相贯通、主体与载体相统一的融合路径.

    伟大建党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新时代视角下苏东坡的科学家素养与科技成就探析

    李新贾金波苏忠民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东坡以其诗文才华、文人品格为世人所敬仰,但他的成就却不仅限于社会科学范畴,自然科学领域也贡献卓越.该文基于新时代视角,以对科技工作者的科学家素养与能力的基本要求为标准,系统分析苏东坡的科学家素养及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技成就.对苏东坡科学家素养与科技成就的梳理与宣传,不仅有助于当代青年人科学思维和科研志向的形成,也能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科学研究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新时代苏东坡科学家素养科技成就

    鲁迅的乡土文学再分析——故乡的情感纽带

    孙大志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土文学是现当代中国文坛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作家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学现象.然而怎样概括乡土文学的特征,却始终没有统一的观点,人们往往从"类"的属性出发,却忽略了乡土文学概念下作家风格的大相径庭,只是简单地以是否写农业农村为标准去看待它.乡土文学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种"的属性,应该有自己明确的内涵和外延.该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从乡土文学的第一位作家——鲁迅的乡土小说开始,分析其文学内涵从而厘清乡土文学必备的"种"的内涵,以确定其概念的外延.鲁迅的小说是现代小说的开端,也是乡土小说的开端,他的小说中蕴含着后来乡土小说各个分支提倡的因素,对鲁迅小说乡土因素的单独分析,有利于发现鲁迅的乡土文学态度,从而寻找到乡土文学应有的方向.

    乡土文学鲁迅地域文化情感态度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的中日流行语对比分析——以"2016-2021年中日十大流行语"为例

    蒋新桃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以2016—2021年的中日十大流行语为语料,对其构词方式、内容取向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基于认知理论对流行语的产生理据进行了说明.结果发现:中日流行语构词法基本相同,都有复合词、派生词、缩略词、借用词、旧词新用这五种形式,但是由于汉语和日语所属不同语系,导致两国上述不同种类的构词在数量上呈现差异.从内容取向来看,汉语中的时政相关类、情感表达类流行语比日语多,日语中的纯粹娱乐类流行语比汉语多.

    认知社会语言学中日流行语构词方式内容取向

    论村上英俊《三语便览》中片假名表记"オ"和"ヲ"的相关问题

    徐帅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语便览》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外语学者村上英俊的早期著作,是一套日法英荷四国语言对译单词本,其成书的主要目的是给当时的日语学习者提供一份关于法英荷三国语言词汇拼写与发音的参考资料.书中收录的法英荷三国语言词汇均使用日语片假名注音,经过学者对书籍内容数据库化调查研究后,证实了该注音法存在着特殊的规律性及特征.因此,涉及江户时代的五十音图、假名发音及片假名表记的研究时需引起注意.文章主要集中于《三语便览》中存在的现代常见片假名表记"オ"未出现,以及"ヲ"取代了"オ"的位置作为英语"o"的片假名表记使用的现象,并结合日语发展史对其加以考察分析.

    村上英俊《三语便览》片假名表记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