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

李杰

月刊

0253-374X

zrxb@tongji.edu.cn

021-65982344

200092

上海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同济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环境、海洋、测量、材料、机电、计算机、通信等学科的创新研究成果。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源之一,并被EI等40多个国内外权威检索系统收录。 本刊2002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4年荣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6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7年入选“第六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入选“2008年中国300种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2010年被评为“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入选“2010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1年入选“2011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入选“2011年中国300种精品科技期刊”。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诚邀国内外新老作者积极向本刊投稿,诚邀国内外专家学者为本刊审稿,诚邀国内外新老读者浏览阅读本刊,诚邀关心本刊的各界人士积极为本刊提出创新发展建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生态道路混合交通流节能驾驶策略优化

    曾小清朱明昌郭开易王奕曾...
    1909-1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生态道路自动网联车在混合交通流条件下的驾驶节能问题,提炼对于生态道路节能驾驶问题影响较大的野生动物通道场景,构建面向车联网的野生动物通道应用框架;并构建生态道路车联网环境下的车辆驾驶模型,运用动态规划进行离散化分析和状态划分,优化建立混合交通流车辆节能驾驶模型;通过强化学习Q-learning算法,对单辆汽车的节能驾驶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基于上海城市生态道路,建构考虑野生动物通道动物穿行风险的仿真场景,开展对车联网环境下的混合交通流节能驾驶策略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节能策略在车联网环境下能够使生态道路上车辆节省油耗量在6%~11%之间,并且节能效果将随着混合车流密度的增加而更优,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以及算法求解的有效性。

    交通工程生态道路车联网节能驾驶强化学习

    制动工况下虚拟轨道列车轮胎?道路接触应力研究

    张济民王金杰王承萍周和超...
    1919-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虚拟轨道列车试行过程中车站及十字路口处路面损伤严重的问题,考虑车辆‒轮胎‒路面的相互作用,通过构建虚拟轨道列车动力学模型获取动态轮胎力,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花纹轮胎和黏弹性沥青路面模型,根据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法分析比较了匀速、制动工况下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应力特征,并研究了滑移率和载荷对制动工况接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动时的纵向应力是造成道路破坏的主要原因,滑移率和载荷对制动时的接触应力有显著的影响。制动工况下最大纵向应力比匀速工况增大约979 kPa;当滑移率从0。02增大到0。06时,最大纵向应力增大约99。8%;当载荷从40 kN增大到50 kN时,轮胎边缘最大纵向应力增大约98。8%。因此,在列车运行时应尽量避免制动,同时列车载荷应处于合理的区间内。

    虚拟轨道列车车辆动力学轮胎‒道路接触模型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

    基于轨道几何状态的大机作业决策方法

    许玉德张喜刘思磊吴宣庆...
    1929-1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型养路机械作业主要包括捣固作业和打磨作业,是维持线路良好几何状态的重要作业方式。为了制定合理的捣固与打磨作业计划,保障线路能够安全运营,以年度几何不平顺平均值最优为目标,现场作业能力为约束,建立了年度捣固与打磨作业计划编制模型,并且运用改进的枚举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该模型被应用于京沪铁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建立的大机作业计划能够提高轨道几何状态的改善率,降低年度几何不平顺平均值,为现场捣固和打磨作业的计划编制提供参考。

    有砟轨道几何不平顺计划编制模型捣固作业打磨作业

    滨海湿地有机碳来源与通量估算研究进展

    陈仕哲娄厦杨中元FEDOROVA Viktorovnag Irina...
    1938-1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口近岸地区是有机碳输运与埋藏的高度动态场所,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滨海湿地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对于评估滨海生态系统碳的"源/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围绕河口地区的有机碳交换,明确了滨海湿地有机碳的垂向埋藏机制及其与近海地区的横向传输过程,梳理了当前有机碳来源示踪方法与有机碳通量估算方法。在长期野外观测和实验室测定有机碳的基础上,探讨了遥感技术在河口有机碳反演和估算方面的应用,并对国内外主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建议未来研究进一步提高现有模型的适用性与稳定性,结合长期野外观测、室内实验室测定、卫星遥感监测及碳循环模型模拟等技术手段,对河口碳汇能力进行精准量化与高精度模拟预测。

    滨海湿地有机碳埋藏有机碳横向迁移监测与预测方法

    基于光纤测温和小波降噪的污水管道检测方法

    尹海龙吴玟萱胡意扬魏卿...
    1947-1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基于小波降噪的光纤感温数据背景噪声值识别和污水管网入流无干扰检测方法,并结合实际污水管道识别的动态入流入渗事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不同降噪算法得到的背景噪声阈值范围较大,对照实际污水与雨水入流事件,阈值取约±0。3℃左右时的识别效果最佳;阈值调节方法为算法选择的主导因素,多级阈值调节相比不调节和单级调节具有明显优势。据此给出了小波函数、阈值估计方法和阈值调节方法的优化参数,以实现可靠的污水管道检测效果。

    污水管道管道入流光纤分布式测温小波分析管道检测

    一种面向动态环境下视觉同时定位和建图的图像预处理方法

    卓桂荣卢守义熊璐
    1955-1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用于动态环境下视觉同时定位和建图(SLAM)系统的图像预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现有视觉SLAM系统中,使其在高动态环境下能够稳定、准确和连续的工作。首先,提出了一种综合使用语义分割网络和光流估计网络的动态物体识别算法,鲁棒、准确地识别图像中潜在的动态物体。然后,为了检测与动态物体关联的阴影,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生长的阴影识别算法。最后,使用图像补全技术对剔除动态物体后的图像进行补全。将该图像预处理方法与双目ORB-SLAM2 结合,并在KITTI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所提出的图像预处理方法显著地提升了视觉SLAM系统的定位精度,并且图像预处理方法中的每一个模块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像预处理方法视觉同时定位和建图动态环境定位

    利用大气阻力的低能耗高连续低轨星座构型保持方法

    郑奕林宝军刘迎春林夏...
    1965-1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低轨星座构型维持中频繁机动导致的寿命缩减以及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大气阻力的低轨星座相对构型自主保持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大气阻力和卫星轨道相位之间的关系,而后在卫星能源、姿态指向等约束下,设计了通过旋转帆板改变卫星迎风面积的星座构型自主保持方法,并实现了算法的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帆板迎风面积,可使卫星相对相位偏差量控制在0。1 °以内,相对半长轴差控制在40 m以内,卫星一年内无需进行主动相位控制,整星寿命期间燃耗节省至少13。284 kg。该方法能有效降低卫星燃料消耗,增加卫星整体服务连续性。

    低轨星座相位保持大气阻力太阳帆板

    夜光遥感视角下俄乌冲突态势分析与经济影响评估

    林怡高忱张婷慧周灏文...
    1975-1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月度时序夜光遥感数据,选取乌克兰全境为研究区域,在国家、州和城市等不同空间尺度下分析了俄乌冲突的态势进展和热点区域。通过结合年度夜间灯光分布,生成了国民生产总值(GDP)时空变化图,进一步分析俄乌冲突对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冲突爆发初期,乌克兰全境灯光强度明显减弱;随着乌克兰进行反攻行动,灯光强度开始回升,这一变化的时间节点与冲突中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相符。在冲突期间,首都和俄占区的灯光减弱不明显,而那些距离俄罗斯较近、发生冲突较频繁的州灯光损失较为严重。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灯光分布在冲突期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但在冲突不同阶段,灯光的聚类分布和冷热点位置存在差异。基于夜间灯光的GDP空间化分布结果表明,俄乌冲突导致了除首都、沿海城市和俄占区之外的其他地区经济大幅下滑;灯光损失严重的区域与乌克兰主要农作物产区较为一致,这将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从而影响整体经济。

    夜光遥感俄乌冲突夜间灯光指数空间自相关经济影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