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姜陆

季刊

1008-8822

beifangmeishu@gmail.com

022-26241506

300141

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4号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Fine ArtsCHSSCD
查看更多>>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研究和探讨我院各专业基础教学、专业教学理论问题,立足“北方”面向全国,通过探讨北方美术界存在的问题引发对中国美术创作问题和美术教育问题更深层的思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方既白,艺教泽今——论中西文化激荡下李骆公艺术的现代化转型与当代价值

    陈昱霖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天津美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李骆公现先生无疑对学校乃至整个天津的艺术生态作出了突出贡献.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李骆公所走的艺术之路并不平坦,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残酷的艺术挑战接踵而至.本文以李骆公写意油画、篆刻以及书法艺术创作中的形式为落脚点,通过关于形式的理论阐述,在历史视角下探索李骆公的艺术变迁以及天津美术学院所继承并发扬的艺术品格.他以独特的艺术理念及创作将中国艺术的航船驶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之地,为当下全球化时代下的艺术创作树立了一个独特而积极的参考示例.

    李骆公形式美写意油画书法篆刻

    意象相生——李骆公写意油画中的意象营造

    侯鹭辉
    9-15页

    形式的流变——李骆公的艺术表现与院校传承

    蒋文雨
    16-19页

    图像的历史——天津美术学院油画学脉中的视觉文化图像研究

    刘娜娜
    20-25页

    守正创新视阈下王振德艺术成就述评

    孟雷李盟盟
    26-31页

    陆抑非与黄宾虹的交游及学术钩连

    费秋生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的陆抑非研究,基本囿于陆公望、陆公让整理的《陆抑非年谱》所载的信息.然而,是谱于部分重要节点的记述上并非可靠.本文在挖掘、整理史料的基础上重访历史,勘误《陆抑非年谱》中陆抑非与黄宾虹产生交集的时间节点,匡补陆抑非研究中未被引起足够重视的信息,借此重建陆抑非与黄宾虹交往的史实轮廓.同时,于此基础上,从陆抑非对黄宾虹"画评""笔势"的接受、对黄宾虹"不似之似"论的借用、陆抑非"取舍借变"论与黄宾虹"取舍"论间的渊源三方面,明晰陆抑非与黄宾虹的学术钩连.

    陆抑非黄宾虹《陆抑非年谱》"取舍借变"论

    邓以蛰佚文四篇考论

    张琳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发见的邓以蛰佚文(诗)四篇,两篇佚诗体现了抗战期间邓以蛰内心精神的烙印.《读风光先生的<杨小楼与医生>书后》补充了其关于美感的论述,使其关于美感思考的环节更为明晰贯通.《癸酉行笥杂记》一文有助于对陈独秀狱中生活进行探究;同时,能够更深一步看到他对于戏剧艺术的要求,展现了他关于中国画的见解和判断艺术的标准.

    邓以蛰佚文《癸酉行笥杂记》

    漫木合作与对敌宣传功能——《工作与学习·漫画与木刻》(1939)的美术史解读

    赵宇卿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它不仅使危难中的中国国民形成了更为迫切整一的民族意识,也促进了现代文艺进程的深刻变革.由于无数艺术家的涌入,1937年后的桂林成为抗战时期西南文化绿洲.本文围绕1939年在桂出版的抗战期刊《工作与学习·漫画与木刻》,探讨其中以漫木合作的特殊形式展开的"宣传战",详细阐述漫木合作在该刊中的具体表现,突出其独特的对敌宣传功能,并分析该刊在抗战美术史上的重要性及桂林抗战美术运动的独特性.

    漫木合作对敌宣传抗战期刊桂林抗战美术运动

    "红色美术"在天津:一个历史与艺术的视角分析

    刘玉睿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红色美术"的概念,并将其视为国家意识形态主导之下的重要美术分类,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章梳理了"红色美术"的由来和发展,明确提出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文艺观指导下,以党的重要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为主要表现题材的美术形式.其次,进一步分析了"红色美术"的分期,将其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时期和新时代时期三个阶段,并总结了其艺术特征,包括社会主义文艺观创作原则性、时代主旋律性、重大历史题材性和革命现实主义艺术性.此外,文章还简述了天津红色美术的发展历程,包括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以及天津地区美术工作者在红色美术创作中的贡献.

    红色美术主题美术天津红色美术社会主义文艺观

    中国古代"空间营造"理论文献综述及其画史价值研究

    刘芳宇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由于历史参照和话语体系的不同,其空间营造的方式运用也有较大差别——前者以远近之法经营画面的位置与构图,后者以科学透视强调图像视觉的真实与纵深.在西学透视正式传入中国之前,虽然我们没有关于中国画透视与比例运用的专门著述,但是在绘画品评文献中可见古人的智慧初露锋芒.在欧洲透视理论成果传人之后,中国出现了第一部透视学专著《视学》,其空间理论与绘画图例最终汇聚成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以上中国古代"空间营造"理论文献具有一定的画史价值,体现出中华民族连续与包容的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理论文献空间营造《视学》画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