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农林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农林科技
天津农林科技

王瑞卿

双月刊

1002-0659

tjnlkj@sina.cn

022-28450528

300201

天津市河西区围堤道健强里37号

天津农林科技/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ianj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主要报道国内外农、林、牧、渔的科研生产新动态、新成果,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和实效性,是科研教学人员学术交流的园地、了解国内外科技信息的窗口,是农民科学种田、勤劳致富的向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植物免疫诱抗剂与10%叶菌唑悬浮剂混配对甜叶菊叶斑病及产量的影响

    马金慧谢忠清杨克泽张亚萍...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甜叶菊品种陇甜菊1号为试验材料,选用3 种不同植物免疫诱抗剂与10%叶菌唑悬浮剂混用,在甜叶菊扦插苗移栽前进行蘸根处理,在分枝初期和分枝期第20 天分别进行 2 次喷雾,测定甜叶菊植株移栽成活率、叶片叶绿素SPAD值,调查甜叶菊叶斑病病情指数、相对防效、植株农艺性状及产量.试验结果显示,3 种不同植物免疫诱抗剂与10%叶菌唑悬浮剂混用后,对甜叶菊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均高于单独施用药剂的效果;除 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0%叶菌唑悬浮剂处理的甜叶菊产量最高以外,单独施用不同植物免疫诱抗剂和10%叶菌唑悬浮剂处理的甜叶菊产量均高于两类药剂混用的处理.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10%叶菌唑悬浮剂蘸根以及分枝期 2 次喷雾对甜叶菊叶斑病的防效最高,为77.6%.试验结果表明,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0%叶菌唑悬浮剂处理对甜叶菊植株移栽成活率、叶片叶绿素SPAD值、叶斑病防效以及甜叶菊产量的效果均较好,在生产上可以优先推荐使用,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处理等可根据生产实际酌情使用.

    甜叶菊叶斑病植物免疫诱抗剂叶菌唑

    天津地区几种口感型设施番茄常见品种观察试验

    李冰陈相涛王锐竹柳青...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观察天津地区 5 个设施口感型番茄品种的品质及产量表现,文章对口感型番茄常见品种阿加莎 505、优可丽、青蜜 9 号、甜脆脆 2 号、阿里郎 910 进行观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可丽和甜脆脆 2 号在早熟性方面表现突出,可提早上市;甜脆脆 2 号和阿加莎 505 在口感风味方面表现突出,更适合以品质为主的高端鲜食番茄消费市场;青蜜 9 号产量最高,口感适中,适合以集采集收为主的鲜食番茄市场.

    天津地区设施口感型番茄观察试验

    HPLC法同时测定两种复方磺胺类药物中主要组分含量的方法学验证试验

    刘校陈乙实王敬钱坤...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验证在优化样品溶剂与优化色谱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同时测定两种不同复方磺胺类药物中主要组分含量的可行性,文章通过对照品含量对比试验、线性范围试验、重复性试验、准确度试验、耐用性试验、专属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和添加回收率试验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和复方磺胺氯哒嗪钠粉两种药物中的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磺胺氯哒嗪钠和甲氧卞啶 3 种化合物含量,对本试验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方法学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复方磺胺类药物中的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磺胺氯哒嗪钠和甲氧卞啶 3 种化合物能被完全分离,峰型良好;线性范围试验表明,上述 3 种化合物的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较好,浓度线性范围较广,3 种化合物浓度较好的范围分别为:磺胺间甲氧嘧啶钠 6~205 μg·mL-1、磺胺氯哒嗪钠 6~202 μg·mL-1、甲氧卞啶 1~39 μg·mL-1,判定系数均为R2=0.999 9.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本试验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耐用性强,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和稳定性.在添加回收试验中,上述 3种化合物的添加回收率均大于 98%,相对标准偏差值(RSD)为 0.06%~0.75%,均满足方法学要求.

    高效液相色谱法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磺胺氯哒嗪钠甲氧卞啶

    石榴幼苗和臭椿幼苗在盐碱胁迫处理下的生理响应对比研究

    陈宇陈雨曦胡雨诺刘彤...
    15-1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渍化土壤环境限制了果树产量和果品质量的提升,为探究果树在盐碱环境下的生理响应机制,文章将石榴幼苗与臭椿幼苗置于不同浓度梯度的盐碱溶液中,其中利用 NaCl溶液模拟中性盐胁迫,利用NaCl、NaCO3、NaHCO3 混合溶液模拟盐碱混合胁迫,以蒸馏水为对照(CK),分别测定盐碱溶液胁迫处理后第 5、10、15 天石榴幼苗与臭椿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第10天左右,石榴幼苗和臭椿幼苗仍能保持一定的活力;在所检测的4项生理指标中,石榴幼苗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明显低于臭椿幼苗;在盐碱混合溶液胁迫处理下,石榴幼苗与臭椿幼苗的MDA含量均明显高于中性盐处理,说明石榴幼苗和臭椿幼苗对盐碱环境均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臭椿幼苗对盐碱胁迫的耐受能力显著高于石榴幼苗.试验结果显示,石榴幼苗和臭椿幼苗均对碱胁迫更为敏感.

    石榴臭椿盐碱胁迫生理指标

    2015-2022年天津市海水吊笼养殖贝类碳汇能力评估

    付志茹祁欣马超陈浩楠...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2015-2022年天津市海水吊笼养殖贝类碳汇能力进行评估.调查结果显示,2015-2022年天津市海水吊笼养殖贝类碳汇能力较强,脉红螺(Rapana venosa)、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海湾扇贝(Argopectens irradias)吊笼养殖移出的碳量分别为 448.297、403.398、89.463、40.657、106.719 t,海水养殖贝类总量随着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移出的碳量逐年增加;在海水吊笼养殖贝类中,贝壳碳汇能力的排序为长牡蛎>脉红螺>海湾扇贝>毛蚶、魁蚶;软体组织碳汇能力的排序为海湾扇贝>脉红螺>长牡蛎>毛蚶、魁蚶.海水吊笼养殖贝类的结构因素和产量因素对养殖贝类碳汇总量的增加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结构因素对养殖贝类碳汇量增加的作用要大于总产量因素的作用.

    海水吊笼养殖贝类碳汇评估天津市

    金银木主要虫害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

    卢海燕张祺超韦小云桂炳中...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地城市公园和城区绿地栽植的金银木主要害虫种类及为害情况,文章采用随机调查、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 2019-2022 年对调查区域内金银木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为害金银木的害虫共有 16 种,有害生物优势种为日本忍冬圆尾蚜、忍冬新缢管蚜、草履蚧、美国白蛾 4 种.文章简要介绍了这 4 种优势种害虫的为害特点,提出了 4 种优势种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为调查区域有效防控金银木虫害提供参考.

    金银木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麦稻复种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张成斌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发展粮食生产,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文章通过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提出了麦稻复种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现春小麦和麦茬稻一年两茬高产高效.2023年在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开展水旱轮作麦稻复种示范,其中春小麦平均单产410 kg·667 m-2,麦茬稻平均单产650 kg·667 m-2,两茬合计全年总产量1 060 kg·667 m-2,纯效益1 031.00元·667 m-2,比单季稻增收 507.00 元·667 m-2,麦稻复种面积 820.6 hm2,总增收 416 万元.本示范结果表明,实行麦稻水旱轮作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优化生态环境,有利于用地养地和高效利用土地,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麦稻复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苹果蠹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

    刘玉华于艳娟李文光冯学良...
    32-3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苹果蠹蛾是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以幼虫钻蛀果实为害,是世界上危害程度最严重的蛀果害虫之一,严重影响苹果品质和产量.文章概述了苹果蠹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特点,从加强检疫,采取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为苹果蠹蛾的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以减少果农的经济损失,保障我国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苹果蠹蛾发生规律为害特点防控技术

    动物源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现状分析

    陈乙实史艳艳刘晓莹刘校...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综述了 2021-2023 年动物源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现状,包括不合格批次情况、不同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超标情况,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原因和危害.统计结果显示,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不合格药物主要包括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沙拉沙星等;兽药残留超标在不同种类的动物源性食品中存在显著差异,以鸡蛋的检出率最高.造成兽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包括兽药产品质量和使用存在问题、动物体种类之间存在差异、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固有特性等.兽药残留不仅会导致消费者面临健康风险,还可能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加,间接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动物源性食品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诱导子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作用综述

    刘益宏聂江力裴毅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概要介绍了诱导子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促进作用、对药用植物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作用途径以及对药用植物作用的相关特性等,为诱导子促进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提供参考.

    诱导子次生代谢产物基因表达信号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