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医药
天津医药

王贺胜

月刊

0253-9896

tjyybjb@sina.com

022-23337519

300070

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96号D座

天津医药/Journal Tianjin Med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天津医药》创刊于1959年,是天津市卫生局主管,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胸科医院等20余家富有实力的临床、教学、科研单位联合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有较高知名度的综合性医学期刊。办刊宗旨是面向中高级医务人员,兼顾基层医院的医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本刊能及时反映国内外的医学科学进展,报道大量临床医疗信息。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短篇论著”、“临床论丛”、 “诊断技术”、“专题笔谈”、“综述与讲座”、“药物临床观察”和“国内外研究快讯”等栏目。自1959年创刊以来,获得国内外读者一致好评。作者、读者遍布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天津医药》在历届重大评优活动中获奖。曾荣获全国优秀期刊奖;国家科技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奖;第一届(2004年)、第二届(2007年)、第三届(2009年)北方优秀期刊奖、连续八届获华北地区十佳和优秀期刊奖,连续八届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连续九届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天津医药》以其信息量多、被引用率和文摘收录率高的优势连续5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被评为国家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为月刊,国际A4开型(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12-1116/R,国际标准刊号:ISSN 0253-9896。每册定价 10.00元,全年共计120.00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刊邮发代号 6-3(M241)。 本刊不接受任何中介机构、厂家代为投稿,请作者务必使用基于本单位或所参加课题的真实材料撰写科研论文,通过我编辑部远程投稿系统自行投稿,并在接到稿号后及时邮寄单位介绍信及审稿费,以免延误审稿。本刊一旦查到抄袭稿件即将该作者及所在单位列为不受欢迎作者及机构,以后将不再接受其所投任何稿件。 因作者轻信他人导致投稿失败或造成损失,本刊概不负责! 本刊编辑部地址: 300070 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96号D座《天津医药》编辑部 电话:022-23337519 传真:022-23337508 E-mail:tjyybjb@sina.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觉醒生物节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薛晶元小冬邢爱君王连辉...
    614-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昼夜睡眠-觉醒生物节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大脑中动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1例为病例组,根据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53例)和预后不良组(18例).另纳入同期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无脑血管狭窄者67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组昼夜生物节律、日间睡眠-觉醒节律、夜间睡眠-觉醒节律、昼夜睡眠-觉醒节律指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大脑中动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变量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年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及饮酒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日间稳定性低于对照组(P<0.05).日间总睡眠时间、入睡后清醒时间、浅睡眠期、深睡眠期、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期、快速眼动(REM)睡眠期及深睡眠期占比、REM睡眠期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而REM睡眠潜伏期、浅睡眠期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夜间总睡眠时间、入睡后清醒时间、浅睡眠期、NREM睡眠期、REM睡眠期高于对照组,而入睡潜伏期、REM睡眠期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昼夜睡眠增多、日间睡眠增多、夜间睡眠效率低下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日间REM睡眠潜伏期是大脑中动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日间REM睡眠期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5,敏感度为0.811,特异度为0.611.结论 大脑中动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昼夜睡眠-觉醒节律呈失平衡状态,表现为日间稳定性差,日间睡眠增多,昼夜睡眠增多,夜间睡眠效率低下,日间REM睡眠期对大脑中动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有预测价值.

    大脑中动脉卒中睡眠障碍,昼夜节律性生物节律预后

    卒中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睡眠参数的关系

    钱洪春张萍淑元小冬袁建新...
    619-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睡眠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伴OSA患者343例,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将患者分为卒中伴OSA认知功能损害组(MMSE<27分)119例,卒中伴OSA无认知功能损害组(MMSE≥27分)22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急性脑卒中治疗的Org10172试验(TOAST)病因分型及脑梗死病灶的脑区分布;应用智能睡眠监测系统计算得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评估OSA;进行夜间客观睡眠监测参数的采集: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睡眠监测,连续监测≥3个夜晚,每晚持续监测时长≥7 h,得到夜间睡眠结构参数.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伴OS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睡眠参数的关系.结果 与无认知功能损害组比较,认知功能损害组年龄、糖尿病史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病史比例,梗死病灶位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丘脑、基底节、脑干、半卵圆中心患者的比例升高,受教育年限降低,清醒次数、浅睡眠占比、AHI增加,夜间睡眠效率、深睡眠期减少,深睡眠占比下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受教育年限、年龄等因素的干扰作用后,夜间睡眠效率升高是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因素,AHI升高是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伴OS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睡眠参数密切相关,其中夜间睡眠效率升高是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因素,AHI升高是危险因素.

    卒中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认知功能障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睡眠结构

    血清HbA1c、Alarin及Ficolin-3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常鸿张科伟徐静崔晓敏...
    625-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Alarin及纤维凝胶蛋白-3(Ficolin-3)联合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入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129例GDM患者为GDM组,选取同期于本院产检并分娩的133例糖耐量试验结果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血清HbA1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larin和Ficolin-3水平;Pearson法分析GDM患者血清HbA1c、Alarin、Ficolin-3水平与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HbA1c、Alarin、Ficolin-3水平与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bA1c、Alarin、Ficolin-3水平对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GDM组2 h PG、FBG、HOMA-IR及血清HbA1c、Alarin、Ficolin-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GDM患者血清HbA1c、Alarin、Ficolin-3水平与2 h PG、FBG、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血糖控制差的GDM患者血清HbA1c、Alarin、Ficolin-3水平均高于血糖控制好的GDM患者(P<0.05).不良妊娠结局的GDM患者上述三指标水平均高于无不良妊娠结局GDM患者(P<0.05).HbA1c、Alarin、Ficolin-3水平升高均是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bA1c、Alarin、Ficolin-3单独及联合预测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0.865、0.815和0.979.结论 GDM患者血清HbA1c、Alarin、Ficolin-3水平异常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糖尿病,妊娠糖基化血红蛋白A妊娠结局Alarin纤维凝胶蛋白-3

    子痫前期患者循环PLGF水平对预测病情及评估母婴结局的价值初探

    盛红娜范卓然华绍芳张俊农...
    630-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循环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与子痫前期(PE)病情程度及母婴结局、胎盘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PE患者15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终止妊娠孕周分为:PE1组(62例,<34周终止妊娠的PE患者)和PE2组(97例,≥34周终止妊娠的PE患者);选取同期分娩的107例非PE患者作为对照,根据终止妊娠孕周分为:非PE1组(41例,<34周终止妊娠的非PE患者),非PE2组(66例,≥34周终止妊娠的非PE患者).收集各组孕妇一般资料: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入院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孕产次、是否存在胎儿生长受限(FGR)、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一般资料:术中记录是否有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天数;检测分娩当日孕妇静脉血PIGF;将患者胎盘行病理检测并评分;胎儿娩出后行脐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酸碱度(pH)、碱剩余(BE)、乳酸(LAC).结果 PE1组和PE2组与相应孕周非PE1和非PE2组年龄、孕次、产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1组与PE2组BMI分别高于非PE1、非PE2组,PLGF分别低于非PE1、非PE2组,且PE1组PLGF低于PE2组(P<0.05).PE1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舒张压、胎盘异常病理改变评分高于PE2组(P<0.05).PE1组与PE2组产时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情况、脐动脉血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E2组比较,PE1组新生儿窒息及FGR比例、脐动脉血LAC升高,BE值降低,入住NICU时间延长(P<0.05).结论 PE患者循环PLGF水平降低,PLGF水平在PE病情评估、预测不良妊娠结局方面有一定价值.

    胎盘生长因子妊娠结局胎盘先兆子痫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对根治性放疗Ⅲ期肺鳞癌患者长期生存的预测价值

    霍晶辰王悦李华邱嵘...
    634-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Ⅲ期肺鳞癌患者长期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Ⅲ期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放疗前1周内的SII及相关炎症指标,同时应用X-Tile软件确定最佳截断值.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以及SII对患者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了453例患者,低SII组336例(<1 277.3),高SII组117例(≥1 277.3).高SII组的中位OS和中位PFS均较低SII组缩短(OS:20.8个月vs.31.0个月,Log-rank χ2=18.015,P<0.01;PFS:13.0个月vs.21.0个月,Log-rank χ2=15.062,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SII是患者OS(HR=1.628,95%CI:1.294~2.047,P<0.001)和PFS(HR=1.559,95%CI:1.240~1.961,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的影响因素包括较晚的TNM分期、放疗疗效欠佳,HALP评分下降.结论 SII可作为接受根治性放疗Ⅲ期肺鳞癌患者长期生存的评价指标,SII升高提示预后较差.

    肺肿瘤癌,非小细胞肺存活率无进展生存期Ⅲ期肺鳞癌放疗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后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韩琴韩秀丽陈伟然
    639-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后抑郁障碍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3所医院(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市大兴中西医结合医院)1 100例接受康复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家庭关怀度量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患者开展调查;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判定患者是否发生抑郁障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后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出1 100份调查问券,收回1 073份,回收有效率为97.5%,其中386例(36.0%)被确诊抑郁障碍.不同年龄、是否有并发症、家庭人均收入、BI评分、家庭关怀度、SSRS评分患者间康复治疗后发生抑郁障碍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337,95%CI:1.014~1.763)、有并发症(OR=3.214,95%CI:1.365~7.569)、家庭人均月收入低(OR=2.263,95%CI:1.137~4.503)、BI评分低(OR=1.872,95%CI:1.158~3.026)、家庭关怀度一般(OR=2.639,95%CI:1.200~5.802)、SSRS评分低(OR=1.557,95%CI:1.044~2.322)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后发生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应给予老年脑卒中患者更多关注,提高家庭关怀度和社会支持度,从而减少康复治疗后发生抑郁障碍的风险.

    卒中中风康复抑郁情绪障碍危险因素老年人

    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特征及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赵术彤丁运李月川赵晓赟...
    64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病理特征及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因肺小结节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分为正常组10例、轻度COPD组50例、中重度COPD组10例.肺组织分别经HE、Masson、EVG染色后评估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组织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肌动蛋白(Actin)、CD31蛋白表达;免疫组化及qPCR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 轻度COPD肺组织可见肺泡间隔增宽,小气道扩张,血管壁轻度增厚,多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反应.免疫组化染色提示轻度COPD肺组织中SMA、Actin蛋白含量较正常组升高(P<0.05).此外,轻度COPD肺组织中TNF-α的mRNA水平及TNF-α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IL-10的mRN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5).SMA、Actin与炎性因子TNF-α阳性表达呈正相关,而与IL-10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轻度COPD肺组织主要病理改变包括以小血管平滑肌层增厚为特征的肺小血管重构和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同时促炎因子TNF-α升高和抗炎因子IL-10降低与COPD病理改变相关.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肌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类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

    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TLR4、IL-1β、NLR水平与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

    叶朝阳马建中李后俊魏鲲鹏...
    648-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IL)-1β、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疾病进展、预后的关系.方法 250例AP患者按病情分为轻症组(121例)、中重症组(89例)、重症组(40例),依据治疗5 d后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33例)、预后良好组(217例).对比不同时间点、不同病情及不同预后AP患者外周血TLR4、IL-1β、NLR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外周血TLR4、IL-1β、NLR与Ranson评分、淀粉酶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重症AP的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AP患者入院24 h TLR4、IL-1β、NLR水平较入院48 h、72 h高(P<0.05);随病情加重,AP患者入院24 h TLR4、IL-1β水平升高,重症组NLR水平高于中重症组和轻症组(P<0.05);AP患者入院24 h TLR4、IL-1β、NLR水平与入院48 h Ranson评分及入院24 h淀粉酶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入院24 h TLR4、IL-1β、NLR联合预测重症AP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95、84.53%、81.69%;预后不良组入院24 h TLR4、IL-1β、NLR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24 h TLR4、IL-1β、NLR升高为A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P患者外周血TLR4、IL-1β、NLR水平与疾病进展、预后有密切关联,可作为重要监测指标.

    胰腺炎Toll样受体4白细胞介素4预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动态MRI成像技术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的评估价值

    顾程申新宇孙静华闫赛克...
    653-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MRI成像技术在评估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形态学及动力学变化中的研究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3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出现LARS的患者.受试者均于术前1周和术后3个月内行盆腔常规MRI及动态MRI检查,将常规MRI检查作为静息相,动态MRI检查获得提肛相和力排相,于3时相上测量肛直角(ARA)、耻骨联合下缘到耻骨直肠肌直肠后壁附着点连线长度(H线)、耻骨直肠肌直肠后壁附着点到耻尾线垂直长度(M线)、耻骨直肠肌厚度、肛门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厚度等参数,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中度与重度间MRI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LARS患者术前和术后的ARA、H线长度、M线长度在提肛相最小、力排相最大、静息相居中,术前的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厚度在提肛相最大、力排相最小、静息相居中,3时相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的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厚度的3时相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RS患者术后的ARA均大于术前,耻骨直肠肌厚度、肛门内括约肌厚度(静息相和提肛相)、肛门外括约肌厚度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LARS患者术后静息相和提肛相上的ARA大于轻度患者,术后静息相上的肛门内括约肌厚度小于轻度患者(P<0.05),其余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MRI检查技术将动态图像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可作为评估LARS的重要依据.

    直肠肿瘤磁共振成像动态MRI成像技术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低位直肠癌

    术前Sonazoid超声造影评估肝细胞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

    刘小艳卜锐陆健斐丁昱...
    658-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CC)Sonazoid超声造影(CEUS)的特点与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行CEUS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HCC的患者64例,共64个病灶,根据病理分化程度将其分为高、中、低分化组,分别为6、48和10例.比较不同病理分化程度HCC的CEUS动脉期增强形态、增强水平和增强模式.结果 动脉期增强形态分为均匀增强和不均匀增强2种,低分化组所有病灶及58.3%中分化组病灶呈不均匀高增强;高分化组病灶可呈均匀高增强、均匀等增强和不均匀高增强3种表现.动脉期,所有中、低分组病灶和66.7%高分化组病灶呈高增强,不同分化程度HCC的增强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脉期,高、中、低分化组分别有16.7%、25.0%和70.0%的病灶消退成低增强,不同分化程度HCC的增强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期,75%中分化组病灶和所有低分化组病灶呈低增强,66.7%高分化组病灶呈等增强,不同分化程度HCC的增强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upffer期,所有低分化组和95.8%中分化组病灶呈低增强,高分化组中仍有50%的病灶呈等增强,不同分化程度HCC的增强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组病灶表现为多种CEUS模式,中分化组病灶以"快进快退"、"快进慢退"为主,90.0%低分化组病灶呈"快进快退"模式,不同分化程度HCC的CEUS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onazoid-CEUS在评估HCC病理分化程度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肝肿瘤病理学造影剂Sonazoid超声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