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医药
天津医药

王贺胜

月刊

0253-9896

tjyybjb@sina.com

022-23337519

300070

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96号D座

天津医药/Journal Tianjin Med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天津医药》创刊于1959年,是天津市卫生局主管,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胸科医院等20余家富有实力的临床、教学、科研单位联合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有较高知名度的综合性医学期刊。办刊宗旨是面向中高级医务人员,兼顾基层医院的医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本刊能及时反映国内外的医学科学进展,报道大量临床医疗信息。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短篇论著”、“临床论丛”、 “诊断技术”、“专题笔谈”、“综述与讲座”、“药物临床观察”和“国内外研究快讯”等栏目。自1959年创刊以来,获得国内外读者一致好评。作者、读者遍布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天津医药》在历届重大评优活动中获奖。曾荣获全国优秀期刊奖;国家科技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奖;第一届(2004年)、第二届(2007年)、第三届(2009年)北方优秀期刊奖、连续八届获华北地区十佳和优秀期刊奖,连续八届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连续九届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天津医药》以其信息量多、被引用率和文摘收录率高的优势连续5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被评为国家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为月刊,国际A4开型(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12-1116/R,国际标准刊号:ISSN 0253-9896。每册定价 10.00元,全年共计120.00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刊邮发代号 6-3(M241)。 本刊不接受任何中介机构、厂家代为投稿,请作者务必使用基于本单位或所参加课题的真实材料撰写科研论文,通过我编辑部远程投稿系统自行投稿,并在接到稿号后及时邮寄单位介绍信及审稿费,以免延误审稿。本刊一旦查到抄袭稿件即将该作者及所在单位列为不受欢迎作者及机构,以后将不再接受其所投任何稿件。 因作者轻信他人导致投稿失败或造成损失,本刊概不负责! 本刊编辑部地址: 300070 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96号D座《天津医药》编辑部 电话:022-23337519 传真:022-23337508 E-mail:tjyybjb@sina.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与不良预后事件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张锡友郭一丹张春霞周晓玲...
    840-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钾血症及其复发频率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血液透析治疗的177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7.28±14.25)岁,其中男109例(61.6%).依据4个月内的血钾峰值分为<5.0 mmol/L组38例(21.5%)、5.0~5.5 mmol/L组42例(23.7%)及≥5.5 mmol/L组97例(54.8%),记录4个月内高钾血症的频次,将患者分为无高钾组(0次)、低频率组(1~2次)和高频率组(3~4次).随访1年,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各组间累积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高钾血症程度和次数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177例患者平均中位随访时间12(1~12)个月,死亡20例(11.3%),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14例(7.9%).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血钾5.0~5.5 mmol/L组及≥5.5 mmol/L组的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均显著性升高(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作为连续变量,血钾水平升高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01);作为分类变量,血钾5.0~5.5 mmol/L组和血钾≥5.5 mmol/L组的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显著高于血钾<5.0 mmol/L组(P<0.05);低频率组和高频率组的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显著高于无高钾组(P<0.05).结论 老年MHD患者血钾>5.0 mmol/L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将血钾正常范围上限调整至5.0 mmol/L.

    肾透析高钾血症预后老年人

    近端胃癌上切缘阳性术前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郭振江赵光远杜立强刘防震...
    845-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近端胃癌上切缘阳性(R1切除)的术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87例接受胃肠外科手术的近端胃癌患者资料,根据上切缘状态(R0为完全切除,R1为镜下残留肿瘤)分为R0组(n=15)和R1组(n=172).收集可能影响近端胃癌上切缘阳性的术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长度、肿瘤位置、Borrmann分型、肿瘤分化、Lauren分型、cT分期及cN分期.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肿瘤长度预测近端胃癌上切缘阳性的最佳界值,对2组间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出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运用ROC曲线和Bootstrap法对模型预测准确性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肿瘤长度预测近端胃癌上切缘阳性的最佳界值为4.85 cm.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间肿瘤长度、肿瘤位置、Borrmann分型、Lauren分型、cT分期及cN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长度>4.85 cm(OR=4.000,95%CI:1.039~15.399)、肿瘤位于食管胃结合部(OR=7.108,95%CI:1.604~31.494)、Borrmann Ⅲ-Ⅳ型(OR=6.991,95%CI:1.538~31.782)、Lauren分型为弥漫型或混合型(OR=7.583,95%CI:1.814~31.701)及cT分期为cT4(OR=8.249,95%CI:1.890~36.007)是近端胃癌上切缘阳性的术前独立预测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经内部验证,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近端胃癌上切缘阳性发生的概率与实际发生的概率具有较好一致性(Hosmer-Lemeshow χ2=6.145,P=0.523).结论 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在术前预测近端胃癌上切缘阳性的概率,为制定手术策略提供临床指导.

    胃肿瘤切缘影响因素分析Logistic模型列线图预测

    支气管肺炎患儿反复喘息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王磊孟坤王兵
    850-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支气管肺炎患儿反复喘息的临床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15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据出院后1年内反复喘息发生情况分为反复喘息组47例和非反复喘息组108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住院时间,总病程,湿疹史,个人过敏史(食物过敏史、药物过敏史、变应性鼻炎史、变应性皮炎史等),生活环境,感冒次数,变应原暴露,实验室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嗜酸性粒细胞(EOS)、25-羟基维生素D3、总免疫球蛋白E(IgE)].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反复喘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Homser-Lemeshow检验拟合优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非反复喘息组比较,反复喘息组的个人过敏史、EOS阳性(>9%)、维生素D不足(<30 µg/L)及总IgE阳性(>60 IU/mL)比例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个人过敏史、EOS阳性、维生素D不足、总IgE阳性是支气管肺炎患儿反复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Homser-Lemeshow检验有较好的拟合优度(χ2=3.055,P=0.692),模型预测患儿反复喘息的曲线下面积为0.81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21%、80.56%.结论 基于个人过敏史、EOS阳性、维生素D不足、总IgE阳性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患儿反复喘息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支气管肺炎影响因素分析诊断,鉴别危险因素反复喘息

    清咳平喘颗粒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

    李冬生秦艺榕乔曼迟航...
    85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清咳平喘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呼吸科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其中常规组和联合组各4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疗效指数、白细胞介素(IL)-6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的差异.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2.5%vs.75.0%,P<0.05).治疗第2周末,2组FEV1%pred、FEV1/FVC、IL-6水平、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2组患者呼吸衰竭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随访1个月,联合组CAT评分回弹率低于常规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vs.2.5%,P>0.05).结论 清咳平喘颗粒能有效改善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痰浊阻肺中西医结合疗法清咳平喘颗粒

    我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及结果中数据表达的要求

    《天津医药》编辑部
    857页

    B族链球菌感染及阴道微生态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金彩凤吴玮吴轲
    858-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B族链球菌(GBS)感染及阴道微生态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例孕晚期检出GBS感染(阳性组)及202例未感染GBS孕妇(阴性组)资料,比较2组一般资料、阴道微生态及不良妊娠结局.根据阴道微生态检查结果,将2组细分为阳性正常组(76例)、阳性失衡组(126例)、阴性正常组(154例)及阴性失衡组(48例).阳性组发生胎膜早破后立即给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无胎膜早破的孕妇在临产后行抗生素治疗;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或细菌性阴道病,给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比较4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妊娠期糖尿病占比、pH值>4.5占比、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早产率、胎膜早破率、产后出血率、胎儿宫内窘迫率高(P<0.05);与阴性正常组比较,阴性失衡组早产率、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胎儿宫内窘迫率高(P<0.05),阳性失衡组早产率、胎膜早破率、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宫内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高(P<0.05);与阴性失衡组比较,早产率、胎膜早破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在阳性正常组中低,在阳性失衡组中高(P<0.05);与阳性正常组比较,阳性失衡组早产率、胎膜早破率、胎儿宫内窘迫率高(P<0.05).结论 孕晚期GBS感染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阴道微生态失衡与其协同促进不良妊娠结局.

    无乳链球菌妊娠结局感染产前诊断阴道微生态

    三阴性乳腺癌EGFR、Ki-67、P53及CTC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满祎许娅何先成宋少锋...
    862-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Ki-67)、P53及循环肿瘤细胞(CTC)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9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检测病理组织标本中EGFR、Ki-67、P53表达;所有患者接受8个周期化疗,采用膜滤过分离肿瘤细胞技术(ISET)检测化疗前后的CTC表达,并分析化疗前后CTC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分析CTC与EGFR、Ki-67、P53表达的关联性;随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COX回归分析三阴性乳腺癌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EGFR、Ki-67、P53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21%(42/95)、63.16%(60/95)、56.84%(54/95);化疗后患者的CTC阳性检出率(14.74%)低于化疗前(61.05%,P<0.05);化疗疗效与化疗后CTC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为Ⅲ期、EGFR阳性、化疗后CTC阳性是三阴性乳腺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PFS比较,Ⅰ期>Ⅱ期>Ⅲ期,EGFR阳性患者PFS短于阴性患者,化疗后CTC阳性患者PFS短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化疗前EGFR阳性表达、化疗后CTC阳性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差有关,化疗后CTC阳性率越低患者化疗疗效越好.

    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细胞,循环预后基因,erbB-1Ki-67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鱼胶原低聚肽对急诊复杂手外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历丽曹树明杨仲平胡若梅...
    868-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添加鱼胶原低聚肽对急诊复杂手外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12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复杂开放性手外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制剂,根据配方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肠内营养配方为口服均衡营养素联合乳清蛋白;试验组62例,肠内营养配方为对照组配方加用鱼胶原低聚肽.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Lym)、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水平变化;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营养治疗后Hb、ALB、肝肾功能及脂质代谢指标无显著变化,PA、Lym显著提高,NLR显著降低;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LR下降更明显(P<0.01).试验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 急诊复杂手外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添加鱼胶原低聚肽可促进PA合成,降低炎症反应及伤口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胶原酶类前白蛋白营养支持预后鱼胶原低聚肽手外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的血脂异常分析

    孙延文王聪陈世良张冉冉...
    872-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血脂水平,并探索与异常血脂相关的因素.方法 选取88例初诊MDS患者为研究组,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及对照组的空腹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探讨不同WHO-MDS分型、修订的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R)染色体核型、危险度分层及TP53突变情况MDS患者血脂水平的差异;分析ApoA1水平与MDS患者临床指标相关性以及比较不同ApoA1水平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TC、HDL-C、LDL-C、ApoA1、Apo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分型组间TG、TC、HDL-C、LDL-C、ApoA1和Apo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PSS-R危险度分层高危组ApoA1水平低于低危组(P<0.05);不同核型组间脂质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P53突变组的ApoA1水平低于非TP53突变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poA1水平与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IPSS-R核型分组、IPSS-R危险分组、TP53基因突变呈负相关(P<0.05).低ApoA1组的BMI水平低于高ApoA1组,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TP53基因突变率高于高ApoA1组(P<0.05).结论 MDS患者血脂水平相比正常人明显降低,其中ApoA1水平在MDS患者不同疾病状态间存在差异,可能与TP53基因突变有关.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脂异常载脂蛋白A-Ⅰ基因,p53核型分析

    干细胞机械敏感性对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周丽芸王岩董本超杨培川...
    87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新兴威胁,其特征是骨量和微结构的系统性损伤,导致脆性骨折.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到胞外的纳米级囊泡微粒,具有与来源细胞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在细胞间通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多种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参与了骨代谢过程中骨相关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并具有稳定性高、无免疫原性及靶向能力强等优势,弥补了传统药物及干细胞疗法的不足.源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促进骨再生,改善骨形态、生物力学和组织学损伤,而且机械微环境中源自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外泌体在诱导成骨方面更有效,显著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作用,促进骨再生.就间充质干细胞的机械敏感性,机械响应的功能化外泌体进行综述,探讨其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在作用.

    骨质疏松外泌体间质干细胞骨髓机械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