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徐昌俊

季刊

1008-2530

tl-xb@263.net

022-24313950

300171

天津市河东区十四经9号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CSSCI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征稿启事

    3页

    《二泉》编剧·作曲·导演创意——任卫新、杜鸣、黄定山访谈录

    编辑部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民族歌剧《二泉》编剧、作曲、导演的访谈录入手,对天津音乐学院复排歌剧《二泉》背后的理性经验做了全面总结与揭示,意使读者对歌剧《二泉》在创作者把握的尺度中,有更充分了解.

    《二泉》任卫新杜鸣黄定山访谈录

    传统音乐流量传播的文化批评与追问——以流行歌曲《罗刹海市》出圈现象为例

    郭克俭邱正
    14-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歌手刀郎创作并演唱的歌曲《罗刹海市》,通过对传统曲牌的经典传承、在伴奏配器上的创新演绎,完美将传统二人转靠山调曲牌与新时代音乐审美融合,并在语言表达上以民间话语体系为基础,形成"时尚回归"的新面貌;在音乐风格上,以浓郁的地域特色、趣味的叙事表达和充足的想象空间为特征,以突出的"共情体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此同时亦暴露出当代音乐传播中商品价值远高于艺术价值的倒挂现象,不利于大众音乐良性发展;但这种以传统音调为基本素材的当代流行歌曲创作新模式,不失为一种将民间音乐置于当代语境传承中焕发新声的有益探索.

    《罗刹海市》靠山调出圈现象文化批评学术追问

    足遍疆土万千里 采撷文化续瑰宝——和云峰《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与舞蹈》读后

    张超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和云峰撰《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与舞蹈》作为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一部重要著述,在四十余万文字的编纂体例上附以205个谱例、155幅图片、53个音频和35个视频,呈现出五位一体的立体化著书范式.该著萃取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之精要,兼顾历时层面的文化发展脉络和共时层面的文化空间特征,在诸多显性音乐事象的立论基础上,阐释了背后的多重文化隐喻及逻辑生成机理.文章着重从该著体现出的"架构新颖、理路明晰""方法融贯、内容详确""新论有理、新辩有据"三个方面的核心特征予以审视,窥探并抽绎当下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基本路径和多重向度,以期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为相关撰写工程构筑更多科研进阶的学术透镜和思想津梁.

    和云峰《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与舞蹈》音乐事象文化隐喻学术启示

    更上层楼——评天音版民族歌剧《二泉》

    王乃仟
    30-3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7月9日至11日,无锡歌舞剧院原创、天津音乐学院复排的民族歌剧《二泉》(下称"天音"版)在天津大剧院首演.作品以多幕歌剧的形式呈现,讲述了无锡民间艺人阿炳坎坷、坚韧不屈的一生.本文着重从天音版《二泉》体现出的"章幕安排""音乐素材运用""人文关怀"等方面予以审视,窥探井深度解读天音版《二泉》的独特之处,并对该剧进行评价.

    天音版《二泉》阿炳民族歌剧

    中国音乐西传欧美——研究概述与文献资源(1779-1949)(上)

    宫宏宇
    3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音乐文化在欧美的传播始于16世纪末来华西人,经过18世纪末"耶稣会士时段"、19世纪中后期的"基督教传教士汉学时段""外交官时段"和20世纪上半叶开始的"专业汉学家时段"的学科发展及演变,至今已有近250年的流播史.本文拟通过追溯中国音乐在欧美1779年至1949年这170年的流播过程,对欧美各阶段中国音乐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及代表性人物进行探究及评估,旨在显明欧美中国音乐研究的资料来源、传播范围及研究特征.

    中国音乐文化欧美传播研究流变

    "延安鲁艺"音乐研究回溯——兼评《延安鲁艺音乐》

    石一冰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鲁艺"音乐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成立之初,最初见于未被出版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要》(未定稿)、《中国现代音乐史(1919-1949)》(未定稿)和中央音乐学院的内部教材《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要》,呈现简单线条的"速写"和资料汇聚的"点描"状态.20世纪80年代后,该学术领域在各类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专著、丛书、学术论文中日渐聚焦,研究深度和广度出现了较大进步,新世纪以来该领域的学术热度不断增加、学术"深描"日益形成.这些研究虽然种类、用途各不相同,但研究方式基本完成了从"速写""点描"向"深描"的转向.需要强调的是,"速写""点描"和"深描"意指研究方式的宏观演变序进,而不是截然划分的三阶段.《延安鲁艺音乐》作为学术聚焦和"深描"的代表,形成了此学术领域新的里程碑.

    "延安鲁艺"音乐学术聚焦史料深挖深度描述

    上海美国妇女俱乐部音乐活动研究

    何至豪
    6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美国妇女俱乐部是由在华美籍妇女所创办的集娱乐、教育、社交和宣传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机构,其音乐活动主要集中在面向会员和社会大众的音乐演出与讲座,充实了 20世纪上半叶在沪外侨的音乐生活.这一时期在华英文报纸《大陆报》《上海泰晤士报》《字林西报》等刊载了大量有关上海美国妇女俱乐部音乐活动的信息.通过对这些史料的研究,可以构建出一个相对全面的上海美国妇女俱乐部音乐活动的历史景观.

    上海美国妇女俱乐部中国近代音乐史音乐讲座音乐演出

    中国民间音乐文化在钢琴演奏中的融入研究

    钱丽娜
    85-9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世纪末西方钢琴音乐传入中国后,中国的作曲家和音乐家在20世纪逐步探索钢琴音乐的民族化路径,通过将西方钢琴技法与中国民间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达方式.这一过程不仅使钢琴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还增强了其在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上的深度.钢琴演奏中的音色控制、旋律变奏、节奏处理等方面,模仿和再现了中国传统乐器的特点,展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民间音乐与钢琴音乐的融合,是中国音乐家在全球文化环境中寻求创新与自我定位的具体实践,体现了中国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推动了中国音乐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传播和发展.

    民间音乐文化钢琴演奏融入

    曲韵筝音总传情——筝曲《秋景》创作与演奏探究

    范冉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筝新作《秋景》以天津时调《秋景》唱腔旋律为素材,着力探索当代古筝艺术从移植戏曲曲艺,到将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作为此曲的首演者,笔者认为作曲家借鉴中国传统音乐的展衍和变速方式推动音乐发展为前奏、慢板、数唱的三部性结构,与此同时,一改当代筝乐"速度为上"的理念,在旋律发展层面对原曲素材进行扩展与丰富.不规则重音、按滑刮奏等特色技巧的使用充盈了音乐形象和意蕴的表达,为天津风格筝曲的创作做出了有益探索.作品展现出充分的文化自信,将当今的时代精神与音乐文化传统进行了有机结合.

    古筝艺术天津时调《秋景》演奏技巧演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