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徐昌俊

季刊

1008-2530

tl-xb@263.net

022-24313950

300171

天津市河东区十四经9号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CSSCI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征稿启事

    3页

    修心养德 道法自然——中国琴学文化思想研究述要

    王瑞
    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形式最典型、影响最深远的汉族弹拨乐器,由古至今三千余年绵延不绝,见证了古琴艺术的辉煌与厚重,也使其超越音乐本身,形成了独具中华文化品格、丰富思想内涵和精神特质的琴学文化.本文通过对琴学思想研究现状的分析,以期在获得整体性认知的基础上进而窥斑知豹为系统建构琴学文化体系奠定基础,并为中华传统音乐艺术守正创新提供镜鉴与启示.

    琴学文化琴学思想琴器琴制琴人琴乐

    从清代乐书看中国古代乐学理论的构成

    张寅贾吉旺
    1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的乐学著述对中国古代乐学理论有着一定的总结性意义.通过对《四库全书》所录乐书的考察可知,我国古代乐学理论著作主要分布于经部的乐类、子部的艺术类和集部的词曲类,其分类的基本逻辑是建立在"雅俗并立"的音乐实践和"乐""音""声"三分的传统音乐观念基础之上.运用"全息观"视角对《律吕正义》进行考察,清代乐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乐律""乐制""乐器""乐章""度量权衡"五大理论模块,这五大理论模块亦即我国古代乐学理论的主体构成.

    清代乐书乐学理论体系

    西晋士人挚虞的乐论思想研究

    王维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挚虞在《新礼》的修订过程中对于丧礼用乐问题,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保留了汉魏时期出现于丧礼当中的挽歌,但在传统礼制中并没有关于挽歌的记载;另一种是保留了丧礼中的吉卤簿鼓吹乐,除去了"凶服鼓吹"即穿丧服者的鼓吹乐.挚虞对于丧礼用乐问题的修订是建立在对儒家丧礼制度的反思之上,既不墨守成规,也不随意更改,而是带着灵魂永恒的超验视角与礼乐制定者一同思考.

    挚虞超验视角挽歌吉卤簿鼓吹凶服鼓吹

    赵孟頫诗文中的音乐美学思想发微

    赵彤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代赵孟頫(1254-1322),不仅是笔力神妙的书画家和正直宽厚的官宦,也是对古琴乃至音乐艺术怀有独特见解的大师,其文集《松雪斋集》中多篇著述都彰显出他在音乐方面的深厚艺术修养.本文以《松雪斋集》中的有关音乐诗文为解读文本,尝试探索赵孟頫生活中与音乐相关的音乐美学思想.其"尚古"情怀产生,在进一步受到传统儒学的熏染后提出"清""和"两个审美范畴.并且,在儒家传统礼乐思想的影响下,赵孟頫极为重视琴乐的政治意义,甚至将"鸣琴而治"作为审美的理想境界.此外,赵孟頫出于艺术家本性中隐含的纯粹与天真,受道家自然乐论影响而秉持对自然之乐的偏爱.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也不止于感性体验的层面,从乐律学的角度出发,将音乐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并由此来看待音乐生发问题,提出了"乐本于律"的音乐本体思想.

    赵孟頫音乐美学古琴《松雪斋集》

    香港《华商报》(1946-1949)音乐史料研究

    冯长春许芮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胜利后,得益于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香港的新音乐运动在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重整旗鼓.作为中共领导下的一份具有统战性质的报纸,香港《华商报》留下的大量音乐史料,为我们了解当时香港社会音乐生活提供了较为翔实的一手资料,从中可以发现"音乐大众化"的构建与讨论成为香港新音乐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华商报》音乐史料带有鲜明的左翼色彩.

    《华商报》音乐史料音乐大众化新音乐运动

    赵元任儿童歌曲叙事

    屈怀凯林媛
    6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赵元任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非音乐专业出身的代表作曲家.文章结合赵元任的学习、生活、学术历程,将其儿童歌曲创作置于近代史、音乐史及当时的国际语境中,分四个阶段进行分析、阐释.赵元任的儿童歌曲创作同自身性格特征、语言学研究、音乐教育关怀紧密关联,他将音乐技能融入语言学研究,同时也通过歌曲创作普及"国音",用儿童的语言为儿童作歌和尊重、信任儿童是其作品的突出特点,普及与提高并重以及寓教于乐在其作品中也有着清晰的体现.他的《儿童年》在1935年开启的"全国儿童年"运动中还曾作为"模范"式的歌曲传唱.

    赵元任儿童歌曲《儿童节歌曲集》《儿童年》

    中国钢琴室内乐创作历程理路与思考

    乐敏
    7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西方钢琴室内乐概念入手,将中国钢琴室内乐90年的发展历程归纳为萌芽期的"洋为中用"道先声、发展期的"中西合璧"传华韵、成熟期的"多元融合"显个性.每个阶段结合具体作品概括其艺术特征,进而聚焦三首曲目进行阐述,呈现中国钢琴室内乐借鉴、继承与创新的历史脉络.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钢琴室内乐创作的展望.

    室内乐钢琴室内乐创作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大国外交影响下的歌曲创作研究

    牛蕊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曾产生一批密切贴合国家外交政策的歌曲.它们以音乐与外交互文的视角,表达了我国初期和平、友好的国际立场与观念.这类歌曲作为我国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一种文化外交方式,是音乐界对于如何用音乐艺术形式表现国家关系、国际形势的探索.故它们不仅是单纯的艺术作品,还具有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实用目的.

    大国外交和平友谊歌曲创作国际叙事

    谈唢呐传统吹奏技巧——"箫音"

    张宁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唢呐的"扩堂扩孔"为"箫音"吹奏技巧和技法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扩堂扩孔"给唢呐增加音量的同时,也为唢呐发音增加了不和谐振波,影响到唢呐的音高控制,所以"缩堂缩孔"成为改良唢呐的重要方式,但在提升唢呐发音质量的同时,也给传统的"箫音"吹奏技巧和技法带来冲击.笔者面对乐器改良给箫音吹奏带来的新情况,以科学为本,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吹奏实效证实方法的合理性②.

    箫音横向壁面阻力气流射入角下颌骨前伸扣指双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