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陶泽璋 韩德民 韩东一

双月刊

1006-7299

jasptl@126.com,jasp@public.wh.hb.cn

027-88043958,88041911-86459

430060

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路5号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以来是国内唯一一本关于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的专业性期刊,主要刊登与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相关的临床及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听力损失发病率和病因的调查、临床诊断和治疗,听力检测方法,听力补偿,各种发声及言语功能障碍的诊断及防治,听觉言语康复,新生儿听力筛查,并及时介绍国内外在这个学术领域的新进展。刊中内容丰富,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可读性,深受相关专业人员的青睐。本刊编委会成员120多人,基本囊括了全国各高等医药院校、聋儿康复机构、中科院所属相关专业的研究所、国内多家大中型医院从事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专业研究的专家,还有国外知名听力学专家。本刊稿源广泛,几乎覆盖全国各地及部分欧美国家,刊出的文章质量高、信息可靠、新颖,能及时充分体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新进展,多年来受到国内外同道的一致好评及厚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性聋的研究和防治任重道远

    杨军陈建勇侯书乐陈鹏辉...
    1-6页

    眩晕患者冷热实验荚形图的结果可靠性分析

    李淑静王东海王郁杜一...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眩晕患者冷热实验荚形图类型,了解冷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为前庭系统功能评估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依据.方法 总结分析眩晕诊疗中心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528例眩晕患者的冷热实验结果,按照荚形图形态及单侧反应减弱(unilateral weakness,UW)分为荚形图冷热对称组、左右对称组、单值显著异常组、双侧数值减下组以及荚形图形态不能分类组,通过比较不同组别UW的结果,对其进行解释及归纳,来辨识不可靠数据,从而减少不可靠数据对临床诊疗的干扰.结果 冷热对称的荚形图(439例)表现为双侧前庭功能对称(273例)及一侧前庭功能减低(166例),同侧耳双温刺激冷热气刺激慢相角速度(S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别对称荚形图(14例)包括双侧前庭功能对称(11例)和一侧减低(13例),同侧耳双温刺激SP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值显著异常荚形图(36例)包括一侧前庭功能减低(25例)和双侧前庭功能对称(11例),同侧耳双温刺激SP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数值减低荚形图(34例)可表现为双侧前庭功能对称(25例)及一侧减低(9例),同侧耳双温刺激S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荚形图形态不能分类(5例)提示干扰因素较多.结论 冷热实验显示双耳外周前庭功能对称且正常时,要警惕荚形图中温度效应的存在,需考虑对灌注器的检视及灌注温度的校准;冷热实验提示一侧前庭功能减低时,要注意荚形图中单个数值显著增高或减低的情况,建议重复灌注,仍无改变时,建议重复另一耳此温度下的灌注,甚至重复整个冷热实验;冷热实验荚形图提示双耳外周前庭功能减低时,UW值不能真实反应双侧前庭功能的状态,可改用水灌注重复,并结合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做出正确判断.荚形图的形态结合UW值来综合判断冷热实验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温度实验荚形图可靠性

    7~11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言语流畅性及其与口腔轮替速率的关系

    惠芬芬万勤邵梦蝶高晓慧...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7~11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言语流畅性及其与口腔轮替速率的关系.方法 采集62例7~11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复述语言任务(以《唱歌篇》为复述语料)和口腔轮替测试任务(以/pataka/为测试语料)下的语音样本,分析其言语速率、构音速率、音节时长和停顿时长,ICF转换器获得各指标的损伤限定值,分析7~11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言语流畅性和口腔轮替速率;对两种任务下的言语速率、构音速率、音节时长和停顿时长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①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两种任务下言语流畅性和口腔轮替速率的各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损伤,口腔轮替速率ICF平均损伤限定值为1.3±0.1,复述任务的言语流畅性ICF平均损伤限定值为1.0±0.3;②复述任务下言语速率、构音速率、音节时长与口腔轮替的言语速率、构音速率、音节时长存在中或低度相关(0.3<|r |≤0.8);复述任务的停顿时长与口腔轮替速率的言语速率和停顿时长呈低度相关(0.3<|r |≤0.5).结论 7~11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存在言语流畅性不佳、口腔轮替速率较低的问题,构音器官运动不佳限制了其言语流畅性的提升.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言语流畅性口腔轮替速率

    阶梯式会话训练策略提升孤独症儿童会话能力的研究

    薛炜刘敏刘巧云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阶梯式会话训练策略提升孤独症儿童会话能力的效果.方法 运用阶梯式会话训练策略对两名7~8岁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采用跨被试多探测实验设计,每周干预3次,每次持续35 min,被试甲干预持续4周,被试乙持续3周.分别在基线期、干预期、维持期与泛化期四个阶段评估会话发起、会话维持和会话中断的数量和类型,并采用重叠率与时间序列C统计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被试甲(重叠率8.33%,C=0.89,P<0.01)和被试乙(重叠率20%,C=0.83,P<0.01)的会话发起数量在干预期均显著高于基线期,在其余相邻阶段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被试甲(重叠率0%,C=0.89,P<0.01)和被试乙(重叠率10%,C=0.91,P<0.01)的会话维持数量在干预期均显著高于基线期,在其余相邻阶段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提高的会话发起和维持类型均以言语形式为主.会话中断主要表现为"不能解释的回应",干预后会话中断比例下降明显.结论 阶梯式会话训练策略对孤独症儿童会话发起与维持改善会话中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孤独症儿童会话干预会话发起会话维持会话中断

    胃蛋白酶在声带息肉、声带癌中的作用分析

    高竞逾罗仁婧阮标江超武...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蛋白酶在声带息肉、声带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诊断为声带息肉患者27例(声带息肉组),声带癌患者27例(声带癌组),健康志愿者23例(对照组);采用反流症状指数(reflux symptom index,RSI)、反流体征评分(reflux finding score,RFS)量表进行评分,胃蛋白酶检测试剂盒(Peptest)进行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声带息肉、声带癌患者声带组织中胃蛋白酶表达情况,比较三组RSI、RFS评分、胃蛋白酶检测试剂盒结果,比较声带息肉组和声带癌组胃蛋白酶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 声带息肉组和声带癌组的RSI、RFS、胃蛋白酶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带息肉组的RSI、胃蛋白酶检测结果和胃蛋白酶免疫组化结果与声带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声带息肉组的RFS与声带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蛋白酶可能是声带息肉、声带癌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发病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声带息肉声带癌胃蛋白酶

    不同性别听力正常青年短声诱发的同侧及对侧听性脑干反应研究

    李权正杨影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听力正常青年短声诱发同侧及对侧听性脑干反应(ABR)的特征,及性别和记录耳侧别(同侧和对侧)ABR的差异.方法 对88例(176耳)18~21岁听力正常青年,在70 dB nHL强度下进行同侧及对侧ABR测试,计录同侧波Ⅰ、Ⅲ、Ⅴ潜伏期及Ⅰ-Ⅲ、Ⅲ-Ⅴ和Ⅰ-Ⅴ波间期,对侧波Ⅲ、Ⅴ潜伏期及Ⅲ-Ⅴ波间期,使用方差分析探究性别间差异和同对侧记录差异.结果 男性波Ⅲ、Ⅴ潜伏期和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长于女性(F=13.13~60.82,P<0.001);同侧耳记录的波Ⅲ潜伏期长于对侧记录,波Ⅴ潜伏期和Ⅲ-Ⅴ波间期短于对侧记录(F=22.43~76.18,P<0.001).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不同性别听力正常青年在70 dB nHL刺激强度下的同侧及对侧ABR的正常参考值,不同性别和记录耳侧别(同侧和对侧)的ABR波潜伏期和波间期有差异.

    听性脑干反应同侧对侧

    锥形束CT评价人工耳蜗植入的电极深度和位置

    孟娟王涛张帆秦兆冰...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植入深度、位置与耳蜗大小、盘旋方式的关系,探讨植入后电极深度的影响因素和电极移位的原因.方法 选取植入CI24RE(CA)弯电极30例和SONATA ti100 Standard直电极人工耳蜗装置41例,利用锥形束CT测量术后电极植入长度、植入深度角、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前CT评估的耳蜗大小、倾斜角度的关系.结果 ①术后电极植入深度角和长度均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直电极组平均植入深度角为702±53度,平均植入长度为30.02±1.29 mm;弯电极组平均植入深度角为441±45度,平均植入长度为18.4±1.0 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电极植入深度角与耳蜗底回的长径和宽径均呈负相关:直电极组 r=-0.768(P<0.001)、r=-0.678(P<0.001),弯电极组 r=-0.467(P=0.008)、r=-0.471(P=0.008).电极植入长度与植入深度角呈正相关:直电极组r=0.578(P<0.001),弯电极组r=0.748(P<0.001).③术后电极移位6例,均为弯电极且位于耳蜗180度位置.弯电极组中电极移位者与未移位者耳蜗底回倾斜角以及第一回和第二回之间的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8度vs 8.75度,P=0.006;15.23度vs 14.00度,P=0.033).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植入长度和深度角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与耳蜗大小密切相关;耳蜗盘旋方式不同是引起电极移位的原因之一.

    人工耳蜗植入锥形束CT植入长度植入深度角电极位置

    宁夏固原地区3 023例贫困家庭新生儿耳聋基因与听力筛查联合结果分析

    顾洁袁娇赵娟萍郭翠...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儿耳聋基因与听力联合筛查在宁夏贫困家庭防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固原市3 023例贫困家庭新生儿足跟血,利用遗传性聋基因芯片技术对4个耳聋基因的15个位点包括GJB2基因c.35delG、c.176del16、c.235delC、c.299_300delAT 位点,GJB3 基因的 538C>T 位点,SLC26A4 基因的(c.IVS7-2A>G、c.2168A>G、c.1226 G>A、c.1174A>T、c.1229C>T、c.1975G>C、c.2027T>A、c.IVS15+5 G>A 位点和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的m.1494C>T、m.1555 A>G位点进行检测,同时所有受试新生儿开展听力筛查及随访.结果 ①3 023例新生儿中耳聋基因筛查阳性123例(4.07%,123/3 023),其中,GJB2突变56例(1.85%,56/3 023)、SLC26A4 突变 46 例(1.52%,46/3 023)、G JB3 突变 6 例(0.20%,6/3 023)、mtDNA12SrRNA 14 例(0.46%,14/3 023);c.235delC 和 c.IVS7-2A>G 位点突变检出率分别为 1.36%(41/3 023)、0.93%(28/3 023),是主要突变类型.回族、汉族新生儿中分别检出98例(4.26%,98/2 302)、25例(3.49%,25/715).4个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率在回族与汉族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123例耳聋基因突变新生儿均通过听力筛查,通过率100%;690例耳聋基因筛查阴性的汉族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99.71%(688/690);2 204例耳聋基因筛查结果为阴性的回族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99.86%(2 201/2 204),回族及汉族耳聋基因筛查阳性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无显著差异(P>0.05).③3 023例新生儿全部完成随访,随访率100%,5例未通过听力复查,3例诊断为听力损失;123例耳聋基因筛查阳性新生儿目前听力与语言均发育正常.结论 GJB2基因 c.235delC和SLC26A4基因c.IVS7-2A>G突变为固原地区贫困建档立卡户新生儿主要耳聋基因突变类型,汉族新生儿线粒体12SrRNA的突变携带率高于回族.

    耳聋基因GJB2SLC26A4联合筛查

    韵母类型对听障儿童不同塞音嗓音起始时间的影响

    高雍象吴迪冯岩冯叶...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韵母类型对听障儿童不同塞音嗓音起始时间(voice onset time,VOT)的影响,为其塞音习得及矫正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3~6岁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各22例,录制6个塞音(/b/、/p/、/d/、/t/、/g/、/h/)与3个单韵母(/a/、/i/或/e/、/u/)所组成的18个辅-元(consonant-vowel,CV)音节,声调均为第一声.使用Praat 6.1.29软件提取VOT值,对每种塞音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因变量为VOT,自变量为听力状况、韵母类型.结果 听障组儿童/t/、/g/、/k/发音存在构音错误.听力状况对塞音/g/、/p/、/t/、/k/主效应效果显著(P<0.05),健听组塞音/g/、/p/、/t/、/k/的VOT显著大于听障组(P<0.05).韵母类型对塞音/b/、/p/、/t/VOT主效应效果显著(P<0.05).听力状况与韵母类型在塞音/t/VOT上产生交互效应,简单主效应显示,听障组与健听组/ti/音VOT差异大于/ta/及/tu/.结论 听障儿童塞音/g/、/p/、/t/、/k/音的VOT小于健听儿童,听障组与健听组/ti/音的VOT差异大于/ta/及/tu/.对听障儿童/t/音教学,可以先从差异较小的/ta/、/tu/开始,后期巩固/ti/音,并且注重呼吸及口部运动训练,为清晰发音奠定良好的基础.

    嗓音起始时间塞音韵母听障儿童

    智能辅听系统对改善人工耳蜗植入者听声效果的研究

    项丽阳李娟娟韩彦王金剑...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诺尔康人工耳蜗处理器中搭载的智能辅听系统自动识别声音场景并进行智能化的声音处理策略配置及其在改善人工耳蜗植入者主客观听声效果方面的作用.方法 为评估诺尔康智能辅听系统中声音场景识别模块的性能:①为评估场景识别模块的性能,在隔声室环境中播放预设的语音、噪声、带噪语音、纯音乐主带人声音乐5种测试音频(每类测试音频包括6~9个5 min时长的测试文件),统计各类音频的识别准确率和场景切换次数;②为评估该系统中语音增强模块中的ABeam技术的降噪效果,招募13例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者,分别在ABeam"ON"和"OFF"程序下,在90°、180°、270°三种噪声源角度,测试其言语识别率,并对其主观听声感受进行VAS评估.结果 场景识别模块对各类声音场景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语音99%±4%,噪声96%±9%,带噪语音94%±12%,纯音乐94%±15%,带入声音乐92%±13%,预测准确度高;5 min内的场景切换次数分别为语音1.1±0.3次,噪声1.4±0.7次,带噪语音1.3±0.5次,纯音乐1.4±0.8次,带人声音乐1.3±0.5次,预测稳定性较高.当噪声来自侧后方而语音来自正前方时,自适应双麦降噪算法ABeam能够在信噪比为5 dB的噪声环境下显著提高受试者的言语识别率(P<0.001),平均言语识别率提升15.92%.尤其是当噪声来自于正后方180°,开启ABeam能够让受试者的言语识别率显著提高28.68%(P<0.01).结论 智能辅听系统能够帮助人工耳蜗植入者在不同环境下自动选择合适的声音处理策略,提升其言语可懂度和听声效果.

    人工耳蜗智能辅听系统声音场景识别声音处理策略AB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