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土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土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赵其国

双月刊

0253-9829

soils@issas.ac.cn

025-86881236

210008

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南京土壤所内

土壤/Journal Soi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土壤科学及与其相关学科的论著、试验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研究通讯、研究方法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土壤中微塑料迁移及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寇诗棋关卓鲁旭阳何杨...
    457-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塑料的广泛使用所引发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不容小觑。陆地生态系统作为微塑料的主要汇集地,是污染控制的关键。本文针对土壤环境中微塑料及其对共存有机污染物迁移的影响进行综述。土壤微塑料赋存研究发现全球土壤,尤其我国农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塑料污染。微塑料的赋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及陆地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特征。环境因素、土壤理化特征、微塑料自身特性以及生物作用等不同程度地影响微塑料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微塑料可通过疏水作用、静电力、π-π 键等与土壤中的共存有机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两者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共迁移、环境归趋及环境毒性。未来针对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方向应更多关注土壤中微塑料的精准检测与标准化、土壤中微塑料迁移模型研究、微塑料老化对其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及微塑料与共存污染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微塑料迁移有机污染物土壤

    土壤中有机碘的转化、挥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孟璐瑶温彩媚段恩喆王敏...
    471-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中有机碘的形成、转化及挥发对自然界中碘的迁移转化、生态安全、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前人对土壤中碘的相关研究,介绍了土壤中碘的形态和含量,重点对碘与有机质结合生成有机碘的反应机理、土壤中碘有机化的影响因素和土壤中有机碘的挥发进行了阐述。土壤中 IO3-、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中间体物质 HIO、I2,中间体通过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两种途径生成有机碘。土壤 pH、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含量、酶活性、Fe/Mn 氧化物及其氢氧化物浓度影响有机碘的形成和转化。有机碘的挥发在微生物和高等植物中主要通过在体内生成挥发性甲基碘的过程实现。

    有机碘土壤迁移转化挥发性甲基碘

    生物有机肥与茎部注射有益菌联合高效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

    李婧璇薛娇王世梅杨天杰...
    480-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有益菌引入土壤或植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但防控效果常不稳定。为了提升有益菌防控土传病害的稳定性,本研究以有益解淀粉芽孢杆菌QL-18和皮氏罗尔斯顿菌QL-A6为研究对象,将含有菌株QL-18的生物有机肥与茎部注射菌株QL-A6 两种防控方式相结合,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与春季和秋季田间试验,探究了二者联合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的效果,并通过比较根际与茎部样品中有益菌芽孢杆菌和皮氏罗尔斯顿菌与病原青枯菌的数量比揭示潜在机制。结果表明:温室试验中联合防控处理的生防率为80。79%,春季田间试验中为71。88%,秋季田间试验中为81。47%,均显著高于单一防控处理。单独使用茎部防控和根际防控分别在春季和秋季的田间试验中防效下降。并且联合防控处理的番茄根际中芽孢杆菌与青枯菌和番茄茎部皮氏罗尔斯顿菌与青枯菌的数量比均高于单一防控处理。因此,生物有机肥与茎部注射联用可作为提高土传青枯病生物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径。

    生物有机肥茎部注射生物防控土传青枯病

    不同调理剂施用对富磷土壤磷素吸收及其形态变化影响

    郭刘明卢树昌
    48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集约化设施土壤中磷素过度累积,本文开展盆栽试验,探究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施用对糯玉米干物质积累、磷素吸收及土壤磷素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 70%+明矾 30%处理玉米的长势最好,其盆干生物量最高为 44。6 g/plant,显著高于对照处理19。57%。土壤总磷和水溶性磷含量在施用调理剂后与种植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土壤无机磷组分变化方面,明矾 100%与生物质炭 100%处理均提高了缓效性磷源的含量,生物质炭 70%+明矾 30%处理显著提高了速效性磷源含量。生物质炭 70%+明矾 30%、生物质炭 30%+腐植酸 30%+明矾 30%处理可以有效抑制土壤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同时抑制土壤有机磷素的矿化。综合来看,生物质炭 70%+明矾 30%处理在释放土壤潜在性磷源、提高土壤速效性磷源、促进作物磷素吸收、提高作物干物质量积累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较好。

    土壤调理剂富磷土壤磷素吸收磷素形态变化

    南方红壤区典型母质发育土壤硒素特征及影响因素

    潘丽萍江泽普廖青陈锦平...
    495-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南方红壤区不同母质土壤硒素特征及理化性质对硒有效性的影响,以广西典型红壤区不同母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硒形态特征及理化性质,并利用 AMOS 路径分析模型及土壤培养试验,量化了不同因子对不同母质土壤有效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方红壤区不同母质土壤总硒含量均高于 0。4 mg/kg,其中以花岗岩母质土壤总硒含量最高,以砂页岩母质土壤有效硒含量最高,且变幅最大。土壤硒形态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不同形态硒含量由高到低均表现为:残渣态硒>有机结合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交换态硒>可溶态硒。AMOS路径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影响不同母质土壤硒形态分配贡献的主要因素是全磷、有机质和 pH,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土壤中的全氮及砂页岩母质土壤中的速效氮的影响也值得关注。利用贡献较大的理化因子开展土壤培养试验,外源理化因子添加后均在一定的时间及剂量条件下出现土壤有效硒含量最大值,且不同母质土壤获得的最佳因子条件不同。因此,不同土壤母质因土壤理化性质的不同,其硒形态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理化因子作用于土壤后,土壤硒会因土壤环境的变化而重新分配。

    南方红壤不同母质土壤硒有效硒硒形态

    湖南植烟水稻土碱解氮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金江华李旭秦凌全柯颖...
    503-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湖南植烟水稻土碱解氮含量、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检测了2 698个耕层土壤样本的碱解氮含量,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丰缺状况,探讨了其与种植制度、耕层厚度、海拔和土壤pH、有机质、颗粒组成之间的关系。土壤碱解氮变幅为57。10~447。40 mg/kg,平均为183。78 mg/kg,碱解氮适宜(110~180 mg/kg)的样本占比为46。55%;安仁县、桂阳县和临武县等10个县(区)土壤碱解氮平均值较高,其他 16 县(区)都在适宜范围;土壤碱解氮空间分布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趋势;烟-玉米轮作的土壤碱解氮相对较低;土壤碱解氮随耕层深度、土壤pH、有机质增加而增加,与海拔呈抛物线关系(峰值在海拔150~250 m区间),随土壤粉砂占比增加而升高,随粗砂占比增加而降低。湖南植烟水稻土碱解氮含量空间分布不均匀,且受多种因素影响,要因地制宜分区制定氮肥施用策略。

    植烟土壤土壤碱解氮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长期轮作施肥处理对植烟土壤有机碳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蒋如宁诗琪隋宗明袁玲...
    510-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贵州省遵义市烤烟长期(18年)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两种种植制度(烤烟-玉米轮作和烤烟连作)下的3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植烟土壤有机碳组分、酶活性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探究植烟土壤的碳素转化,为土壤碳素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在相同种植模式下,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比单施化肥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TOC)增加 5。65%~12。13%,其中,轻组有机碳(LFO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易氧化有机碳(ROC)分别提高 23。33%~28。71%、24。46%~25。54%、10。26%~18。99%,碳库管理指数增加12。89%~23。34%;土壤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增强,且与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呈显著正相关(0。59*~0。97**,n=18)。在相同施肥条件下,轮作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酶活性和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比连作处理提高6。14%~23。51%、9。00%~37。92%和4。74%~14。44%,以烤烟-玉米轮作+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最优。综上,通过"轮作+化肥有机肥配施"不仅能显著提高植烟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还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有机碳(LOC)组分,对于提高植烟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施肥活性有机碳土壤酶活性碳库管理指数

    不同风化程度凝灰岩表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比较

    王琪徐佳慧程诚盛下放...
    517-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Biolog EcoPlate检测法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比较研究了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低风化(LR)和高风化凝灰岩(MR)以及附近红壤(SS)样品表生细菌群落α多样性、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凝灰岩风化程度的加剧,细菌群落独特 OTU 数目、Chao1 指数以及微生物碳利用率和代谢多样性香农指数逐渐增高。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17。8%~40。7%)、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9。2%~29。2%)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8。8%~34。6%)是该生境中的优势菌门。随着凝灰岩风化程度的加剧,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越来越高,而Actinobacteria和Alpha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逐渐降低。岩石样品pH、有机质(OM)含量以及有效态P、K和Ca的含量解释了凝灰岩表生细菌99%的群落结构变异。PICRUSt2对细菌群落功能预测结果表明,3组样品中编码碳酸酐酶(CA)、鞭毛合成和有机酸产生功能基因相对丰度的排序为SS>MR>LR,而LR中产铁载体相关功能基因相对丰度最高。综上,随着风化程度的加剧,凝灰岩表生细菌群落α-多样性随之升高,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表生细菌群落可能同时通过多种方式风化凝灰岩;且微生物群落对于不同种类碳源具有不同的优先利用模式。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凝灰岩风化形成红壤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变迁规律。

    凝灰岩红壤细菌群落碳代谢PICRUSt功能预测

    不同水分条件下椰壳炭施用对稻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邹刚华赵凤亮兰雪成吴天昊...
    525-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热带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短期恒温(25 ℃)培养探讨好氧和淹水条件下椰壳炭不同施用量(0%、2%和5%(w/w))对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培养35 d后,好氧和淹水条件下增施2%和5%椰壳炭均提升土壤pH,增幅分别为 20%、39%和 31%、32%。好氧下土壤脲酶活性增加 121%和 75%,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 10%和 49%,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39%和39%;淹水下脲酶活性减少12%和45%,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3%和14%,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133%和105%。②增施2%和 5%椰壳炭时,好氧下土壤细菌和真菌香农指数均降低,但淹水时增加。好氧下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丰度提高,增幅分别为 2%、54%,51%、47%和 94%、82%;淹水下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增加,增幅分别为 3%、20%,14%、18%和 38%、37%;同时好氧和淹水下土壤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丰度均下降,降幅分别为68%、70%和68%、76%,并且淹水下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丰度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椰壳炭对稻田土壤改良及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椰壳生物质炭土壤水分稻田酶活性微生物群落

    酒糟有机肥施用对植烟土壤养分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田震张灿孙晋浩李雨...
    53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酒糟有机肥在烟田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通过设置酒糟有机肥施用量 0 和 1。5 t/hm2 的田间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酒糟有机肥施用对土壤真菌多样性以及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酒糟有机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全碳含量,对真菌Chao1 和Shannon指数没有显著影响,但改变了烟草不同生长时期(团棵期、旺长期、成熟期)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施用酒糟有机肥增加了团棵期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相对丰度,提高了成熟期篮状菌属(Talaromyces)和Rhodosporidiobolus属相对丰度。土壤有效磷是驱动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构的主导因子。

    酒糟有机肥土壤化学性质真菌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