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李伯刚

月刊

1001-6880

trcw@clas.ac.cn

028-85210304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16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Journal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制药公司、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中心合办,是我国最早报道天然产物研究领域的学术性双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补阳还五汤加减通过Nrf2/ARE信号通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

    范增光袁野欧阳效强赵永法...
    64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益心祛瘀化痰法,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信号通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本研究选取ApoE-/-小鼠进行模型复制,模型复制成功后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加减低、中、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组、C57BL/6J背景的ApoE-/-小鼠空白组.第9周开始灌胃,连续灌胃4周.HE及油红0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窦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ve protein product,AOPP)、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表达水平;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uin1,SIRT1)、Nrf2、血红素氧化酶 1(heme oxygenase-1,HO-1)及醌氧化还原酶 l(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NQO-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HO-1、NQO1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加减能够改善AS模型小鼠主动脉窦病理学改变(P<0.01);降低主动脉斑块中AOPP、ROS表达水平(P<0.01);升高小鼠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表达水平(P<0.01),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表达水平(P<0.01);升高SOD、GSH-Px表达水平(P<0.01),降低MDA表达水平(P<0.01);上调小鼠主动脉中SIRT1、Nrf2、HO-1及NQO1蛋白表达水平(P<0.01);并可以上调小鼠主动脉中HO-1、NQO1基因的mRNA表达(P<0.01).提示补阳还五汤加减通过调控氧化应激损伤发挥抗AS的作用,可能与Nrf2/ARE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益心祛瘀化痰法补阳还五汤Nrf2/ARE信号通路氧化应激损伤

    岩藻多糖对大鼠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研究

    徐元庆张静王哲奇红雷...
    653-659,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岩藻多糖对大鼠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选择28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n=10)注射生理盐水和饲喂维持日粮;氧化应激组(n=9)腹腔注射10 mg/kg BW的敌草快和饲喂维持日粮;氧化应激与岩藻多糖联合处理组(n=9)注射10 mg/kg BW的敌草快(diquat)并饲喂添加250 mg/kg岩藻多糖的试验日粮.试验第12d,氧化应激组和联合处理组大鼠腹腔注射敌草快,建立氧化应激模型.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液、肝脏和脾脏组织样品.结果显示,饲喂岩藻多糖缓解氧化应激诱导的大鼠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的升高,降低肝脏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并逆转由氧化应激诱导的肝脏组织中核转录因子 E2 相关因子 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超氧化物歧化酶 2(superoxide dis-mutase 2,SOD2)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基因表达的下调,从而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GPx活性.此外,饲喂岩藻多糖能够逆转氧化应激诱导的大鼠脾脏组织中Nrf2和GPx基因表达的下调,从而提高大鼠脾脏组织中T-AOC及SOD和GPx的活性.因此,岩藻多糖通过Nrf2途径调控大鼠肝脏和脾脏的抗氧化酶活性来缓解大鼠氧化应激.

    岩藻多糖氧化应激抗氧化酶Nrf2大鼠

    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对高脂饮食大鼠肥胖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寇静史琳娜吕瑞华马添翼...
    660-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突散囊菌发酵液对肥胖大鼠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干预的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血脂康阳性对照组.通过高脂喂养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无菌水灌胃,各剂量组灌胃不同剂量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实验为期8周,末次给药后收集粪便和血清,用于肠道菌群分析和相关生化指标测定,并摘取肝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和Lee's指数显著增加,血脂发生异常,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冠突散囊菌发酵液显著降低了肥胖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提高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测序结果亦显示,冠突散囊菌发酵液显著提高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上调瘤胃球菌NK4A214_group、UCG-005、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 等菌群的丰度,下调拟杆菌属 Bacteroides 和 Turicibacter 的丰度.LefSe 分析还显示,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可显著增加大鼠肠道中乳酸菌Lactobacillus丰度,提高肠道的防御功能.综上所述,冠突散囊菌发酵液能够有效改善高脂饮食肥胖大鼠的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紊乱.

    冠突散囊菌发酵肥胖肠道菌群菌群分析

    黄芪甲苷对高剂量S-氯胺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戴劲宋仕廉朱桂宁陈楠...
    669-674,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剂量S-氯胺酮(S-ketamine,SK)诱导PC12细胞构建体外神经损伤模型,探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Ⅳ)对高剂量SK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并以此确定SK的最佳造模浓度和ASⅣ的最佳治疗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qPCR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SK的最佳造模浓度为450 p g/mL,ASⅣ的最佳治疗浓度为25 μmol/L;与对照组相比,SK组细胞凋亡率、ROS含量、Caspase-9和Cytochrome C mRNA 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Bax、Pro-Caspase-9、Cleaved-Caspase-9 和 Cytochrome C 蛋白表达量同样显著上升(P<0.05),而Bcl-2/Bax mRNA表达水平比值、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ASⅣ治疗后,明显逆转了高剂量SK诱导引起的各项指标变化(P<0.05).这说明黄芪甲苷可以减轻高剂量S-氯胺酮所致PC12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黄芪甲苷S-氯胺酮神经损伤线粒体凋亡途径

    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探究尖尾芋抗乳腺癌作用机制

    王鹏陈娅彭兰淳郑青竹...
    675-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UPLC-Q-TOF-MS/MS技术、网络药理学策略探究尖尾芋石油醚部位抗乳腺癌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并通过4T1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验证尖尾芋石油醚部位(petroleum ether fraction of Alocasia cucullata,EAC)体内抗乳腺癌作用及机制.基于UPLC-Q-TOF-MS/MS数据获取EAC化学成分41个,包括11种芳香类成分、8种萜类成分、5种生物碱类成分、4种脂肪酸类成分、2种香豆素类成分和11种其他类成分;基于鉴定出的化合物通过网络药理学得到556个潜在作用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发现MAPK1、Bcl-2等10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发现核心靶点可能通过MAPK、PI3K-Akt等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抗乳腺癌作用,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了毛地黄毒苷配基等活性成分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ERK、Bcl-2、Bax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抗乳腺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AC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生长趋势渐缓,肿瘤质量减少,抑瘤率逐渐增加;EAC中、高剂量组脾脏指数有显著性差异,EAC低剂量组脾脏指数效果不显著(P<0.05);HE染色观察到给药组肿瘤组织中细胞排列疏松,轮廓不清晰.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发现EAC高、中剂量组、5-氟尿嘧啶阳性对照组的IL-1β、TNF-α含量均降低.动物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EAC均能下调MAPKs信号通路中p-ERK蛋白的表达(P<0.01),而对ERK、JNK、p-38、p-JNK、p-p38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EAC能显著升高小鼠乳腺癌组织中Bax/Bcl-2蛋白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综上,尖尾芋石油醚部位能下调p-ERK蛋白水平,促进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4T1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

    尖尾芋石油醚部位抗乳腺癌活性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MAPKs信号通路

    紫堇属植物苄基异喹啉类成分研究进展

    邓超凡江志波马晓莉南泽东...
    694-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紫堇属Corydalis约400余种,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和非洲南部地区.在我国,该属多种物种作为民间用药具有上千年历史.紫堇属植物富含异喹啉生物碱,对该类成分通常以回流、超声加热、湿法超微粉碎法和酶解辅助技术等方法提取,并使用溶剂分离法、硅胶柱色谱法、反向填料柱色谱法、HPLC法、离子交换树脂法、高效逆流色谱法和活性引导技术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法.紫堇属生物碱有效部位或单体成分都具有较强药理活性,现代药理学表明,该属所含生物碱类成分对心脑血管、抗肿瘤、镇痛、消炎、保肝和抗血小板凝集等均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本文对已报道的紫堇属植物生物碱类成分的结构类型、特征、药理作用以及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行综述,为植物药用化学成分富集和安全用药提供借鉴.

    紫堇属苄基异喹啉生物碱药理作用提取方法

    紫斑牡丹的化学成分、活性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彭腾腾范彬石晓峰王信...
    717-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斑牡丹是我国西北牡丹种群的优势种,其作为地方传统药材,具有较高的食药价值和开发潜力.目前,已经从紫斑牡丹中分离和鉴定出了多种化学成分,包括单萜苷类、酚及酚苷类、黄酮类、低聚芪类、挥发油类、脂肪酸类、甾醇类、单宁类、三萜类等.现代研究表明,紫斑牡丹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等活性,已将其开发为口含片、软胶囊、口服液、保健化妆品、牡丹酒、花茶等新资源产品.本文主要对近10年国内外有关紫斑牡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整理,对其活性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梳理,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紫斑牡丹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紫斑牡丹化学成分活性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