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杨跃明

季刊

1673-3177

kjxxs.xn@petrochina.com.cn

028-86015441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12号石油科技大厦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Journal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天燃气勘探开发方面的科技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为一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白云岩成因模式及其对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

    周刚阎泽昊雷鼎丞李琦...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云岩储层在全球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白云岩作为一种钙镁碳酸盐矿物,无论在海相、陆相等沉积环境,还是同生、成岩、浅埋藏和深埋藏等成岩过程中均有出现,但在现代海洋沉积中却很少发育.因此,白云岩的成因一直是国内外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研究结果表明:①白云岩的成因可以分为原生和次生两种,巨厚的白云岩地层多由含Mg2+的成岩流体在特定的流体动力学条件下渗透并改造前期石灰岩地层而形成;②依据白云岩形成的环境、流体动力学条件和成岩流体中离子的浓度,将白云岩的成因归纳为 7 种模式:蒸发泵模式、渗透回流模式、混合水模式、海水模式、埋藏模式、热液成因模式和生物成因模式;③白云石化过程对储集空间的发育产生影响,理论模式下,Mg2+的离子半径小于Ca2+,石灰岩转变为白云岩孔隙度通常会增加,但在成岩环境、新生成白云石含量和晶体结构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下,白云岩的储集空间并不一定优于石灰岩,通常白云石化过程会提升储层颗粒的抗压能力及渗透率;④优质白云岩储层成因机理表明,原始沉积环境是基础,白云石化是必要条件,白云石化之外的成岩改造是关键因素.

    白云岩白云石化成因模式储层特征结构类型

    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

    徐会林罗文军杨东凡兰雪梅...
    1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盆地中部地区(简称"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薄、非均质性强,白云岩储层发育模式尚不完全明确,亟须准确掌握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以期实现川中地区栖霞组强非均质性薄储层效益开发.基于川中地区栖霞组实钻井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区霞组为滩相白云岩储层,储层岩性以细—中晶残余砂屑云岩为主;②白云岩储层单层厚度薄,平均单井厚度仅 5.8 m,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可划分为裂缝-孔洞型、孔洞型和孔隙型 3 种类型,其中裂缝-孔洞型、孔洞型为优质白云岩储层;③颗粒滩是白云岩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滩体受到准同生期岩溶作用和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白云岩储层,在埋藏期断裂系统进一步叠加改造白云岩储层从而形成更加优质的缝洞发育的白云岩储层,即"滩体控有无、白云石化控规模、断裂控品质"的"三控"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机理.结论认为:川中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存在"高能滩相+准同生期岩溶作用和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高能滩相+准同生期岩溶作用和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断裂叠加改造作用"两种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模式.

    准同生白云石化准同生期岩溶作用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模式栖霞组川中地区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岩溶储层岩电分析及气层识别

    齐宝权贺洪举何丽苗清...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是受岩溶控制的巨厚白云岩油气藏,气水关系十分复杂,储层呈基质孔隙度低、次生溶蚀孔洞发育特征,而且储层类型多样,致使储层岩电关系存在非Archie现象,同时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地层水矿化度的差异掩盖了气水的测井响应特征,造成测井气水识别难度大.为此,通过对不同类型全直径岩电参数、声学特性实验数据和地层水资料的综合分析,优选了饱和度模型参数,建立了含水饱和度计算电阻率—实测电阻率重叠判别法、基质电阻率—实测电阻率重叠判别法、理论计算纵横波速度比—实测纵横波速度比重叠判别法 3 种以声波、电阻率相结合的测井气层识别方案.应用该技术对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灯影组储层进行解释,符合率达到 93.1%.

    全直径岩心分类岩电实验分析地层水分析声波特性实验分析气层识别方法

    2023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

    国家能源局
    32页

    一体化质控的宽频保幅处理技术在西湖凹陷S气田的应用

    王腊梅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海西湖凹陷S气田地震资料品质较低且地质条件复杂,储层纵向非均质性较强,利用地震数据刻画不同厚度的砂体特征难度较大,叠前反演成果与井点实钻差异较大.通过开展宽频保幅处理与储层预测一体化的研究,采取一体化的质控技术,对宽频保幅处理的干扰波压制、鬼波和多次波压制、道集优化处理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精细的参数试验和科学的质控分析.应用结果表明:①地震处理成果频率信息丰富;②地震信噪比有明显提升;③远道地震信息自然真实,CRP道集的AVO特征清楚.结论认为:有效消除了地震干扰波的影响,较好地保护了地震数据的低频和高频信号,提高了对不同厚度储层的预测精度.

    西湖凹陷宽频保幅处理鬼波压制多次波一体化质控道集优化

    数值模拟技术定量评价固井质量对底水气藏开发的影响

    周小涪鲁瑞彬林怡菲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价固井质量对底水气藏开发的影响,以南海西部某多层底水气藏合采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渗流与管流相统一的原理建立等效网格定量表征固井质量的评价方法,再综合运用虚拟示踪剂、流线模型等数模技术进行复杂水窜的时变表征,结合水窜分析的结果进行开发方案优化,定量分析固井质量对底水气藏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等效网格定量表征固井质量的评价方法不仅可以模拟管流、渗流情况下的管外窜流,还可以模拟介于这 2 种流动状态间的情况,更符合实际;②综合运用径向网格加密、虚拟示踪剂、流线模型等数模技术进行复杂水窜的时变表征,解决了固井质量不好对开发影响情况分析的问题.该方法对底水气藏开发方案优化以及后期的生产动态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水驱气藏固井质量开发方案定量评价数值模拟

    川西地区超高压气井井下节流设计及投产技术

    于洋谢南星孙风景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天然气勘探开发进程的深入,出现越来越多的超高压气藏.四川盆地西部地区(简称"川西地区")部分超高压气井的原始地层压力已高达 130 MPa、关井井口压力达 110 MPa,传统的天然气水合物防治技术措施不足以满足超高压气井的安全生产需要.而井下节流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天然气水合物防治技术,可在提高采气集输系统安全性的同时降低地面建设成本,已在国内西南油气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等得到广泛应用.川西地区超高压气井亟须开展井下节流工艺的现场应用.为此,从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入手,结合现场参数,对超高压气井的井下节流工艺设计方法及投产技术进行研究,为现场应用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DAK法、LXF法、修正LXF法计算偏差系数与实测偏差系数的对比分析,推荐修正LXF法作为超高压气藏天然气偏差系数的计算方法.②井下节流工艺设计主要针对两个参数,即节流器下入深度、节流嘴直径;通过对应公式代入相关参数后的反复试算,可确定节流器下入深度,以满足节流后温度高于对应深度处的水合物生成温度;同时,结合压力、温度、预计产量等参数,优选节流嘴直径.③超高压气井从开井到井下节流器稳定发挥作用期间,井口面临高压节流,因此,在开井瞬间避免井口针阀冰堵,是下入井下节流器的超高压气井安全投产的关键.④针对不同区块的超高压气井,可通过瞬态软件模拟不同开井制度下井口压力、温度、产气量和水合物过冷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而优选开井制度,保证超高压气井顺利投产.研究结果为川西地区超高压气井井下节流工艺的现场应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技术方法.

    超高压井下节流偏差系数图版法DAK法LXF法投产开井

    四川盆地简阳—三台火山岩气藏出砂原因分析及防砂措施探索

    戴强吴军罗磊邹波...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盆地简阳—三台火山岩气藏排液测试期间地层出砂,导致测试管柱堵塞,需要探索适宜的防砂措施.因此,通过对气藏储层特点和单井出砂情况分析来寻找地层出砂原因;借鉴疏松砂岩的地层出砂预测方法,探讨火山岩气井排液测试期间的出砂可能性;优化排液测试期间油压控制等技术参数并开展现场试验,以评价技术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①岩石黏土矿物含量高、胶结较弱、岩石强度不高、裂缝欠发育,排液测试期间井底流动压差过大超过出砂临界生产压差,诱发地层垮塌出砂;②基于测井资料的声波时差法和组合模量法可以定性预测简阳—三台火山岩气藏出砂难易程度,拉伸模型和经验模型公式可以较为方便地计算不同试油井段的临界出砂生产压差;③现场施工表明,阶梯式等压差控压放喷方法在排液测试期间能够有效削减地层出砂风险,是简阳—三台火山岩气藏探井试油的主要防砂手段.

    四川盆地简阳—三台火山岩气藏火山碎屑熔岩地层出砂油压控制中—晚二叠世

    FT1井非标大井眼超深井钻井液技术优化及应用

    江显俊肖金裕兰太华傅相友...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盆地川东地区高峰场构造已钻井资料表明,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受污染、石膏层蠕变后造成井下复杂、卡钻事故的现象频繁发生,加之该区域志留系小河坝组及以下地层完成井较少,无有效参考资料,地质复杂,可预见性较差,FT1 井为该区域的第一口非标大井眼探井,故面临井壁失稳、长井段泥岩造浆及膏盐污染、环空返速低、钻井液量大等特殊情况,造成维护困难,以及石炭系采空区与下伏异常高压地层引起的防漏、防喷、防高压差卡钻等难题更加突出.为满足井下安全快速钻进要求和尽快完成超深层油气藏地质勘探开发,通过室内相关评价实验对钻井液配方和维护工艺进行分析,结合现场维护应用情况,完成了主要非标大井眼段钻井液体系和维护工艺的优化技术.结果表明:维护工艺和体系优化后的钻井液性能在护壁防塌、携砂性、抑制性、抗温、抗污染、封堵、润滑等多项性能方面较传统钻井液体系有更大的优势,有效解决了抗膏盐污染、井壁失稳、防漏、防卡等问题,现场应用效果好,提速显著,杜绝了钻进过程中复杂事故的发生.

    非标大井眼环空返速低膏盐污染抗温钻井液井壁失稳钻进提速

    四川盆地公山庙油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致密油藏流体渗流特征

    周克明袁小玲刘婷芝余华洁...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致密油藏岩石孔隙结构复杂、流体渗流阻力大、油气产量低、开发效益较差等问题,以四川盆地中部地区(简称"川中地区")公山庙油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低渗透、特低渗透致密砂岩油藏为例,在储层岩石润湿性实验基础上,开展了流体低速渗流实验、恒速水驱油实验和自发渗吸实验等多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区公山庙油田沙一段致密油藏的储层岩石总体上呈弱亲水性特征,在完全饱和地层水条件下的水相渗流曲线为一条直线,且经过坐标原点,地层水单相渗流符合达西定律且不存在启动压力或启动压力梯度.②在通过油驱水建立束缚水饱和度的条件下,岩石孔隙表面吸附的水膜降低了油相渗流通道,两相渗流存在贾敏效应,增加了油相渗流的附加阻力.油相低速渗流曲线不过坐标原点,存在启动压力或启动压力梯度;储层岩石的渗透率越低,启动压力或启动压力梯度越大.③驱替速度和岩石渗透率对水驱油效果有较大影响,在较高的驱替速度下,注入水在大孔道中发生指进和沿裂缝发生水窜是造成水驱油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④岩石渗透率对渗吸驱油效果有显著影响,且裂缝样品的渗吸驱油效率大于基质样品的渗吸驱油效率.⑤对致密油藏实施大规模压裂改造,所形成的高渗透缝网可有效降低流体渗流的启动压力或启动压力梯度,再辅以单井吞吐(水油渗吸交换)的开采方式,这种组合是保证致密油藏长期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研究成果对致密油藏以及页岩油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致密油藏润湿性渗透率低速渗流启动压力渗吸实验水驱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