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李占斌

双月刊

1009-2242

journal@ms.iswc.ac.cn

029-87012707

712100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水土保持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影响的最高级别刊物。它以期刊的政治质量为前提,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服务于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国内外10多个权威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在全国农业类期刊中多次名列第1。目前,刊物的覆盖面已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各种渠道交流至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具有相当广泛的国内外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草地建设对甘南草原土壤理化特性和微生物数量特征的影响

    姚宝辉王缠郭怀亮张倩...
    192-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甘南草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人工种草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特征,为退化草地的修复与利用提供参考.于201 7年5,7,10月分别采集播种燕麦、黑麦及其未播种的草地土壤,测定其理化特性及微生物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人工种植的黑麦草地土壤水分均大于燕麦人工草地.5,7月人工草地土壤含水量均显著大于对照草地,但10月差异不显著(P>0.05);pH在各月份不同播种方式下差异均不显著(P>0.05);土壤全氮、全磷在不同月份间差异亦不显著(P>0.05),但黑麦人工草地5月10-20 cm层的有机碳、10月40-50 cm层的全氮含量均显著大于燕麦人工草地及对照样地(P<0.05),7月20-30 cm层燕麦人工草地的有机碳含量显著大于黑麦人工草地及对照草地;5月0 30 cm层燕麦人工草地和黑麦人工草地的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草地的细菌数量(P<0.05),7月0-10 cm层人工草地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草地(P<0.05),10月黑麦人工草地0-30 cm层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草地(P<0.05);5,10月真菌数量在0-10 cm层人工草地显著高于对照草地(P<0.05),7月10-30 cm层人工草地的真菌数量、0-10 cm层的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草地(P<0.05);冗余分析发现,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变化具有联动性,且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等养分呈正相关.综上,人工种草后土壤养分的变化导致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差异,这需要在草地管理中予以重视.

    甘南草原人工草地建植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冗余分析

    不同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地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及组成的影响

    陈晓东吴景贵范围朱文悦...
    200-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种类有机物料及同种有机物料的不同形态对原生盐碱地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及组成的影响.以吉林省西部地区原生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年的大田试验,通过大田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研究.试验设颗粒秸秆(KL)、正常玉米秸秆(JG)、羊粪(YF)、牧草(MC)和对照(CK)5个处理,采用Anderson结合态腐殖质分组法提取土壤腐殖质,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地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加不同有机物料较CK处理均提高了原生盐碱地土壤腐殖质含量,促进土壤中各种结合形态腐殖质含量的增加,其中KL、MC、YF 3个处理间松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相比CK处理均差异显著.对联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影响较大,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KL处理与其他处理稳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差异显著,其中JG、MC、YF 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相比CK处理均差异显著.紧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各处理同CK相比差异显著,KL处理同JG处理差异显著,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不同有机物料均能提高松/紧比值和松/稳比值,有利于腐殖质的更新及土壤肥力的提高.(3)对胡富比(H/F)的影响则表现为各处理同CK处理相比差异显著,胡富比(H/F)的增加表征着富里酸的缩合转化,进一步形成结构复杂,芳香化程度高胡敏酸,增加了土壤胡敏酸含量,促进土壤腐殖质的聚合程度以及腐殖化度的提高.综合得出,有机物料能够增加原生盐碱地土壤腐殖质含量,提高各结合形态腐殖质含量.同种有机物料不同形态作用差异显著,中颗粒秸秆(正常玉米秸秆经过粉碎高温高压处理,长2 cm、直径0.5 cm的圆柱形颗粒)效果远好于其他处理.

    原生盐碱地有机物料土壤腐殖质腐殖质结合形态

    盐分对棉花光合特性及根际土壤CO2浓度的影响

    刘芳婷范文波张金玺董倩倩...
    206-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寻不同盐分含量土壤棉花生长根际CO2浓度与光合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桶栽试验,对4种盐分(CK:0%,F1:0.2%,F2:0.4%,F3:0.6%)处理下2种质地(砂土和壤土)土壤CO2浓度和棉花光合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棉花生育期的推进,壤土和砂土的土壤CO2浓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花铃期,分别高达17 061.95,17 572.00 μmol/mol.在盐分处理下不同质地土壤CO2浓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50 cm处土壤CO2浓度均值为13 540.32 μmol/mol,是表层10 cm处的近2倍.随着盐分含量的增加,2种质地土壤CO2浓度差异显著,均呈下降趋势,且壤土CO2浓度明显高于砂土;盐分和土壤质地类型的相互作用对棉花净光合速率(Pn)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同一土壤质地类型条件下,各生育期棉花Pn随着盐分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均在F3处理下达到最小值,盐分含量较低时对棉花光合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同一盐分处理下,不同土壤质地棉花Pn差异显著,表现为壤土>砂土.不同盐分处理下2种质地土壤CO2浓度与棉花净光合速率之间密切相关,棉花Pn能够解释根际土壤CO2浓度变化的81.2%,说明盐分和土壤质地类型通过棉花净光合速率影响土壤CO2浓度的大小.研究结果可为作物生长环境提供理论参考.

    棉花盐分土壤质地CO2浓度光合特性

    多重情景下半干旱地区人工杨树林光合生理特征

    段利民闫雪刘廷玺王冠丽...
    213-220,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刻剖析多重情景下主要防风固沙树种的光合生理特征,对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持与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半干旱典型区科尔沁沙地人工杨树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红外气体分析仪活体测量生长季不同月份、嫩叶与成熟叶、上午与下午以及不同CO2浓度和光强下杨树叶片的光响应和CO2响应曲线,进一步对比分析这些情景下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率(WUE)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光强和CO2浓度下,生长旺盛期杨树叶片的Pn高于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嫩叶与成熟叶的Pn、Tr、WUE差异明显,嫩叶的蒸腾作用相对较强,成熟叶的光合作用相对较强.研究结果对开展半干旱地区人工杨树光合生理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

    黄淮海北片麦田微喷灌水量对土壤贮水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亢秀丽靖华马爱平王裕智...
    22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应对灌溉水资源短缺,明确麦田微喷灌水量的土壤贮水耗水特征,在山西临汾盆地采用大区对比方法,开展了微喷灌水量对土壤贮水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返青期、拔节期、灌浆期及成熟期0-100,0-200,10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基本呈现随微喷灌水量的增加而提高,微喷灌水量150mm与75 mm、150mm与0 mm、75 mm与0 mm处理间返青期至成熟期0-200 cm土层贮水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播前至成熟期阶段0-100,0-200,100-200 cm土层的土壤耗水量呈现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其中浅层(0-100 cm)耗水量所占0-200 cm耗水量比例各处理均大于深层(100-200 cm)耗水量所占0-200 cm耗水量比例,随灌水量的增加浅层(0-100 cm)耗水所占比例提高,而深层(100-200 cm)耗水所占比例则降低,不同微喷灌水量0-100,100-200 cm土层在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与该阶段的初始贮水量均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在微喷灌水量0~150 mm范围内,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均随微喷灌水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灌水量达525 mm时,产量虽有增加但水分利用效率下降,而灌溉水利用效率则表现为随灌水量的上升而下降.研究结果可为水资源短缺对小麦生产系统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微喷灌小麦土壤水分水分利用效率

    东祁连山不同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养分特性

    张建贵王理德姚拓李海云...
    227-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东祁连山不同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土壤养分特性及其相关性,以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和重度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测定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退化草地植被特征、土壤养分特性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从轻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地上生物量、高度、密度、频度和总盖度)整体呈现降低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中度退化草地Margalef指数、Shannon指数和Evenness指数最高,Dominance指数最低;(2)研究区植物共有19科38属41种,生态适应性较强的植物主要集中在豆科、禾本科、菊科和蔷薇科,不同退化草地植被型分别为矮生嵩草(K.humilis)+赖草(Leymus secalinus)、矮生嵩草+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l pinum)、矮生嵩草+赖草,其中矮生嵩草是各退化草地的优势种,不同退化草地的功能群以杂类草占优势,其次是禾草类,毒草类所占的比例最少;(3)随草地退化程度加重,土壤速效氮、有效磷、有机碳和含水量呈降低的趋势,而pH整体呈现升高的趋势;(4)不同退化草地土壤因子对植被生长贡献率最高分别为速效氮、有效磷和含水量.综上,随着草地退化程度加重,植物群落结构向单一趋势过渡,土壤养分含量减少,且土壤因子对植物贡献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东祁连山草地退化群落特征土壤养分

    碳氮添加对雨养农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江晶武均张仁陟蔡立群...
    234-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添加不同碳源及不同量氮肥4年后对土壤物理性质、产量的影响,依托布设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的不同碳源田间定位试验,设置2种碳源(生物质炭15 t/hm2,秸秆4.5 t/hm2),3个氮肥施用量(0,50,100 kg/hm2),共计9个处理.研究了生物质炭、秸秆配施氮肥对试区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无碳添加处理,添加生物质炭或秸秆均可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但生物质炭效果最好.秸秆输入对0-5 cm土层土壤容重的降低和总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提升具有显著效应,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和0-30 cm各土层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稳定性的提升具有显著效应,而生物质炭对0-30 cm各土层的土壤物理指标的改善均具有显著效应.氮素添加对土壤物理指标影响较小.生物质炭、秸秆、氮素均可促进作物增产,总体而言,生物质炭增产效果优于秸秆,尤其是生物质炭15 t/hm2+施纯氮100 kg/hm2处理.因此,添加生物质炭更有利于该区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和产量的增加.

    生物质炭秸秆氮素物理性状产量

    小五台山不同海拔土壤理化性质垂直变化规律

    任启文王鑫李联地尤海舟...
    241-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河北小五台山不同海拔18块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海拔下土壤物理性质、持水能力、养分特征等14项指标,研究小五台山不同海拔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海拔的升高小五台山土壤容重逐步降低,总孔隙度逐步升高,毛管孔隙度变化不明显;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容重变大,总孔隙度降低.(2)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随海拔升高逐渐升高,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这种降低趋势随海拔增加逐渐扩大.(3)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升高,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全钾含量随海拔升高表现为“先升后降”的抛物线型,在2 100~2 200 m达到峰值.0-20 cm土层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随海拔升高没有明显变化趋势;20-6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40-60 cm速效磷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4)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有明显的“表聚现象”,且海拔越高越明显;土壤全磷和速效钾含量也有明显的“表聚现象”,海拔越高越不明显;土壤速效磷含量存在一定的“表聚现象”,但并不明显;土壤全钾含量没有“表聚现象”.

    土壤物理性质持水能力养分含量海拔

    施氮对盐碱土入渗及水盐运移的影响

    秦显艳王春霞何新林
    248-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施氮对盐碱土入渗及水盐运移的影响,选用含盐量为0.3%,0.9%,1.2%盐碱土与4种不同氮肥浓度(0,300,600,900 mg/L)组合,进行室内一维垂直土柱积水入渗试验.结果表明:(1)施氮对盐碱土入渗具有减渗作用,同一施氮水平下,盐碱土的入渗性能随含盐量的升高而降低,脱盐深度也降低.(2)随着入渗时间的增加,下层根区土层的含水量均为不施氮时最大,此时土层保水性最好.(3)0.3%盐碱土上施氮较不施氮脱盐量大,施加氮肥对盐碱土脱盐有促进作用;而在0.9%和1.2%盐碱土上均为不施氮时脱盐量大,即施氮对盐碱土脱盐具有拮抗作用.研究结果为盐碱地土壤合理施氮提供了有效的机理性基础,为盐渍化地区的作物生长以及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施氮盐碱土入渗特征水盐运移脱盐效率

    海水养殖废水浇灌下不同盐生经济植物生理特征及其比较

    刘伟成范翠枝甘淳丹郑春芳...
    253-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无施肥条件下海水浇灌(对照)、1∶1海水养殖废水(1∶1养殖废水处理)、全海水养殖废水(全养殖废水处理)处理以及施肥条件下海水浇灌(施肥处理)对海蓬子和碱蓬植株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养殖废水处理的植株地上部干重(DW)显著高于对照,但全养殖废水处理植株地上部DW低于对照;施肥处理植株地上部DW明显高于所有对照和其他处理,随着生育期的延长,上述效应愈加明显,尤其体现在碱蓬植株上.与施肥处理相比,两配比养殖废水灌溉抑制了2种植物生长,降低了植株地上部氮磷(NP)含量、叶绿素含量(CHL)含量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并随养殖废水配比上升而降低越显著;相反,2种植物细胞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却随着养殖废水配比的上升而升高,碱蓬的上升比海蓬子更为明显.与对照相比,1∶1养殖废水不同程度提高了2种植物DW、CHL含量、植株地上部NP含量、内肽酶、羧肽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SP和游离氨基酸(FAA)含量;并且,随着养殖废水配比的上升,2种植物以上各指标却不同程度地下降.综上所述,1∶1养殖废水处理可有效促进2种植物叶绿素合成,提高SOD、POD活性,降低MDA积累量,减少细胞膜受损,进而加快植株生长,增加NP吸收.2种植物相比,碱蓬对海水养殖废水浓度的生理响应较海蓬子敏感.1∶1养殖废水处理可很大程度上替代肥料的施用,从而降低环境污染.

    海水养殖废水灌溉海蓬子碱蓬氮代谢抗氧化酶蛋白水解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