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李占斌

双月刊

1009-2242

journal@ms.iswc.ac.cn

029-87012707

712100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水土保持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影响的最高级别刊物。它以期刊的政治质量为前提,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服务于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国内外10多个权威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在全国农业类期刊中多次名列第1。目前,刊物的覆盖面已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各种渠道交流至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具有相当广泛的国内外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灌水量和生物有机肥对滴灌枣田水盐动态及土壤养分属性的影响

    张健利王振华陈睿刘茹华...
    323-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探究不同灌溉水平下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红枣田土壤水分、盐分及土壤养分属性的影响,为红枣种植提供适宜的水肥方案.设置2个灌溉水平(W1:6000 m3/hm2,W2:6600 m3/hm2),3个基施水平(S1:1200 kg/hm2,S2:1650 kg/hm2,S3:2100 kg/hm2),以不施加生物有机肥作为对照(W1CK,W2CK),共8个处理,开展田间试验.施加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质和总碳含量,且同一灌溉水平下,随施肥量的增加均表现为S3>S2>S1>CK.W1灌溉水平下,较CK处理相比,施加生物有机肥后0—150 cm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质和总碳含量分别提高3.20%~17.97%,9.96%~20.31%,2.03%~5.42%,W2灌溉水平下,较CK处理相比,各项指标分别提高5.37%~20.19%,6.55%~21.18%,2.09%~6.34%.施加生物有机肥可以降低0—150 cm土壤盐分含量和土壤pH,且同一灌溉水平下,随施肥量的增加均表现为S3<S2<S1<CK.W1灌溉水平下,较CK处理相比,施加生物有机肥后0—150 cm土壤盐分含量和土壤pH分别降低7.70%~15.74%和0.86%~2.87%,W2灌溉水平下,较CK处理相比,各项指标分别降低8.90%~23.66%和0.96%~2.52%.不同水肥(生物有机肥)处理对比中,W1S3处理较当地常规灌溉处理(W2CK)0—150 cm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质和总碳含量分别增加4.45%,21.85%,7.31%,土壤盐分含量和土壤pH分别降低2.59%和2.08%.结合当地水资源匮乏、水肥不易保持的特点,且考虑减小地下水污染风险,建议W1 S3处理代替当地常规灌溉处理(W2 CK)是较为适宜的水肥方案.

    滴灌红枣生物有机肥灌溉水平土壤水盐土壤养分属性

    我国近20年主要粮食作物产量、进出口及化肥投入变化特征

    宋红梅李廷亮刘洋黄璐...
    332-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我国近年来主要粮食作物产量、进出口及化肥投入变化特征,基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我国2000—2020年稻谷、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5种粮食作物的总产、单产、播种面积、进出口量及化肥投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粮食产量在2003—2020年间连续17年递增,粮食总产的增加主要表现为东北、华北和西北农区玉米产量的增加.近20年5种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以稻谷单产最高,但小麦单产提升幅度最高,为89.9%,稻谷单产提升幅度最低,为12.3%.与2000年相比,我国5种作物播种面积增加10.4%,总体上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19.9%和80.1%.2000—2020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4种作物进口量呈增加趋势,其中以大豆进口量最高,2020年占到4种粮食进口量的82.6%.我国化肥用量和施用强度均经历先增后减过程,峰值为2015年的6022.6万t.我国化肥用量主要集中在华北农区和长江中下游农区,年均化肥用量占全国年均投入量(5146.5万t)的55.1%,化肥施用强度则以东南农区和华北农区最大,分别较全国平均水平(322.6 kg/hm2)高66.4%和25.7%.综合上述,我国近20年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整体呈增加趋势,粮食平均单产提高是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贡献因子,我国粮食进出口由最初的调剂余缺转变为以大豆为主的大规模进口,化肥总用量以2015年为峰值经历先增后减变化规律.

    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总用量

    秸秆深埋配合减氮对旱塬春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

    张嫒嫒杨忠浩党廷辉
    340-344,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是黄土旱塬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4年春玉米田间试验,研究秸秆深埋配合减氮对土壤剖面耗水和水分利用分布的影响,旨在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水肥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17年4月至2020年9月在陕西长武中科院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试验设置4个处理:常量施氮(CON1,N250 kg/hm2),秸秆深埋配合常量施氮(CON2,N250 kg/hm2+秸秆),减量施氮(CR1,N200 kg/hm2)和秸秆深埋配合减量施氮(CR2,N200 kg/hm2+秸秆).结果表明:(1)秸秆深埋处理提高春玉米产量9.80%~10.43%;减量施氮至200 kg/hm2并不降低春玉米产量,配合秸秆深埋处理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2)土壤耗水量波动主要发生在100—200 cm土层,0—100 cm土层土壤耗水达到动态平衡;秸秆深埋显著降低土壤总耗水量(p<0.05),2017年和2019年秸秆深埋处理土壤总耗水量降低10.86,20.31 mm.(3)试验4种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CR2>CON2>CR1>CON1,秸秆深埋配合减氮至20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33.16 kg/(mm·hm2).在黄土旱塬区,秸秆深埋配合减量施氮至200 kg/hm2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黄土旱塬秸秆深埋减量施氮春玉米水分利用

    功能菌剂与生物炭配施对沙化土壤的影响

    王红萍步连燕陈文峰安德荣...
    345-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物炭和功能菌剂协同调控沙化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可为沙化土壤肥力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选择毛乌素沙地典型生态经济林沙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运用高通量扩增测序技术,解析不同添加量(2%,4%,8%)生物炭处理及其配施定量功能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处理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细菌菌群多样性与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一生物炭处理相比,生物炭+功能菌剂处理组土壤有效氮、磷养分含量分别提升44.71%和187.36%;(2)生物炭单施或者配施功能菌剂均使酸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生物炭+功能菌剂处理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增加163.80%,155.15%,100.21%,并且不同程度上调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3)功能菌剂与生物炭配施改变土壤细菌介导的碳氮循环功能,如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的有机物质分解功能,壳聚糖和木聚糖分解过程较对照组分别上升186.54%,242.46%,增强细菌的氨化和呼吸功能,而单施生物炭处理提升细菌的反硝化与固氮功能.综上,生物炭和功能菌剂的添加提高土壤有效氮磷养分含量,显著改变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群落功能,生物炭配施功能菌剂优于单施生物炭处理,该结果可为沙化土壤改良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生物炭功能菌剂沙化土壤土壤化学性质细菌群落

    耐盐菌联合化学复合改良剂协同改良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的效果

    王悦陈爽曹锐郑灵韵...
    354-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生物和化学方法联用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土的改良效果,首先进行粉煤灰的改性和土著耐盐菌的筛选,选取其中2株耐盐菌(BY-4、BY-8)与化学复合改良剂(改性粉煤灰+脱硫石膏+腐殖酸(FSZ))通过联合配施的方法开展室内土柱淋溶试验,研究渗滤液和土壤中盐基阳离子、可溶性有机碳(DOC)、土壤钠吸附比(SAR)以及土壤有机质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Y-4和BY-8除具有明显的耐盐和产吲哚乙酸能力,还分别具有较高的溶磷与解钾能力;与对照(CK)处理相比,添加化学复合改良剂(FSZ)能显著促进水溶性Na+的淋洗,降低土壤中水溶性Na+的总含量和SAR值,提高土壤中DOC和有机质含量,且耐盐菌BY-8联合化学复合改良剂的处理(FSZ8)效果最好;与CK相比,FSZ8处理下土壤水溶性Na+总量下降33.30%,耕层土壤SAR下降79.76%,DOC淋溶损失下降34.60%,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79.47%.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耐盐菌在改良盐碱土壤中的作用,并可为生物和化学复合改良剂的研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盐碱土耐盐菌化学复合改良剂土柱淋溶协同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