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李占斌

双月刊

1009-2242

journal@ms.iswc.ac.cn

029-87012707

712100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水土保持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影响的最高级别刊物。它以期刊的政治质量为前提,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服务于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国内外10多个权威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在全国农业类期刊中多次名列第1。目前,刊物的覆盖面已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各种渠道交流至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具有相当广泛的国内外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紫色土崩解特性对容重和含水率的响应特征

    李敬王陈林史东梅张佳宝...
    68-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重塑土试验,采用多元回归方程和曲面响应等分析方法,研究容重和含水率对紫色土崩解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1)在相同容重下,崩解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含水率的土样崩解时间有所不同;土样完全崩解时间总体上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延长,且崩解量主要集中在崩解阶段前3 min.(2)在相同含水率下,崩解量随着容重的增加而减小,土样完全崩解时间总体上随容重的增大而延长,且崩解量主要集中在前4 min.(3)在相同容重和含水率下,土样崩解速率均随着容重和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较之容重,含水率对崩解速率的影响较大.容重和含水率的交互作用对崩解速率影响显著,即随着容重和含水率的增加,土样崩解速率减小.研究成果为紫色土的侵蚀防治提供了参考.

    紫色土容重含水率土壤崩解

    黄丘区野外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对不同植被覆盖结构的响应

    秦东远肖培青郝仕龙杨春霞...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被覆盖结构是影响坡面侵蚀过程的重要因素,通过在黄丘区罗玉沟流域开展自然植被覆盖坡面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90 mm/h雨强条件下地下根系、地下根系+地表结皮层和地下根系+地表结皮层+植被冠层3种不同覆盖结构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影响.结果 表明:植被根系层次对增强土壤入渗起主导作用,使土壤入渗量增加67%,稳定入渗率增加39.7%;3种植被覆盖结构中,地表结皮层对产流和产沙具有最好的调控作用,减流贡献率和减沙贡献率分别为43%和67%;根系小区和裸地小区累积产流量与累积产沙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随着植被覆盖结构的叠加,累积产流量与累积产沙量之间呈线性函数的关系;多层次植被覆盖结构能够延长坡面侵蚀过程的发育期,缩短活跃期.研究结果对定量评价植被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植被覆盖结构产流产沙野外坡面黄丘区

    株行距配置连作对黄土旱塬覆膜春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王磊樊廷录李尚中党翼...
    79-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株行距配置调整后密度对旱地覆膜春玉米连作稳产和水分利用的影响,为旱地雨养区春玉米高产稳产栽培提供依据.试验于2014 2017年在黄土旱塬区甘肃省镇原县(35°30′N,107°39′E)进行,以紧凑型耐密高产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55,75 cm 2种等行距垄沟覆盖种植方式,6.0,7.5,9.0,10.5万株/hm2 4个种植密度水平,采用裂区设计,连作定位观测.使用烘干法测定不同处理春玉米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研究黄土旱塬连作春玉米籽粒产量和土壤剖面水分变化.结果 表明,在试验设计行距下,在干旱年份55,75 cm行距0 200 cm土层土壤剖面水分均有低湿区形成,2种行距40200 cm土层最低含水率均出现在160 cm土层剖面,55 cm行距土壤含水量为8.9%,75 cm行距土壤含水量为8.7%,受降水及植株生育耗水的影响,20 12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较为剧烈.不论降水年型如何,2种行距下0-200 cm土壤深层水分均未产生土壤干层,75 cm行距低湿区较55 cm行距随年份变化有不同程度扩大,但2种行距下7.5~10.5万株/hm2相同密度耗水量没有显著差异.4年平均产量75 cm行距相同密度均高于55 cm行距,9.0万株/hm2及以下种植密度处理稳产性较好,密度由低到高产量分别增加2.2%,5.8%,4.1%和3.0%,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升1.1%,5.9%,0.3%和-1.5%,不同行距相同密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在黄土旱塬区55,75 cm行距配置7.5万株/hm2种植密度连作具有稳定产量,并且不会导致土壤深层水分亏缺至产生土壤干层,是较为理想的连作稳产株行距配置种植模式.

    旱地春玉米株行距配置土壤水分水分利用效率

    花岗岩崩岗红土层土体胀缩特性研究

    林敬兰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崩岗土体因水分变化而发生干湿胀缩的特性,采集福建省安溪县典型崩岗区的红土层土样,通过室内无荷膨胀试验和收缩试验,分析不同初始干密度(1.3,1.4,1.5 g/cm3)、不同初始含水量(15%,20%,25%和30%)下土体的无荷膨胀率和线缩率.结果 表明:当含水量较低时,初始干密度越大土体膨胀率也越大;当初始干密度相同时,土壤膨胀率随其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当初始含水率相同时,土样膨胀率随其初始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处理的土样收缩过程有一定差异,初始含水率高的土样线缩率大,土壤膨胀和收缩过程不一致,且均为不可逆过程.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土壤含水率和干密度与崩岗侵蚀之间的关系.

    崩岗红土层胀缩特性初始含水率初始干密度

    钠盐含量变化对海涂粉砂土工程边坡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郑一鹏佘冬立王洪德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钠盐含量变化对海涂粉砂土工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界限含水率试验和抗剪强度测定试验为基础,分析Na+含量对粉砂土界限含水率和抗剪强度等土力学参数的响应规律,并结合无限边坡安全系数计算,明确不同饱和度条件下土壤Na+含量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Na+含量增加,土样塑限呈缓慢增大趋势,而液限呈减小的变化规律.平均黏聚力和平均内摩擦角均随Na+含量增加而减小.对相同质地土壤,当饱和度不变时,边坡安全系数FS随Na+含量增加而减小;当Na+含量不变时,土壤饱和度越大,安全系数FS越小,当饱和度为1时,FS达到最小值.土壤饱和度越高,FS随Na+含量增加而减小的幅度越大.

    盐渍土界限含水率抗剪强度参数无限边坡安全系数

    新型耕作施肥方式下夏玉米田土壤水分分布和磷素利用研究

    马阳吴敏郭献彬王亚玲...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新型耕作施肥方式下的土壤水分、磷素空间动态分布、玉米磷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在两茬夏玉米时期分别设置免耕浅施NPK肥(T1)、深松全层施NPK肥(T2)、深松两肥异位分层施NPK肥(T3).结果 表明:与T1相比,成熟期T2、T3的整株磷积累量平均分别提高15.9%和21.2%;T2、T3的磷肥生产效率、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平均分别增加14.5%,11.0%和84.5%;其中T3的磷肥生产效率、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分别较T2提高8.4%,11.6%和47.8%.T2、T3的土壤含水量较T1平均提高6.6%.T3处理将磷肥深施,有效提高20-4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较T1显著增加10.2mg/kg.T2、T3的玉米产量较T1分别提升11.7%和22.6%;T3较T2的玉米产量提高9.7%.说明新型深松两肥异位分层施肥技术有效提高深层土壤保水性能,增加土壤下层有效磷含量,促进玉米磷素吸收,提升磷肥利用率,提高玉米产量,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和磷素营养损失.

    夏玉米耕作施肥方式土壤水分磷素利用

    加筋材料对紫色土坡耕地埂坎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刘春红韦杰史炳林李进林...
    103-109,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三峡库区典型紫色土坡耕地埂坎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UU)研究加筋对埂坎土壤抗剪特征的影响.结果 表明:(1)3种试验材料加筋土均表现出土壤黏聚力随着加筋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埂坎土壤黏聚力大小表现为:C麦壳>C竹丝>C稻秆>C素土.埂坎土壤黏聚力最大时,麦壳、竹丝和稻秆的加筋量分别为0.8%,0.5%和0.3%.加筋材料对土壤内摩擦角的影响不明显.(2)3种加筋材料均能提升土壤抗剪强度.土壤极限主应力差随着加筋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麦壳、竹丝和稻秆加筋土的极限主应力最大值均出现在最优加筋量处.4种试验围压下,加筋埂坎土极限主应力差最大值均体现出(σ1-σ3)麦壳> (σ1-σ3)竹丝>(σ1-σ3)稻秆>(σ1-σ3)素土.(3)最优加筋量条件下,3种加筋埂坎土壤试样在不同试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呈硬化型.

    埂坎抗剪强度加筋土壤紫色土三峡库区

    黄河源高寒草甸高原鼠兔土丘的土壤风力侵蚀规律

    李国荣李希来李进芳朱海丽...
    110-114,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阐明高寒草甸退化区土壤风力侵蚀作用及土壤流失规律,以青海省河南县退化高寒草甸高原鼠兔土丘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野外人工模拟风蚀试验,对不同风速下鼠丘土壤流失量及其养分流失规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表明:(1)风蚀作用下土壤流失量均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规律,风速从6.0 m/s逐步增加到12.0 m/s时,土壤流失量增长约6.3倍.(2)风蚀过程中鼠丘高度和直径随风蚀时间的变化较明显,其变化速率与土壤流失速率相对应,且风蚀促进土壤水分的蒸发速率,从而促进鼠丘的土壤可蚀量.(3)鼠丘土壤养分随风速和土壤流失量的增大而增大,即养分流失规律与土壤流失量的变化规律相同,其中土壤有机质、全钾、速效钾和碱解氮的流失量相对较大.研究结果表明风力侵蚀是加剧退化高寒草甸高原鼠兔爆发区土壤流失和养分贫瘠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寒草甸高原鼠兔土丘风力侵蚀土壤流失养分含量

    不同土壤容重条件下水分亏缺对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刘战东张凯米兆荣秦安振...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土壤容重和不同程度水分亏缺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变化.采用桶栽土培法,分别设置3种土壤容重(1.2,1.4,1.6 g/cm3)和3个土壤水分控制下限(低水分50%田间持水量、中水分60%田间持水量和高水分70%田间持水量),研究不同土壤容重和水分亏缺对冬小麦-夏玉米根系、生长指标、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指标、生物量、耗水量和产量均呈降低趋势.随土壤容重增加,冬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冬小麦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降低趋势;而夏玉米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降低趋势.试验中,1.4,1.2 g/cm3分别为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的最适土壤容重.土壤容重与水分处理互作对夏玉米株高、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极显著影响,而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物量及产量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黄淮海地区作物绿色增产增效及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土壤容重水分亏缺生长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有机肥施用量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李娟葛磊曹婷婷徐艳...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旱地农业连作春玉米田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土壤蓄水保墒效果与不同施肥处理组合下春玉米的增产增收效应,在2014-2016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旱地农田冬闲期免耕、深松和翻耕3种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冬闲期蓄水保墒效果及玉米生育期3种耕作处理与高、中、低有机肥3种施肥处理组合对春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 表明,免耕和深松与翻耕相比,蓄水效果较好;2个试验年度冬闲期,免耕和深松较翻耕分别高1.3,0.9个百分点.免耕、深松较翻耕处理0-200 cm土层2年土壤平均贮水量分别增加20.8,22.1 mm;玉米生长生育期在高有机肥条件下,免耕、深松较翻耕处理0-200 cm土层土壤平均贮水量分别高44.2,34.6 mm;以高有机肥深松处理产量、WUE和纯收益最高.2年平均产量、WUE和纯收益分别为9 332.40 kg/hm2,22.01 kg/(hm2·mm)和5 104.1元/hm2,高有机肥免耕处理次之,较高有机肥免耕处理增产和增收分别为7.4%和3.9%.综合考虑各处理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和玉米增产增收效应,高有机肥深松是旱区连作玉米田最优的耕作和施肥处理组合.

    旱区农业耕作方式土壤贮水量春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