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李占斌

双月刊

1009-2242

journal@ms.iswc.ac.cn

029-87012707

712100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水土保持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影响的最高级别刊物。它以期刊的政治质量为前提,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服务于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国内外10多个权威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在全国农业类期刊中多次名列第1。目前,刊物的覆盖面已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各种渠道交流至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具有相当广泛的国内外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浦江中游5种典型林分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李阳万福绪
    264-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黄浦江流域中游典型人工纯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提高流域内水源涵养林建设保护与经营管理水平,选择黄浦江中游东岸的浦江郊野公园内的5种典型人工纯林(香樟林、桂花林、栾树林、无患子林和池杉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烘干法与室内浸泡法对林分地表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研究,并结合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和土壤有效蓄水量来定量比较5种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 表明:(1)5种林分枯落物有效拦蓄量为7.74~27.90 t/hm2,表现为池杉林>无患子林>桂花林>栾树林>香樟林.(2)土壤有效蓄水量为104.87~174.01 t/hm2,表现为栾树林>无患子林>香樟林>池杉林>桂花林.(3)林分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和土壤有效蓄水量的总和为116.79~184.17t/hm2,表现为栾树林、无患子林的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能力较强,池杉林次之,香樟林与桂花林较弱.因此,在今后水源涵养林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可优先选择落叶阔叶树种,适当种植针叶树种与常绿阔叶树种,加强对地表枯枝落叶层的保护,使林分更好地发挥其涵养水源的能力.

    黄浦江中游枯落物土壤层水源涵养功能

    北京山区侧柏林蒸散拆分研究

    王渝淞贾国栋张永娥郑鹏飞...
    272-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北京山区广泛分布的侧柏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水文学实测法(树干液流计结合大型蒸渗仪)和稳定同位素法对林分蒸散量进行定量拆分研究.结果 表明:(1)在日尺度上,该林分的蒸散量和蒸腾量均显现为“单峰”型的变化曲线.林分总的蒸散量和蒸腾量均在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7,1.13mm/h;(2)实测法和稳定同位素法对侧柏林蒸腾量占总蒸散量的计算结果分别为80.21%~89.63%和79.10%~98.71%.相比水文学实测法,稳定同位素法在小时尺度上误差为(3.97±3.53)%,而在日尺度上误差为(1.89±0.67)%.该林分蒸散主要来自于植被蒸腾,林木蒸腾耗水远大于土壤蒸发耗水.

    北京山区侧柏林蒸散蒸腾蒸发

    水肥耦合对极端干旱区滴灌葡萄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影响

    侯裕生王振华李文昊窦允清...
    279-286,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水肥耦合对极端干旱区滴灌葡萄耗水规律的影响,探明不同水肥组合下滴灌葡萄耗水在各生育期内分布规律,以及在整个生育期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区域内滴灌葡萄作物系数,利用水量平衡法和彭曼-蒙特斯公式,以试验区内成龄无核白葡萄为研究对象开展大田小区试验,设置灌水、施肥2因素,其中设灌水处理4个水平(600,675,750,825 mm,分别标记为W1、W2、W3、W4);施肥处理3水平(450,750,1 050 kg/hm2,分别标记为F1、F2、F3).结果 表明:全生育期平均土壤含水率随灌溉定额增大而增大,其中W3、W4处理含水率分别为13.35%和14.04%,均高于12.80%(田间持水率的80%),水分供应充足.水肥耦合对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在W3F2处理达最高值,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分别在W4F2和W4F3处理达到最优,但与W3F2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水肥处理下,灌水对总耗水量和各生育期内耗水量、耗水强度影响显著(P<0.05),施肥对总耗水量和各生育期内耗水量、耗水强度未达显著水平(P>0.05),水肥耦合效应对各生育期内耗水强度影响显著(P<0.05);不同水肥处理下葡萄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维持在665.96~902.90mm;各处理耗水量、耗水强度随生育期的推进总体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且耗水强度和时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各处理在浆果生长期和浆果成熟期耗水模数均值为27.01%~27.36%,为葡萄需水高峰期;其中W3F2处理下的耗水规律可视为区域内葡萄需水规律.葡萄作物系数随生育期的推进总体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与时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研究可为吐哈盆地及类似地区无核白葡萄农田水肥管理与滴灌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实现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滴灌葡萄水肥耦合极端干旱区耗水规律作物系数

    夏剪强度对温室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尹鸿飞梁银丽朱帅蒙安小娟...
    287-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陕西广泛种植的“户太8号”葡萄为试材,在日光温室条件下通过测定不同夏剪强度下的一次果及二次果果实品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白藜芦醇和原花青素),综合评定葡萄果实对不同夏剪强度的反应,以期为温室葡萄栽培管理提供指导.结果 表明:夏剪强度可明显改变结果枝一次果及副梢萌发所结二次果的品质,且各品质指标之间差异较明显.在出现二次结实的情况下,中梢修剪提高一次果的品质,但降低二次果品质;在禁止二次结实的情况下,长梢修剪的葡萄品质较优,虽然短梢修剪的一次果果实口感和风味较差,但果实的保健价值更高.二次果的保健价值普遍优于一次果,但风味品质普遍较差.

    “户太8号”葡萄修剪不同节位果实品质

    水磷耦合烤烟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研究

    汤宏曾掌权李向阳王建伟...
    294-302,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烤烟适宜的水磷耦合模式及其对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设置3种灌水水平和施磷水平,分别为低水(W1∶0.50 L/株)、中水(W2∶1.00 L/株)、高水(W3∶2.00 L/株)和低磷(P1∶32 kg/hm2)、中磷(P2∶64 kg/hm2)、高磷(P3∶96 kg/hm2),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和灌水量条件下烤烟对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 表明:施磷量相同时,灌水处理能够明显增加烟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量,表现为:W3Pi>W2Pi>W1Pi>CKi(其中i=1或2或3);当灌水量相同时,增加施磷量也有利于烟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且在施磷水平为96 kg/hm2时表现较好,表现为:WiP3 >WiP2>WiP1;高磷水平下,灌水量为1.00,2.00 L/株时,W3R和W2P3处理烟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量差异不显著;烟株和根、茎、叶各器官对钾的吸收量高于氮和磷,氮、磷、钾在根、茎、叶器官中的分配顺序呈现叶>茎>根的变化规律;在烟株的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积累量和积累强度存在差异.烟株对养分的吸收积累主要在旺长期,烟叶是养分的主要吸收积累器官;施磷量为96 kg/hm2,灌水量为1.00~2.00 L/株的水磷耦合处理在促进烟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方面效果较好.烤烟施肥中要注意调整氮磷钾的施用比例和水磷耦合配比.

    水磷耦合烤烟养分吸收分配

    白浆土对腐殖酸的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研究

    孙元宏赵兴敏赵兰坡张晋京...
    303-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浆土是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主要农田土壤之一,研究白浆土对腐殖酸的吸附作用,可为探究白浆土的固碳潜力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批量平衡法,分析不同有机碳含量的白浆土及其组分(包括去有机质土壤、粉粒、黏粒)对腐殖酸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性.结果 表明:随吸附时间的延长,白浆土及其各组分对腐殖酸的吸附量逐渐增加;整个吸附动力学过程可划分为快速(0~30 min)和慢速(30~480min)反应阶段,伪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效果优于Elovich、双常数和伪一级动力学方程.白浆土及其各组分对腐殖酸的吸附量随腐殖酸初始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通常优于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随白浆土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其对腐殖酸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6.9,24.1,15.6mg/g.而白浆土不同组分相比,最大吸附量的顺序依次为黏粒>去有机质土壤>粉粒,黏粒对腐殖酸的吸附量分别是原土的2.15~3.88倍,去有机质土壤的1.61~2.21倍,粉粒土壤的7.90~8.65倍.有机碳含量低的白浆土对腐殖酸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黏粒含量高的白浆土对腐殖酸的吸附潜力更大.

    白浆土组分吸附腐殖酸

    法国梧桐叶片炭和枝条炭对水中Pb2+的吸附特性影响

    温尔刚赵伟宁杨兴郭佳...
    309-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法国梧桐叶片和枝条为原料在500℃下通过限氧裂解法制成生物质炭,进而采用批量吸附法探究了不同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溶液初始Pb2+浓度对生物质炭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拟合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方法初步研究吸附机理.结果 表明,与法国梧桐枝条炭相比,叶片炭矿质元素组成相对较为复杂,官能团种类较丰富.2种生物质炭均在吸附时间为24 h时、初始pH为5时达到最大吸附量,叶片炭的最大吸附量比法国梧桐枝条炭高25.6%.2种生物质炭的动力学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吸附速率主要受化学因素控制;2种生物质炭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以单分子层为主,也存在层间扩散的多分子层吸附.综上所述,2种生物质炭均能较好地吸附水溶液中的Pb2+,叶片炭的吸附效果比枝条炭更明显,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将法国梧桐修剪枝和落叶炭化后用于铅污染水体修复.

    生物质炭园林废弃物重金属吸附污染水体

    菜籽饼堆肥对水稻土壤Cd有效性及Cd在水稻全生育期转运与累积的影响

    杨文弢廖柏寒吴攀吴永贵...
    317-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菜籽饼堆肥对土壤Cd有效性和在水稻体内迁移转运与累积的影响,在Cd污染(Cd=0.72mg/kg)土壤中施用不同添加量(0.75%,1.5%,3.0%)的菜籽饼堆肥,以未添加菜籽饼堆肥为对照(CK),并进行水稻盆栽种植试验.结果 表明:(1)菜籽饼堆肥进入稻田土壤后会显著降低土壤中TCLP提取态Cd含量,在熟化期施用0.75%~3.0%的菜籽饼堆肥,与对照相比土壤TCLP提取态Cd含量下降了45.1%~68.7%.但水稻的种植会影响菜籽饼堆肥对土壤中TCLP提取态Cd含量的降低效果,使其含量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延长逐渐上升,但仍低于同时期的对照土壤.(2)施用菜籽饼堆肥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但同时也增加水稻糙米中Cd含量.与对照相比,施用0.75%~3.0%的菜籽饼堆肥,水稻糙米中Cd含量为0.04~0.14 mg/kg,低于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2012,Cd<0.2mg/kg).同时,每株水稻产量分别增加3.6~4.3 g/株,约为1 620~1 935 kg/hm2.(3)施用菜籽饼堆肥会提高Cd在水稻体内的转运能力,同时显著提高水稻成熟期各部位Cd累积量,特别是地上部分.总体来说,施用菜籽饼堆肥增加水稻糙米中Cd含量,但依然保持在较低水平,满足中轻度Cd污染地区水稻的安全生产.但在Cd污染程度更高或者土壤Cd活性更强的土壤中施用菜籽饼堆肥,种植水稻糙米Cd含量可能高于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因此,在保证稻米安全的前提下对Cd污染稻田应该谨慎施用菜籽饼堆肥.

    外源有机肥Cd污染水稻Cd累积安全利用

    镉胁迫对菊芋生理变化及镉富集的影响

    周蜜吴玉环刘星星陈娇...
    323-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用耐镉性较好的徐州菊芋和耐镉性较弱的潍坊菊芋进行对比试验,设置土培CK(Cd2+0 mmol/L,即对照组)、T1(Cd2+0.1 mmol/L)、T2(Cd2+ 0.5 mmol/L)和T3(Cd2+1.0 mmol/L)4个处理组,探讨菊芋镉胁迫下各项生理指标和根际土壤指标以及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 表明:经过不同镉浓度胁迫21天后,2个菊芋品种的根长、株高、叶长、叶宽均受到相应程度的抑制,抗氧化酶活性随镉浓度的增加而减弱;但丙二醛(MDA)含量变化有所不同,潍坊菊芋的MDA含量伴着镉胁迫加深而增加,徐州菊芋只在T3镉浓度下才出现明显的上升变化,并在21天时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3.52倍.根际土壤pH大致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镉处理20天时潍坊菊芋和徐州菊芋根际土壤pH均在T3处理下达到最低,降幅分别为3.85%和3.41%;有机质含量却表现出不断增加的状态,T3镉处理至第20天时,潍坊菊芋最大增幅为38.60%,徐州菊芋为36.01%;随着施加镉浓度的变大,抑制了菊芋对土壤碱解氮的吸收,总体上潍坊菊芋受抑制程度大于徐州菊芋.2个菊芋品种对镉的富集效果也不同,徐州菊芋各器官镉富集量均高于潍坊菊芋;在转运镉方面,潍坊菊芋根部的镉均等地转移到了叶、茎上,徐州菊芋则将大部分从根部转移到茎上.综上所述,菊芋在镉胁迫下体现出一定的抗性,具有较强镉富集能力,徐州菊芋镉富集能力更为明显.因此,将能源植物菊芋应用于镉污染土壤兼具经济和生态意义.

    菊芋镉富集生理指标根际土壤土壤pH

    不同类型贝壳粉对土壤镉赋存形态的影响差异

    王沛文杜立宇吴岩梁成华...
    331-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室内培养探究不同类型贝壳粉对土壤中不同形态镉含量的影响,向培养完成的土壤中施用3种添加比例的天然扇贝壳粉与蛏子壳粉,分别在第1,5,15,30,50天测定土壤pH及镉的各赋存形态含量.结果 表明,添加文石型与方解石贝壳粉对土壤pH升高均有一定程度的贡献,施用2种贝壳粉后,随贝壳粉添加比例的增多土壤pH升高.不同种类贝壳粉处理的土壤pH差异不大,在50天后2种贝壳粉不同添加比例间差异最明显.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随培养天数的增加,添加不同类型贝壳粉均能使镉污染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下降,碳酸盐结合态镉、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有机结合态镉与残渣态镉含量整体逐渐升高.其中,使用文石型贝壳粉作钝化剂较方解石型效果更佳.随着贝壳粉添加比例变大,可交换态镉向镉的其他赋有形态转化的程度越大.培养50天后,添加不同种类贝壳粉处理的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同CK相比均显著降低.当添加文石型贝壳粉的比例为5%时,生物可利用态镉占总镉比例最低.施用文石型贝壳粉能比方解石型贝壳粉更好地降低土壤有效态镉的活性.

    镉污染贝壳粉赋存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