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李占斌

双月刊

1009-2242

journal@ms.iswc.ac.cn

029-87012707

712100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水土保持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影响的最高级别刊物。它以期刊的政治质量为前提,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服务于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国内外10多个权威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在全国农业类期刊中多次名列第1。目前,刊物的覆盖面已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各种渠道交流至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具有相当广泛的国内外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村混合污水灌溉对小麦生长及其根际微环境的影响

    刘辉范东芳黄引娣伍永钢...
    336-341,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土柱模拟试验为基础,利用不同稀释倍数的农村混合污水(污水:清水为1∶0,1∶1,0∶1)灌溉小麦,进而研究农村混合污水灌溉(WG)对小麦生长、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污水含量的高低对小麦生长及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与清水灌溉(CK)相比,WG处理后:(1)小麦株高、径粗、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高于CK(P<0.05),小麦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2)小麦根际土壤除有机质含量增加16.42%外,pH、土壤全氮、全钾、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及综合肥力均降低(0.95%~16.79%),且速效钾含量降低较为显著(P<0.05);(3)小麦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4)由Shannon、Ace、Chao、Coverage、Simpson指数及细菌和真菌在genus水平上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可知,小麦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降低,真菌多样性增加.同时,改变了小麦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在genus水平上优势种的相对丰度,但细菌优势种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真菌优势种的种类发生改变.研究结果可为示范区农村混合污水灌溉模式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污水小麦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

    添加不同基质对含四环素土壤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宋建丽秦俊梅熊华烨张健...
    342-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兽用四环素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玉米盆栽试验,研究四环素外源污染胁迫下施用不同基质(单施蚯蚓粪、菌糠、菌剂、生物炭及其与菌剂配施)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四环素对玉米生物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根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株高,而添加不同基质均能缓解四环素对玉米株高和根长的抑制作用,且JK和JJ处理效果最显著,升幅分别为17.29%和30.08%;四环素显著诱导玉米SOD活性上升,升幅为3.34%,抑制CAT和POD活性,降幅分别为10.98%和46.68%,添加不同基质处理中,QY处理对促进抗氧化酶系统平衡的效果最显著;四环素会增加玉米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总黄酮含量,添加不同基质处理中,对其减少效果最显著的依次为JK、JJ、QY、S和JK处理,降幅分别为29.09%,50.88%,42.01%,50.23%和35.79%;相关性分析表明,脯氨酸、丙二醛均与可溶性蛋白和总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POD活性与可溶性糖、丙二醛与总黄酮相关性最强.综上所述,添加不同基质可有效缓解四环素对玉米幼苗的毒害作用,总趋势为JK(菌糠)、JJ(菌糠+菌剂)和QY(蚯蚓粪)处理效果较好.通过此研究,可筛选有效减少四环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基质及其施用方式,可为四环素对植物生理毒性的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抗生素对植物的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四环素不同基质玉米幼苗抗氧化酶系统抗性因子

    硒与黄腐酸组配对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刘波黄道友周建利朱奇宏...
    350-35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d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用量Se(0.5,1.0 mg/kg)与黄腐酸(0.6,1.2g/kg)组配对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期为Cd污染稻田的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表明:单施Se可使土壤pH提高0.08~0.23个单位,土壤CaCl2提取态Cd含量降低8.6%~20.9%,水稻地上部各器官Cd含量显著降低29.4%~39.5%,单施Se能有效降低水稻吸收Cd,并阻控Cd向地上部以及籽实中的转运.单施黄腐酸能显著降低土壤pH,但对土壤CaCl2 —Cd含量、水稻各器官Cd和Se含量(除低量黄腐酸处理叶片和糙米Cd含量外)及水稻各器官Cd的分配无显著影响.Se与黄腐酸组配对土壤pH的影响取决于二者的用量,黄腐酸与高量Se组配处理显著降低CaCl2提取态Cd 16.5%~21.9%.Se与黄腐酸组配处理能显著减少水稻Cd的吸收及向地上部和籽粒的转运,更为有效地降低稻米Cd含量,高量Se与黄腐酸组配的2个处理与对照相比,稻米Cd含量分别降低38.1%和50.2%.总体来看,施Se能有效降低稻米Cd含量,而Se与黄腐酸配合施用降Cd效果更佳.

    黄腐酸水稻

    基质级配方式对生态介质箱修复黑臭水体的效果比较

    郭炜超王趁义滕丽华杨娜...
    356-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人工静态模拟试验,研究基质级配方式对自主设计的生态介质箱对黑臭水体的净化效果及其对水生植物的N、P积累能力和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组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逐渐升高,其中正级配组和反级配组对TP、TN和NH4+-N的去除效果均优于单一的植物组和基质组;正级配组对水体中TP的去除效果优于反级配组,其去除率达到66.9%,且正级配组中的植物对TP的积累量大于反级配组与植物组;而反级配组更有益于对TN和NH4+-N的去除,其去除率分别达到69.1%与87.4%,且反级配组中的植物对TN的积累量大于正级配组与植物组;生态介质箱中的植物因素对脱氮除磷的贡献率较低,N、P的去除主要通过非植物因素(基质和微生物);除空白组外,各组对CODMn的去除无显著差异,说明基质与植物对CODMn的直接去除作用不明显,更多地依靠于基质与植物载体上附着的微生物的作用;含有环境吸附材料基质的试验组(正级配组、反级配组和基质组)能使水体pH上升,可有效调节酸性水体;水生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ILour.)Hara)直接植入底泥(植物组)的方式更适于植物生长.因此,可通过替换级配方式来满足不同N、P污染程度水体的修复效果.

    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介质箱级配方式净化效果原位修复

    不同配方生物炭改良盐渍土对小白菜和棉花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李思平曾路生李旭霖柳新伟...
    363-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盐渍土壤理化性质差、肥料利用率低和作物长势弱的问题,利用不同配方生物炭进行土壤改良.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小白菜和棉花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不同的处理:不施肥(对照CK0)、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生物炭(C1)、常规施肥+生物炭+硝化抑制剂(C2)和常规施肥+生物炭+硫酸钙(C3),研究不同配方的生物炭处理对小白菜和棉花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C3处理效果更明显.小白菜的株高和株重分别增加32.7%和112.0%,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45.5%与32.9%;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分别下降15.0%和59.2%.光谱分析表明,C3处理反射率更高,叶片组织更完好.与CK比较,生物炭处理同样促进棉花生长,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抗逆性,减少棉花损伤.同时,降低了棉花叶片中胞间CO2浓度,提高水分利用率.土壤分析表明,生物炭配施改良剂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与常规施肥相比,C2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57.3%,22.9%和40.8%,而对土壤速效钾和pH影响较小,C3处理对土壤电导率有较大提高.因此,实践中在改良盐渍土壤时,需注意改良剂的合理施用,防止土壤盐分的进一步积累.

    生物炭盐渍土壤小白菜棉花生理指标叶绿素光合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