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李占斌

双月刊

1009-2242

journal@ms.iswc.ac.cn

029-87012707

712100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水土保持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影响的最高级别刊物。它以期刊的政治质量为前提,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服务于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国内外10多个权威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在全国农业类期刊中多次名列第1。目前,刊物的覆盖面已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各种渠道交流至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具有相当广泛的国内外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土壤容重水平下喀斯特黄壤分离能力水动力学特性

    冯梦蝶陈展鹏何丙辉梁珂...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开展不同流量(20,30,40,50,60 L/min)条件下的室内模拟细沟水流冲刷试验,研究不同容重(1.06,1.15,1.18,1.21 g/cm3)对喀斯特黄壤分离能力(Dc)的影响,并建立土壤分离能力预测经验模型.结果表明:流量与容重均显著影响土壤分离能力,当容重为1.06 g/cm3时,Dc随流量呈幂函数递增,而在其他更高的容重条件下,Dc随流量呈线性增加;同一流量条件下,Dc随容重增加呈线性减小,且减少趋势在高流量条件下更为明显;幂函数方程可分别描述Dc与水流剪切力(τ)、水流功率(ω)、单位水流功率(P)、过水断面单位能量(E)间的关系,利用水流剪切力来预测土壤分离能力(R2=0.96)更为理想;细沟可蚀性系数(Kτ、Kω、KP、KE)及临界水动力学值(τC、ωC、PC、EC)随容重增加均呈减小趋势,且容重与细沟可蚀性系数(Kτ、Kω、KP、KE)间存在线性关系.研究结果为阐明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机理、建立该地区土壤侵蚀过程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喀斯特水动力学特性土壤分离能力容重

    降雨对江子河小流域不同农作物措施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张嘉懿汪军红程先富陈菁菁...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基于安徽大别山区江子河小流域2012—2019年自然降雨径流泥沙观测资料,探讨雨型对不同农作物措施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分析降雨因子与水沙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场次降雨中,径流量、土壤流失量随降雨场次变化规律较一致,红薯措施产流量及土壤流失量较大,茶叶措施最小.降雨分为3类:A型降雨(低频率、长历时、大雨量、高雨强)、B型降雨(高频率、短历时、小雨量、低雨强)、C型降雨(较低频率、较长历时、中等雨量、较高雨强),对产流产沙的影响表现为A型>C型>B型.降雨量对产流的影响程度最高,土壤流失量受PI、PI 60及降雨量和I30的影响,I60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程度偏低,小于11%.各农作物措施小区的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相关性显著且具有线性关系,土壤流失量的增速为红薯>桑树>茶叶>板栗>黄豆>油茶.研究结果可为坡面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对安徽大别山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降雨产流产沙农作物措施江子河小流域

    辽西春季解冻期褐土工程堆积体坡面产流产沙模拟试验研究

    姜倩李坤衡李宏伟吕刚...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春季解冻期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过程机理,以辽西地区的开挖河道工程堆积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放水冲刷试验对春季解冻期褐土工程堆积体坡面侵蚀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解冻坡面径流量随着放水冲刷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相同放水冲刷量下,坡面径流量整体呈现未解冻坡面>解冻2h坡面>解冻4h坡面>对照;解冻时间越长,坡面对径流的延迟作用越明显;解冻时间越长,坡面侵蚀越严重.在相同放水冲刷量下,堆积体坡面总产沙量整体呈现解冻4h坡面>解冻2h坡面>未解冻坡面>对照.相较于对照,受冻融作用影响的坡面平均产沙率增加7.90%~44.76%.不同解冻时间及放水量条件下工程堆积体坡面径流量、产沙量与放水流量均呈线性关系变化,随着放水流量增加,径流量、产沙量均线性增加;相较于自然土壤,工程堆积体更容易发生土壤侵蚀.

    土石混合体模拟冲刷试验土壤侵蚀春季解冻期辽西

    基于CSLE模型的巴基斯坦土壤侵蚀评价

    朱浩楠杨勤科杜朝正黄晨璐...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制作土壤侵蚀图,分析土壤侵蚀主控因子,为巴基斯坦水土流失与保护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及治理参考.以土壤侵蚀抽样调查单元数据和土壤侵蚀因子数据为数据源,基于CSLE模型分别以空间插值法和地图代数法定量计算巴基斯坦水蚀区土壤侵蚀图,以空间插值结果为参照对地图代数计算结果做直方图匹配得到巴基斯坦水蚀速率图;采用水利部SL 190—2007标准对巴基斯坦风蚀强度进行了定性评价;使用分类决策树分析土壤侵蚀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空间插值法制图具有空间预测的准确性,地图代数法制图可以表现良好的局地变异特征;直方图匹配土壤侵蚀图兼具这2种方法的优点,土壤水蚀速率平均值为972.9 t/(km2·a),水蚀区土壤侵蚀比较严重,风蚀区以剧烈风蚀和极强烈风蚀为主,大部分地区生物措施因子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控因子,耕作区和山区的主控因子分别是R因子和LS因子.

    土壤侵蚀中国土壤流失方程地图代数空间插值直方图匹配主控因子

    基于USLE的甘南川西北土壤侵蚀研究

    魏健美李常斌武磊谢旭红...
    31-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南川西北位于黄河和长江上游源区,量化研究该区土壤侵蚀对河源区生态安全保障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重要意义.论文采用多种数据方法,基于USLE就甘南川西北2000—2015年间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1)降雨侵蚀力因子R值介于65~411(MJ·mm)/(hm2·h·a),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空间分布与该区降雨格局基本一致;(2)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介于0.19~0.41(t·hm2·h)/(hm2·MJ·mm),高值呈斑块状零星分布,与地带性土壤物化性状有关;(3)坡长坡度因子LS值介于0~8.24,高值主要分布在中北部高山地带,低值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形较平缓区域;(4)植被覆盖管理因子C值介于0~1,高值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北部与西南部,与该区植被覆盖稀疏有关;(5)基于USLE的甘南川西北年侵蚀量为3.3×108 t/a,总体表现为轻度侵蚀;(6)2000—2015年间,研究区土壤侵蚀呈减弱态势,与增温背景下植被活动增强有关.

    土壤侵蚀USLE评价甘南川西北

    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黄土区典型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

    马耘秀夏露范毅高艳艳...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地区水沙情势的影响,选择生态恢复效果非常显著的汾河上游岚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和YAMAMOTO指数法对该流域1955—2018年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进行变化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在此基础上,利用径流/输沙历时曲线分析黄土高原生态恢复背景下流域水沙的演变规律,并根据双累积曲线法定量评价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流域水沙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岚河流域年降水量在1955—2018年期间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而同时期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均呈现极显著的减少趋势,年均减少率分别为0.65 mm和38.95 t/km2,并均在1983年和1999年附近发生突变,具有较好的水沙变化同步性.与基准期(1955—1982年)相比,水土保持效应期(1983—1998年)的年均径流量减少29.07 mm,年均输沙量减少5917.88 t/km2,退耕还林效应期(1999—2018年)两者相应减少33.18 mm和6967.34 t/km2,而分析径流和输沙历时曲线发现流域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现减少趋势,且输沙量的减少程度大于径流量的减少程度.流域水土保持效应期土地利用变化对减水减沙的贡献率分别为83.21%和83.52%,退耕还林效应期土地利用变化对减水减沙的贡献率分别为117.88%和103.48%.由此可见,各时期土地利用变化是流域水沙变化的主导因素,而气候变化对流域水沙变化影响较小.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通过调整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开展以植被恢复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实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保护的根本途径.

    土地利用气候变化径流输沙岚河流域

    喀斯特浅层裂隙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朱列坤戴全厚李焱秋涂娜...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喀斯特地下浅层裂隙土壤水分运移规律,通过野外调查、单环入渗试验探索裂隙土壤的入渗特性及入渗模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裂隙土壤初始入渗率为21.06~57.90 mm/min,入渗时间20~60 min后达到稳定入渗(4.21~13.69 mm/min),且入渗初期到最后的稳渗阶段存在着较大降幅(40.89%~89.08%),与非喀斯特地区相比,喀斯特裂隙土壤的入渗速率更快;裂隙土壤各入渗特征处于中等程度变异(变异系数为0.52~0.67).(2)裂隙土壤各入渗特征与各土壤属性显著性相关较少(P<0.05),裂隙土壤的入渗能力与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以及根系没有较好的相关性,受裂隙岩—土界面等因素影响,与非喀斯特地区的土壤入渗特征与影响因素有明显差异;喀斯特裂隙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入渗能力为草地>农田>乔木>灌木.(3)利用回归模型对裂隙土壤入渗的拟合分析对比得出,Horton模型对喀斯特浅层裂隙土壤的入渗过程拟合效果优于Philip模型和Kastiakov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和预测喀斯特浅层裂隙土壤入渗能力和入渗过程.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喀斯特地区坡面水分运移及地下漏失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科学理论依据.

    喀斯特浅层裂隙入渗特征入渗模型适应性评价

    冻融作用对原状棕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朱龙祥范昊明郭成久金丹...
    55-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冻融循环作用对棕壤抗剪强度的影响,采集沈阳地区5 cm和25 cm 2个深度原状棕壤(分别为H5和H25)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冻融循环模拟和土壤直剪试验,研究冻融循环次数和土壤含水率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样含水率越高,初次冻融作用的破坏效果越强,1次冻融循环后,含水率为25%的H5和H25土样黏聚力分别下降50.00%和25.87%;含水率35%的H5和H25土样黏聚力分别下降75.61%和50.77%.15次冻融循环后,含水率10%的H5和H25土样黏聚力分别增加74.36%和60.08%;含水率35%的H5和H25土样黏聚力分别增加14.63%和26.15%.但在2个不同含水率条件下,黏聚力的增大机制不同.(2)含水率为15%,20%,25%条件下,H5和H25土样内摩擦角在多次冻融循环中始终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这3个含水率下冻融作用对土壤内摩擦角影响具有不确定性.35%含水率的H5和H25土样内摩擦角受冻融作用的影响较小,分别在(18.57°±0.88°)和(12.86°±1.14°)变化.(3)平均抗剪强度主要受土壤含水率影响,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减小.受黏粒含量影响,含水率低于25%时,H25土样平均抗剪强度高于H5土样;含水率高于25%时,H25土样平均抗剪强度偏低.

    棕壤冻融循环抗剪强度

    崩岗不同土层土壤水力学特性差异性分析

    辜婧瑶阳邦戈魏玉杰蔡崇法...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崩岗不同土层土壤水力学特性的差异性,采用离心法测定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筛选出适合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模型,结合统计模型,推求土壤的当量孔径分布、比水容量、非饱和导水率和扩散率,分析崩岗不同土层土壤水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崩岗土层从红土层到砂土层的变化过程中,土壤质地由黏土向砂土变化;Fredlund&Xing模型对崩岗土壤土水特征曲线拟合效果最好;参数θs、α、n随着质地变黏重逐渐减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的持水性能降低;土壤比水容量、非饱和导水率和扩散率受土壤质地和基质吸力的共同影响.在低吸力阶段,3个指标随基质吸力变化比较平缓,砂土层土壤比水容量和非饱和导水率最大,扩散率最小;而在高吸力阶段,砂土层土壤的这些指标降低较快,且低于其他土层,各层土壤间导水率和扩散率差异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而增大.

    土—水特征曲线崩岗土壤质地土壤水力参数

    绿肥覆盖对紫色土坡耕地柑橘园氮磷流失的阻控效应研究

    刘瑞张宇亭王志超张学良...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紫色土坡耕地不同绿肥覆盖对柑橘园径流和养分流失的阻控效应,在田间径流小区设置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 var.)、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和清耕对照4个处理,定量监测了在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处理的径流及氮磷养分流失量.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周年内绿肥覆盖可显著降低8.7%~27.0%的地表径流量、30.1%~50.6%总氮流失量和32.4%~62.9%总磷流失量.绿肥覆盖对径流和养分的阻控效应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整体表现为黑麦草>光叶苕子>二月兰.与清耕对照相比,黑麦草覆盖使径流中总氮、可溶性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流失总量分别减少50.6%,47.0%,49.5%和48.1%;总磷、可溶性磷和磷酸盐流失总量分别减少62.9%,62.6%和62.6%.此外,绿肥覆盖对不同形态养分的阻控效应也有所不同,其径流液中以可溶性氮和颗粒态磷的流失占比最大,分别占总氮和总磷的59.6%~67.0%和68.6%~71.8%.综上,绿肥覆盖栽培能有效降低紫色土坡耕地柑橘园径流及氮磷的流失,其中以覆盖栽培黑麦草和光叶苕子较好.研究结果为紫色土坡耕地柑橘园水土保育和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了依据.

    绿肥紫色土坡耕地柑橘园地表径流氮磷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