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李占斌

双月刊

1009-2242

journal@ms.iswc.ac.cn

029-87012707

712100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水土保持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影响的最高级别刊物。它以期刊的政治质量为前提,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服务于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国内外10多个权威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在全国农业类期刊中多次名列第1。目前,刊物的覆盖面已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各种渠道交流至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具有相当广泛的国内外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面覆盖条件下雨强和坡度对红黏土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

    常松涛查轩黄少燕姚冲...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地面覆盖条件下第四纪红黏土坡面在不同雨强和坡度时的侵蚀变化规律,选取3个降雨强度(1.0,1.5,2.0 mm/min)和3个坡度(10°,15°,20°),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坡面产流、产沙、入渗特征,并以15°为例计算覆盖坡面的减流减沙效益.结果表明:(1)坡面产流时间随雨强和坡度增加而提前,覆盖对产流时间有明显的滞后作用,雨强的增加会削弱覆盖延缓产流的作用;坡面径流率呈现前期增长,后期趋于稳定的变化特征;(2)当坡度一定,雨强从1.0 mm/min增加至2.0 mm/min,累积侵蚀量增加1.89~2.96倍;雨强一定,坡度从10°增加至20°,累积侵蚀量增加1.91~3.45倍;(3)坡面初始入渗率和入渗总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而雨强的增大会增加坡面初始入渗率,减少入渗总量;(4)15°条件下覆盖坡面的径流量和泥沙量较裸坡平均减少50.26%和95.31%,松针覆盖的水土保持效益显著,且减沙效应大于减流效应;(5)坡度对覆盖坡面累积产流量和累积产沙量的影响程度大于雨强,不同雨强、坡度下累积径流量与累积产沙量呈现幂函数关系(R 2>0.97).研究结果可为南方红壤丘陵区林下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坡度地面覆盖坡面侵蚀红黏土

    延怀盆地葡萄种植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表土风蚀特征分析

    李晓娜宋进库张微微赵春桥...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延怀盆地葡萄种植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风蚀特征,可为区域土地利用布局调整、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以怀来县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葡萄、果桑、欧李、玉米留茬免耕、玉米翻耕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2018年11月—2019年3月土壤含水量、粒径及风蚀量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未出现降水事件之前,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含水量均呈现随时间增加而下降的趋势,3种林果用地中土壤水分下降幅度表现为葡萄>欧李>果桑.(2)研究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粒度主要为砂砾,含量达47%~63%.0.05~0.002 mm的粉粒是该区域风蚀过程中损失的主要颗粒.(3)5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地表风蚀量表现为玉米翻耕地>葡萄>玉米留茬免耕>欧李>果桑.在该区域土壤风蚀防治过程中可以通过在小尺度上合理调整果桑等林果用地与葡萄、粮食用地土地利用布局的方式,达到降低近地表风速、拦截风沙、降低风蚀的作用.

    土地利用风蚀土壤粒径土壤水分

    2种雨型的黄土坡面侵蚀室内试验

    朱建东吴礼舟李绍红沈朝辉...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黄土边坡在连续与间断2种雨型下坡面侵蚀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室内人工降雨试验.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获取坡面点云并生成DEM,分析坡面侵蚀特征.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生成的DEM可直观重现坡面侵蚀的动态过程,采用自然邻点插值法生成的DEM误差最小;间断降雨模式下距坡面5 cm处体积含水率出现与降雨周期一致的波动;2种降雨模式下土壤流失总量在土壤饱和后呈线性增加,间断降雨产生的土壤流失总量(0.0356 m3)大于连续降雨产生的土壤流失总量(0.0249 m3);间断降雨土壤流失过程可看作多个连续降雨土壤流失过程的组合;2种雨型下,土壤流失速率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由前缘至后缘逐渐降低;间断降雨坡面变化区域为中部至前缘区域,其过程为前缘下切 → 中前缘下切 → 前缘及中部下切;连续降雨坡面变化区域集中于前缘,表现为前缘逐渐后退.

    黄土边坡室内降雨试验坡面侵蚀点云

    模拟降雨条件下地表起伏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李和谋梁心蓝赵小东金洪杰...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揭示地表起伏形态对产流和产沙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蓄水保土、调节径流和控制径流提供参考依据.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3种降雨强度(60,90,120 mm/h)下,分析了5种起伏的地表(单凸起、单凹陷、凹凸相间、凹凸相连、光滑)坡面的产流产沙情况.结果表明:(1)在3种雨强下,5种地形的初始产流时间表现为:光滑地表<单凸起地表<单凹陷地表<凹凸相间地表<凹凸相连地表,且产流越早的地表其产流量和径流系数也越高;(2)在3种雨强下,5种地表的次降雨产沙量和产沙强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凹凸相连地表<凹凸相间地表<单凹陷地表<光滑地表<单凸起地表,产沙强度越大的地表其产沙过程越不稳定;(3)与光滑地表相比,地表凸起会加剧土壤流失,地表凹陷会减轻土壤流失,且凸起和凹陷组合的地表其减轻土壤流失的效应更显著;(4)降雨强度的增大会削弱不同地表起伏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地表起伏类型对坡面产流产沙有重要影响,光滑地表最易产生径流,凸起地表土壤流失最严重,凹凸相连地表蓄水保土效益最好.

    凸起凹陷凹凸并存产流过程产沙过程

    短历时强降雨对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的影响

    任青青严友进甘艺贤伏文兵...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短历时强降雨对典型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的影响,为喀斯特区坡耕地应对极端天气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人工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对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特征在短历时强降雨作用下的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短历时强降雨导致喀斯特坡耕地地表输沙模数和产沙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地下输沙模数和产沙量与降雨强度无明显变化规律,坡耕地土壤侵蚀以地表为主.地表产沙临界雨强为30~50 mm/h.(2)坡度增大时地表产沙比重大于地下产沙比重,地表土壤侵蚀以地表为主.产沙比重发生转折的坡度值为15°~20°.70 mm/h降雨强度和5°坡度下,降雨强度对地下土壤侵蚀可能存在"负效应".(3)喀斯特坡耕地侵蚀产沙特征与降雨强度和坡度密切相关,但降雨强度因子起主导作用.强降雨主要影响地表土壤侵蚀,因此,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应以地表为主.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短历时强降雨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为对喀斯特坡耕地应对极端天气和水土流失防治以及维持生态环境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短历时强降雨喀斯特坡耕地降雨强度侵蚀产沙

    鄂东南崩岗区花岗岩风化岩土体抗剪强度的异向性

    娜荷芽魏玉杰陈敏丁树文...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从岩土力学性质的角度为崩岗侵蚀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直接剪切实验,对鄂东南崩岗区典型花岗岩风化岩土体剖面不同方向上原状土的抗剪强度进行测定,并分析了花岗岩风化岩土体抗剪强度在剖面尺度上的异向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饱和条件下,花岗岩风化岩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19~19.26 kPa和26.50°~32.42°,其中B2层黏聚力最大,而各层次间内摩擦角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存在明显的异向性,其中水平方向总体大于垂直方向,且黏聚力的异向性较内摩擦角更明显.不同方向上抗剪强度的影响机理不同,其中,垂直于剖面方向上,黏聚力主要受毛管孔隙度(r=-0.97,p<0.01)和粉粒含量(r=0.94,p<0.05)的影响,而水平方向上仅与粉粒含量(r=0.91,p<0.05)显著相关;而液限对水平方向上的内摩擦角影响显著(r=-0.99,p<0.05).对于花岗岩风化岩土体抗剪强度的异向性而言,其主要受自然含水率(r=-0.98,p<0.01)、有机质(r=-0.93,p<0.05)和塑限(r=-0.97,p<0.05)影响.研究结果对于从力学稳定性角度揭示崩岗的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崩岗抗剪强度异向性

    晋西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抗冲性及表层根系分布特征

    金晓陈丽华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以油松林、刺槐林、山杏林、荆条地及荒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蔡家川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抗冲性能及植物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原状土冲刷试验过程中,各植被类型径流量随冲刷时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含沙量随时间延长先减少后趋于平稳,土壤抗冲指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各植被类型总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及根生物量密度均表现为刺槐、油松林地较大,山杏、荆条、荒草地较小且相差不大,总根系参数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各植被类型不同根径范围(0~0.5,0.5~1.0,1.0~2.0,2.0~5.0,>5.0 mm)的根系指标中,0~0.5 mm径级的根长密度均最大,根体积密度总体表现为细根比粗根小.(3)不同植被类型植物根系均能增强土壤的抗冲性,增强效应表现为刺槐林地和油松林地较强,山杏、荆条、荒草地较弱.植物根系指标中<1 mm径级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与土壤抗冲性增强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他径级根系参数与土壤抗冲性增强值相关性不显著.

    山西黄土区土壤抗冲性根系

    基于SWAT模型的寿昌江流域产沙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朝月方海燕
    127-13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山地丘陵地带侵蚀产沙的变化及驱动机制,应用SWAT模型对浙江省建德市寿昌江流域进行了产流产沙模拟,并基于Fragstats 4.2对不同年份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景观指数计算,进而分析流域内侵蚀产沙状况,探讨了坡度、坡长、海拔高程、流域面积、降雨以及景观格局对侵蚀产沙的影响,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构建的SWAT模型在寿昌江流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在产流模拟中,校准期和验证期的R 2分别为0.95和0.88,NSE分别为0.93和0.87,PBIAS分别为+4.96%和+5.36%;在产沙模拟中,校准期和验证期的R 2分别为0.73和0.72,NSE分别为0.69和0.64,PBIAS分别为-4.3%和-20%,均满足模拟要求,保证了模拟结果的精度.(2)整个寿昌江流域1980—2010年最大侵蚀产沙负荷均小于500 t/(km2·a),土壤侵蚀强度属于微度,土壤保持能力良好.(3)地形因子、景观多样性因子、景观形状因子、雨强因子4个主成分对产沙模数的贡献率分别为51.48%,18.51%,10.70%,6.94%,地形因子是影响流域侵蚀产沙的主要因素.(4)景观指数与产沙模数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对产沙影响显著,在今后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考虑景观特征,达到改善流域土壤侵蚀的目的.

    侵蚀产沙SWAT模型寿昌江流域主成分景观指数

    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度撂荒草地入渗特征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肖婧王兵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雨特征和坡度是影响土壤入渗过程的重要因素,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其对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可能会有所不同.选取黄土丘陵区6个坡度(5°,10°,15°,20°,25°和30°)的撂荒草地(2年)径流小区(5 m×20 m),观测自然降雨条件下(共计34场降雨,产流11场)植被生长旺期(7—9月)土壤入渗特征,研究降雨过程参数(降雨量、平均雨强、降雨历时和I 30)、坡度和植被盖度对坡面入渗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11场产流降雨不同坡度土壤入渗量总体变化范围为6.58~70.91 mm,入渗补给系数为0.83~1.00,入渗率为0.22~19.35 mm/h;(2)土壤入渗量随降雨量呈线性增加(R 2=0.99,p<0.01),入渗补给系数随I 30呈指数降低(R 2=0.91,p<0.01),平均入渗率随降雨强度呈线性增加(R 2=0.71,p<0.01),随降雨历时呈幂函数降低(R 2=0.99,p<0.05);(3)坡度增大使得径流位移增长,导致入渗量、入渗补给系数和平均入渗率整体随坡度增大而呈幂函数增加,但当坡度>25°时,因径流势能沿坡面方向分量增加,径流流速加快,上述入渗特征参数略有降低;(4)由于降雨量在植被生长周期内呈下降趋势,很大程度上导致植被对入渗特征的影响受控于降雨量,土壤入渗量表现出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呈幂函数显著下降的趋势.总体而言,降雨特征和坡度是影响土壤入渗的主要因素,且土壤入渗特征参数可表示为降雨过程参数和坡度的综合幂函数方程;在入渗补给系数较高的情况下,植被覆盖对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减弱.研究结果对于坡面尺度降雨径流调控机制和生态水文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雨强草地盖度坡度土壤入渗

    玉米马铃薯间作和起垄对坡面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欧阳铖人字淑慧吴开贤杨友琼...
    14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间作体系下地表特性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采用人工降雨法分析了玉米马铃薯间作及起垄在不同降雨强度(40,80 mm/h)下的水力学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同一降雨强度下玉米马铃薯间作的阻力系数高于玉米单作处理,雷诺数、弗劳德数和径流流速低于单作玉米处理(P<0.05).7月初80 mm/h降雨强度下玉米马铃薯间作和玉米单作的阻力系数分别为0.41~0.53和0.09~0.10;径流流速分别为0.11~0.12,0.19~0.21 m/s.玉米马铃薯间作的径流流速和阻力系数与马铃薯单作差异不显著(P>0.05).(2)同一降雨强度下间作高垄的阻力系数最高,径流流速、雷诺数和弗劳德数最低.40 mm/h降雨强度下间作高垄、间作低垄、玉米高垄的径流流速分别比玉米低垄分别减少35.71%,35.71%和14.29%.间作条件下起垄能增加坡面流阻力,降低雷诺数和弗劳德数,进而减缓坡面径流流速,这对于坡耕地土壤侵蚀的防治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间作径流流速降雨强度阻力系数玉米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