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以红壤为对象,探究不同芽孢杆菌处理对土壤磷的有效性及形态转化的影响.[方法]试验设3组处理,即单施胶质芽孢杆菌(A)、单施巨大芽孢杆菌(B)、双菌胶质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混施(C),每组处理菌剂接种量均为2.5%、5%、10%和15%四个水平(质量分数),单施菌剂处理分别记为Al、A2、A3、A4和Bl、B2、B3、B4,双菌混施处理记为Cl、C2、C3和C4,另加1个空白对照(CK),共13个处理.分析和比较不同菌剂处理对土壤pH值、有机质、交换态磷、有机磷及无机磷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①供试芽孢杆菌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胶质、巨大芽孢杆菌混合培养以C3处理培养至45 d时土壤pH值提高了 0.55个单位;有机质含量在C3和C4处理下较高,分别显著提高了 1.47和1.53倍.②胶质、巨大芽孢杆菌单独处理,分别在30~60d、15~60d时提高了土壤交换态磷含量.与单菌处理比较,双菌混合处理提高磷有效性效果更为显著,培养15~60d时对土壤难溶性磷活化作用较明显,在培养60 d时对交换态磷量提升效果最好,较对照提高了 97.07%,活化部分难溶态磷的能力较强.③与对照比较,双菌接种培养时在最佳接种量(C3处理)下培养75 d后,可显著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磷(LOP)和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含量,减少了中稳定性有机磷(MROP)含量.④土壤不同指标相关性表明,供试土壤无机磷主要以土壤Al-P、Fe-P为主,土壤Fe-P与交换态磷的相关系数最大,是土壤相对有效的磷源.[结论]胶质与巨大芽孢杆菌在10%接种量时混合接种的效果最好,既能降低土壤酸度,又能提高土壤交换态磷、活性有机磷、中等活性有机磷及无机磷含量,延长解磷时间.Fe-P为土壤有效的磷源.研究结果为土壤磷的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