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土壤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土壤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土壤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蔡祖聪

双月刊

0564-3929

actapedo@issas.ac.cn

025-86881237

210008

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

土壤学报/Journal Acta Pedolog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主要刊登土壤科学及相关领域(如植物营养科学、肥料科学、环境科学、国土资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中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前沿问题综述与评论、问题讨论等。为中文(含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核心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信息源数据库》等的来源期刊和《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的收录期刊,该刊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被CA、PЖ、CAB系列及FAO Agris AGRINDEX等收录,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国内外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质炭载体联合有益菌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的效果研究

    王孝芳梅新兰黄大鹏徐大兵...
    536-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传青枯病是由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根际有益细菌在青枯病的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根际有效定殖是发挥生防作用的前提.以玉米秸秆、木块(松木)和稻壳为原料制成的3种生物质炭为有益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T-5的载体,探究生物质炭对有益菌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室内模拟试验探究生物质炭对青枯菌的吸附、固持以及对根系分泌物的吸附作用,旨在阐述施用生物质炭提升有益菌T-5抑制病原青枯菌能力的可能机制.温室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施用3种生物质炭均显著降低青枯病的发病率和根际青枯菌的数量,其中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木块生物质炭的防控效率达到60.56%.3种生物质炭作为有益菌T-5的载体均能够显著提升有益菌T-5的根际定殖数量及其防病效率,其中木块生物质炭的提升效果最好.与仅接种青枯菌的对照相比,木块生物质炭与有益菌T-5组合处理的根际青枯菌数量降幅达97.42%;与单独有益菌T-5处理相比,有益菌T-5以木块生物质炭为载体使其根际定殖数量提高了5.71倍.进一步研究发现,木块生物质炭能够有效吸附青枯菌,吸附量接近90.00%,且能够有效固持吸附的青枯菌,青枯菌的逃离降低了96.66%.此外,生物质炭不仅可以有效吸附根系分泌物,且有益菌T-5能够有效利用这些根系分泌物并抑制青枯菌的生长.生物质炭作为生防有益菌的载体,促进根际有益菌的定殖能力,并吸附、固持病原菌,有效抑制土传青枯病的发生.

    土传青枯病生物质炭载体有益菌根系分泌物生物防控

    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对潮土微生物群落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

    吴宪胡菏王蕊赵建宁...
    54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高变区和真菌ITS区的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分子生态网络方法,分别测定了5种施肥处理(常量化肥,NPK;化肥减量,NPKR;化肥减量配施秸秆,NPKRS;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NPKRO;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和秸秆,NPKROS)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构建可视化分子生态网络,并针对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进行相关性网络分析,探究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子生态网络及有机质相关性网络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显著提高了土壤SOM含量.与NPK处理相比,在细菌分子生态网络中,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处理均增加了网络节点数和边数,降低了平均路径长度;在真菌分子生态网络中,NPKR处理提高了网络节点数和边数;有机替代处理增加了平均路径长度,降低了平均聚类系数;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处理下与土壤SOM含量显著正相关的细菌菌群占比增加,真菌菌群占比降低.综上所述,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能提高细菌分子生态网络规模和物种间传递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效率.化肥减量能提高真菌分子生态网络规模和群落互作,有机替代使真菌群落结构更加稳定.

    化肥减量有机替代细菌真菌分子生态网络潮土

    氮素水平对土壤甲烷氧化和硝化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潘红李勇孟春梅郑燕...
    557-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烷氧化微生物和氨氧化微生物均是既可以氧化甲烷(CH4)又可以氧化氨(NH3),氨氧化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也是好氧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的主要生物路径.选取内蒙古草原围封禁牧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DNA-SIP)探讨不同氮水平下土壤活性甲烷氧化微生物与硝化微生物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低氮添加促进甲烷氧化活性,而高氮添加抑制甲烷氧化活性;低氮和高氮添加均显著增强硝化活性.基于DNA-SIP的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Methylobacter MOB和Nitrosospira AOB/Nitrospira NOB分别是该土壤的主要活性甲烷氧化和硝化微生物.网络结构分析发现Methylobacter MOB和Nitrosospira AOB/Nitrospira NOB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证明活性甲烷氧化和硝化微生物之间存在竞争性相互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氮素水平影响草原土壤甲烷氧化和硝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为采取措施调控草原土壤CH4的汇和N2O的源功能以及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提供理论基础.

    氮素水平甲烷氧化硝化作用氨氧化细菌甲烷氧化细菌微生物相互作用草原土壤

    大气CO2浓度缓增对稻田土壤甲烷氧化过程的影响

    刘心沈李东田茂辉杨王挺...
    568-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物介导的甲烷好氧氧化,对控制稻田甲烷排放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基因、群落、活性等多个层次上解析CO2浓度缓增对稻田土壤甲烷好氧氧化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依托于田间CO2浓度自动调控平台,在背景CO2浓度(AC)基础上,设置了CO2浓度缓增处理(每年增加40μL·L–1,持续4年)(EC).采用室内泥浆培养以及高通量测序和定量PCR技术,对不同CO2处理下水稻关键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扬花期和乳熟期)土壤中的甲烷氧化潜势及其功能微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促进了稻田甲烷氧化潜势和甲烷氧化菌丰度的增加;CO2浓度升高还使得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优势菌从Ⅱ型菌转变为Ⅰ型菌.CO2浓度升高所致的土壤中甲烷、氧气浓度以及氮素水平等的改变很可能对稻田甲烷氧化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综合本研究发现,稻田甲烷氧化过程对大气CO2浓度缓增具有积极的响应作用,这对全球气候变暖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大气CO2浓度缓增稻田土壤甲烷好氧氧化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

    腾格里沙漠固沙植被区微生境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时空格局

    杨贵森吕星宇虎瑞黄磊...
    580-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微生物是探究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础.然而,针对干旱沙区人工植被建立后不同建植年代、植物种、微生境指示碳、氮、磷循环的土壤微生物功能群的研究较少.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区不同年代建植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土壤为研究对象,用稀释平板分离培养法研究了指示土壤碳、氮、磷循环微生物功能群数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固沙年限增加,微生物功能群数量显著增加,且表层(0~5 cm)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亚表层(5~10和10~20 cm);(2)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数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纤维素分解菌呈"V"型分布,表现为春季低夏季高;氨化和硝化细菌从冬、春、夏到秋季均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溶磷菌数量则是从冬季、秋季到春夏季依次递减;(3)柠条与油蒿样地中纤维素分解菌和溶磷菌数量均表现为1990年高于2010年,而油蒿地则相反;(4)全氮和有效磷对微生物功能群数量影响极显著.可见,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氮、磷元素含量较碳元素含量对微生物功能群数量限制更大,上述结果为更好地理解干旱沙区人工植被演替过程中微生物与土壤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柠条油蒿微生境微生物功能群季节变化空间分布

    迎新春,读好书

    肖笃宁
    前插1页

    短评《土壤:地球的皮肤》

    李天杰
    前插1页

    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李振声
    封2页

    《土壤:地球的皮肤》专家评述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