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土壤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土壤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土壤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蔡祖聪

双月刊

0564-3929

actapedo@issas.ac.cn

025-86881237

210008

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

土壤学报/Journal Acta Pedolog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主要刊登土壤科学及相关领域(如植物营养科学、肥料科学、环境科学、国土资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中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前沿问题综述与评论、问题讨论等。为中文(含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核心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信息源数据库》等的来源期刊和《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的收录期刊,该刊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被CA、PЖ、CAB系列及FAO Agris AGRINDEX等收录,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国内外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期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潮土团聚体分布和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郭伟周云鹏陈美淇李丹丹...
    824-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氮肥施用量显著改变团聚体分布、真菌群落组成及生物胶结物质的产生,但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尚不清楚.以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2005-2020年)为研究平台,其包含5个施氮水平:0(F0)、150 kg·hm-2(F1)、190 kg·hm-2(F2)、230 kg·hm-2(F3)和270 kg·hm-2(F4),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2 000 µm、2 000~250 µm、250~53 µm和<53 µm)的影响,以及团聚体组成与生物胶结物质(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土壤真菌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分布和真菌群落组成分为显著不同的3组,分别为F0、F1和F2以及F3和F4,其中,(1)F1和F2 处理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最高,同时大于2 000 µm团聚体的质量比例显著增加,并与拟棘壳孢属(Pyrenochaetopsis)富集有关;(2)F1和F2、F3 和F4 处理均表现为2 000~250 µm团聚体的质量比例增加,而小于53 µm粉黏粒质量比例显著降低,2 000~250 µm团聚体的质量比例增加主要与易提取球囊霉素和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比值(EE-GRSP/T-GRSP)以及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EE-GRSP)显著正相关,而与亚隔孢壳属(Didymella)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相对丰度显著负相关;小于53 µm粉黏粒质量比例显著降低主要与被孢霉属(Mortierella)、白腐菌属(Phlebia)、黑孢壳属(Melanospora)、Fusicolla、柄孢壳属(Podospora)和亚隔孢壳属(Didymella)相对丰度显著正相关,而与 EE-GRSP 和/或支顶孢属(Acremonium)、柱霉属(Scytalidium)、外瓶霉属(Exophiala)、EE-GRSP/T-GRSP、MBC显著负相关.因此,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异程度受氮肥施用水平影响.本研究条件下,150 kg·hm-2和190 kg·hm-2施氮水平下的团聚体稳定性超过230 kg·hm-2和270 kg·hm-2施氮水平,与不同施氮量下真菌群落组成及其胶结物质变化显著相关.

    长期试验施氮水平团聚体稳定性生物胶结物质真菌群落

    绿肥介导的土壤代谢物-微生物变化缓解草莓自毒并增产提质

    郭俏肖莉李进孙晨瑜...
    836-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禾本科绿肥对设施大棚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机制,于 2017-2021 年选取玉米、高粱和高丹草绿肥进行还田试验,设置休闲农田-草莓、玉米-草莓、高粱-草莓和高丹草-草莓4个处理,测定草莓盛果期的植株生长及生理指标、果实产量及品质、土壤化学特征、细菌群落结构及代谢组.结果表明,不同绿肥处理均促进后茬草莓生长、产量形成及品质提高.其中,玉米绿肥的效果最为明显,该处理下草莓植株干重、根表面积、根长、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根系活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较休闲对照显著增加53.4%、34.4%、40.0%、21.0%、94.7%、36.0%和7.8%.同时,玉米绿肥处理下果实单株产量、总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4.6%、13.9%、14.4%和12.8%.此外,玉米绿肥处理下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均显著增加.绿肥介导了草莓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增加,有益细菌如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贪噬菌属(Variovorax)和鞘氨醇杆菌属(Pedobacter)显著富集.绿肥对有益细菌的招募可能与之介导的土壤中糖类代谢物(如山梨糖、甘露糖和果糖)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有关,而脂类代谢物(如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相对丰度的显著降低缓解了草莓自毒作用.因此,禾本科绿肥引起土壤特定代谢物变化通过招募有益菌并缓解自毒作用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以玉米为主的禾本科绿肥适用于设施大棚草莓生产.

    草莓禾本科绿肥细菌群落结构代谢组

    土壤真菌群落和潜在功能对施加外源Bt毒素的响应

    李玉洁葛蕾胡聪王璐瑶...
    848-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植物和Bt重组菌生物农药释放的Bt毒素是一类具有生物毒性的潜在环境外源污染物,Bt毒素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是转基因植物和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安全风险评价的重要内容,但是外源Bt毒素对土壤真菌群落和潜在功能的影响还不清楚.以施加不同浓度Bt毒素处理土壤和未施加Bt毒素对照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Bt毒素在土壤中的持留动态;同时采用真菌 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施加Bt毒素对土壤真菌群落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t毒素施加量和培养时间均可以显著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且随着Bt毒素施加量增加和土壤培养时间延长,土壤真菌群落差异性逐渐变大.施加Bt毒素提高了土壤真菌群落香农指数和关联网络的负相关性比例及模块数,因而没有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上述结果表明,评估 Bt 毒素的环境行为及微生态效应要关注 Bt毒素施加量及其长期影响.随着Bt毒素施加量增加,Phymatotrichopsis、Homalogastra、Geosmithia和Apiotrichum等真菌以及参与蛋白质降解、碳素代谢和磷素代谢的功能基因编码酶相对丰度显著升高,推测上述真菌物种和潜在功能参与了 Bt毒素在土壤中的降解和转化过程.研究结果为转Bt基因植物、Bt重组菌生物农药以及Bt毒素的生态安全风险评价提供了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Bt毒素转Bt基因植物Bt菌生物农药群落多样性生物安全风险评价

    基于Meta分析研究毛竹入侵致土壤pH提升及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施宇森王杉杉方伟郑梦琦...
    862-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诸多研究发现毛竹入侵周围林分提高土壤pH,但未见统计性描述报道.为此,本研究将通过大数据分析证实此现象的普遍性以及探究伴随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变化.本研究收录包含毛竹入侵有关土壤pH变化的 42 篇文献总计 101 组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进行深入探讨.在研究土壤养分变化时,本文还结合了团队采集的 12 个毛竹入侵带的样地数据总计 92 个样品 18 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的数据组中,84.9%的土壤在经过毛竹入侵后其pH有不同幅度的提升,说明毛竹入侵周围林分普遍提高土壤 pH;土壤 pH 增加幅度随入侵阶段、毛竹纯林时间增加而增加,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入侵针叶林致土壤 pH 增加的幅度高于阔叶林.入侵的毛竹纯林与原生林相比,总体上显著降低(P<0.05)了土壤全氮(-15.9%)、硝态氮(-21.7%)、全碳(-2.0%),却增加(P<0.05)了土壤有效磷(+54.9%)、铵态氮(+14.7%)和碱解氮(+8.2%).对 27 篇包含微生物数据的文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表明毛竹入侵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P<0.05)了放线菌门相对丰度(+25.86%),而降低(P<0.05)了酸杆菌门(-15.49%)、浮霉菌门(-26.66%)、拟杆菌门(-22.58%)的相对丰度.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证明毛竹入侵周围林分提高土壤pH为普遍自然现象,结合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指标的变化推测了导致土壤pH提升的可能机制,毛竹入侵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表明入侵对土壤微生物具有正反馈效应.

    Meta分析毛竹入侵土壤pH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学报》征稿简则

    《土壤学报》编辑委员会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