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特殊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特殊钢
特殊钢

汪学瑶

双月刊

1003-8620

tsg-mag@hs-mail.hb.cninfo.net

0714-6297386,6297313

435001

湖北省黄石市黄石大道316号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特殊钢/Journal Special Stee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特殊钢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它主要宣传国家特钢生产、科技政策、报导特钢研究成果、交流推广先进工艺技术、传递国内外特殊钢经济信息。它是我国冶金类中文核心期刊,是国内外著名数据统计和收录用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间包等离子体加热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李京社王存陈永峰杨树峰...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钢铁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形势下,借助智能装备驱动钢铁产业向绿色高端化发展,有望实现钢铁生产组织的最优化.连铸中间包实现恒温、低过热度浇铸可有效改善钢材质量,为此发展中间包加热技术十分必要.针对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中间包等离子体加热技术的相关热点问题,系统阐述了其加热原理和设备特点,介绍了等离子体加热技术国内外设备、冶金功能研发以及应用进展状况,重点分析了等离子体加热技术对中间包内钢液流场、温度场、夹杂物去除、钢液化学成分的影响,以及实际应用冶金效果.基于对等离子体加热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深入认知,探讨了国内自主研发新型中空石墨电极加热过程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进一步提高其冶金效果的途径.分析表明,国内自主研发的中空石墨电极等离子体加热装置,更好的适配了国内钢铁行业变革需求,是解决浇铸钢水过热度不稳定、钢水洁净度水平低和钢水组织成分不均匀问题的有效途径,补齐精准定位"一键加热"中间包的智能化短板.

    连铸中间包等离子体加热流场温度场夹杂物去除

    镍基高温合金U720Li在750℃不同氧化阶段的恒温氧化行为

    秦墨周赵广迪武金江赵媛媛...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空发动机涡轮盘服役温度的不断升高,对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U720Li合金是一种具有较高承温能力的涡轮盘用镍基高温合金,其长期服役温度高达750℃.阐明该合金在服役温度下的氧化行为,对延长涡轮盘的服役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静态增重法测定了锻态U720Li合金在750℃的氧化动力学曲线,用XRD、SEM-EDS等手段分析了不同氧化阶段的氧化膜形貌、结构及元素分布.结果表明,U720Li合金在其服役温度下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在750℃的恒温氧化动力学曲线大致遵循立方规律,达到了完全抗氧化级别.分析认为,U720Li合金在氧化初期生成了疏松的γ-Cr2O3,随着氧化的进行,γ-Cr2O3层不断剥落,氧化膜变得更加连续致密并形成复杂多层结构,且在氧化膜附近基体内形成γ´贫化层.在稳定氧化阶段,氧化膜更加连续致密并形成规整的双层结构,包括致密的α-Cr2O3外氧化层和α-Al2O3内氧化层.连续致密的α-Cr2O3和α-Al2O3层的形成能够有效阻止氧的内扩散及合金元素的外扩散,保障了U720Li合金的优异抗氧化性能.

    U720Li合金氧化行为氧化膜γ´贫化层服役温度

    N含量对S32750双相不锈钢中二次奥氏体析出行为的影响

    吴晓涵宋志刚何建国丰涵...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行业对双相不锈钢品质及性能要求的提升,二次奥氏体已经成为影响S32750双相不锈钢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二次奥氏体是"温度-冷却速率"共同作用的一种亚稳态产物,与铁素体相呈近K-S或N-W位向关系,且对N有富集作用,可按形貌将其分为针状二次奥氏体和孤岛状二次奥氏体.研究了N含量对二次奥氏体析出行为的影响.通过制备w[N]为0.02%、0.09%和0.17%的试验钢,并借助热模拟及EBSD检测可知,随着N含量增加,二次奥氏体由弯曲羽毛状向板条形针状转变,且奥氏体相的整体比例增加.经计算可知,奥氏体相的析出方式与本征吉布斯自由能相关,即受到成分与试验温度的影响.

    双相不锈钢二次奥氏体N含量析出行为形核驱动力

    8.8级非调紧固件用10B21盘条研究与开发

    孔祥伟白云张剑锋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转炉→精炼炉→真空脱气→方坯连铸→加热→粗轧→中轧→精轧→减定径→吐丝→XDWP(Xingcheng Direct Water Patenting)冷却→斯太尔摩风冷冷却的方式试验生产基于10B21钢的8.8级非调紧固件用热轧盘条.通过控制减定径温度为813℃,吐丝温度为828℃,斯太尔摩辊道速率设置为0.75 m/s,在连续经过XDWP冷却和斯太尔摩风冷后获得的热轧盘条抗拉强度达到680 MPa,断后伸长率为23.6%,断面收缩率为75%,力学性能完全满足GB/T 29087―2012的要求.且经过1/4冷顶锻和25%的大减面率拉拔试验,其结果满足紧固件用户使用要求.

    8.8级非调紧固件10B21钢XDWP贝氏体

    超低温压力容器用9Ni钢的冶炼生产实践

    张天舒黄治成迟云广杨建...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某钢厂采用120 t转炉→LF炉→扒渣/捞渣→LF炉→VD炉→板坯连铸工艺生产超低温压力容器用9Ni钢的冶炼实践情况,采用转炉+LF炉脱碳脱磷工艺,控制转炉出钢w[P]≤0.009%、w[C]≤0.05%,炉后平均脱P率74.3%,平均脱碳率51.2%,生产过程中,P的控制难度相比C的控制难度大.采用扒渣工艺下钢水的平均返磷率为16.89%,而捞渣工艺下钢水的平均返磷率为22.61%,扒渣工艺下钢水的返磷率低,但生产节奏长15~20 min,钢水量损失平均增加3.1 t/炉.镍板由转炉废钢槽加入调整为全部由LF炉加入后,Ni平均收得率提高了3.74%.通过对生产工艺的优化,中间包钢水P、S、N、T.O、C满足内控要求,钢水纯净度高,铸坯低倍中心偏析达到C类1.0~1.5级,表面质量良好,轧制钢板在-196℃下性能优良.

    9Ni钢脱磷脱碳扒渣捞渣

    关于认准《特殊钢》网址、防范假冒网站的声明

    《特殊钢》编辑部
    32页

    IN718镍基高温合金熔体脱氮和TiN析出热力学研究

    罗小雨郭靖郭汉杰李泽友...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氮含量可控制TiN夹杂物生成,从而提高镍基高温合金冶金质量和综合性能.通过比较镍基和铁基金属液中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和合金元素对N、Ti活度相互作用系数的差别,指出镍基和铁基中两套不同的热力学数据,二者不能混用.以目前已有的镍基高温合金的热力学参数建立了IN718合金脱氮热力学模型,得出在满足其他冶炼条件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温度和提高真空度以降低氮气分压是降低合金液中氮含量的直接手段,以及不同合金元素加入对脱氮的不同影响.同时,建立TiN析出的热力学模型以及偏析模型,计算结果得出,在IN718的生产温度1 450℃条件下,控制合金液中的w[N]在43.69×10-6以下,凝固过程中溶质元素N、Ti在液相中富集TiN析出,计算析出温度为1 468 K,此时固相分率fs为0.829.若要控制固相分率fs分别在90%或95%以上才会析出TiN夹杂物,w[N]需分别控制在25.00×10-6和15.00×10-6以下.

    镍基高温合金脱氮TiN析出热力学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转炉石灰加入量计算模型

    陈君苏春阳姜亚清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铁水条件和钢水要求准确计算石灰加入量,避免熔剂浪费是转炉炼钢的重要要求之一.然而,由于转炉生产节奏快,影响因素多,很难精准地确定石灰加入量.为了准确计算转炉石灰加入量,避免石灰浪费,建立了机理模型、分类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于计算转炉石灰加入量.三种模型相比,纯粹的机理模型计算精度很低,难以直接应用到现场生产中.基于机理模型优化的分类模型,仅有60%的炉次差值在500 kg/炉以内.利用SPSS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了石灰加入量和其他参数之间的关系WLime=4 147.24×wTSi+529.67×wTC+60.20×Wqf+0.405×VO-1 833.95,验证结果表明,93%的炉次计算差值在400 kg/炉以内,77%的炉次计算差值在300 kg/炉以内,基本能够满足现场使用的要求,模型应用在现场后,石灰加入量得到有效的降低.

    转炉石灰机理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精度

    含钛焊丝钢水口结瘤原因分析及改进

    周健李强赵家七张康晖...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含钛焊丝钢SJ-60连铸过程中水口结瘤问题,通过XRF、XRD和SEM等手段,分析水口结瘤物的元素含量、物相组成及界面反应.结果发现,水口内壁因脱碳反应而变得粗糙多孔,导致高熔点物相易于侵入;此外,精炼过程喂钙处理和耐材侵蚀,会使钢液生成大量CaTiO3和MgAl2O4,二者在水口内壁沉积是导致水口结瘤的主要原因.实践表明,采用低钛低铝硅铁替代普通硅铁,将钢中w[Al]由 0.008 0%~0.009 5%降低至 0.005 0%~0.006 5%,有利于减少钢中Al2O3夹杂物含量;取消精炼钙处理,将钢中w[Ca]由>0.001 4%降低至<0.000 5%,有利于减少钢中CaTiO3夹杂物含量;将萤石用量由0.8~1.0 kg/t降低至0.3~0.5 kg/t,减轻耐材侵蚀,渣中w(MgO)由>10%降低至<5%,有利于减少钢中MgAl2O4夹杂物含量.通过以上措施,有效解决了CaTiO3和MgAl2O4引起的水口结瘤问题,连浇炉数由4~5炉提高至12炉以上.

    含钛焊丝钢水口结瘤CaTiO3MgAl2O4TiN

    不同钢包底吹氩模式对钢液精炼效果的影响

    杨风国王晓英周明星郑冰...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80 t双孔底吹氩钢包为研究对象,对6种钢包底吹氩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试验与当前采用的吹氩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钢液的混匀时间随吹氩量的增加而减少,吹氩量一定时,差流量吹氩模式对钢液的搅拌强于等流量吹氩模式.(2)不同的钢包底吹氩模式,渣眼形成的位置不同,渣眼面积也不同.总流量一定时,差流量吹氩模式钢液面最大流速大于等流量吹氩模式,易发生钢液卷渣.(3)差流量吹氩模式渣线处渣层厚度的波动大于等流量吹氩模式,且流量差值越大,波动越剧烈.(4)差流量吹氩模式通过"强-弱"流股的配合,进一步强化了钢包底吹氩的钢液精炼效果.工业试验表明,采取等流量吹氩模式(500 L/min—500 L/min),钢中的较大夹杂物的数目明显多于差流量吹氩模式(400 L/min—600 L/min).

    钢包吹氩数值模拟混匀时间渣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