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特殊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特殊钢
特殊钢

汪学瑶

双月刊

1003-8620

tsg-mag@hs-mail.hb.cninfo.net

0714-6297386,6297313

435001

湖北省黄石市黄石大道316号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特殊钢/Journal Special Stee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特殊钢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它主要宣传国家特钢生产、科技政策、报导特钢研究成果、交流推广先进工艺技术、传递国内外特殊钢经济信息。它是我国冶金类中文核心期刊,是国内外著名数据统计和收录用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Cr16Co5Ni2MoWVNbN耐热钢球座模锻成型工艺模拟与试验验证

    梅飞强赵吉庆闫磊王云海...
    1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热压缩模拟实验研究了1Cr16Co5Ni2MoWVNbN耐热钢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通过Deform 3D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应变速率和坯料尺寸对1Cr16Co5Ni2MoWVNbN 耐热钢球座模锻成型工艺的影响.热压缩试验结果表明,1Cr16Co5Ni2MoWVNbN 耐热钢发生动态再结晶、混晶现象不明显的临界变形量约为20%,增大应变速率有利于在小变形量下,获得更加均匀的组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提高,模锻件最小变形区域的等效应变与等效应力均增加,随着坯料直径增加,模锻件最小变形区的等效应变下降,等效应力先降低后提高.应变速率为0.1 s-1时,坯料直径ϕ60 mm~ϕ65 mm,最小变形区域工程应变可达到20%以上,且具有较好的锻造成型性.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设计了直径ϕ60 mm、高度74 mm的坯料,以0.1 s-1的应变速率进行模锻验证试验,试制出的锻件成型好、组织与硬度均匀,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合理与可行性.

    1Cr16Co5Ni2MoWVNbN耐热钢数值模拟模锻成型Deform3D软件动态再结晶

    关于认准《特殊钢》网址、防范假冒网站的声明

    《特殊钢》编辑部
    138页

    热处理工艺对140ksi等级In718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张宏李旭陈华唐琴...
    139-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140 ksi等级In718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固溶温度采用1 023、1 030、1 050℃三个温度,时效温度采用760、780、800℃三个温度,交叉试验共9组试验数据.然后对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后的合金试样进行室温拉伸、-60℃夏比V型冲击、硬度、晶粒组织等指标进行测试,并对断口组织和析出相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固溶温度升高,In718合金强度降低、塑韧性升高,晶粒尺寸增大、δ相量减小;相同固溶温度下,随时效温度升高,In718合金强度降低、塑韧性升高,时效温度对晶粒尺寸无影响,γ″相的形貌由颗粒状、球状逐渐粗化为针状,γ″相数量也呈现减小趋势.其中,在1 023℃固溶处理和760℃时效处理后合金的综合性能最佳,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塑性、冲击韧性等指标匹配达到最好水平.

    热处理工艺In718合金组织性能析出相

    加热温度对高钒高速钢中M2C碳化物分解转变行为的影响

    曹玉龙张赛康汪秀秀马崇圣...
    146-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高耐磨性的需要,设计了一种W3Mo4Cr5V6高钒高速钢,利用SEM、EMPA等手段对该钢高温加热过程亚稳态M2C碳化物的分解转变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晶碳化物M2C在高温加热过程会发生M2C+γ-Fe→M6C+MC+M7C3的转变,在富Mo、W的M2C相周围形成了大量富W、Mo的M6C及少量富V的MC和富Cr的M7C3.随着温度由950℃增至1 150℃,M2C高温转变逐渐趋于完全,且纤维状M2C比层片状M2C更易分解转变,最终,由呈断续网状分布于奥氏体晶界的层片或纤维状形貌向零星分布于晶界的颗粒状形貌过渡,可有效减少网状碳化物对晶界的危害.研究可为高速钢中晶界碳化物成分、形态控制及其热加工、热处理过程温度与时间等参数选择提供有效参考.

    高速钢电渣重熔M2C碳化物高温转变成分分析

    LB/M复相热处理工艺对冷作模具钢DC53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袁志钟陈露张伯承刘海明...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预淬火温度的QTA(Quenching-Tempering-Austempering)复相热处理工艺(Q为1 030℃,30 min;T为520℃,2 h;A为250℃,3 h)对冷作模具钢DC53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淬火-回火(Quenching-Tempering,QT)热处理工艺(Q为1 030℃,30 min;T为520℃,2 h)进行对比.结果表明,QT工艺得到的组织以回火马氏体为主;QTA工艺可以得到下贝氏体/马氏体(Lower Bainite/Martensite,LB/M)为主的复相组织,这些复相对原奥氏体晶粒的分割产生的细晶强化作用部分抵消了LB和残余奥氏体(AR)的弱化作用,并且,这些复杂的微观组织极大提升了DC53钢的冲击韧性;当QTA的预淬温度为100℃时,其硬度仅比QT工艺低1.4HRC,但是冲击吸收能量却是QT工艺的2.44倍.因此,优化的QTA工艺可以得到较高的强韧综合性能.

    冷作模具钢DC53热处理微观组织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