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特殊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特殊钢
特殊钢

汪学瑶

双月刊

1003-8620

tsg-mag@hs-mail.hb.cninfo.net

0714-6297386,6297313

435001

湖北省黄石市黄石大道316号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特殊钢/Journal Special Stee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特殊钢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它主要宣传国家特钢生产、科技政策、报导特钢研究成果、交流推广先进工艺技术、传递国内外特殊钢经济信息。它是我国冶金类中文核心期刊,是国内外著名数据统计和收录用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帘线钢XLX72 A中氧化物夹杂的演变解析与去除

    杨建华巨银军杨俊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φ0.175 mm及以下规格细丝帘线钢夹杂物演变控制与去除问题,通过采用Si-Mn脱氧、造碱度为0.7~1.0的精炼顶渣和30 min以上的软吹等过程工艺,对帘线钢中的夹杂物进行转变控制和去除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LF精炼过程钢中夹杂物数量不断增加,软吹过程中,夹杂物数量先快速减少,软吹到30 min时减少到了2~3个/mm2,继续软吹时夹杂物数量略有增加;而LF精炼和软吹过程钢中的氮含量不断增加,全氧含量不断下降,上连铸时钢中的氮含量为0.003 4%~0.003 8%,全氧含量为0.001 2%~0.001 4%,最终得到夹杂物数量不超过3个/mm2,钢水上连铸时氧化物夹杂尺寸<10 μm,且没有氮化钛(TiN)夹杂和纯Al2O3夹杂或高Al2O3含量的夹杂,完全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帘线钢脱氧低碱度夹杂物软吹

    高钼含量镍基合金低成本非真空感应炉冶炼

    王树财郭京吴智龙韩魁...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镍基合金生产平台,研究了"30 t非真空感应炉-炉外精炼-电渣重熔"工艺代替传统高成本工艺冶炼高钼含量镍基合金的可行性,并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生产效率和成本优势.结果表明,采用30 t非真空感应炉熔炼钢水,VOD吹氧脱碳后抽真空至67 Pa以下脱气冶炼工艺方案,成功实现了高钼含量镍基合金N06625、N10276产品的冶炼.电渣后的钢锭生产为204 mm锻材产品,化学成分、非金属夹杂物均满足行业标准要求,进一步提高了高钼镍基合金的生产保障及成本控制能力.

    镍基合金非真空感应炉VOD电渣重熔低成本冶炼

    高拉速薄板坯保护渣剪切变稀行为和表面性质

    马少晨袁志鹏张彩军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钢厂高拉速薄板坯连铸工艺为研究对象,工艺参数拉速为5.5 m/min、浇注温度1 544 ℃、结晶器水压15.6 Pa、冷却水温度39.1 ℃以及结晶器倒锥度7.5 mm等.现场连铸生产过程中发现,拉速提高后卷渣风险加剧和铸坯黏结报警频发,传统保护渣和仅具有剪切变稀性质的非牛顿流体保护渣均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现场用中碳钢保护渣为原始保护渣,加入氧化镁和碳化硅等添加剂,制备出一种既具有较强剪切变稀特性又具有较高表面张力的新型保护渣.采用旋转圆筒法等方法对保护渣的剪切变稀性质、表面性质和微观结构进行检测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碳化硅含量的增加,保护渣的剪切变稀性质、接触角、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碳氧键和碳硅键的含量升高,分子聚合度增大.当碳化硅含量为0.98%时,剪切变稀性质最强,接触角、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最大.这可以满足在不同剪切速率下对保护渣黏度的要求,从而有效降低卷渣风险,同时抑制黏结漏钢事故的发生.

    保护渣剪切变稀座滴法表面张力微观结构

    1 000~2 200 mm宽板坯连铸机结晶器流场优化与应用

    王玉平吴健博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某厂超低碳钢连铸过程中出现偏流、跳棒及水口堵现象,通过对中间包透气上水口、塞棒和浸入式水口等连铸功能耐材进行改进,将透气上水口改用特殊的弥散式透气材质,吹入的氩气气泡沿水口内壁形成均匀的气幕,表面气孔率较改进前提高5.2%,防止了夹杂物在水口内壁蓄积,缓解水口堵;将塞棒棒头由中心部位的吹氩孔由1个改为6个,实现360°均匀吹入氩气,减少棒头夹杂物蓄积;将浸入式水口改用无碳,低铝,高硅内衬,改变水口内壁材质,防止浸入式水口堵塞.改进后耐材在超低碳钢上推广应用,使得每浇次跳棒次数减少0.83次、降幅31.8%,水口堵造成的在线更换浸入水口频次减少了0.38支、降幅41.3%,稳定结晶器液面控制精度,提升冷轧卷夹杂合格率0.238%,并提高了单中间包连浇炉数0.53炉、增幅8%,使1 000~2 200 mm宽板坯连铸机结晶器流场得以优化.

    宽板坯连铸结晶器浸入式水口塞棒液面控制夹杂

    1Cr13不锈钢连铸保护渣成分设计

    朱立光宋磊王杏娟曲硕...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生产1Cr13不锈钢的过程中,铸坯出现了严重的纵裂漏钢及横向凹陷.利用FactSage8.2热力学软件计算三元以及四元相图对保护渣成分进行设计,同时,计算1Cr13不锈钢的凝固特性,由于该钢属于包晶钢,在凝固过程中会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从而在坯壳薄弱处产生纵裂.为了避免初生坯壳不均匀引起的凹陷和纵裂,应适当提高保护渣碱度、改善保护渣结晶性能,并提升保护渣控制传热能力.新型保护渣碱度为1.5,渣成分为 w[MgO]6%,w[Li2O]2%,w[Al2O3]16%,w[Na2O]8%,w[B2O3]3%,w[CaF2]10%.1Cr13不锈钢原渣熔点为1 155 ℃,定温黏度为0.442 Pa·s、转折温度1 140 ℃,新型保护渣熔点为1 120 ℃,黏度为0.304 Pa·s,转折温度为1 171 ℃,结晶温度为1 270 ℃.实际生产后,铸坯表面质量明显改善.

    纵向裂纹横向凹陷1Cr13不锈钢保护渣黏度

    固溶温度对GH4163合金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李晴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调控固溶温度,探究不同固溶温度下GH4163合金的显微组织、室温及高温拉伸性能的变化规律.原始态样品显微组织为变形组织,晶界不连续,碳化物呈偏聚条带状分布;当固溶温度为1 000 ℃时,晶粒晶界清晰,晶粒发生不完全再结晶,碳化物条带状偏聚现象明显改善;当固溶温度为1 050 ℃时,晶粒长大缓慢;当固溶温度为1 080 ℃时,条带状分布的碳化物明显减少,晶粒开始迅速长大.GH4163合金的室温屈服强度与晶粒尺寸满足霍尔佩奇关系σy=413.1+1 578.7d-1/2;随固溶温度升高,合金高温抗拉强度无明显降低;室温塑性及高温塑性均先增加后降低,当固溶温度为1 080 ℃时,合金展现出最优异的伸长率.

    GH4163合金固溶温度显微组织拉伸性能

    关于认准《特殊钢》网址、防范假冒网站的声明

    《特殊钢》编辑部
    101页

    GH4706合金涡轮盘锻件不同部位的组织及高温力学性能

    徐烨玲王冲侯翔益黄嘉良...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GH4706涡轮盘不同部位的组织及高温力学性能差异性,基于典型服役性能要求,开展了400、500、600、650 ℃条件下的高温拉伸,400、500、600 ℃条件下的高温低周疲劳和650 ℃/690 MPa、600 ℃/700 MPa的高温持久寿命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轮毂、辐板及轮缘位置的晶粒组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轮毂晶粒度为4级(平均晶粒尺寸为84 μm),辐板晶粒度为3级(平均晶粒尺寸为120 μm),轮缘晶粒度为2级(平均晶粒尺寸为183 μm).不同部位试样的γ'-γ"复合相均以球状弥散析出.轮毂和辐板位置的η相呈长针状,尺寸较大,且与晶界平行分布;轮缘部位的η相呈短棒状析出,尺寸较小,在晶界的排列比较分散.不同位置的高温拉伸强度无明显差异,轮毂部位的低周疲劳性能最优(4 363循环周次),而轮缘部位的高温拉伸塑性和持久寿命最优(1 259 h).GH4706涡轮盘锻件不同部位的组织差异性对其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

    GH4706合金涡轮盘晶粒度高温力学性能

    淬火温度对M6C强化2 200 MPa级超高强度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唐远寿张十庆李方何钦生...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40CrNi2Si2MoV马氏体钢中大尺寸碳化物存在会影响其力学性能,通过成分设计优化和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强韧性.研究了M6C碳化物在不同淬火温度(860~1 150 ℃)下对超高强度钢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并通过SEM、TEM等表征方法对M6C颗粒尺寸、数量及成分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尺寸M6C颗粒使超高强度钢韧性降低,880 ℃淬火试样中的M6C颗粒尺寸较大(~400 nm),容易在大尺寸M6C周围造成应力集中,减弱了基体与M6C碳化物的结合力,易在M6C碳化物周围萌生裂纹,致使材料发生断裂.随着淬火温度升高,试验钢中M6C颗粒尺寸减小、数量降低,且提升了 M6C颗粒中Si的浓度,M(Fe、Mo、Ni、Co)6C中原子被Si取代,提升了M6C碳化物的稳定性;1 050 ℃淬火温度试验钢中M6C颗粒尺寸为25 nm,同时抑制原始奥氏体晶粒(8.5 μm)长大,试验钢抗拉强度为2 227 MPa,伸长率为7.0%,实现良好的强韧性匹配.

    40CrNi2Si2MoV马氏体钢M6C淬火温度力学性能晶粒尺寸

    40Cr13塑料模具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

    苏蒙蒙陈炜唐佳丽钟亮美...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对制定钢的热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热膨胀法开展了40Cr13模具钢不同冷却速率(0.5~20 ℃/s)连续冷却相变曲线的测定,利用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仪分别对不同冷速下相变后的材料组织形貌和维氏硬度进行检测分析,在高温共聚焦激光显微镜(HTCLSM)下对其相变行为进行原位观察,结果表明,40Cr13模具钢的临界转变点Ac1为836 ℃,Ac3为903 ℃;在0.5~20 ℃/s的冷却速率范围内均出现马氏体相变,随着冷速增加,钢中碳化物的分布更加均匀.当冷速由0.5 ℃/s增大到3 ℃/s时,样品平均硬度值由417 HV提高到550 HV,随着冷速继续增加,样品平均硬度值最终稳定在560~580 HV.对冷却速率(v)和维氏硬度(Hv)、进行拟合,拟合公式为Hv=564.49-185.78/exp(v-1.88).当冷却速率为3 ℃/s时,HTCLSM下观察到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为214.5 ℃,随着温度降低马氏体数量增加,马氏体板条沿不同方向生长,且同方向的板条厚度减小.

    塑料模具钢40Cr13连续冷却转变曲线高温激光共聚焦马氏体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