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探索与争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探索与争鸣
探索与争鸣

秦维宪

月刊

1004-2229

tsyzm@sssa.org.cn

021-53060418

200020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社联大楼

探索与争鸣/Journal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以贯彻“双百”方针为宗旨,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争鸣。办刊方针:坚持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理论评析,倡导有新意、高质量的学术争鸣,追求体现在深厚学术功底上的思想性的办刊风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理论关联及合流

    林红
    14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是两种足以重组政治结构、重置权力关系的激进思潮.前者在其概念形成之时便与国家建构联系在一起,是推动现代国家形成的意识形态力量;后者的出现要晚近得多,是一种国家内部因大众不满而形成的政治表达,反映了中下阶层的利益与价值取向.进入21世纪以后,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在西方出现了日渐清晰的合流之势.尽管前者强调民族主权的排他性占有,后者追求人民主权的决定性地位,但是人民的多义性和民族的政治化建立了二者核心范畴的对接关系.作为极具号召力的大众政治思潮,民族主义追求我族与他族的内外区分,民粹主义强调精英与民众的上下区分,由于动员话语的关联、对抗目标的合一和政治光谱的趋同,两种思潮的动员结构出现了纵横交叉.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最终合流,本质上是两种历史路径不同的政治思潮通过核心范畴对接、动员结构重叠而实现的结果.这一合流强化了极端右翼的意识形态力量,增强了反建制力量挑战和变革既有政治秩序的能力.

    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人民主权民族国家意识形态

    从网络社会到平台社会——传播结构的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

    沈国麟易若彤
    15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会由网络社会向平台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全球传播网络结构经历了从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的转变,形成了全新的社会形态.具体而言,在技术层面,在全球范围内连接更多节点的诉求促成了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对社会结构和形态产生影响;在资本层面,以获利为动力,互联网对社会经济制度和资本运作形态进行了再结构,从信息资本主义发展到平台资本主义.传播结构变化在组织形态和权力结构两个方面反映出"从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的社会规律和特征.同时,这两种状态在相互博弈中可能会使未来全球传播结构出现新生态和新趋势.

    网络社会平台社会去中心化再中心化数字平台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世界中国学"

    褚艳红
    166-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外关于"中国"的解读存在差异.当前国际社会格局的转变与当代中国的崛起,日益凸显出西方中国学既往研究范式在解读中国时的效用困境.世界中国学倡导深入践行"批评的中国学"研究,以区域研究为方法路径,通过"深读"的文本分析与"躬行"的经验研究与世界共议"何为中国".世界中国学以文明比较的视野,关注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中"人"的丰富内涵,呈现出"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理念.在此范式转变的过程中,中国从西方理论的消费者逐步转变为全球范围内中国研究的主体与中国道理的讲述者,并在此过程中期冀形成本土立场与全球眼光兼具的中国知识,助益人类文明互鉴与发展.

    世界中国学世界之问批评的中国学以人为中心

    Abstracts

    177-180页

    《探索与争鸣》第六届(2024)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公告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
    封4页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