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探索与争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探索与争鸣
探索与争鸣

秦维宪

月刊

1004-2229

tsyzm@sssa.org.cn

021-53060418

200020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社联大楼

探索与争鸣/Journal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以贯彻“双百”方针为宗旨,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争鸣。办刊方针:坚持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理论评析,倡导有新意、高质量的学术争鸣,追求体现在深厚学术功底上的思想性的办刊风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慧司法时代的"类案"何以裁断——基于类比论证型式的分析

    王彬
    12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案同判的关键是相似性判断的证成,这需要借助类比论证来实现。运用论证型式解析类案判断,相似性判断可被分解为数量相似性、相关相似性和决定相似性,分别对应"哪里相似""何种相似""为何相似"的批判性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可通过量化计算的方式对案例的相似度进行精确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类案的智能推送。而无论是相关相似性还是决定相似性的判断,均需借助法官的价值判断来完成。对此,法律人工智能将价值判断转化为经验判断,能够为法官的类案判断提供参考。但是,其无法代替法官选择类案判断的实质标准。因此,案例系统作为智能工具,在辅助法官进行类案判断时有明确的限度,不能依此消除合理的差异化判决。

    人工智能类比论证型式数量相似性相关相似性决定相似性

    对逆向因果和时间反演对称性的哲学分析

    江怡李然
    14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量子力学理论对经典物理学的突破,重新考量因果关系和时间性迫在眉睫。当定域性不再是构成量子作用的必要条件时,量子纠缠现象对以时空联系为规定性的传统事物本体论产生直接冲击,对以客观事物实在性为基础的现代定域实在论提出挑战。由于传统本体论无法解释微观世界,量子力学也无法解释宏观世界,逆向因果论就成为第三条出路。该路径对因果性概念重新作出解释,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时间顺序在因果关系中随之成为一种偶然特征。已有的时间理论将时间概念作为心理方式难以应对量子力学的挑战,而符合我们直觉的因果关系也无从解释量子力学。我们将"时间反演对称性"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时间概念,基于对可能世界的理解,以反事实条件句为前提,对原因和结果的区分不再依赖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当代学者仍难以对逆向因果和时间反演对称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两者应分属不同的解释模型。

    时间反演对称性逆向因果量子力学可能世界

    财政危机、国家能力建设与晚清工业化转型

    李康邓宏图
    154-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核心要义是建立起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型国家,从传统农耕文明走向现代工业文明。晚清政府一方面受制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地权结构和租税制度,农业剩余大部分被地方精英"截留";另一方面在内外冲击的境况下,"厘金财政"和"债务财政"加剧了中央一地方财政二元分离的格局。两者的叠加使晚清政府始终无法摆脱"税收困境",最终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了政治危机。因此,重建国家官僚组织与基层乡村社会的联结模式,革新旧体制下农业产出大多成为地主租金而非国家税收的财政制度,使农业剩余更有效地转化为工业资本积累,成为近现代中国国家能力建设的核心议题。

    财政能力国家能力建设税收困境现代化转型

    从思想传统中寻找变革资源:梁启超与晚清"排苟运动"

    牛嗣修
    169-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排荀运动"是晚清思想史和政治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梁启超不仅是这场运动的发起者,也是运动的组织者、宣传者和总结者。梁启超虽然倡导"排荀",但同时也体现出"尊荀"的一面。"尊荀"与"排荀"交织的思想特点,显示出梁启超基于传统观点和现实变革需求对苟子丰富思想的灵活运用。梁启超的"排荀"最初偏重学术,后转向政治并与反对专制、倡导民权联系起来。流亡日本之后,他在西方启蒙思想基础上深化了对专制制度的认识,开启了对专制思想的直接批判,由此"排荀运动"完成其使命而结束。梁启超借"排荀"以促进社会改革,是对传统思想资源的批判性利用和创新性发展,展现了其思想探索的丰富过程和经由学术变革、政治变法以匡时济世的理想。

    梁启超排荀运动尊荀反专制思想传统

    Abstracts

    176-180页

    人物介绍

    封2页

    探索与争鸣第三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会巡礼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