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海洋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海洋学学报
应用海洋学学报

余兴光

季刊

2095-4972

twhxbjb@163.com

0592-2195251

361005

厦门市大学路178号

应用海洋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pplied Oceanograph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性海洋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台湾海峡及其邻区海域(东海、南海)的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环境学、海洋生物与水产学、海洋地质与地震学、海洋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海洋生物、水产、化学、环保、水文、气象、港工、地质、地震等单位和部门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高等院校相应专业的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海岸带国家蓝碳资源价值与类型研究

    冯翠翠龚语嫣叶观琼曾江宁...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重要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本研究梳理了全球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分布、碳封存量和封存价值,并根据经济、科技、蓝碳封存量三个指标对各海岸带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类.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分布最广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美国,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巴西碳埋藏量最高.全球每年蓝碳埋藏价值在碳交易和碳税价格下分别为3.47×109美元和2.35×109美元.中国拥有丰富的海岸带蓝碳资源,生态系统面积排名第10,年封存量排名第21;然而蓝碳自然资源的赋存禀赋与现有碳价格体系下的价值匹配性较差,基于碳交易价格的中国海岸带蓝碳埋藏价值全球排名第 27,基于碳税价格仅排名第39.碳价格低迷将会导致在国际蓝碳交易中处于劣势,中国后续应不断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国具有在蓝碳研究以及修复投入与实践方面的优势,以及贝藻养殖、海洋牧场等特色蓝碳资源,可结合不同类型的蓝碳国家经济科技条件与自然条件制定多元合作策略.

    海洋环境科学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碳达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国际合作

    孟加拉湾南部冷池的极端事件及其机理初析

    冯建杰潘爱军董昌明林新宇...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对比分析了2018 年和2015 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的极端异常事件.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早期出现在5 月,8 月和 9 月强度达到最大,10 月开始减弱,随后逐渐消失.数据显示2018 年和2015 年冷池海表温度距平值分别为-0.55℃和 0.43℃,是 1993-2018 年 26年中冷池降温最强和最弱的年份.2018 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风应力距平值为 0.02 N/m2,而 2015年距平值为-0.01 N/m2.2018 年Ekman抽吸速度距平在冷池区域为正,2015 年为负.经混合层热收支计算得到,造成冷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平流效应,且 2018 年与 2015 年的夏季(6-8 月)降温平流项分别占49.2%和80.7%.冷池极端事件主要发生在6 月,2018 年6 月冷池降温是2015 年的2.76 倍,并且海表净热通量项和平流项的异常对冷池极端事件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海洋水文学冷池西南季风流混合层热收支孟加拉湾

    台风过境期间辽河口滨海湿地水动力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王煜嘉孙振宇赵学凯赵梓宇...
    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FVCOM环流模型,耦合ECMWF背景风场和Jelesnianski台风经验模型形成合成风场,对9711 台风"温妮"过境辽河口区域的水动力进行模拟研究.模型通过在动量方程、湍流方程中加入附加源项来表达盐沼植被对水动力的阻碍作用.使用研究区域实测的潮位、流速、流向等数据对水动力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潮滩盐沼植被对台风过境期间的潮位变化无明显影响,但对流速具有显著的衰减作用,且芦苇对潮流的衰减作用大于盐地碱蓬植被,芦苇区的速度最大衰减率达81.43%.此外,台风路径变化对辽河口湿地海域的增减水及流速影响较大,台风强度越强,局部区域造成的风暴潮增水和流速也相应越大.

    海洋水文学FVCOM参数化台风模型风暴潮盐沼植被

    台湾海峡西侧海湾-岛屿系统影响下的流场年季变化——以南日水道为例

    陈宇林于渟束芳芳蔡鸿泰...
    3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台湾海峡地理位置独特,西侧海域海湾-岛屿系统普遍发育,显著影响了海域流场分布.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对区域海洋动力环境背景场及其变化的精细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福建莆田南日岛西侧南日水道是连通兴化湾与平海湾的主要水道,是区域海洋动力环境的"咽喉"所在,在区域海洋环境保护与科学开发利用中居于至关重要的位置.为了全面认识台湾海峡西侧海湾-岛屿系统影响下区域海洋动力环境背景场的年季变化,本研究利用布放在南日水道的座底观测系统获得的周年海流资料,结合同期气象风场资料,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调和分析、滤波处理和小波变化等手段,研究了南日水道内海流的季节变化规律和驱动余流的动力要素,初步探讨了热带气旋等对海洋动力演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潮流为不正规半日浅海潮流,并具有明显的半月周期,涨潮流大于落潮流,涨潮流主方向为WNW向,落潮流主方向为SE—ESE向.旋转谱结果表明,研究海域以半日潮为主,逆时针能量强于顺时针,惯性周期无明显的谱峰.潮流强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最强,秋季、春季次之,夏季最弱.夏、秋季的余流流速较其他季节明显偏大,表层余流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底层余流全年为北向流.观测点余流主要由风引起,二者有很好的相关性,但频率统计结果显示二者方向不一致,表明余流在地形的作用下发生了转向,其中潮致余流对表层余流贡献较小.小波能量图表明,双台风(热带气旋)期间风和余流均存在1d及6d左右的周期信号,二者密切相关.本研究成果对于区域海洋环保以及海域科学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洋水文学潮流余流年季变化海湾-岛屿系统热带气旋南日水道

    广西钦州湾围垦工程对茅尾海潮汐动力参数的影响

    张敏曾繁如吴航星陆迪文...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部湾茅尾海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兴建有滨海新城和多个港口码头,近年来围垦开发严重.本研究通过建立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系统,分析重要潮汐动力参数,对比研究 1985 年与2020 年间钦州湾围垦和港口建设对当地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围填海和港口工程之后,茅尾海的潮差变化较小,略微增加了0.05 m左右;全日分潮K1、O1及半日分潮M2、S2是影响钦州湾潮汐动力较大的驱动力,围垦后在茅尾海内海地区都略微增加了 0.02~0.03 m,其中K1、O1是影响茅尾海的关键潮汐动力参数,敏感性测试分析表明三墩公路建设、钦州港海岸围垦和核电厂导堤建设对茅尾海潮差增加贡献率大致占60%、20%和 10%;同时,围垦对束窄钦州湾航道具有一定的优化效应,围垦后钦州湾外湾三条水道峰值通量都明显增加,形成航道束水攻沙效果,对通航和维护主航道稳定性具有一定优势.因此,仅从潮汐动力参数变化角度分析,目前的围垦和港口工程迎合了当地河势特征,对潮汐动力场扰动较小,具有优化局部水动力场环境和提升通航安全性作用.

    海洋水文学数值模拟围填海河势稳定性潮汐水动力茅尾海

    东山岛外海表层水温的亚潮频波动初步研究

    李凯贾村陈剑桥许金电...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东山岛外海浮标观测的表层水温(SST)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2016、2017 年夏季东山岛外海表层水温均存在周期为5~8 d的亚潮频波动信号,最大振幅分别为3.1℃和2.1℃.结合卫星遥感SST数据以及风场数据,采用小波分析、交叉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该现象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16 年夏季表层水温中出现的亚潮频波动信号源自短波辐射,表层水温变化滞后短波辐射1 天左右;2017 年夏季的亚潮频波动源自沿岸风应力,表层水温变化滞后沿岸风应力 2 天左右.2016 年和2017 年表层水温出现的亚潮频波动均与台风有关,但信号的来源出现差异是因为2017 年台风过境引起了较强的沿岸风松弛现象,在沿岸风中出现了亚潮频波动信号,沿岸风影响上升流变化,进而引起表层水温的变化;2016 年由于台风过境引起的沿岸风松弛现象较弱,沿岸风中并未出现亚潮频波动信号,而表层水温中的亚潮频波动信号源自短波辐射,这可能与台风引起局地天气系统的变化有关.

    海洋水文学表层水温亚潮频波动上升流东山岛

    基于Sentinel-2A和GF-1B遥感数据的海岸带水产养殖识别方法比较

    董迪王跃魏征曾纪胜...
    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海水产养殖为人类提供优质的动物蛋白,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卫星遥感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海岸带水产养殖的监测,但目前相关的研究聚焦基于单一传感器卫星数据并使用单一信息提取算法而忽略与不同卫星传感器以及处理方法之间的比较.本研究以北莉岛东北部为研究区,基于多光谱Sentinel-2A卫星和高分一号B(GF-1B)卫星数据,分别使用自适应阈值法、支持向量机监督分类法以及多尺度分割面向对象分类法,开展海岸带人工水产养殖区的识别.研究表明,更高空间分辨率的GF-1B卫星对人工水产养殖水网密集区的提取正确率远优于Sentinel-2A卫星;基于高空间分辨率GF-1B卫星,多尺度分割面向对象分类法的正确率最高,为94.65%,优于支持向量机监督分类法的 94.45%和自适应阈值法的 84.62%;自适应阈值法更适用于中等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的水产养殖信息提取,其提取的水产养殖水面的面积与目视解译提取的面积差异小于4%.针对单个养殖池使用情况的业务化监测需使用高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而大范围水产养殖面积的变化分析则可应用中等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

    海洋物理学遥感围海养殖面向对象高分一号Sentinel-2A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的紫菜养殖筏架信息提取方法及应用

    许海蓬高光军杨晖卢霞...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紫菜养殖筏架分布无规律、大小不规则且数量较多,现场测量难度大、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低,不能精确测量出紫菜筏架面积.无人机机动性强、影像空间分辨率高,可在紫菜养殖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连云港海州湾紫菜养殖筏架为研究对象,开展可见光波段在养殖筏架与水体的光谱可区分度研究,基于6 种植被指数,进行自动提取实验,以目视解译结果作为真值,进行精度分析,同时利用不同时相、不同区域的无人机可见光影像,开展方法的普适性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度坐标(green,G)和植被(vegetativen,VEG)指数方法在浅水区和深水区均表现较好,养殖筏架个数识别精度、面积识别精度均超过91.00%.基于此,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开展其他区域自动提取实验,养殖筏架个数识别精度、面积识别精度分别超过93.02%和89.37%.结果验证了无人机可见光影像可以实现紫菜养殖筏架的自动提取,精度基本满足紫菜养殖调查需求.

    海洋物理学无人机可见光紫菜养殖筏架自动提取连云港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和无人机的广西滨海盐沼面积变化监测

    董迪陈蕾邹智垒江瀚笙...
    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滨海盐沼作为重要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在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固碳减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及时准确地监测滨海盐沼分布情况和动态变化,对于科学地管理和保护本地滨海盐沼生态系统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 2019 年和 2021 年多源国产高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结合无人机自主性强、灵活机动、不受云遮挡影响的优势,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滨海盐沼开展遥感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广西 2021 年滨海盐沼总面积为 1 341.40 hm2,其中,北海市、防城港市和钦州市 3 个海滨城市的滨海盐沼面积分别为 1 247.82 hm2、49.73 hm2 和 43.85 hm2.与 2019 年相比,广西 2021 年滨海盐沼总面积减少 108.96 hm2,其中,北海市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面积减少 107.05 hm2,钦州市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面积减少 1.91 hm2,防城港市滨海盐沼面积不变.广西当地对入侵种互花米草的治理卓有成效,互花米草大范围减少,但局部区域的互花米草分布仍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仍需重视对互花米草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海洋物理学盐沼互花米草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无人机遥感广西

    基于MODIS影像的2016-2017年东海赤潮高发期水体时空分布及其气象控制因子分析

    李晨映冯驰梅琨
    95-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东海区域赤潮灾害频发,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本研究基于赤潮暴发年2016-2017 年夏季MODIS影像数据,采用半经验多光谱识别算法对东海夏季赤潮暴发期的水体类型分布特征进行反演.结果表明,赤潮高发期东海水体类型从近岸向开阔海域呈现浑浊水体-赤潮水体-混合水体-干净水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其中,硅藻和甲藻赤潮水体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互演替变化的特征.此外,通过对浙江省近岸的大陈站、石浦站和嵊泗站3 个站点的气象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气温、风速和天空云量对赤潮的生消演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海洋物理学赤潮MODIS影像时空演变水体分类气象因子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