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文学报
天文学报

甘为群

双月刊

0001-5245

twxb@pmo.ac.cn

025-83332133

210008

南京市北京西路2号

天文学报/Journal Acta Astronom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专门发表天体物理、天体力学、天体测量等天文各大分支学科以及天文仪器、天文学史和天文观测新发现等方面的科研成果,进行国际交流,密切反映我国天文学的迅速发展面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吉林天文观测基地光学观测环境及相关研究进展

    康喆牛炳力李振伟孙建南...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基光学天文望远镜是人类探索与研究宇宙的重要手段,对已有地基光学台址的光学观测环境进行监测分析,可以为后期设备针对性改造以及观测者调整观测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对提升地基光学设备的观测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吉林天文观测基地(简称"基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大绥河镇小绥河村南沟约5 km处(东经126.3°,北纬43.8°,海拔高度313 m).基地大气视宁度均值范围约为1.3″-1.4″、天顶附近V波段的天光背景亮度为20.64 mag·arcsec-2、年晴夜数最高可达270余天,具有良好的天文观测条件.吉林天文观测基地于2016年投入运行,现有1.2 m光电望远镜、迷你光电阵列望远镜、大视场光电望远镜阵列、新型多功能阵列结构光电探测平台等多台(套)光电望远镜设备.利用上述设备,主要围绕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精密轨道确定、光电探测新方法以及变源天体的多色测光等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与多家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望远镜:选址天文仪器方法:数据分析技术:测光

    基于数值模拟的大口径高精度射电望远镜台址风障优化设计研究

    何飞龙许谦王娜李琳...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射电望远镜口径增大、观测频率提高,对其指向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望远镜服役于野外台站,台址风扰对天线指向精度的影响在高频段观测时已不能忽略.由于风扰的时变性,现有的抗风方法无法保障大口径高指向精度望远镜在高频段的有效观测时长.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障精确布置改善台址风环境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构建了风障仿真模型,并将仿真结果与风洞实测数据比较,两种孔隙率风障的平均误差分别为3.7%和6.1%,保证了风障模型的可靠性.以新疆奇台射电望远镜(QiTai radio Telescope,QTT)台址为例,基于QTT台址斜坡地形构建了计算域模型,开展单风障不同高度、不同孔隙率的系列风场仿真试验,得到了风障参量与下游挡风效果的关系.基于单风障合理高度和最优孔隙率设置南北风障,仿真结果表明在确定高度下最优孔隙率可以组合,孔隙率0.1-0.1组合的风障挡风效果最优,南方向来风在天线区域可以有效降低75%以上的风速.

    望远镜方法:数值台址风障风场调控

    基于SE-Inception-v3的星系形态分类模型

    孔希阳窦江培
    2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天文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海量的星系图像数据不断产生,能够及时高效地对星系图像进行形态分类对研究星系的形成与演化至关重要.针对传统的星系形态分类模型特征选择困难、分类速度慢、准确率受限等难题,提出一种以Inception-v3神经网络为主干结构,融合压缩激励(Squeeze and Excitation Network,SE)通道注意力机制的星系形态分类模型.该模型在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样本的测试集准确率高达99.37%.旋涡星系、圆形星系、中间星系、雪茄状星系与侧向星系的F1值分别为99.33%、99.58%、99.33%、99.41%与99.16%.该模型与Inception-v3、MobileNet(Mobile Neural Network)和ResNet(Residual Neural Network)网络模型相比,SE-Inception-v3宽度和深度优势表现出更强的特征提取能力,可以高效识别不同形态的星系,为未来大型巡天计划的大规模星系形态分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星系:普通方法:数据分析技术:图像处理

    大型射电望远镜主反射面调整方法研究

    孙正雄王锦清虞林峰张志斌...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毫米波天文学和空间通信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对天线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天线性能往往受到其反射器表面精度的限制.微波全息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反射面天线表面轮廓的测量技术.通过微波全息测量得到天线口径场,计算天马65 m射电望远镜反射面与理想抛物面的偏差.天马65 m射电望远镜的主反射面板是放射状的,有14圈.面板的每个角都固定在面板下方促动器的螺栓上进行上下移动,且相邻面板交点处的拐角共用一个促动器.采用平面拟合的方法可以计算各块面板拐角处的调整值,但是同一个促动器会得到4个不同的调整量.通过平面拟合,同时以天线照明函数为权重的平差计算方法得到相邻面板拐角的一个平差值,即天马65 m射电望远镜1104个促动器的最佳调整值.通过多次调整和新算法的应用,天马65 m射电望远镜反射面的面形精度逐渐提高到了0.24 mm.

    望远镜:射电,面形误差,天线效率方法:微波全息,数据分析

    EfficientNetV2-S-Triplet7:一种改进的星系形态学分类算法

    仲峥迪屠良平冯雪琦李娟...
    5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星系的形态与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息息相关,其形态学分类是星系天文学后续研究的重要一环.当前海量天文观测数据的出现使得天文数据自动分析方法越来越得到重视,针对此问题,利用先进的深度学习骨干网络EfficientNetV2,分析不同的注意力机制类型和使用节点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构建了一种命名为EfficientNetV2-S-Triplet7(即在EfficientNetV2-S stage7的1 × 1卷积层后加入Triplet模块)的改进算法模型来实现星系形态学的自动分类.使用第二期星系动物园(Galaxy Zoo 2,GZ2)中超过24万张的测光图像作为初始数据进行实验测试.在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时采取了尺寸抖动、翻转、色彩畸变等图像增强手段来解决图像数量的不平衡问题.在同一系列经典和前沿的深度学习算法模型AlexNet、ResNet-34、MobileNetV2、RegNet进行对比实验后,得出EfficientNetV2-S-Triplet7算法在分类准确率、查全率和F1分数等指标上具有最好的测试结果.在9375张测试图像中的3项指标值分别可达到89.03%、90.21%、89.93%,查准率达到89.69%,在其他模型中排在第3位.该结果表明将EfficientNetV2-S-Triplet7算法应用于大规模星系数据的形态学分类任务中有很好的效果.

    技术:图像处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分类星系:结构

    一种低表面亮度星系的自动搜索算法——YOLOX-CS

    冯雪琦屠良平仲峥迪李娟...
    6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表面亮度星系(Low Surface Brightness Galaxy,LSBG)的特征对于理解星系整体特征非常重要,通过现代的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算法来搜寻扩充低表面亮度星系样本具有重要意义.LSBG因特征不明显而难以用传统方法进行自动和准确辨别,但深度学习确具有自动找出复杂且有效特征的优势,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在大样本巡天观测项目中搜寻LSBG的算法—YOLOX-CS(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X-CS).首先通过实验对比5种经典目标检测算法并选择较优的YOLOX算法作为基础算法,然后结合不同注意力机制和不同优化器,构建了YOLOX-CS的框架结构.数据集使用的是斯隆数字化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中的图像,其标签来自于α.40-SDSS DR7(40%中性氢苜蓿巡天与第7次数据发布的斯隆数字化巡天的交叉覆盖天区)巡天项目中的LSBG,由于该数据集样本较少,还采用了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DCGAN)模型扩充了实验测试数据.通过与一系列目标检测算法对比后,YOLOX-CS在扩充前后两个数据集中搜索LSBG的召回率和AP(Average Precision)值都有较好的测试结果,其在未扩充数据集的测试集中的召回率达到97.75%,AP值达到97.83%,在DCGAN模型扩充的数据集中,同样测试集下进行实验的召回率达到99.10%,AP值达到98.94%,验证了该算法在LSBG搜索中具有优秀的性能.最后,将该算法应用到SDSS部分测光数据上,搜寻得到了765个LSBG候选体.

    星系:普通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目标检测技术:图像处理

    活动小行星311P/PANSTARRS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辛瑛琦史建春马月华陈媛媛...
    8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311P/PANSTARRS是一颗活动小行星,具有小行星和彗星的双重特征,是中国"天问二号"的探测目标之一.311P/PANSTARRS直径较小,约为400 m,非引力效应可能会对其长期动力学演化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假定不同表面组分,研究了Yarkovsky效应对311P/PANSTARRS轨道演化的影响,讨论了密近交汇、非破坏性碰撞和YORP(Yarkovsky-O'Keefe-Radzievskii-Paddack)效应等非引力效应,计算了小行星与大行星密近交汇及碰撞概率,估计了311P/PANSTARRS达到自转周期分裂极限的时标.模拟结果显示与纯引力模型相比,Yarkovsky效应可能会加快311P/PANSTARRS离开当前共振区域,大约在10Myr以后311P/PANSTARRS会离开当前所在共振带,在表面覆盖风化层的情况下有机会通过ν6长期共振成为越火小行星;在考虑YORP效应的情况下,311P/PANSTARRS在2 Myr时标内可达到自转周期分裂极限;在考虑Yarkovsky效应及YORP效应等因素的情况下,311P/PANSTARRS在10 Myr时标内仍可保持其动力学稳定性,且YORP效应不会显著影响其半长径偏移量.

    天体力学方法:统计行星和卫星:动力学演化和稳定性矮行星小行星:个别:311P/PANSTARRS

    Crab脉冲星巨脉冲辐射等待时间分布的非稳态泊松模拟

    王辉温志刚王娜王洪光...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站26 m射电望远镜,在中心频率1556 MHz,对Crab脉冲星(PSR B0531+21)进行了长达12.6 h的连续观测,观测带宽为512 MHz,时间分辨率为32μs,研究了巨脉冲辐射的等待时间分布特征.观测共探测到2097个信噪比大于10的巨脉冲,对应的流量密度大于100 Jy.巨脉冲的爆发率表现为高度的间歇性,在较短的时间内具有较高的爆发率,在相对长的宁静期内巨脉冲的爆发率较低,尤其是中间脉冲相位内的巨脉冲爆发.相邻两个巨脉冲的等待时间分布表现为幂律分布特征,可以用一个非稳态的泊松过程进行模拟,这表明巨脉冲的爆发是一种独立的随机事件.此外,主脉冲和中间脉冲相位上的巨脉冲具有不同的等待时间分布特征,这意味着脉冲星不同磁极的巨脉冲辐射机制可能是不同的.这些观测结果对于理解脉冲星的射电辐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脉冲星:个别:Crab脉冲星:巨脉冲方法:观测方法:数据分析

    年轻脉冲星周期-磁场分类及演化

    余竞王德华孙益洪周云刚...
    11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年轻脉冲星多处于超新星遗迹(Supernova Remnant,SNR)中,其分为转动供能脉冲星(Rotation-powered SNR-PSR)、磁星(Magnetar)和中心致密天体(Central Compact Object,CCO),这3类年轻脉冲星有着不同的自旋周期及磁场强度分布.其中,遗迹磁星(SNR-Magnetar)的平均自旋周期比转动供能遗迹脉冲星大近一个量级,平均磁场强度高近两个量级.同时,中心致密天体比转动供能遗迹脉冲星的平均磁场强度低近两个量级.这3类年轻脉冲星不同的物理性质,可能源于其不同的前身星或不同的超新星爆发过程,也可能源于其中子星诞生后的不同演化过程.此外,转动供能遗迹脉冲星比年轻的转动供能非遗迹脉冲星具有更快的平均自旋周期、更大的平均磁场强度和更短的平均特征年龄.这暗示新诞生的中子星经时间约为105-106 yr的演化过程,其自旋速度将减小近一半,同时其磁场强度也将衰减近一半.

    脉冲星:普通恒星:中子超新星遗迹

    快速射电暴观测数据干扰缓解方法研究

    刘艳玲陈卯蒸袁建平李健...
    12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海量的天文观测数据中快速搜寻罕见的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FRB)事件,干扰缓解是其中一项关键而具有挑战的工作.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RFI)会淹没真实的天文事件,还会导致搜寻管线输出大量的假阳性候选体.由于干扰来源及其种类的复杂性,目前并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降低干扰对FRB观测搜寻的影响,分析和研究了南山26 m射电望远镜L波段观测数据中的干扰情况,针对主要的窄带干扰和宽带干扰建立了3层次的干扰缓解处理流程,从而有效缓解了观测数据的干扰污染情况.将该流程嵌入到FRB色散动态谱搜寻(Dispersed Dynamic Spectra Search,DDSS)管线中,实验结果表明,搜寻管线的检测率和检测精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该方法为FRB观测数据干扰缓解处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射电连续谱:暂现源射频干扰方法: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