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铜业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铜业工程
铜业工程

钟华

双月刊

1009-3842

tygc@chinajournal.net.cn

0701-3777132

335424

江西省贵溪市冶金大道北路28号

铜业工程/Journal Copper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也是我国唯一一家多角度反映铜工业发展的杂志,以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发行面广的特色覆盖国内外有色、冶金、核工业等行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硫酸盐还原菌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展

    林琳陈渝张恒星张庆明...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从而使得环境友好的微生物法备受关注.硫酸盐还原菌(SRB)在厌氧条件下,能以有机物作为碳源和电子供体,并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物,再通过硫化物沉淀重金属离子.这是一种环境友好、效率高且适用广泛的微生物修复法,广泛应用在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治理中.本文阐明了硫酸盐还原菌(SRB)去除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基本原理,讨论了环境因素[温度、pH、溶解氧、碳源、碳硫比(COD/SO42-)、接菌量和初始污染物浓度]对SRB进行环境修复效果的影响,总结了SRB在有机物污染修复、重金属污染修复和重金属-有机物共污染修复方面的应用.最后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指明了SRB在未来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研究重点,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硫酸盐还原菌生物修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酸性矿山废水

    典型铬污染场地铬还原菌的筛选及工程培养基优化

    李红霞郑鹏崔兴兰王雷...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原地区铬污染场地具有海拔高、含氧量低、土壤贫瘠的特点,筛选高效土著铬还原菌对铬污染场地的微生物修复至关重要.本文以高原区典型铬污染场地4个区域为研究对象,富集并驯化了土著铬还原菌,菌液对Cr(Ⅵ)的耐受度达到1600 mg/L以上,培养65 d后,Cr(Ⅵ)去除率达71.7%.从富集驯化菌液中筛选得到高效铬还原菌单菌3株,分别为Leucobacter chromiireducens,Microbacterium sp.和Cellu-losimicrobium sp.,培养18 d后,各单菌对300 mg/L Cr(Ⅵ)的去除率均达到94.3%以上.对比研究铬还原菌单菌和混合菌的铬还原能力,发现3株铬还原菌混合菌对400 mg/LCr(Ⅵ)去除效果最优,培养18 d后,Cr(Ⅵ)去除率升高了35.84%.鉴于工程应用过程中微生物培养常采用低廉高效的培养基,工程培养基中营养源对微生物的电子转移和Cr(Ⅵ)还原影响显著,在无机盐培养基的基础上,优化了菌剂工程培养基中的碳氮源.结果表明,以4 g/L葡萄糖为碳源,6 g/L玉米浆干粉为氮源,培养18 d后,铬还原菌修复效果相对优异,Cr(Ⅵ)去除率达到78.46%.

    铬污染铬还原菌筛选培养基优化

    某高原区典型铬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王雷李红霞崔兴兰史新悦...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高原地区典型的铬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验判断和系统布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点采样.场地共设置了104个土壤采样点位,覆盖了表层、中层以及深层土壤样品.对这些样品进行了总Cr,Cr(Ⅵ),Fe(Ⅱ),Fe(Ⅲ),SO42-和Ca 6项分析.结果显示,该场地中钙、铁、铬等元素含量较高,为前期化学修复产生的影响,表明场地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显著,特别关注的污染物是Cr(Ⅵ),平均含量可达12.88 mg/kg,且离散程度较高,具有明显的污染迁移风险.结合《土壤环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进一步开展场地的危害识别、暴露和毒性评估,并进行风险表征,对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致癌效应、经口摄入土壤途径非致癌效应和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非致癌效应的土壤风险控制值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将Cr(Ⅵ)含量降至5.72 mg/kg时,可显著降低危害人体健康的风险.

    高原地区Cr(Ⅵ)风险评价铬污染健康风险

    中国铬污染场地现状、风险及发展趋势

    孙英春郑鹏史新悦李红霞...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是全球重要的工业制造基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在冶金、皮革、电镀等行业中,铬元素被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铬在环境中大多以Cr(Ⅲ)和Cr(Ⅵ)的形式存在,其中,高毒性和强氧化性的Cr(Ⅵ)对于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存在巨大危害.中国铬污染主要集中于工业重镇和工业遗址等场地,这些场地中大量含铬废水和废物在处理不达标甚至未经处理时就排放到环境中,造成广泛的铬污染.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铬污染场地的现状和危害,然后阐述了铬污染场地未来仍以治理为主的思路,其中修复材料固定化法因其成本低廉、绿色环保、适宜大规模治理成为主流修复方法.目前,土壤和水体中的铬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面对铬污染的严峻挑战,加快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污染治理技术,实现铬资源的循环利用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铬污染场地现状风险发展趋势

    金厂河多金属矿新型胶凝材料试验及质量评价

    汪海峰陈少伟魏晓明张雷...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金厂河多金属矿充填料浆固结速度慢、充填体强度偏低及水泥单耗高等技术难题,通过测试矿山周边多源固废的物化性能,设计了新型胶凝材料成分的正交试验,获得了新型胶凝材料最优配方,即矿粉∶石膏∶石灰∶激发剂=81∶8∶8∶3(质量比).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压汞仪(MIP)微观测试的耦合表征,揭示了新型胶凝材料充填体强度增长机理.在工业试验中,新型胶凝材料充填体原位取芯完整、胶结性好,养护龄期38 d固结强度达到了3.89 MPa,为水泥取芯充填体强度的2.78倍,在满足充填体强度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采场底部灰砂比可降低至1∶7,每立方米充填材料成本可降低28元.研究成果可为极细全尾砂新型胶凝材料研发提供参考.

    新型胶凝材料充填试验原位充填体质量评价

    数字化技术在精密铜管材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陈大勇张野宋鸿武李旺...
    4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制造赋能产业发展是全球各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在这一背景下,信息物理系统(CPS)和数字孪生(DT)等数字化技术在加工制造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包括铜以及铜合金制备与加工在内的有色金属制造业,存在品种多、规模小、布局散等行业特点.其智能制造的发展缺乏顶层设计,材料及加工信息流通不畅,数字化技术应用不足,产品设计、生产、加工、监测等领域的工业化软件对外依赖严重.为破解行业智能化发展的瓶颈,本文以精密铜管材的智能制造为例,对近两年来铜管铸轧工艺的智能化工作进行了梳理,主要从数字化技术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基于大数据处理的组织均匀性研究、借助大数据分析的连铸模具失效研究、基于有限差分的连铸温度场计算系统、基于机器学习的连铸工艺优化、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界面换热计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在精密铜管材制造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水平连铸工序的应用,可为后续智能化的基础设计及应用提供思路与借鉴.

    铜管铸轧技术水平连铸大数据组织均匀性温度场计算机器学习

    TP2铜管坯水平连铸工艺一次水冷数值模拟

    项凯岳峰丽孙红运陈大勇...
    5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平连铸工艺是生产TP2铜管的第一道工序且过程繁琐,铸坯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其成品的质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结晶器处于密闭状态,不能直接观测一冷水在铜套内的变化规律.为探究一冷水在水路中流速的变化以及对铜套外表面温度场的影响,采取数值分析的方法,建立结晶器有限元稳态模型,采用BSL k-omega湍流模型进行求解,对进水流量和差异水流量在铜套内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模拟,并绘制一冷水在水路中的流速变化曲线以及铜套外表面中线处的稳态温度曲线.结果表明,在浇铸温度为1165℃、牵引速度为382 mm/min以及进水温度为32℃的初始条件下,当上下进水流量相同时,每增加4 L/min进水流量,水缝处流速平均增加1.75 m/s,在铜套外表面中线0.23 m处温度平均降低5.7℃.在上下进水流量存在差异且受到重力作用的情况下,当流量差异每增大4 L/min时,下半部一冷水的流速平均增加0.32 m/s,铜套外表面中线0.23 m处温度平均降低6.5℃;当流量差异为3 L/min时,可以缓解下半部冷却强度不足的情况.

    水平连铸TP2铜管坯石墨结晶器一次水冷数值模拟

    基于激光SLAM的切片式巷道体积计算方法

    朱传明刘晓明李先敬马少维...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巷的精准测绘是矿山生产的重要环节,但当前的测绘工作缺乏快速高效的数据测量方法和共享方式.本研究基于便携式激光扫描仪,提出一种自适应切片式巷道体积计算方法,能集成在多种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框架中满足现场测绘高精度、高时效需求.现场实验表明,与矿山传统测量手段相比,体积误差和巷道断面误差均控制在2%以内,计算耗时控制在200 ms,能在手持设备上实时查看当前所测巷道的体积,并且能快速接入后台矿山软件,有效提高现场测绘效率,增强了各部门间数据共享能力.

    井巷测绘便携式SLAM扫描仪点云模型切片法Alpha-shape

    矿山计量检测数智化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李日平刘晓明马少维陈省...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矿山计量检测管理中存在的业务分割、系统封闭、数据孤立等问题,开展多源异构数据采集、数据标准化处理、样品信息加密、多源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两衡一秤"(汽车衡、轨道衡和皮带秤)无人值守计量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和数智质控管理平台,实现了计量检测业务标准化、智能化管理,对矿山计量检测数智化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计量检测数智技术无人值守信息管理

    基于子空间辨识的渣浆泵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王锐陈静高泽东宋涛...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渣浆泵是选矿生产中常用的矿浆输送设备,一般难以实现在线诊断故障,选矿厂通常以备用渣浆泵作为避障手段.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子空间辨识技术的渣浆泵故障诊断方法,利用流程在线数据建立一个子空间辨识模型,实现在线故障诊断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诊断出仪表故障和渣浆泵矿口堵塞故障.在实际工业应用中,该方法可实现渣浆泵的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有效提高了工业生产的稳定性,也为其他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提供了参考性的技术方案.

    子空间辨识渣浆泵故障诊断实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