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阳能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阳能学报
太阳能学报

殷志强

月刊

0254-0096

tynxbb@public.sti.ac.cn

010-62001037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太阳能学报/Journal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太阳能学会主办,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承办,自1980年创刊以来,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主要报道我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技术札记、简报及综述性论文。《太阳能学报》编辑严谨,被《EI》收录比例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可摆动前墙的OWC浮式平台波浪能转换性能研究

    彭秋平邱守强梁富琳柏志辉...
    402-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综合海上波浪能转换装置的新型浮式平台,通过将一阻尼池型浮式平台与OWC波浪能装置结合,OWC气室前墙采用固定式和摆式,前墙摆板与气室通过铰链连接.基于三维势流理论,研究平台在不同波浪周期、平台吃水和气室尺寸下气室的俘获宽度比,及不同铰链转动阻尼下摆板的俘获宽度比.结果表明:不同平台吃水和不同气室尺寸通过影响平台和气室的共振周期影响气室的俘获宽度比,在较大的平台吃水和较小的气室前墙吃水条件下,会出现波浪抨击气室顶部和前墙露出水面的问题;在一定波浪环境下,存在一个最优的铰链转动阻尼,使得摆板的俘获宽度比最高;在固定的铰链转动阻尼下,摆板的俘获宽度比随波浪周期增大而逐渐减小,在波浪周期较小及平台共振周期处,摆式前墙结构比固定式前墙的气室俘获宽度比更大.

    波浪能转换摆式阻尼振荡水柱俘获宽度比

    液压式波浪能装置发电控制策略试验研究

    李强郭毅王项南贾宁...
    410-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一套含有多个发电机组的波浪能发电装置液压系统样机为研究对象,介绍系统组成及运行原理,并通过研发的液压测试平台对两种发电控制策略开展试验研究.首先,对流量控制阀变开度发电控制策略开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策略可使输出电压在一段时间内趋于稳定,提高发电质量,同时提出两种基于液压测试平台获取比例流量控制阀有效输入电信号的方法.其次,通过在液压系统样机输出端接入多个发电机组实现梯度发电控制策略,数据结果证实可有效提高瞬时输出功率,提升波浪能发电装置在不同波况下的自适应性,同时对在实海况中实现该控制策略的条件进行初步讨论.

    海洋能波浪能液压系统控制策略

    黄土地基中能量桩群桩承载变形性状模型试验

    曹卫平李庆赵敏李清源...
    415-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室内缩尺试验研究了含能量桩群桩在4次冷热循环过程中的桩身热力学特性及桩基承载变形特性变化规律,分析冷热循环对桩土温度、承台沉降、桩顶荷载及桩身摩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冷热循环过程中能量桩较浅位置处桩身及桩侧土温度始终高于较深处,热循环过程中能量桩的传热效率高于冷循环过程.冷热循环会使承台顶面的工作荷载及群桩中各基桩的桩顶荷载发生往复变化,相应地引起承台发生往复倾斜,热循环引起的承台倾斜稍大于冷循环.热循环引起的能量桩桩身上部摩阻力为负,下部为正,冷循环时则相反.

    能量桩黄土模型试验承载变形性状冷热循环传热效率承台

    新能源接入下配电系统混合储能选址定容优化策略研究

    孙东磊赵龙孙凯祺王艳...
    423-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混合储能的选址定容,构建一种考虑混合储能特点的双层优化模型,从而提升配电网运行经济性和稳定性.首先,选取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构成混合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系统,充分发挥混合储能的高效充放电和高能量吞吐;其次,提出考虑混合储能特点的混合储能选址定容双层优化模型.上层优化以混合储能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为目标,以配置容量和接入位置为优化变量,其中运行维护成本需由下层计算;下层优化以网损最小为目标,建立混合整数二阶锥潮流优化模型,并将规划结果反馈上层.最后,以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为例,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储能,所提的混合储能形式及其优化配置策略能在保证配电网运行经济性的同时,提高配电网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接入下的运行稳定性.

    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选址全寿命周期成本二阶锥规划配电系统

    模型差异性混合储能系统建模及功率分配

    桑丙玉杨波李克成陶以彬...
    43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从锂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混合储能特性出发,针对已有文献的拓扑结构,对比选取适用于功率分配的混合储能拓扑模型和建模方法,并在组合过程中通过分析选取最合适的变换方式组成混合储能模型,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模型可在进行功率分配的前提下提高储能系统荷电状态偏移,延长储能系统寿命.

    储能系统锂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池建模功率分配

    基于FCS-MPC的分布式HESS功率协调控制

    殷展翔陆锋潘庭龙杨玮林...
    442-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孤岛直流微电网中分布式混合储能系统(HESS)协调运行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的功率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小波包变换来分解分布式HESS的功率需求,由于分解后信号的特点和分布式HESS中蓄电池初始状态的不同,于是对分解后最低频信号基于蓄电池荷电状态(SOC)设计自适应因数来进一步再分解.由于DC/DC变换器开关状态组合数量较少,使得多步FCS-MPC的滚动优化计算量较少,于是采用FCS-MPC取代双闭环PI控制,提高系统动态响应.搭建含有分布式HESS的孤岛直流微电网模型,并做了3种方案的仿真对比,验证该策略有效平缓了直流母线波动并实现蓄电池SOC一致.该策略有利于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并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

    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分布式混合储能系统功率分配小波包变换SOC一致

    基于主从博弈的工业园区运营商与分布式光储用户购售电优化决策

    张青苗陈来军李笑竹梅生伟...
    450-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分布式光伏大量接入园区用户侧,其随机性与波动性使得工业园区微电网下的能量管理愈发困难,储能为缓解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实现园区用户侧新能源高效消纳及储能资源合理利用、兼顾多园区用户的利益诉求,提出一种基于主从博弈的工业园区运营商与分布式光储用户购售电优化模型.模型中利用工业园区用能运营商对多用户的能量进行统一管理,利用价格信息引导园区用户调整用电策略,利用分布式储能"低储高发"特性协调运营商与用户间的能量交互;并通过仿真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主从博弈的工业园区运营商与分布式光储用户购售电优化决策,能够兼顾园区运营商和用户的经济性,促进新能源与储能的协同发展.

    分布式发电优化决策储能能量交互主从博弈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及储氢系统研究进展

    张盛郑津洋戴剑锋王昕...
    457-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及储氢系统是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实现氢能与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主要介绍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及储氢系统的类别、结构组成,分析了发电侧资源特性、制氢/储氢技术特性和用氢侧需求波动特性,重点分析国内外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系统仿真软件研发现状以及系统控制策略优化、制氢/储氢容量配置优化和技术经济性优化等模型研究热点问题.

    可再生能源制氢储氢储能系统分析

    基于电-热特性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模型研究进展

    闫涛房凯惠东
    46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氢"转换为能源领域低碳转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绿色、高效的解决方案,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因具备产氢纯度高、制氢效率优、高度集成化以及与波动性电源耦合程度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模型构建是对其机理研究、特性分析、系统运行控制模拟的重要手段.基于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电化学特性和热传输特性,对国内外已有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电化学模型和热传输模型建模方法进行综述,并简要分析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研究进展,对未来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建模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制氢电化学热传输质子交换膜电解槽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和概率神经网络的PEMFC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黄赵军苏建徽解宝施永...
    475-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的故障分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和概率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新方法.首先基于修正后的燃料电池电堆Fouquet等效电路模型,并结合电堆阻抗谱实验数据,得到电堆的正常、水淹、膜干和氧饥饿4种工作状态与电路模型参数的对应关系,进而提取合适的故障特征量作为聚类算法的特征输入.然后,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故障样本进行聚类,形成标准聚类中心,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概率神经网络算法对故障样本实现多故障分类,有效剔除奇异数据并提高模型分类的正确率.最后,对200组实验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并与支持向量机和K最邻近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对4种电堆工作状态进行快速识别,分类准确率达98.33%,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聚类算法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故障特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