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阳能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阳能学报
太阳能学报

殷志强

月刊

0254-0096

tynxbb@public.sti.ac.cn

010-62001037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太阳能学报/Journal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太阳能学会主办,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承办,自1980年创刊以来,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主要报道我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技术札记、简报及综述性论文。《太阳能学报》编辑严谨,被《EI》收录比例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上风电打桩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冲击动力特性分析

    潘怡冯小星曹春潼梅卫东...
    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LS-DYNA建立3500 kJ海上风电打桩系统拒桩工况下的有限元模型,基于应力波原理分析打桩系统内部能量的传递和各部件的动力学响应.同时基于牛顿碰撞理论建立打桩系统的集中参数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各部件的质量和刚度,和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结果较吻合.从而在该集中参数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分析替打刚度、替打和锤质量比、替打环刚度对打桩系统冲击力的影响规律,表明冲击力的主要影响参数为替打刚度.

    海上风电打桩动力学响应集中参数模型替打

    基于力矩传递模型的风力机叶片颤振抑制方法

    陈沛刘惠康柴琳周楠...
    159-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永磁直驱水平轴风力机叶片颤振现象,建立叶片-传动轴-电机旋转平面内的振动力矩传递模型,计算叶片侧扰动力矩以及归算到电机侧的扰动力矩,并通过控制电机转矩,在电磁转矩上叠加一个与该侧扰动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控制力矩,使其通过力矩传递模型抑制叶片颤振,同时对引起轴系谐振的电机转矩成分进行陷波滤波处理,以此抑制轴系谐振.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风力机叶片颤振谐振力矩电磁转矩

    前缘圆柱对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及冲蚀磨损影响研究

    李德顺胡智豪赵慧廷吴朝贵...
    16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风沙环境下流动控制方式对于NACA 0012翼型气动性能和冲蚀磨损的影响,通过在风力机翼型前缘布置微小圆柱来控制气流流动,采用离散项模型和SST k-ω湍流模型对控制翼型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攻角较小时,微小圆柱处于X=0.04、Y=-0.03 位置时控制效果最佳,可抑制流动分离,相比原翼型升阻比提高149.72%;微小圆柱处于 X=0.02、Y=-0.02位置时翼型冲蚀磨损的减小量最大,相比原翼型减小97.66%;微小圆柱处于最优区域时翼型升阻比提高的同时冲蚀磨损量也会减小.

    风力机风沙环境翼型流动控制磨损气动性能数值模拟

    基于布谷鸟算法的风电机组装配序列优化

    冀佳奇王永黎响
    174-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配序列规划(ASP)是风电机组制造的重要技术.ASP是一个组合优化问题,风电机组最优装配序列的搜索空间和计算量均很大.提出基于布谷鸟算法的风电机组装配序列优化方法.首先,从三维装配体模型中提取多种装配约束信息并表示成装配约束矩阵,以降低最优装配序列的搜索空间;继而构造装配序列目标函数,建立装配序列规划模型,方便算法计算出最优装配序列;对离散布谷鸟算法(DCA)改进,求解ASP模型,获得风电机组产品的最优装配序列.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ASP模型的有效性和DCA的优良性能.

    风电机组装配序列优化ASP模型离散布谷鸟算法

    基于GSA的风电叶片主梁初始损伤的敏感因素分析

    孙宁周勃郑皓成李晖...
    18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风电叶片主梁褶皱缺陷演化为初始损伤模式的不确定性问题,采用高斯概率分布函数确定7个因素的分布信息,根据褶皱缺陷在拉伸加载时的应力数据,改进Sobol'算法采用拉丁超立方法获取样本点训练BP神经网络,采用Kullback-Leibler散度计算最大和非最大损伤处的应变余能密度相对熵,分别作为基体开裂和纤维断裂的敏感度响应指标.结果表明,基体损伤和纤维断裂的高敏感因素均为载荷幅值、纤维含量、基纤模量比和褶皱高宽比,但基纤模量比与褶皱高宽比的排序有所不同,说明叶片主梁材料性能和缺陷特征形貌对初始损伤模式的作用程度不同.最后建立含褶皱的GFPR层合板有限元模型,模拟结果验证了全局敏感度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风力机叶片疲劳损伤敏感度分析KL散度神经网络

    串列不等直径水平轴风力机气动性能研究

    岳健李永坤张辰源苏少华...
    190-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上游风力机叶轮直径增大和轮毂高度抬升对下游风力机气动性能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串列水平轴风力机三维流场进行模拟,以揭示上游风力机叶轮尺寸增大和轮毂高度抬升对下游风力机气动性能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大上游风力机叶轮直径,会削减下游临近机组输出功率,增加机组在低频,1倍、2倍、3倍轴频推力脉动,增大机组疲劳载荷;随着风力机间距的增加,增大叶轮直径对12D范围外机组输出功率影响可忽略不计,但机组疲劳载荷在低频和1倍轴频仍有明显的增大.抬高上游机组轮毂高度,机组较近时,可使下游风力机避开一部分尾流,显著提高下游风力机的输出功率,但也会使风力机叶轮在旋转一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叶片推力脉动;当风力机间距较远时,抬高塔架高度有利于尾流恢复,进而提高下游机组输出功率,降低机组疲劳载荷.

    风力机叶轮直径轮毂高度数值模拟气动性能疲劳载荷

    考虑大气稳定度的典型复杂地形风场CFD模式

    孙壮李树民朱蓉郑丹...
    197-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中国典型复杂山地风资源,实现风资源的高效利用,结合雷诺时均的k-ε两方程模型、大气粗糙度壁面函数和热浮力作用,提出能模拟不稳定、中性和稳定状态复杂地形风场特性的大气CFD模式,并针对湍流参数、大气粗糙度对风速廓线的影响进行参数化研究.采用两种方式驱动CFD模式:一种是通过来流上游的实测风速廓线驱动CFD模式,一种是通过WRF模式输出风速廓线和温度廓线驱动CFD模式.利用山西神池南桦山丘陵山地测风数据进行大气CFD模式验证,通过WRF-CFD耦合仿真研究山地公里级范围热浮力作用对风场的影响,详细对比不同热浮力作用下的大气CFD模式仿真精度.结果表明大气CFD模式能准确地模拟不同稳定度状态下的山区大气风环境,但对于不稳定状态下山后风场的模拟能力稍差.

    风能风电场大气边界层复杂地形大气CFD模式风廓线大气稳定度

    双定子无刷双馈风力发电机无速度传感器反步法直接功率控制

    朱连成肖阳苏晓英金石...
    206-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双定子无刷双馈发电机,将内外功率绕组及内外控制绕组分别同相串联以保证电磁一致性.基于Lyapunov和Popov稳定性理论,采用反步法和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设计一种无速度传感器的反步法直接功率控制策略,利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MW)以固定开关频率驱动控制绕组机侧变流器IGBT,以减小功率绕组功率波动及电流总谐波畸变率.通过12/8极50 kW样机控制系统的特性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在亚同步~超同步的速度变化范围内,可实现变速恒频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无功功率及单位功率因数控制,电流总谐波畸变率约为2%.

    风电机组双定子无刷双馈发电机直接功率控制反步法最大功率跟踪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

    适用于全故障类型的双馈风电场送出线负序电流纵联保护方案

    岳清束洪春孙士云冯海洋...
    214-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馈风电机组(DFIG)并网容量的增加,给风电场送出线继电保护的整定带来新的挑战,保护动作性能下降甚至会出现拒动和误动的风险.为此,首先分析双馈风电机组负序电流分量特征;然后进一步分析风电场经交、直流并网时交流送出线两侧电流的特征差异,提出一种适用于双馈风电场送出线的负序电流分量纵联保护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双馈风电场送出线两侧负序电流的幅值比和相位差构成保护动作判据,同时,利用数据延时在对称故障下构造出负序分量,使其能适用于风电场送出线的各种故障类型,且具有灵敏度高、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强等优点.最后,在Matlab/Simulink和PSCAD/EMTDC中搭建双馈风电机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保护方案在交直流送出线上的适应性.

    风力发电风电场线路保护纵联保护负序分量双馈风电机组撬棒保护

    中国典型复杂地形风能资源特性及其形成机制

    朱蓉向洋孙朝阳常蕊...
    226-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对复杂地形风资源特性及其形成机制的认识,改进复杂地形风场数值模拟方法,分别选取代表极大起伏山地与宽谷地形的藏南谷地、代表极大起伏山地与深谷地形的横断山区以及代表中、小起伏丘陵山地的山西高原开展风资源特性观测实验,分析不同典型复杂地形条件下天气背景风场、局地大气环流、地形动力强迫、地表摩擦与热力作用对风资源特性形成的贡献,结果表明:山西高原局地大气环流的作用较小;藏南谷地和横断山区的山谷风环流对其风能资源特性的形成起主要作用,尤其是横断山区还存在多尺度的局地大气环流,传统的风电场风资源CFD数值模拟不足以描述如此复杂的风场.因此,在局地大气环流作用明显的复杂地形地区,需要采用中尺度与CFD结合的风电场选址风资源数值模拟方法.

    风电场复杂地形激光雷达声雷达数值模拟山谷风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