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阳能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阳能学报
太阳能学报

殷志强

月刊

0254-0096

tynxbb@public.sti.ac.cn

010-62001037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太阳能学报/Journal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太阳能学会主办,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承办,自1980年创刊以来,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主要报道我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技术札记、简报及综述性论文。《太阳能学报》编辑严谨,被《EI》收录比例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烟梗热解焦油类产物析出特性实验研究

    黄正光龚德鸿徐圆圆杨浪...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热重-质谱联用技术对烟梗热解特性进行研究,在氮气气氛下分析升温速率和粒径对烟梗热解焦油类产物的析出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烟梗热解析出焦油类产物主要有苯、甲苯、苯胺、苯酚、糠醛,升温速率为20 K/min的80目烟梗颗粒热解焦油类产物相对累积量分别为240.55×10-12、184.29×10-12、93.71×10-12、147.50×10-12、154.64×10-12 A/mg.其中苯和甲苯主要在木质素热解阶段析出,糠醛主要在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热解阶段析出,苯酚在两个阶段均有较大析出.烟梗热解焦油类产物析出强度随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增强,粒径为80目的烟梗颗粒热解析出焦油产量最大,150目最小.

    生物质热解焦油升温速率粒径热重质谱联用

    核壳基生物质热解炭特性及其改性研究

    张万里刘平殷广智孔天岐...
    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椰子壳、花生壳、榛子壳3种核壳基生物质为原料,在不同热解温度(400、550、700℃)下制备热解炭并进行酸(HNO3)和碱(KOH)改性,进而对核壳基生物质热解炭及其改性炭材料的产率、导电性能、元素成分、比表面积和孔隙、微观形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椰子壳炭产率受热解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小,榛子壳炭产率最高.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热解炭电导率(700℃热解所得椰子壳炭最高,为6.24×105 μS/cm)、灰分和固定碳含量增大,炭化程度更高,H/C、O/C和(O+N)/C物质的量之比降低,炭稳定性和芳香性更强,孔径略降,而比表面积显著增大(700℃热解所得花生壳炭最高,为393.10 m2/g),脱羧基和羰基化致含氧官能团减少.酸(HNO3)、碱(KOH)改性对热解炭特性有显著影响.酸改性后热解炭表面更疏松且有丰富的孔道结构,酸性官能团(C==O)数量增多,400℃所得3类热解炭电导率均显著上升而550和700℃所得热解炭电导率均下降.碱改性后热解炭表面孔隙发达且有清晰的纤维状结构,含氧官能团(—OH)数量增多,除550℃椰子壳炭和400℃花生壳炭外,其他热解炭电导率均下降.

    生物质热解化学改性表征

    基于阻抗匹配的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滑模功率优化

    黄逸杨俊华林炳骏吕世强...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传统共振方法控制的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不规则激励下可能存在性能下降的问题,为此提出改进阻抗匹配控制策略.基于系统等效电路模型,构造出波浪能最大功率捕获条件;为适应实际运行工况,引入约束处理机制,改变增益调节浮子速度和位移,保证系统安全运行.以激励力、电磁力为未知输入,设计滑模观测器,检测波浪力信息,结合矢量控制策略,控制电机跟踪理想轨迹,实现功率优化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滑模观测器观测精度高,可在线估计激励力,所提策略能兼顾系统运动状态与输出功率,提升系统波能获取.

    波浪能滑模控制预测阻抗匹配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基于点吸收式波能装置风浪联合获能系统动力特性研究

    于明琦曹飞飞魏志文史宏达...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风和波浪的伴生关系及波浪能与风能同时获取的可行性,提出一种基于半潜式风力机与点吸收式波能装置的新型风浪联合获能系统.建立考虑等效(PTO)的全过程风-浪-多体耦合时域分析模型,并研究波能装置设计参数对波浪能输出功率的影响规律,重点研究风浪联合运行海况下新型风浪联合获能系统的结构动力响应特征与获能特性.结果表明,波能装置的安装对平台纵荡运动和系泊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对风力涡轮机的影响较小,此外垂荡和纵摇响应均随波能装置的加入得到抑制,纵摇角平均值减小25%,垂荡位移标准差减小42%,与漂浮式风力机相比,联合获能系统的平均输出功率增加17%.

    波浪能转换海上风电时域分析动力响应获能特性联合获能系统

    用于振荡水柱波浪发电系统的高效永磁发电机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

    黄铭冶彭爱武连广坤陈彪...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空气透平的运行特性及系统在宽转速和宽功率范围高效运行的要求,初步设计内置式永磁同步发电机关键参数,建立其二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优化.根据有限元优化后的电机尺寸,完成样机研制并分析测试其主要电磁性能.仿真分析和测试结果证明样机适合用于振荡水柱波浪能发电系统.

    波浪能永磁同步发电机有限元振荡水柱高效率

    间歇运行下地埋管周围土壤热湿特性实验研究

    徐昭何伟王义天贾臻...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搭建地源热泵地埋管周围土壤热湿传递的试验台,对初始含水率、防水层、保温层以及相变回填材料等因素对土壤热量和水分传递的影响进行探究.沙箱实验结果表明:竖直埋管的热量会引起周围土壤的温度传递和水分迁移,土壤初始含水率的提高有利于温度恢复和地埋管换热,系统运行期间的温度峰值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防水层、保温层和相变回填材料也会对温度峰值和温度恢复产生影响.温度梯度和水力梯度是引起水分迁移的主要因素,在15%初始含水率时,温度梯度占据主导,驱动水分沿径向向远处扩散;在25%初始含水率时,水力梯度占据主导,水分沿深度向下渗透.

    地源热泵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相变材料

    基于p阶线性模型的地埋管换热器流体温度分布研究

    赵鹏张东海李晓昭张古彬...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自主研发的分层热响应测试系统,获取沿深度方向上(竖向)管内流体温度实测数据,对比p阶线性分布模型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研究两种典型工况条件下分层岩土介质中管内流体竖向分布规律和最佳p值.结果表明:恒热流工况时,p=-5 阶线性分布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管内流体温度分布;恒温工况时,最佳p值随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为:|p|=7.361ln V+6.684.

    地热能地埋管换热器岩土传热地质结构分层参数估值

    地下水源热泵回灌中大肠杆菌阻塞试验研究

    赵军田嘉诺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大肠杆菌堵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研发的砂层颗粒迁移-沉积试验系统观察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孔隙孔道内的运移、沉积.分别以石英石、玻璃珠作为多孔介质做对比性试验,通过试验得出:石英石颗粒不均匀,级配不良,颗粒间的咬合力为大肠杆菌的沉积提供了"温床",进而孔隙水压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稳定的状态;但玻璃珠颗粒粒径均匀,同时颗粒之间光滑,咬合力小,不利于大肠杆菌的沉积,孔隙水压力呈现陡减的现象.建立大肠杆菌渗透率衰减数学模型,将理论值和室内试验值进行数据拟合,从验证的结果看,所提渗透率衰减模型对预见微生物的迁移和沉积所引起的孔隙率减小是有效的.

    水源热泵大肠杆菌堵塞回灌系统绿色节能

    基于IMAFFRLS-EKF的锂电池在线参数辨识和SOC估计方法

    董磊赖纪东苏建徽谢其龙...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法锂离子电池SOC估计,易受最小二乘法及其改进方法的模型参数在线辨识精度影响,提出一种改进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在线参数辨识方法(IMAFFRLS).以双极化等效电路模型为基础,分析传统的基于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法(FFRLS)辨识模型参数时产生误差的原因,指出单一遗忘因子难以准确跟踪多个以不同速率变化的模型参数.通过对FFRLS算法中的协方差和增益矩阵解耦,引入多个可变遗忘因子独立修正不同参数的估计误差;并以移动区间内的输入电流波动程度和输出电压观测误差为依据,实现各遗忘因子的自适应变化.此外,将改进前后的两种参数辨识算法分别与EKF算法联合,实现锂离子电池SOC估计.最后基于Matlab进行对比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FFRLS-EKF算法,所提出的IMAFFRLS-EKF算法辨识模型参数以及估计SOC的精度更高.

    锂电池参数辨识状态估计扩展卡尔曼滤波遗忘因子最小二乘法

    基于动态电价机制的配网运营商与用户储能商双层协调多目标优化策略

    史林军燕志伟李杨王子昭...
    7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在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中发挥用户侧分布式储能的价值,充分利用电价的优化调节能力,提出考虑负荷需求响应的多目标双层动态电价模型.其中,上层以区域配网代理运营商运营成本和平均负荷波动率最小为目标,下层考虑储能商负荷需求响应,以各储能商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此外,采用改进优劣解距离法对模型求得的Pareto最优解集进行多属性决策,以避免传统优劣解距离法中人为赋权的主观性.最后,决策出最优的内部电价、充放电计划和负荷安排.算例表明,该策略可以降低储能商的运行成本,提高区域配网运营商的收益与区域供电可靠性,同时有利于平滑负荷曲线.

    储能配电网需求侧管理成本降低动态电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