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阳能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阳能学报
太阳能学报

殷志强

月刊

0254-0096

tynxbb@public.sti.ac.cn

010-62001037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太阳能学报/Journal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太阳能学会主办,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承办,自1980年创刊以来,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主要报道我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技术札记、简报及综述性论文。《太阳能学报》编辑严谨,被《EI》收录比例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应用于氢燃料电池的均温板传热性能多因素优化研究

    徐玉蓉罗仁宏崔嵘王之丰...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氢燃料电池温度的一致性以及散热效能,以均温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搭建均温板计算模型.选取影响均温板传热性能的冷凝段长度、布置角度、冷却工质类型和充液率4个重要因素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并利用极差分析得到各因素各水平对均温板热阻和蒸发段工作面最大温差影响的权重关系.结果显示:在均温板热阻方面,冷却工质类型影响最为显著,冷却工质充液率次之,冷凝段长度对其影响最弱;在均温板蒸发段工作面最大温差方面,冷却工质充液率影响最为显著,冷凝段长度次之,冷却工质类型对其影响最弱.结合分析得到全组最佳组合方案,其热阻值为0.175 K/W,蒸发段最大温差为1.2 K,传热性能表现最佳.

    氢能均温板燃料电池正交试验热阻温差

    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的PEMFC的水泵和散热器联合控制研究

    赵洪山潘思潮吴雨晨马利波...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中水泵和散热器的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的联合控制策略.该策略取代了传统控制框架中水泵和散热器的独立控制器,采用多输入多输出且可同时控制水泵冷却水流速和散热器空气流速的智能体.首先确定智能体的状态空间和动作空间,然后由控制目标设定奖励函数,最后在仿真平台上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联合控制策略可有效地同时控制冷却水流速和空气流速,从而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运行效率.

    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智能控制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

    储氢场景与氢气储运系统的多维度模式匹配优化研究

    荣杨一鸣孙怡高俊谢林...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储氢场景与储运系统的质量储氢密度、体积储氢密度、制备能耗、安全性要求、平均充放氢时间等特征参数进行评价分析;耦合计算经济性分析方法建立不同用氢场景氢气储运系统的多维度模式匹配模型;基于所建立的多维度模式匹配模型对加氢站场景的储运系统的模式匹配进行分析,对不同氢气储运方式进行多维度综合评分,获得不同运输距离以及储氢质量下最优的用氢场景与氢气储运系统的匹配模式.当运输距离较短时,最优储氢方式为低温液态储氢;当中等运输距离和较小储氢质量要求时,最优储氢方式为高压气态储氢;当较大运输距离及较大储氢质量要求时,最优的储氢方式为金属吸附储氢.

    氢能储氢场景氢气储运经济性分析多维度模式匹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均温板散热特性的数值分析

    葛志晶郑东明裴东号曹军...
    10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面向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散热的超薄均温板为研究对象,用多孔介质传热模型、层流模型和Brinkman方程构建三维稳态数值模型,通过质量守恒确定气液界面的相变传质,研究在吸液芯饱和充液的常规工况下均温板的稳态特性.结果表明:超薄结构以及支撑柱的存在使内部压降较大;随着冷凝段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大,均温性变差,内部压降也显著增大;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温差先增大后减小,热阻持续下降;孔隙率的变化对平衡终态影响较小;渗透率的增大将极大的降低吸液芯内的液体压降,有利于相变循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两相流传热超薄均温板数值分析

    基于液氢储运的超低温不锈钢微观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程旺军崔栋栋孙耀宁曾月...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不锈钢在低温服役过程中面临高强低韧、低耐磨以及氢脆等一系列问题,阐述3种典型的氢脆理论,并分析不锈钢超低温下材料化学成分、应变量和应变速率等参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从微观角度明晰不锈钢超低温下的组织演变机制,揭示位错组态、滑移带、机械孪晶、奥氏体相、马氏体相的变化与力学性能改变的内在联系,对改善加工工艺、调控材料化学成分比例以及减小晶粒尺寸3种强化手段进行机理分析.最后介绍不锈钢在氢能储运领域中的典型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氢能液氢不锈钢力学性能微观组织马氏体相变超低温

    改进的单相三电平PWM整流器中点电位平衡模型预测控制

    张笛崔晶林辉宋智威...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单相三电平脉冲整流器存在中点电位不平衡问题,提出一种评价函数,在模型预测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评价因子,在无需额外的中点电位平衡模块条件下实现了单相三电平脉冲整流器中点电位平衡.为降低硬件设计成本,提高电路可靠性,采用无网压传感器算法,但传统的无网压传感器会因引入一阶低通滤波器而产生相位偏移和幅值衰减的问题;为解决相位和幅值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无网压传感器算法,利用α-β的垂直关系进行幅值和相位补偿,得到无相位偏移和幅值衰减的网侧交流电压.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电力整流器脉宽调制谐波分析预测控制系统分布式发电

    储能MPC平抑分散式风电并网功率波动策略研究

    贺彬任永峰贾伟青薛宇...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分散式风力发电随机性及季节不均衡性导致的并网功率波动问题,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风储联合运行策略,以并网功率波动最小、储能出力最优及能量损耗最小为目标构建风储一体化运行模型,利用Matlab二次规划求解风电并网功率和储能输出功率;考虑到储能荷电状态的约束,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优化电池储能充放电功率,实时滚动优化风储并网功率,保持储能SOC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电池越限次数.算例基于内蒙古某分散式风电场全年实测录波数据,选取四季典型场景集分析1和10 min不同时间尺度下风电场输出功率与并网功率的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按照风电输出特性实时优化储能充放电,降低风电并网功率波动,提高风储联合系统的经济运行.

    模型预测控制风电功率二次规划电池储能荷电状态

    考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园区碳排放效益优化模型

    刘昕玥王果闵永智
    140-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在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背景下对工业园区碳排放额购买方案的综合分析和最优选择,建立工业园区碳排放效益优化模型.将碳资产核算之后的工业园区作为研究主体,考虑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以园区购买碳排放额支出最小和可再生能源消纳最多作为目标函数,构建兼顾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碳排放优化模型,并以企业类型和碳排放指标作为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利用改进NSGA-Ⅱ算法实现对模型的求解和优化.算例分析表明,该优化模型可有效减少工业园区购买碳排放额的支出,提高园区可再生能源消纳量,保证园区的经济性与低碳性.

    碳排放可再生能源敏感性分析效益最大化改进NSGA-Ⅱ算法工业园区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动态可靠优化调度

    罗政杰任惠辛国雨卢锦玲...
    150-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动态可靠优化调度方法,通过日前优化调度、日内滚动优化、运行风险计算及反馈校正几个环节,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系统内可调资源进行最优调度.日内实时调度阶段,基于日前调度计划和实时运行状况,采用回归预测算法,自适应选择重要变量预测系统未来运行状态,通过吉布斯抽样得到关键变量的概率密度,快速量化系统下一时刻的运行风险,并将风险反馈至日内滚动优化阶段,重复进行可靠优化调度.仿真算例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模型预测控制可再生能源多时间尺度动态可靠优化调度回归预测

    异构能源系统模块化建模及控制策略研究

    胡帆董文杰周小光吴任博...
    16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模块化思想提出一种新型异构能源系统建模方法,并设计了相应控制策略.其中,综合考虑光伏发电、热电联产、储能技术,以混合逻辑动态系统表示方法建立异构能源系统模型;针对投资、运行和维护成本优化,构建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该文所提策略中考虑了异构能源系统与上游能源系统之间的能源交易、系统非线性或混合系统行为.通过将所提策略与传统控制策略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用户行为、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和预测误差对节能潜力的影响.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利用可变的清洁能源和储能技术来优化异构能源系统的运营,每年可节省3%~6%的成本.

    可再生能源优化调度电池储能异构能源系统成本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