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阳能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阳能学报
太阳能学报

殷志强

月刊

0254-0096

tynxbb@public.sti.ac.cn

010-62001037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太阳能学报/Journal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太阳能学会主办,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承办,自1980年创刊以来,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主要报道我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技术札记、简报及综述性论文。《太阳能学报》编辑严谨,被《EI》收录比例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特约主编寄语

    李建林
    1页

    考虑资源相关性的新能源场站群集中式共享储能优化配置

    孙英聪陈来军李笑竹梅生伟...
    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区域内新能源场站群联合出力场景的集中式共享储能配置规划问题,提出考虑资源相关性,即风光出力互补特性、各新能源场站出力空间相关性的新能源场站群共享储能优化配置策略.该策略首先利用Copula方法进行典型场景生成,以剖析风光资源的相关性与互补性;在此基础上,建立新能源场站群集中式共享储能的优化配置模型,以实现多主体间储能的共享与互补利用,同时尽可能利用风光资源的相关性.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新能源储能相关性方法风光互补特性空间相关性

    不同工况下光储氢微网系统协调控制策略

    李建林赵文鼎梁忠豪袁晓冬...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光储氢微网系统运行时系统内部功率协调分配、切换平滑度以及电压稳定性等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系统不同需求指令的功率分层协调运行策略.以提升系统稳定性、光氢系统结合度以及平滑运行为目的,搭建光储氢微网系统仿真模型,一方面,通过分层控制实现系统指令层与被控层之间的协调运行,并以上网电价为判断指标,保障系统经济性运行;另一方面,基于系统运行模式将系统运行工况分为8种,并通过多功率协调控制策略使得光储氢微网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工况切换平滑以及母线电压稳定.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建模型与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光伏氢储能微电网制氢燃料电池协调控制

    基于混合电解槽自适应控制的光伏制绿氢系统研究

    王舜彦任永峰张小龙薛宇...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光伏阵列与混合电解槽耦合于交流母线的制氢系统.为提高光伏发电系统在环境变化下的能效,采用基于自适应步长扰动观测式的最大功率点追踪技术,光伏直流侧利用超级电容的快速响应和电荷平滑的特性稳定母线电压,网侧变流器采用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实现快速响应电网变化需求,提供电网惯性和频率支撑,增强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并针对传统单一电解槽制氢系统在固定工作模式下面临的能源浪费、适应性不足等问题,结合碱性电解槽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优势,引入一种电解槽自适应控制系统,根据光伏输出功率和电解槽的状态实时调整工作模式,使系统在不同场景下保持较高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搭建模型与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光伏制氢最大功率点追踪技术自适应控制系统虚拟同步机混合电解槽

    计及热负荷柔性的户用氢能系统运行优化研究

    袁铁江曾婧张明扬
    2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风电/光伏出力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给户用氢能系统热电联供可靠性带来的挑战,提出基于热负荷柔性松弛运行约束的户用氢能系统热电联供优化策略.首先,搭建包含不同模块的户用氢能系统基础架构,并详细说明该系统的运行原理;其次,建立系统中关键环节的数学模型,确定电解槽平均氢/热比和燃料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电/热比的范围;然后,为了兼顾用户的舒适度和热负荷的灵活性,根据热感觉平均标度预测指标对户用氢能系统的热负荷需求进行调整;最后,综合考虑储氢罐的容量限制、氢能设备的电/热功率和用户侧柔性热能需求等约束条件,以总投资成本最少和新能源弃电率最低为目标,建立户用氢能系统优化运行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引入柔性热负荷进行运行调节时,不仅增强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还显著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

    氢能系统氢燃料电池柔性负荷用户舒适度运行优化热电联供

    基于灵活储氢和蓄电池联合储能的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规划运行协同优化

    王嘉乐郭苏何意赵晓辉...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包含灵活储氢和蓄电池联合储能的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并提出一种考虑极端运行工况的规划运行多阶段协同优化方法,第1阶段以最小化净负荷为目标,优化混合系统中风电与光伏的容量;第2阶段在正常运行、极端全充电、极端全放电3种典型工况下对联合储能系统进行容量运行双层协同优化.上层规划模型以平准化储能度电成本最小为目标优化储能容量,下层调度模型以功率偏差最小为目标优化储能系统运行策略,并采用元启发式优化算法和混合整数线性规划进行求解.研究表明:1)考虑极端全充电和全放电运行工况时,储氢系统的容量配置灵活性可以使系统更经济地应对极端工况,体现了氢储能的优越性;2)基于联合储能的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比单一储能系统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其平准化储能度电成本相较于氢储能降低了3.97%,相较于蓄电池储能降低了8.25%;3)相比于基于运行规则的容量优化方法,该文提出的规划运行多阶段协同优化方法使系统平准化储能度电成本降低了13.7%.

    可再生能源储能多能互补灵活储氢蓄电池多阶段协同优化

    离网型风光氢储系统容量配置与控制优化

    赵宇洋赵钰欢郭英军朱峥峥...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离网型风光制氢系统的经济性以及运行稳定性,提出离网型风光氢储系统容量配置与控制优化方法.首先,结合风力机、光伏组件、碱性电解槽和锂电池的运行特性建立容量配置模型;以系统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采用灰狼优化算法(GWO)进行求解.其次,提出基于区间最值的灰狼算法优化长短期记忆网络(GWO-LSTM)组合预测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系统运行控制策略研究.最后,针对张家口崇礼风电制氢示范工程项目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灰狼优化算法对风光氢储系统进行容量配置能增加系统收益,同时验证了提出的系统控制策略能保证系统平稳运行.

    风电光伏储能制氢容量配置风功率预测灰狼优化算法

    光-气-储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全生命周期优化研究

    许小刚嵇晓鹏周楠楠王同...
    6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北京某大型商场构建的光-气-储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展开研究,提出全生命周期优化方法,以全生命周期最小环境影响为目标函数,优化设备变工况运行下的容量配置.基于电跟随、热跟随两种运行策略,考虑多余的热、电产品是否计入环境收益构建4种场景;计算分析4种场景下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并研究全球变暖、酸雨和人体呼吸系统3种环境影响因素对全生命周期环境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电跟随运行策略在考虑剩余产品的环境收益方面优于热跟随策略,电跟随策略的效益案例对全生命周期环境的影响较小.

    综合能源系统优化太阳能生命周期评估能源消耗污染排放

    光伏-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运行特性研究

    张伟康晏桂珍王燕辉徐辉...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拥有燃氢汽车家庭的光伏-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TRNSY软件建立系统动态仿真模型,以海口地区三口之家的电力、热水、氢需求为例,通过分析系统不同组件配置运行的可靠性及经济性对系统配置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基于该系统方案,分析系统典型周以及典型年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光伏组件数量从90块增至150块,系统供电、供氢可靠性分别可提升2.33%、26.93%,用电成本最低为0.74 元/kWh,但能源利用率下降34.13%;配置105块光伏组件和8个储氢罐时,可满足电力和热水需求,供应氢气需求的86.42%,用电成本为0.77 元/kWh,能源利用率为95.75%;系统在冬季由于辐照度低导致约20.24%的氢气无法被供应;氢燃料电池夏季供热占比高于80%,其全年供电、供热占比分别为19.82%和57.65%.

    光伏燃料电池产氢余热利用可靠性分析:经济性分析

    面向沙戈荒区域新能源消纳的电力系统日前低碳调度策略

    李帅虎欧阳中孙杰懿马瑞...
    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在沙漠、戈壁、荒漠区域的新能源机组面临消纳和经济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沙戈荒区域新能源消纳的电力系统日前低碳调度策略.考虑系统结构的复杂性,采用模型分层的优化方案.上层模型以需求响应(DR)调用成本最小和优化负荷与风光预测总值协方差最大为目标,旨在优化用电负荷曲线,释放电网新能源消纳潜力;下层模型通过协调风电机组、光伏机组、储能电站、火电机组以及上层模型得到的优化负荷,同时将阶梯型的碳交易成本引入到目标函数中,建立多目标"源网储荷"协同低碳调度模型,旨在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降低系统的碳排放量,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最后基于改进的IEEE 3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测试,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分布式发电储能需求响应沙戈荒区域新能源消纳"源网荷储"协同